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我民族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2020-12-28 騰訊網

2020年12月2日,動物工程分院青悠國學社在樂農樓609教室開展了「著我民族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漢服節活動。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1、主持人致開場詞,介紹漢服文化

漢服最初指古代漢人的服飾,故稱「漢服」,盛行於三皇五帝以來直至明朝的數千年間,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又稱「華夏衣冠」。

2、由音樂社的同學給大家帶來一首《煙雨行舟》

煙雨有江南的映襯不再孤單,江南有煙雨的渲染不再單調,煙雨入了江南,就像我遇到你一樣。

3、由國學社學生展示傳統茶藝表演

中國飲茶之風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代的飲茶文化得到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的崇尚,茶文化空前繁盛。

4、由國學社學生展示唐宋茶事七湯點茶法

七湯點茶法,為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所著《大觀茶論》最為精彩的部分,書中對點茶技巧說明得非常詳細、對茶筅攪拌的輕重、方式也多有著墨。

5、由音樂社的同學帶來一首《雲水謠》

寂寞成一段風景,憶來猶馨。驀然回首處,卻月影水波弄情,望心事而今何如……

6、由國學社學生帶來古箏表演《漁舟唱晚》《戰颱風》

月溶溶,煙水朦朦。漣灩一江春色。白髮漁樵。漁火伴孤影,隨風搖曳。杯中酒,水底月。廖無語,箏瑟瑟,嘈嘈彈,急切切。滿船星夢秋風夜。

7、由國學社學生展示各朝代傳統服飾和頭飾並介紹

晉制

褙子 纏花

明制立領

大袖衫

8、與臺下觀眾互動,體驗漢服文化

9、等待同學們換衣服的間隙,由音樂社的同學為大家帶來歌曲《江南》

但見綠羅裙,心下若白練。猶存髮釵心,相逢即可期。

本次活動弘揚了漢族文化,為復興漢族民族服飾文化貢獻了力量。讓全校學生對漢服文化能有更多了解,帶動同學們對漢學的興趣,同時讓同學們感受漢服的魅力,恢復漢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抹亮麗的風景,豐富學生業餘生活,提高新生活動興趣,並提高同學們的文化素質,提高文化品味和精神追求。

☆☆☆☆

相關焦點

  • 與子同袍|第六屆西塘漢服節,我在這兒等著你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與華服,不是單一指漢代一朝的服飾,而是全體漢族的服飾,反映了儒教禮典服制的文化總和!漢服作為一套完備的服飾體系,主要由衣衫、裙、褲、袍組成,又分為衣裳制、衣褲制、衣裳連制、通裁製和各種罩衫單衣等形制。漢服的款式多種多樣,分為褙子、半臂、裋褐、襦裙、祭服、圓領袍、直裾袍、曲裾袍、中衣褲、直裰道袍等。但不管款式、花紋再怎麼變化,漢服在衣領、衣襟、繫結、衣袖等方面還是有著非常嚴苛的規定。
  • 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興則民族興
    人才興則民族興,少年強則國家強。習總書記在黨的19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本次活動的選手是由童星大道少兒藝術學院選送,童星大道少兒藝術學院成立於2008年,隸屬國家文化部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是華納星光(北京)文化傳媒公司旗下的下屬教育機構。童星大道少兒藝術學院是集聲樂、舞蹈、主持表演、模特、曲藝表演等少兒藝術培訓專業為一體的教育培訓機構。
  • 【地評線】「11.22」漢服出行日:著我華夏衣裳 振我禮儀之邦
  • 別再誤解「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含義了!
    不少人嘆息:作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國民怎麼會有這樣的表現?真是丟臉丟到家了。大凡發出如此感慨的人基本都沒有弄清「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含義。其實,這兒的「文明」也好,「禮儀」也罷,它們的含義和我們日常理解的文明禮貌、修養禮節一毛錢關係也沒有。讀了初中的人都知道歷史書上的一個說法:當人類進入奴隸制社會後,人類的文明時代就開始了。
  • 興華夏衣冠,昭漢服華韻,展青春風採,立文化自信
    興華夏衣冠,昭漢服華韻,展青春風採,立文化自信!七律 賀子真漢服社成立 河南 王春法薇笑榴明雨浥塵,樹繁花豔葉清新。像前漢服溫儒客,臺上風流逐日人。子真漢服社」以弘揚泌陽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點,旨在傳承民族文化的精神,大力弘揚漢服文化的歷史內涵。漢服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以一種高雅恬靜的生活姿態滲入日常,尤其是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她走出歷史的風雲,已儼然成為了知識分子、青少年族群修養和氣質外在表現的主要形式之一。
  • 著我華夏衣冠,興我禮儀之邦!——我國常見傳統禮儀總述下
  • 網友:沒對象的我突然想結婚了!
    著我華夏衣裳,興我禮儀之邦!隨著近幾年「國學熱」的升溫,漢服作為漢文化的載體,可謂是徹底出圈了!而要說最能代表一個國家傳統文化的,必然是婚俗禮服了!畢竟婚禮婚禮,重要的就是「禮」,而且咱們作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這傳統的婚宴禮數也是大有文章!靜知參考了《儀禮·士昏禮》,以及《大明會典》當中士大夫和太子大婚的禮儀,又根據喜好做出取捨,最終選出10種傳統禮儀作為主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