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嘶啞、咽喉不適
65歲的劉伯
以為自己患上了慢性咽炎
服藥治療一直不見好轉
症狀還逐漸加重
無奈之下,劉伯去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結果發現聲帶表面長了「菜花」——原來,他患上了聲門型喉癌,該病可致聲嘶逐漸加重,甚至失聲。
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蔡謙在為劉伯切除病灶後,又取了他的頸闊肌皮瓣,進行聲帶修復。現在,劉伯終於可以正常說話了。
為什麼一塊皮瓣能夠修復聲帶?廣東衛生在線與你一起揭開謎底。
喉鏡檢查
發現聲帶上長了「菜花」
竟然是喉癌?確診時,劉伯也很詫異。
「慢性咽炎」持續了4個月,聲音嘶啞逐漸加重,發聲無力,蔡謙在了解病史後,為劉伯做了電子喉鏡檢查。結果顯示:左側聲帶固定,聲帶表面長了菜花樣腫物,病理組織活檢顯示為高分化鱗狀細胞癌。
結合喉部MRI檢查,接診團隊最終診斷劉伯為左側聲門型喉癌。
聲門型喉癌是原發於聲帶的惡性腫瘤,經溝通,劉伯決定住院接受手術治療。蔡謙為其實施氣管切開、左側頸擇區性淋巴結清掃、左側垂直半喉切除,清除病灶後,又用頸闊肌皮瓣重建喉腔。
「使用頸闊肌皮瓣重塑發音部位,修復組織體積要適量,不能過於擁擠也不能過少,否則容易影響術後呼吸功能和發音功能。」蔡謙解釋。
手術一周後,劉伯已經可以進食,一個月後拔除了氣管套管。術後3個月複查纖維喉鏡,皮瓣生長良好,發生時喉動態鏡下可以看到皮瓣波。
「喉嚨不舒服消失了,說話聲音完全正常了!」劉伯激動地向醫生致謝。
為什麼頸闊肌皮瓣
可以修復聲帶?
用頸闊肌皮瓣修復切除腫瘤後的喉部缺損,重塑發音結構,成功保留了劉伯的正常嗓音。為什麼可以做到?手術團隊解釋:頸闊肌皮瓣結構和聲帶結構極其相似,因此經過修復後患者可以產生良好的發音效果。
根據腫瘤大小及腫瘤侵犯組織的程度,惡性腫瘤的原發病灶在臨床上一般分為四個級別,嚴重程度由T1向T4遞增。
對於較大的單側T2或T3聲門型喉癌,部分患者可以採用經口的雷射顯微手術。不過,因為需切除較廣泛的喉部組織,術後組織缺損比較多,若不及時進行修復,患者治療後的發音效果比較差,聲音嘶啞嚴重,講話費力,且發音含糊不易辨識。
頸闊肌皮瓣重建喉腔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蔡謙對相關病例進行統計,發現單側聲帶病變為主的T2、T3聲門型喉癌開放性手術中,69.6%的患者可以獲得良好的發音功能。
該技術得到同行的認可,並已在國際頭頸腫瘤的頂尖臨床雜誌Head Neck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聲門型喉癌不罕見
這些症狀需留心
據統計,喉癌在頭頸腫瘤中常見程度位居第二,發病率佔全身惡性腫瘤約1-5%。聲門型喉癌是喉癌中最常見的類型,聲音嘶啞是其早期最典型表現,常伴有發音易疲倦、無力,容易被誤認為是慢性咽喉炎、感冒。
聲門型喉癌患者的聲音嘶啞程度可能逐漸加重,甚至失聲。由於聲門是呼吸道最狹窄的地方,聲門型喉癌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影響聲帶外展,導致聲帶運動受限甚至固定,加上腫瘤組織阻塞,患者還可能出現呼吸困難。
不過,經規範化治療後的聲門型喉癌,預後在所有各型喉癌中最好,5年生存率在90%以上。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
「凡年過40歲,有聲音嘶啞或其他喉部不適超過3-4周,並且經過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應該到耳鼻喉科進行詳細的檢查。」蔡謙建議。
他提醒,如果間接喉鏡或者纖維喉鏡發現聲帶表面粗糙,甚至出現菜花樣新生物,就需要取組織病理活檢。病理確診為喉癌的患者,還需進行喉部CT或MRI檢查,明確分期。
記者|嶽超群
編輯|尹蓁 責編|張秀麗
通訊員 | 黃睿、張陽
聲明 | 本文文圖僅作公益宣傳,侵刪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