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是人的生活方式
每個人的一生
都在找屬於自己的那支樂隊
——馬東
有一群人,他們在外人看來狂野、偏執;可只有懂他們的人才明白:他們不甘於平凡的背後,都有一顆顆勇於追逐夢想,且不妥協的心。
這個夏天《樂隊的夏天》火了,而廣科這群玩樂隊的人,也一直在追夢的路上,從不停歇。
KG Band:這支廣科的樂隊於2005年成立至今,已走過15年的熱血時光,是極少數能活躍在珠海各大高校音樂節上的團體。
曾獲得2015年珠海沙灘音樂節第三名。
年輕人熱血是應該的
但不再年輕卻依然熱血
值得我們尊敬
——張亞東
2005年,廣科珠海校區建設初期,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一切皆有可能。為了音樂夢,一群熱愛音樂的band仔緊鑼密鼓地張羅著,儘管一路跌跌撞撞。就這樣,KG Band應運而生。
「讓這些有夢想、有可能的人通過這個平臺走得更穩更遠。」這是樂隊創辦的初心。
「堅固、務實和創新精神」是這群band仔創辦樂隊的宗旨,這個精神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Band仔的身體裡。
嚴健威是樂隊負責人、主唱之一。因為家庭環境影響,從小接受音樂薰陶的他,自然而然地愛上了音樂。
從高中開始,健威就開始在外駐場了。「我第一次駐場,是在當地一家比較受歡迎live house,在那裡開啟了我的樂隊之旅。當我第一次直接參與樂隊演出並感受到現場音樂的魅力時,我發現音樂是靈動的,在那一刻,每個音符都自帶『生命感』。每一次的排練、每一次現場體驗,多多少少都會在無形中教會我更多樂理知識;一些人生的對錯及選擇,也會隨時間的沉澱而有所感悟。」
音樂對於他來說,是不變的初衷、持之以恆的精神上的鼓勵、不斷探索人生的「引路人」。
「從一開始按部就班地唱,到慢慢嘗試自己改編再到接觸創作,很大一部分都是樂隊帶給我的。在音樂裡,你要做的是自己,而不是模仿。每一句歌詞、每一個旋律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情感和故事所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運用自己所有過的相同或相似經歷,將這首歌的情感訴說出來。不僅是歌手,樂手也是一樣,只有真情實感才會贏得聽眾的共鳴。」
健威體驗過「機械」的生活,在那一次兼職經歷裡,他發現流水線式的工作並不適合他,唯有在音樂裡,他能找到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音樂,就是他努力的方向。
不斷追夢的band仔真實而又單純。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的不僅是簡單的「音樂夢」三個字,而是許多無法用隻言片語說清的情感.
在音樂裡大家是一個共同體
聯合起來才足夠有力量
對我來說這就是樂隊
——吳青峰
為了讓自己保持一顆熱愛音樂的心、為上更大的舞臺做準備工作,band仔們每個月都會組織live show。對於他們來說,每個月的live show不僅富有其獨特的意義,也是自己在音樂道路上一步步成長的最好「見證人」。
同時,為了更好地展現校園樂隊文化,樂隊每一個學年都會舉辦一場大型搖滾樂隊節,珠海八大高校的樂隊幾乎都會到場進行聚演。
烙鋒是一名即將踏入社會的校園band仔,對於他來說,band不僅僅是band,更像是一個「家」,一個有愛、可以帶來歸屬感的地方。
「記得有一次,隊員朋友的家人生病了,我們和其他社團的夥伴一起到校門口的地下人行通道進行義演募捐。雖然那一次募捐數額並不多,但每個人心裡都滿滿當當的。」音樂讓他們學會了奉獻。
為了能讓更多身在校園的band仔們實現自己的音樂夢,烙鋒和他的小夥伴們付出過很多:為音樂節策劃一系列活動、帶領小band仔們踏入band的「大門」.
他們也遇見過許多難題:舉辦音樂節缺乏資金,小band仔們基礎薄弱、訓練不順利等等。面對這些問題,烙鋒和他的隊友們一直在默默堅持著:他與band仔們溝通、解決矛盾;他學會尋求共鳴,以便更好地向社會展示校園樂隊文化。
「搖頭」是烙鋒的同伴之一,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阿麗。他擅長貝斯、口琴。「搖頭」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人,但在每一次樂隊演出中,他都會情不自禁地邊彈邊搖頭,「搖頭」稱號也因此而來。
「搖頭」不打遊戲不談女朋友,當他學習累了的時候就會彈彈琴。在他的世界裡,更注重的是內心的搖滾。
目前,「搖頭」正在經歷從一個學生band到社會band的轉變。他謙虛地表示:對於樂隊,自己只是一個愛好。
但我們可以想像,在許許多多個深夜裡,他是怎樣鍥而不捨地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的。
音樂夢是一件很難的事,在經濟方面也需要有很大的支撐。為了讓更多有能力的人繼續走下去,Band也會通過多種渠道,對一些經濟一般的隊員進行幫助,比如將兼職機會給更多有能力、需要經濟支撐的band仔。
樂隊的溫情不僅僅體現在這些幫助上,更體現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負責人們會記住隊員的生日、聖誕節時為隊員挑選聖誕禮物。點點滴滴,都如同夏雨過後的彩虹,令人愉悅。
每次樂隊商演得到的演出費,樂隊也會儘可能用於採購設備,或是為隊員慶生、買禮物。「隊員不僅僅是隊員,更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在band裡,最珍貴的事情就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隊員。「夾band先夾人」,KG Band裡每個小樂隊都會有著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音樂風格則取決於隊員們共同喜歡的音樂類型,如:朋克、說金、流行搖滾、死亡搖滾等等。不僅如此,每個成員的技術、性格人品也是樂隊能否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樂隊中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是樂隊存在的原因。
羅雯雯是樂隊負責人、主唱之一,是一個率性、真實的女生。她在高中參加校園十大歌手比賽時,第一次接觸了樂隊。
「神奇、震撼,是我那一瞬間的感受。那一次,我故意找了一個很難的伴奏,有兩個鍵盤,還有弦樂,但現場的效果,還是讓我感到十分驚喜和意外。之後的幾天,我一直沉浸在與樂隊合作的那一刻裡,意猶未盡。從此,我就下定了要玩樂隊的決心。這也是我後來選擇加入KG Band的原因。」
在樂隊裡,最滿足的事情便是可以做自己。「加入樂隊後,我認識了很多很優秀的band仔,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烙鋒師兄。對於我來說,他很像一個細心照顧妹妹的哥哥。有一次,樂隊成員們因為表演效果太差,鬧了彆扭,可距離上臺只剩短短的一周。在大家互相僵持著的時候,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跑出band房,打電話給烙鋒師兄。」
「我還記得他冒著雨馬不停蹄跑過來的樣子。那一刻我知道,在音樂的世界裡,我可以哭可以笑,不需要把情緒藏在心裡,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
由於舞臺現場的饋贈,樂隊隊員們的性格相對來說比較直,敢做敢為。他們真實、直率,同時又天真、可愛。他們常常「闖禍」,但在樂隊表演中卻能夠展現出自己的實力。
「在每一種樂器交織出來的音樂世界裡,不只是歌聲,每一個樂器發出來的音符都是此時此刻現場演奏。那種震撼力會在心裡生出一種成就感。」樂隊成員們紛紛表示。
也正是因為這一份成就感,促使著他們一直以夢前行。
本期《人物》就到這裡了~
想要了解更多廣科「人物」
請點開廣科學生會公眾號菜單欄
在校會之家菜單點擊校園風雲人物
採訪、責編:楊冰
初審:譚瑞嫻
覆審:鍾耀慶
終審:鍾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