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記》一經播出,就被吐槽不斷,網上清一色都是口誅筆伐的聲音。除了一邊倒的輿論,豆瓣上的評分也是慘不忍睹,開播第一天2.5分,創下新低,任憑節目組和主角張一山過後如何補救,至今也沒拉回多少,今天豆瓣上的評分也只有2.9分,仍是低得不忍直視。
本來童星出身,一直呼聲頗高的張一山,這次新劇一出來,直接撲街,有網友甚至取笑,張一山哪有什麼演技,他根本就是在耍猴,好好的一部《鹿鼎記》,被他耍成了《猴鼎記》。
群眾的眼睛雪亮,說話也直白,絲毫不給這個昔日家喻戶曉的童星一點面子,張一山多年苦心經營的形象一朝崩塌,可想而知,他的心理陰影面積得有多大,但意想不到的是,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質疑,他卻不爭不辯,甚至還坦然自己也有演得不好的時候。說句大實話,就他這一回應我在心裡還是默默地給他點了一個贊的。
對於網上「猴」戲爭議不斷,張一山也在採訪中自嘲回應:
「我覺得很正常,因為我就是屬猴的。所以這個東西,中國屬相生肖你還不得不信,確實是這樣的。我覺得有一種猴感,這是正常的,骨子裡帶的。」
但是似乎網友們對張一山的坦然和自嘲並不買帳,屬猴就有猴感,這個機靈抖得有點尬。只是尬就尬吧,張一山一邊自我尷尬,一邊卻瞅著自己的劇收視率節節攀升。
新版《鹿鼎記》叫你見識一出現實魔幻主義大戲,儘管它的口碑低到谷底,但是短短幾天時間內,它的收視率卻躍居到了全網第一,而且穩中有升。
網友們較了勁似的,不喜歡偏要看,你張一山瘦不拉幾長得跟猴似的,動不動就瞪眼冒筋,我就是要看你怎麼耍「猴」戲。物極必反的結果就是跌落谷底的評分和穩居第一的收視率。別人的心理我不敢妄自揣測,反正我是這樣,開始的時候,受全網輿論的影響,我見評論一邊倒,評分那麼低,我便選擇放棄這部劇,但是後來我見輿論的勢頭越來越大,這反而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倒想看看張一山的「韋小寶」到底差在哪裡,於是我又撿起了這部劇,然後這麼一集一集的追了下去,倒也覺得很有趣。
看到了三十幾集,觀劇期間多次捧腹大笑,然後今天手就痒痒了,就寫個簡短的劇評吧,以下完全是個人粗淺的見解,不喜勿噴……
我個人認為《鹿鼎記》低開高走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NO1:80和90觀眾先入為主的觀念,使得新劇低開
我們都知道,對於《鹿鼎記》,80和90心中都各有經典,陳小春和張衛健是我們心中永遠的「韋小寶」,別人無法超越。這不,張一山一下子蹦出來,這個「韋小寶」他與我們預想的「韋小寶」不一樣,不一樣我們自然接受不了,接受不了,自然要說出來,於是一開播,網上的差評就出來了,很多人一看網上鋪天蓋地的差評,甚至劇都還沒開始看上,就跟著打分,跟著差評,於是2.5分就出來了……不得不說80和90觀眾先入為主的觀念,使得《鹿鼎記》一開播,輿論就向差的一邊倒。這是《鹿鼎記》低開的原因。
NO2:翻拍既有傳承也有創新,使得收視率高走
但我們似乎忘了,觀眾當中還有00和10後的一批大軍不容小覷,他們心裡可沒有張衛健、陳小春的「韋小寶」情懷。相反,張一山前面有《家有兒女》、《餘罪》、《春風十裡,不如你》等熱劇的積累,那妥妥的是00後10後心中的偶像,這時候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出來,他們自然會看,而且就像我們當年看陳小春和張衛健一樣,看得熱情滿滿,這樣下去,難不保10年20年後,張一山也會成為他們心裡獨一無二的「韋小寶」。
這一點,我覺得導演馬進的思路是對的,既然明知道不可能翻拍得所有人都滿意,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了一個「韋小寶」,那麼何不主要針對00後和10後觀眾這一新生群體,只要他們喜歡他們滿意就不算失敗。
確實,翻拍經典也沒必要一味迎合過去的口味,如果翻拍只是重複,都是千篇一律,那就失去了翻拍的意義了。我個人認為,翻拍經典,既要傳承也要創新。
這一點新版《鹿鼎記》做得挺好。新一版《鹿鼎記》更符合新一代觀眾的口味,相比舊版,更詼諧輕快。張一山也坦然:
「這版畫風已經往卡通和搞笑上走了,可能表演方式會有些變化,有時會寫意一點,不會那麼落地,這都是創作手法,人和事肯定是尊重原著的。希望能給觀眾帶來一些新鮮的東西,讓觀眾愛看。」
至於網上評論張一山的七個「老婆」個個網紅臉,辨識度不高,看起來都一個模樣,額,這個我是真的無從辯駁,因為我看劇的時候,確實也是看了很久很久,才能分清楚她們誰是誰……
但有一點導演處理得很好,劇中並沒有著重小寶與他的七位「老婆」的感情糾葛,而是主要以建寧公主為主,大大減少了其他六位「老婆」的戲份,畢竟咱們這是個一夫一妻制的社會,這樣的處理對新一代觀眾來說是相對正確的引導。
NO3:故事和人物忠於原著,使得收視率穩中有升
《鹿鼎記》是金庸集大成之作,可以說金庸他自己推翻了自己以往的寫作模式,推翻了自己曾打下的王國,開闢了新的寫作天地。
韋小寶與他以往的任何一位英雄都不一樣,韋小寶從小混跡在妓院,妓院的那一套他都會,他不僅貪財好色、吃喝嫖賭,到處招搖撞騙,而且極會溜須拍馬、偷奸耍滑,他沒有底線,黑白兩道通吃,可以說他身上幾乎把中國男人的所有缺點都集合了,但就是這樣一個人,金庸捧他為主角,大義凜然一身正氣的陳近南、心懷天下永不加賦的康熙都淪為綠葉。
韋小寶這個人物類似於魯迅的阿Q,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他可惡但又不可恨,他身上充滿陋習,但又不是十惡不赦。
從這一點來說,張一山的表演並沒有跑偏,還是忠於原著人物的。
整個故事都在反清復明的大背景下進行,在滿人和漢人、中國和外國的激烈矛盾中推進,這一點,新版《鹿鼎記》也並沒有偏離原著的中心。
新版《鹿鼎記》故事和人物都忠於原著,這對於原著粉來說又有了看下去的動力,它的收視率怎麼會不穩中有升呢?
寫在最後的話:翻拍經典都不易,但要牢記故事和人物都要忠於原著,這樣的翻拍才有靈魂,另外,翻拍既要傳承也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