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虎牢關之戰,看李世民的軍事才能

2020-12-22 旺哥看歷史

虎牢關之戰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當年李世民率軍討伐王世充,從當時的軍事實力來看,很明顯可以看出王世充不是李世民的對手,經過長時間的對峙之後,王世充率領的軍隊節節敗退。

為了能夠保住洛陽,王世充不得已只能向竇建德求助。根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當時的竇建德擁兵自重,在河北地區的實力非常強大,成為僅次於唐朝的存在。

竇建德與王世充本來就存在矛盾,按照這種理論來推測,李世民將王世充打的節節敗退。在竇建德來看,這應該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不過在接到王世充的求助之後,他的內心開始忐忑不安,要不要救助王世充?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首先,從個人感情來說,王世充一直與自己不合,他恨不得看到李世民將王世充消滅,然而,如果王世充被消滅之後,那麼他將獨自面對強大的唐朝。

正在竇建德猶豫不決的時候,他的手下給出了一個中肯的意見,同時將當時的時局做了仔細的分析,如果竇建德置王世充於不顧,最終的結果就是李世民取勝,一旦李世民獲得勝利力,接下來進攻的對象肯定是竇建德。

如此一來,對竇建德肯定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他能夠援助王世充,雙方能夠聯合將李世民擊潰,這是最好的結果

唐朝一旦退兵,接下來的時局會更加複雜,不過最完美的結果依然是,王世充與竇建德合力擊敗唐朝,到時候竇建德還有可能一統天下。

聽到這一番分析之後,建德心中熱血澎湃,因為所有的分析都說到了自己的心坎上,於是他決定出兵援助王世充。

雖然建德已經答應了援助王世充,但是何時出兵卻並沒有明確的計劃,根據當時的歷史資料記載,建德一直拖延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最終才慢悠悠地派出十萬大軍前往援助。

其實當時建德的心理狀態是,希望李世民和王世充能夠發生激烈的衝突,如此一來,他就能夠出其不意的擊潰李世民的軍隊。

同時讓王世充俯首稱臣,這樣他就能夠一舉拿下,拿下整個天下,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非常不錯,理論上來說也是非常可行的。

然而兵法的精妙之處就在於,針對不同的情況,面對不同的時局,可能會出現迥然不同的結果。

李世民對於戰爭局勢的敏感性非常超前,他提前派出精銳部隊進攻虎牢關,當時建德率領的部隊並未到達,等到虎牢關被攻克之後,建德的十萬大軍便被阻擋在關外。

虎牢關地勢非常險峻,李世民親自率領部隊駐守,雖然只有幾千人的部隊,但是個個都是精兵強將。

不過即便如此,在面對雙方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之下,李世民心中仍有餘悸,雖然唐朝軍隊中有很多將軍要求李世民暫時迴避,但是李世民卻斬釘截鐵地予以拒絕

此時,建德利用軍事實力的優勢,開始對虎牢關發起進攻,然而在唐朝軍隊的頑強抵抗之下,他並沒有獲得任何收穫。

後來李世民派出奸細,在竇建德的軍隊中散布謠言,聲稱唐軍馬匹以及糧草基本上都已經消耗殆盡。

消息傳出之後,竇建德非常高興,於是他下令軍隊發起總攻,可是李世民並沒有派出軍隊應戰,如此一來,鑼鼓震天準備了大半天的竇建德,軍隊士氣開始逐漸衰落。

總結:

李世民發現了進攻的時機,於是派出騎兵攻其不備,當時的竇建德正在和將軍商討對付唐朝軍隊的策略,沒想到李世民卻率軍主動出擊

這一舉措讓竇建德感到非常震驚,十萬大軍一時慌不擇路,最終全部被唐軍斬殺,建德自知回天乏力,只能選擇逃跑,可惜還是被唐軍擒獲,一代梟雄就這樣落幕了。

相關焦點

  • 虎牢關之戰的背景與過程,虎牢關之戰的影響
    所以他們本是對手的兩個人就開始合作了,他們想要集合兩國的兵力,去和唐軍一拼高下,但史書上記載竇建德其實也是向唐朝請求不要攻打洛陽的,但李世民卻沒有下面的回答這些就是虎牢關之戰背景的全部介紹了。  虎牢關之戰是唐主李淵為統一國土而向王世充和竇建德發起的一場戰爭在這李淵所有的戰爭中,雖然不是最著名的,但卻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場戰役,那麼虎牢關之戰的過程吧是怎樣的呢。
  • 李世民建立唐朝功勞 虎牢關一戰滅兩國
    一、李世民力戰平隴右617年,李淵以太原留守的身份起兵,利用中原群雄大戰、無暇西顧的空檔,砍瓜切菜一般殺進關中,翌年篡隋建唐,旋即展開了統一之戰。李唐朝廷最初佔據的地盤只有河東和關中。而同樣對河東和關中有興趣的,是薛舉和劉武周。
  • 虎牢關大戰,3000騎兵大敗十萬大軍,李世民一戰定天下
    但如果撤掉洛陽之圍全力對付竇建德,那原本只剩一口氣的王世充就會獲得喘息之機。倘若這廝恢復氣力,和夏軍一起兩面夾攻,則唐軍腹背受敵,形勢可就大大不妙了。03虎牢僵持究竟該怎麼辦?於是,李世民命弟弟齊王李元吉率軍繼續圍困洛陽,並留下絕大部分兵馬及屈突通、郭孝恪、竇軌等將,交由齊王指揮;他自己則率秦瓊、尉遲恭、李勣、程知節等人,率三千五百騎兵晝夜兼程,搶在夏軍之前進駐天險虎牢關。虎牢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境內,也就是《三國演義》裡著名的「三英戰呂布」故事的發生地。
  • 虎牢!大唐戰神麾下1挑34的戰爭傳奇
    拋開杜撰的三英戰呂布和冷兵器時代的大小爭奪戰不說,抗日戰爭中的虎牢阻擊戰,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96軍177師一部就依託虎牢關有利地形,以劣勢兵力和裝備固守虎牢關陣地7晝夜,阻止了日軍的長驅西進。虎牢關下,日軍死傷2500餘人。當然,冷兵器時代戰爭的殘酷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而冷兵器時代,在虎牢關前最為著名的戰爭莫過於李世民和竇建德的武牢之戰。
  • 虎牢關在什麼地方?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情節,那就是「三英戰呂布」。此戰既是劉、關、張三兄弟的成名之戰,也是開篇不久後的一處精彩亮點。
  • 三千精銳戰虎牢,李世民憑什麼以寡擊眾,一戰克敵?
    ▲柏壁之戰中,李世民屯兵柏壁,堅壁不戰,以飽待飢。宋金剛軍補給困難,遂撤退,後被唐軍追擊,因而大敗。只要據守虎牢,以關隘之險要抵禦竇建德大軍,伺機而動,定能力挫強敵。記室薛收也獻策說:「王世充保據東都,倉庫充實,兵馬也都是江淮精銳,如今只是困於無糧而已。現竇建德親率大軍赴援,精銳盡出,若是此時退兵,放任鄭、夏合兵,那麼大戰將啟,統一無望。現在唯一的對策就是一面分兵圍困洛陽,只圍不戰,秦王您則親率精銳而出,先據成皋,以逸待勞,趁勢進攻竇建德,定能克敵。
  • 「天策上將」李世民的軍事能力有多強?
    毛主席讀史有云: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他能夠對李世民給出如此高的評價,可見李世民不是浪得虛名。在軍事作戰層面上,天才之間是有著千古共鳴的。歷史上對唐太宗的評價眾說紛紜,有褒有貶,但絕對沒有任何學者敢於質疑他的軍事能力。
  • 虎牢關之戰,許洛仁繳獲了一匹寶馬,敬獻給了李世民.這匹騧馬和許洛仁一起,陪在昭陵......
    在擊敗薛仁杲的涇川戰役下,許洛仁立下頭功。武德二年(619年),許洛仁參與了平定北方割據勢力劉武周[劉武周(?—620年),河間景城(今河北交河)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據群雄之一。]、宋金剛[宋金剛(?-620年),上谷郡(今河北張家口)人,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的柏壁戰役,又跟隨李世民攻取京城長安。
  • 善於運用迂迴戰術,以少勝多的柏舉之戰,這場戰役堪稱歷史經典
    前言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朝代的更新換代,必然少不了戰爭的因素,在歷代戰爭歷史中,總是不乏有一些速戰速決的經典案例,也有以弱敵強的經典戰役。尤其在動蕩不堪的戰國時期,很多聰明的軍事家運用謀略,在戰鬥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柏舉之戰便是一場以速度取勝的經典戰役,充分顯示了以弱勝強的經典過程。
  • 貞觀之治01:李淵深夜召見李世民,兩段快板讓其笑出了聲
    虎牢關之戰是一場決定大唐王朝歷史走向的戰役,也是一場為後人津津樂道的以少勝多戰役。這場戰役之後,李世民功高蓋主被李淵創造性的封為天策上將,也為之後的玄武門事變埋下了禍根。然而誰也沒注意到,這場戰役的背後是李淵和李世民的一場博弈。 夜深,李淵在殿中焦急等待,能讓皇帝等待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
  • 中華虎文化—虎牢關
    虎牢關的名字並不陌生,大家多數是由《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於虎牢關前的典故所知曉的。
  • 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世民一生充滿爭議,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無人能及。有人說他冷酷無情,不擇手段。但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洛陽之戰中,河南王世昌割據,李世民奉命出徵,唐太宗在此時便顯示出了豐富的軍事才能,李世民帶領的唐軍層層逼近,不斷對王世昌的軍隊造成合圍之勢,一點點蠶食,不斷合圍,封鎖道路,歷時八個月時,王世昌勢力大多投降,只剩王世昌帶著殘兵敗將留守孤城,正當勝利即將到來之時,變故發生:割據河北的竇建德接受王世昌的求援,親自帶兵南下,情況岌岌可危。
  • 盤點中國歷史上五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巨鹿之戰項羽威震四方
    然而如果非要列舉幾場以少勝多的大戰役的話,我認為以下幾場戰役值得歷史好愛者閱讀與研究。1、巨鹿之戰(項羽對戰章邯、王離)巨鹿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7年12月,是秦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對秦軍主力的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交戰的原因就不做贅述了。
  • 李世民,24歲就平定天下,打下大唐江山社稷的他軍事水平如何?
    只是因為後來他登基為帝,人們在稱讚他政治才能的同時,卻忘了他的軍事才能。因為在大唐王朝建立之初,李淵起兵時,李世民的身份可是輔助他打下大唐江山的肱股之臣。
  • 虎牢關英雄傳
    不僅如此,羅貫中還把汜水關和虎牢關當作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在書中,華雄被斬殺後,這樣寫道: 「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卓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這關離洛陽五十裡。」 事實上,天下只有一個虎牢關,又名汜水關,唐代因避諱李淵祖父李虎之名,一度改稱武牢關。
  • 諸葛亮與周瑜以少勝多的戰役是哪個?
    赤壁之戰九月,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 揭秘那些以少勝多的戰爭傳奇
    巨鹿之戰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
  • 李世民為什麼能打敗竇建德和王世充
    提起虎牢關,熟悉三國的,都了解,三英戰呂布麼,雖然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橋段,但是虎牢關,對於洛陽的防禦來說,確實很重要,他是洛陽和外界溝通的橋梁,有虎牢關在,洛陽的糧食危機就不會發生。王世充也知道虎牢的重要性,把防守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侄子王行本。本來是萬無一失的安排,卻出了意外。
  • 虎牢關之戰,張飛其實並不想和呂布單挑,他是被逼的
    三國演義中,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是一場非常經典的戰鬥畫面,面對武力號稱天下第一的呂布,合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之力,最終才將其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