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體店你知道讓人最頭疼的兩個字是什麼嗎?當然是莫過於「庫存」啦。賣不出去佔地方不說還積壓成本。你知道最優秀的店長與普通的店長之間的區別嗎?你是否聽說過一個好的店長能在1個月內業績就達到原來的3倍。產品一樣,價格一樣,店員一樣,什麼都一樣,只是店長不一樣。為什麼?因為零售就是在做庫存。如果沒有庫存或者庫存很少,這說明一個問題:你的商品不夠賣,你的潛力也沒發揮。庫存是必然存在的,但有一個關鍵問題,即如何合理地把握庫存的度。
任何一個服裝店想要實現零庫存都是不現實的,因此,可以掌握好節奏,在適當的時候做些適當的特賣活動,比如,團購、VIP惠售、發行優惠券、時間段搶購、節假日促銷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一般來說,這樣的方法不太會損害經營者的信譽、形象,也不容易影響與供應商的關係。
庫存積壓最直接的後果是資金佔用,對庫存金額是50萬元的商品,月周轉2次就是100萬元的銷售額。如果庫存增加1倍到100萬元,周轉不變,就是200萬元的銷售。解讀出來就是銷售能力不變,每個商品都能周轉2次,100萬元的庫存表示商品的種類很多,又能保證動銷、呆滯率肯定低。長期不動的商品也有很多種方式進行處理。
想要解決服裝庫存問題,首先就要了解低庫存控制體系。所謂低庫存控制體系,主要是對商品由進貨入庫之日起,到商品賣出去,以時間為主線,對滯銷商品、保本商品、保利商品三種階段的商品進行嚴格的管控。我們此處分析商品庫存:一款衣服,由進貨之日起,是只跌不升的,所以,作為每一款衣服,在參與店鋪人力、物力費用綜合核算時,有兩個重要時間段,一個是保體期,一個是保利期。商品保本期是指商品從購進到銷售,不出現經營性虧損的最長存放時間,它所保的「本」,既包括進行分析時已經發生和支付了的商品購進成本、購進費用,又包括進行分析時尚未發生,但必將發生而又必須支付的費用、銷售費用等(比如提成)。
波段上貨使銷售長時間平穩增長。許多經營服裝店的老闆都認為進貨的失算和銷售階段的失誤是造成庫存的根本原因,因此大都努力在這兩個階段下功夫以免避免出現庫存情況。其實在上貨階段(也就是把進來的貨選擇合適的時間擺放在店鋪內銷售)也有很大的學問,如果在這個階段運用一些小小的技巧,也可以大大地減少庫存情況的出現,可謂事半功倍。因為分波段上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帶來營業額總量的增加。店長、店老闆在上貨的時候要注意有沒有波段的安排,通過與廠家商品企劃部的溝通,合理安排上貨時間、順序和數量,從而使貨品的庫存得以減少。
呆滯品專區。就是把自己的呆滯商品,在每個類目裡做個二級類目專門賣呆滯品,有時候也可以放一些性能比較好的產品,充當呆滯品,讓用戶有撿漏的感覺。呆滯品專區是放能銷售出去的呆滯品,不要放不能銷售出去的呆滯品,比如「pp機」,這個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了。但是像諾基亞8810放到呆滯區,還是能銷售出去的。也可以做獨立的專區放在菜單欄上面。
捆綁銷售。要根據不同的類目而定,可以和熱賣的商品捆綁,例如父親節賣剩的衣服,在兒童節的時候,捆綁成家庭套裝賣。也可以多種呆滯品放一起,然後打折賣,這樣的捆綁是商品無關聯的較多,比如多種圖書捆綁一起大促銷。還有種促銷,就是送,只要你給郵費,我送給你,反正就是收那麼多錢。
當作庫存,來年再賣。過季的服裝並不一定會過時,按服裝流行的周期來看,前一年流行的服裝在下一年還是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的,特別是在來年提前入市,仍將是熱點服裝。所以,可以把過季的服裝留下來,來年提前上市,這樣比新款上市更方便快速,更能衝擊消費市場。當然如果你的資金充裕,可以考慮這樣。一般都建議讓資金流動起來,更利於店鋪成長。
以上是庫存產生積壓之後的一些處理方式,但庫存的處理還是要從備貨開始,雖然說可以從模型解決問題,但是至少部分不會像原來拍腦袋那麼武斷了。做好質檢,做好市場調查,緊盯競爭對手也是能減少很多庫存,這也是很多時候數據給不出的一些東西。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你們有關於庫存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