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六周年「公眾開放日藝術節」如約而至。在這個冬日裡,國家大劇院內春意盎然,處處瀰漫著藝術的氣息。從上午9點到下午4點半,19場劇場演出、11場藝術講座及交流活動、6大展覽、50餘場空間演出和活動等集中上演,萬餘名觀眾共赴藝術之約,分享藝術魅力。
約定:一年一度,共享「人民的節日」
冬至,早上八點多,陽光還未驅散夜的寒冷,國家大劇院北門便早早熱鬧起來,不少熱情的觀眾已提前到達,有序排隊,翹首企盼入場那一刻的到來。
「今天是大劇院的好日子,也是我們的節日。幾年來,大劇院陪我們一起感受藝術的快樂,每年公眾開放日更是精彩不斷,大伙兒都惦記著呢!」一大早就來看演出的付大爺表示。
自2007年12月22日正式開幕運營,國家大劇院本著「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和「藝術改變生活」的核心價值理念,將每年12月22日定為「公眾開放日」,並從2012年起升級為「公眾開放日藝術節」。如今,這一節日不僅成為大劇院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更成為大劇院與所有百姓的藝術約定。每年的這一天,大劇院都免費開放,攜手藝術家回饋廣大公眾,打造「人民的節日」。
為了讓更多人走進大劇院、了解大劇院、享用大劇院,今年,大劇院「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通過首都文明辦、市總工會、市衛生局、市社工委、市教委、藝術機構、大劇院歌劇基地校等各種社會渠道,將上萬餘張開放日觀摩票送到首都英雄模範、道德楷模、醫護人員、地鐵公交職工、計程車司機、社區市民、藝術從業者、大中小學學生、部隊官兵、大劇院會員等社會各界群眾的手中。
「平常工作特別忙,今天第一次參加大劇院公眾開放日,特意帶上妻子一起來接受藝術的薰陶,很激動、很期待!」正準備入場的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賈立群表示。
精彩:好戲連臺,藝術零距離
9點一到,「公眾開放日藝術節」正式開啟,歌劇、交響、民樂、鋼琴、舞蹈、話劇、京劇在劇院各處上演,好戲連臺,大劇院頓時變成一片歡樂的藝術海洋。
音樂廳裡,北京交響樂團在其首席指揮譚利華的執棒下,奏響了《梁祝》《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等經典之作;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則用二胡、笛子等各種民族樂器,詮釋恆久的傳統魅力。戲劇場裡,北京京劇院、國家京劇院帶來的《三岔口》《四郎探母•坐宮》等國粹經典靈動寫意,而大劇院原創話劇《王府井》的精彩片段則讓人體驗北京人的豪邁民族氣節。小劇場裡,少數民族舞蹈集錦以及《五洲風情》濃鬱似火,而世界「探戈舞王」莫拉•戈多伊帶來的《印象阿根廷》更是讓人在紛繁的舞步中感受激情與藝術的碰撞。與此同時,智利鋼琴獨奏演出、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四重奏、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銅管五重奏、俄羅斯民間歌舞表演、「國粹老中青」戲曲展演等也是亮點紛呈。
當天的大劇院舞臺,不僅有藝術家,也有藝術愛好者。「含著熱淚繡紅旗繡呀繡紅旗……」在新聞發布廳,大劇院歌劇興趣培養基地的孩子們正和女高音歌唱家王莉共唱《繡紅旗》等經典歌劇唱段,優美的詠嘆讓人回味無窮;而大劇院會員、藝術愛好者們與盛原、袁莎等藝術家同臺表演鋼琴四手聯彈、古箏齊奏等也讓人拍手叫好。除此,老藝術家胡寶善、卞祖善和觀眾「唱」談大劇院,用歌聲和人生感悟與觀眾重溫「流金歲月」、共唱生日快樂歌等也讓每一位觀眾零距離感受藝術魅力。
「聽說要來大劇院演出,興奮得一晚上都睡不著覺!」基地校學生景嘉露表示。「以前都是用袁莎老師編寫的教材,今天能和她同臺演奏,真是做夢都沒想到!大劇院圓了我的藝術夢!」北京香山社區青少年宮高婉婷同學興奮說道。
新鮮:數字劇院,刷新藝術體驗
「第一次在大劇院看歌劇電影,和看IMAX電影似的,不僅音響效果好,還能清晰地捕捉到表演者的細微表情變化,這種體驗太新鮮,太震撼了!」北京一零一中學的高同學表示。
當天,大劇院歌劇電影《納布科》《假面舞會》首次展映,在主持人白巖松的導賞下,近千名觀眾在歌劇院提前一睹歌劇電影的「芳容」。高6米、寬16米的超大高清屏幕幾乎佔據整個歌劇院舞臺,先進的視頻和聲音技術使現場實現多通道環繞聲效果,最大程度上還原劇場觀看歌劇的原汁原味,讓人大開眼界。與此同時,《納布科》「女一號」孫秀葦等數名藝術家的「神秘」出席觀演也讓觀眾欣喜不已。孫秀葦表示:「這是我第一次拍歌劇電影,今天也是第一次現場看,其實,我最怕看自己的東西,真是又緊張又激動!」
除了歌劇電影,此次大劇院新開闢的自媒體體驗區也人氣爆棚,遊客或是藉助蘋果一體機、ipad、雜誌等第一時間「嘗鮮」大劇院官網、古典音樂頻道和《國家大劇院》期刊,或是在用古典音樂二維碼拼成的貝多芬等藝術大師的頭像裡,用手機開啟「尋寶」之旅。「沒想到古典音樂頻道的資源這麼豐富,有兩千多張唱片、三百多部演出視頻,以後就不愁找古典音樂了!」聽完一曲蕭邦《圓舞曲》後,上班族劉小姐和現場很多觀眾一樣,立即下載了「大劇院•古典」移動客戶端。
與此同時,當天不少觀眾用手機「導航」,參與大劇院微信互動,享受定點導覽、預覽節目單、答題抽獎等溫馨服務。大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大劇院微博粉絲90多萬,微信粉絲約2萬。通過線上點對點交流,希望給大家提供更精準更便捷的服務,刷新藝術體驗。」「您瞧,回復一個『6』,公眾開放日全攻略就都蹦出來了;回復『演出』,四個劇場的節目單也都有了;還能聽到戴玉強等藝術家的語音介紹,數字劇院想得真周到!」北京師範大學學生馬莉崢欣喜地說。
互動:移步換景,驚喜無處不在
除了劇場演出和數字體驗讓人耳目一新,當天,大劇院處處都是「舞臺」,移步換景、驚喜不斷。
在劇院公共空間,戲劇角色服裝展示、歌劇經典唱段表演等讓人眼前一亮。《趙氏孤兒》中的中國古代士兵、「西施」和「越王」、「灰姑娘」和王子、「義大利女郎」……眾多劇中角色不僅「穿越」到觀眾身邊、與觀眾合影,還用經典詠嘆向大家問好。《西施》「綢繆」的餘韻還在繞梁,《羅恩格林》中的「婚禮合唱」便浪漫唱響;《運河謠》中「大豆白米花生」等「熱鬧集市」剛剛「散場」,「洪湖水、浪打浪」又隨即起伏蕩漾。
優美的旋律讓人沉醉,而集體舞快閃更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當歡快的音樂響起,約150位演員在公共大廳翩翩起舞,在他們的感染下,不少圍觀的觀眾加入其中,不論是蹣跚學步的小孩,還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都跟著節奏和掌聲一起手舞足蹈,笑聲連連。
當天,國家大劇院還為喜歡「淘」的朋友準備了古典音樂「跳蚤市場」,在此,藝術收藏家和藝術發燒友們不僅將展示小提琴、月琴、中阮等古典名琴和黑膠唱片等上百件藏品,民樂演奏大師馮滿天等還以樂會友、現場演奏,陳曦、鄭奎、王紀宴等業內專家漫話收藏逸聞趣事,分享藝術心得。「今天不僅長了見識,沒想到還遇到了這麼多知音!值!」北京交通大學張老師興致勃勃說道。
除此,「金色之音」整點報時、合唱團員「客串」服務員奉上點歌服務、管弦樂團即興演奏、鋼琴繪畫互動遊戲、指揮體驗遊戲等也讓觀眾在亦真亦幻的互動中過足藝術癮。「每個活動都很精彩,恨不得多長几雙眼睛,多看幾場!」郭大媽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分享:品鑑藝術,傳遞點滴感動
在奉上精彩演出和活動之餘,大劇院還精心準備了《壺天宣豫——故宮博物院藏清宮戲曲文物特展》《瓷•戲——人生的禪意》《認識中國近現代音樂家——李嵐清素描作品展》《回眸經典——國家大劇院原創與製作劇目展》等六大藝術展覽,徜徉其中,藝術氣息撲面而來。除了品鑑藝術之美,不少觀眾還在大劇院西餐廳、咖啡廳品味美食。而意猶未盡的朋友還通過大劇院精美紀念品、免費加蓋紀念戳等將美好藝術體驗帶回家。
「這不只是大劇院的節日,更是所有人的節日。」大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更多觀眾分享開放日現場情況,當天,國家大劇院還聯合眾多媒體,對公眾開放日藝術節進行全方位直播。
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聯合中國網絡電視臺、新華網、人民網、國際在線、搜狐網、鳳凰網、MSN等12家門戶網站於當日9:00—11:30進行2.5小時同步直播,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音樂廣播於10:00-12:00進行2小時現場直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則全天整點跟蹤報導。除此,國家大劇院官方微博也和眾多網友隨時分享藝術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