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七萬人的精銳軍隊在封建農業社會的帝國的任何時候都是國防力量的核心,在末期更加重要。這樣的一隻精銳軍隊被整建制全殲,一般會被史家視為這個帝國衰亡的標誌和開始。
舉幾個古今中外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傷亡這麼多精銳部隊的實際例子給大家看看。
宮殿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秦將章邯所部號稱二十萬秦軍(按照先秦漢初把後勤工作人員也計入在內的風格,實際戰鬥人員當不足十萬,這個比例也很大了),為項羽所破,秦帝國失去了最後的軍事支柱,眾所周知之後沒幾個月,劉邦入關中基本沒用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這是因為秦帝國的主力已經消亡殆盡,秦王子嬰出降,秦亡。
巨鹿之戰
公元1071年,曼齊刻爾特之戰。拜佔庭七萬軍隊被塞爾柱軍隊全殲,拜佔庭皇帝羅曼努斯四世被俘。拜佔庭帝國從此徹底的喪失了對小亞細亞的統治權,曼齊刻爾特之戰標誌著拜佔庭帝國徹底的由盛轉衰。
曼齊刻爾特之戰
公元1388年,明與北元的捕魚兒海之戰。在捕魚爾海被明將藍玉全殲七萬人,一大批元宗室被俘,甚至還有皇妃被藍玉侮辱,後世一些史學家稱為元版的「靖康恥」。之後北元雖斷斷續續維持對漠北的統治一直到明末的林丹汗,但從此北元對於明帝國再也構不成重大威脅。
土木堡事變
有人肯定會說蒙古不是還在土木堡大勝明軍嗎?但是在土木堡大勝的瓦剌是蒙古族的另一個族群,已經不是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執政了,所以不在這裡面。其實漠北草原對於中原大地的威脅一直到清朝中後期才消除,清初的時候康熙帝玄燁還親徵葛爾丹。
藍玉
公元1619年,薩爾滸之戰。五萬明軍精銳被殲,明帝國從此失去一部分核心國防力量以及與後金作戰的戰場主動權(注意這裡是五萬明軍,明朝就已經撐不住了,明朝還是大一統王朝雖然當時已經內憂外患,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這一向也被後世的史學家稱之為為後金(清)的立國之戰。
薩爾滸之戰
一個正常的古代軍人平常的時候往往需要至少二十個個平民的稅賦收入才能存活。戰爭的時候需要就更加大了。一支七萬人的精銳軍隊,實際上可能需要遠遠的超過二百萬人的賦稅收入,重建這樣一支精銳軍隊花費的就更多,遑論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採買裝備,選調將領,訓練兵士。還要能打硬仗。一支七萬人的精銳部隊突然死亡會讓一個政權立刻陷入非常嚴重的財政赤字問題中。但是這還僅僅只是經濟上的。
財政赤字
那再看外交和軍事上呢?《琅琊榜》中的梁國顯然不是一個大一統政權,書中明確的就有好幾個敵對國家,根據故事劇情,《琅琊榜》世界的列國:有大梁、大渝、北燕、南楚、夜秦、東海等國,以及周邊的北狄、西厲、緬夷等部落。具體圖如下:
琅琊榜國家地圖
敵國外患造成了很重的軍事和外交壓力。自己殺光自己國家的七萬精銳,這梁帝是得多蠢才會做出如此決策。梁帝想處理赤焰軍尾大不掉的情況,最好的例子就是嶽飛的例子。不會波及太多人。如果發生在真實的歷史中,輕則國內動蕩不安,鄰邦尋釁奪地;重則會被敵國一鍋端改朝換代。
周待商
還有就是這七萬人肯定不只是一個個孤孤單單的人,他們也是有父母妻兒親朋好友的,這些人的數量就更大了,力量也就更大了,在朝廷裡面有皇子、皇上的弟弟、國舅爺侯爺、大內禁軍統領等等都是同情或者與赤焰軍有關聯的人。梁國要處理這群人就需要嚴重的內耗。後來赤焰軍之所以能夠翻案,很大的力量就是這群人。
琅琊榜劇照
結合作者後文的開掛政治鬥爭劇情,足見作者的歷史素養還有待提高。但這並不影響《琅琊榜》是一部優秀的電視劇。當然要看權鬥類的電視劇這裡推薦看一部《大明王朝1566》,被評為中國政治權鬥片的巔峰之作,豆瓣評分9.7分,廣受好評。
大明王朝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