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裡胡歌飾演的梅長蘇中了火寒之毒,靜妃娘娘說是天下奇毒之首。我很好奇這是一種什麼毒,去問了問度娘,發現都是琅琊榜裡的臺詞。
突然想到和情緒聯繫起來,便煥然大悟:火是怒火,寒是心寒。很簡單,赤焰軍被自己誓死效忠的皇上從背後狠狠捅了一刀。一言以蔽之,就是親密關係中的傷害。面對敵人,我們只有憤怒,只有面對親密關係,才可能既有心寒,又有憤怒。而這種憤怒,又多數被壓抑。
在中國文化中比較可怕的是,親密關係的原型居然是君臣關係。那個君無論做錯了什麼,也不可能認錯,也不能被質疑。這種關係在現代社會依然根深蒂固,它被引用到了職場和家庭中。所以有很多職場人際關係的書裡講怎麼和領導溝通,其實都是古代大臣明哲保身的道理,當然每個企業中也總有那麼幾個不信邪的,功高蓋主,對領導的錯誤直抒胸臆,下場也往往都是赤焰軍的結局。赤焰軍的名字也很有寓意,這支軍隊火過了頭:人數七萬,將帥一心,主帥的妻子是長公主,妹妹是寵妃,外甥是太子,太子又很具人望,半朝大臣都支持他。但重點是,那個皇上還沒當夠,根本就不想下臺。於是這個故事的發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皇上被群小所圍,斬殺忠臣。犯錯之後,皇上自己可以內心糾結,但覺不允許他人提及。梅長蘇做的一切不過是讓皇上說句「我錯了」。
更可怕的是這種關係模式也存在於家庭中。父母也希望孩子像臣一樣忠於自己,取悅自己,即使自己有錯,也不能說,所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很多人詬病心理諮詢的原因正是這個:跟父母較什麼勁呢?那個年代都那樣啊,怎麼把能所有責任歸結為父母?這就是不孝啊!
其實,每個父母就像那個皇帝一樣,是普通人,有著自己的欲望和恐懼,梅長蘇最後也說,皇帝是害怕權威被挑戰。父母在這種欲望和恐懼的驅使下,都會對孩子有一定程度的傷害。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傷害了,不能哭,不能說,當然我也絕不認錯。這就是火寒之毒的根源了,任你有萬丈怒火,給我忍著!!!忍著的結果就是像聶鋒那樣,不能說話,只能嘶喊,渾身白毛,成為怪獸。我見過一個被家長帶來求治的女孩兒在樓道裡歇斯底裡的喊,如果在家裡她有好好說話的權利,怎麼可能這樣喊?我聽過一個一直被父母漠視的女孩說:我現在想殺人。其實,人際關係中,傷害隨時都有,我們的工作方向不是杜絕傷害,而是允許傷害被表達。琅琊榜裡說,火寒之毒一日發作數次,痛苦異常。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份痛苦能被看見,被聽到,被理解。
再說火寒毒的症狀:中醫裡有種說法叫冰包火,凌晨四點燥熱出汗,白天畏寒怕冷。只有夜裡在夢中才能表達怒火。就是你的體質外面是冰,裡面是火。再重的毒也要解,因為我們想好好活著。劇中聶鋒和梅長蘇用了不同的方法療毒。一是挫骨削皮,斷骨重生,容顏改變,能說話,但功力盡失,只能活到不惑之年,而且治療過程痛苦異常。雖然在琅琊榜裡,梅長蘇是英雄,但其實仍然沒有走出「權威」的影子:他說,赤焰軍的冤情只能有皇上來平反,他給的清白才是徹底的清白。他仍然把自己清白的審判權交給皇帝。
說到挫骨削皮,度娘也沒有告訴我答案。不過我最近做了幾次中醫治療:走罐。用這個詞描述比較合適,好奇的琅琊粉們可以去試試。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心理創傷如火寒之毒,確實會帶來身體上的病痛,療愈過程並不輕鬆。面對親情之傷確實像挫骨削皮。
幸運的是,現實過程中創傷的療愈並不是只有這兩種選擇。因為已經長大的我們可以給自己自由,不再需要權威判定我們的「好和不好」,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好,所以我們不用真正經歷身體上的斷骨之痛,但類似走罐之痛免不了。要實現「心理上的斷臍」找回自由並不容易。
心理上的重生並不都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們有權利發出聲音,像真正的人一樣活著。同時我們也可以像聶鋒一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與琅琊粉們共勉!
火寒之毒來源於親密關係,什麼是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呢?大家逐條對應捫心自問吧!
1、當你發現對方有些事做得不合適時,你是否能表達出來,並確信這種表達會被對方理解而不會影響彼此的關係?
2、你從第三方聽到了關於對方的一些負面信息,你是否相信他有自己的一些原因?
3、 你們之間發生了一些衝突,你是否願意主動面對並和對方溝通,澄清誤會?
4、你有事需要對方幫忙,他表示幫不了你,你是否能理解他有自己的難處,並一如既往保持友誼和信任?
5、在哪些時刻,你們一起體會到愉悅快樂的情感?
6、相互之間是否能持之以衡地尊重自己和對方的情感和需要?如果有必要時,能夠主動認同並且表達自己的情感,並確信對方有能力理解並陪伴你的情感,而不用擔心對方的承受能力。
7、是否能在對方情緒低落時覺察,接納而不會受到情緒的幹擾,亦不害怕被對方所依賴?
8、是否能接納他人呈現給我的方方面面?是否傳達這種真切感受?也許,只能有條件地感受他,接納他的情感的一部分,而暗中或者公開地拒絕他情感的另一部分?
9、面對彼此,你們可以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行為而不擔心被評價被否定?
此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和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