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

2021-01-13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聞令而動,黨員骨幹衝鋒在前,為數千名發熱患者進行檢測診斷,為守衛首都人民群眾和官兵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凌晨兩點,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的發熱門診依舊燈火通明,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進行的核酸檢測已經持續了一整天。

急診科副主任陳威告訴記者,為患者採集咽拭子,就要直接面對標本病毒。由於樣本量大,黨員骨幹帶頭主動延長工作時間,有時候到凌晨4點才能下班。

「我們接診了7000多位發熱病人,從中篩選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確實像大海撈針,但是,如果把感染者放了出去,或者把未感染者收到病區裡,結果都是災難性的!我們一定要篩得出,篩得準!」

急診科主任黎檀實是全國知名的災難救援醫學專家,春節前,他憑藉著高度的敏銳性和高超的專業造詣,及時作出提升發熱門診防護等級等一系列重要決定。預案剛剛啟動,1月21日,就有一位61歲的患者轉診來到總醫院急診科。「我們高度懷疑這個病人是新冠肺炎感染者,但是還不能確診,這個時候,我們就想篩查一下。」

而此時,相關的篩查機制還沒有建立,就連檢測新冠病毒的試劑都不常見,醫院急診科曾在17年前篩查出北京第一例非典患者,黎檀實主任說,這一次,他們依舊保持高度警覺。

「為什麼說早已拉響警報呢?因為我們很早就要求,與病人接觸要穿著隔離衣。雖然,在那個時候,還沒有要求做試劑篩查,但是,我們醫院正好有這個試劑,有這個條件做,這說明我們醫院的檢驗科很厲害!後來,我們給這個病人做篩查,結果呈現陽性。這一例,也就是總醫院8個中心核酸檢測的第一例。」

當時,疫情還不明晰,第一例患者是不是個例?當一些人還心存疑惑時,急診科就在春節假期的前一天專門召開黨支部會議,研究決定,全員停止休假,對這次疫情嚴陣以待。

「我們所有要決定的事情一定是要經過支委會的,停止休假這項決定,涉及到的人員,包括我們科室,還有在這裡實習進修的近三百人。」黎檀實說。

一聲令下,科室在外地休假的人員全部按時歸隊,準備春節回家的同志也全部退掉車票、機票。大年初一下午5點,急診科黨支部再次緊急召開支委會,決定立刻調配精兵強將,增援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急診科發熱門診。

急診科副主任陳威臨危受命,「當時,主任問我家裡有沒有困難,我說,困難可能誰都有,但是現在臨到我上前線了,我就沒有困難了,我們軍人、軍醫有更大的責任和擔當,衝鋒號既然吹響了,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往前衝!」

增援發熱門診的人員剛剛就位,接受篩查的病人就開始逐漸增多。本著應收盡收,讓更多患者得到及時救治的目的,院領導當即決定,立即啟動發熱門診擴建工程,以「火神山速度」,迅速搭建設施配套的發熱門診新板房。

「以前,我們的發熱門診佔地470平米,現在,擴大到將近1500平米,只用了5天的時間,第6天,我們就搬進去,開始正式運行了。」黎檀實帶領醫護人員盯緊施工進度。

擴建後的診區很快迎來了大批發熱病人,急診科不僅要篩查新冠肺炎患者,對於篩查期間的重症患者還要及時救治。2月12日,一位「腸梗阻」患者急需進行剖腹探查手術,但篩查時,發現患者肺部有很多陰影,疑似感染新冠肺炎。

晚上12點半,陳威緊急協調多學科專家進行會診後決定,立即進行手術。「如果等核酸檢測結果出來,這個人可能就已經不行了,越早做手術越好,一來,我們有設立預案,二來,該冒風險的時候就得冒風險。」

凌晨1點半,總醫院選派的精兵強將,會聚在發熱門診剛剛擴建完成的手術室,一場按照最高風險等級進行的手術開始了。

疾病預防控制科主任劉運喜是國內知名的疾控專家,全程把控感染防控工作,「說實話,醫務人員緊張嗎?大家都是人,面對病毒,都是易感染者,都緊張!我就對他們說,『有我們在,儘管放心大膽地去做!』他們穿脫防護服的時候,我就在旁邊一個一個看著他們。晚上4點半,手術結束以後,大家的身上都溼透了。」

急診科主任黎檀實介紹說,這樣的手術在疫情防控期間還有很多,這些天以來,解放軍總醫院各學科的醫護人員並肩攜手,抗疫情、擔重任,詮釋著醫者的仁心大愛,履行著軍人的使命擔當。

「手術室、麻醉科、檢驗科、血庫、外科……涉及到拯救生命的,越複雜,學科越多,醫院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非常大的!現在,我們救一個病人的成本,至少是平時的5倍以上,也就是說,我們就是在不惜代價救治病人!」

解放軍總醫院院長任國荃介紹說,急診科每年救治患者20多萬人,位居北京地區前列,目前,以急診科為代表的解放軍總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守護著首都北京的「防疫大門」。

「總醫院上下齊心協力,堅決響應習主席的號召,堅決按照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部署,積極參與到這場人民戰爭中去,打贏總體戰、阻擊戰。」任國荃如此說道。

來源:中國之聲國防時空·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記者:孫杰 彭洪霞 羅晶 羅國金

相關焦點

  • 戰「疫」一線守門人——記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主任黎檀
    從2020年1月21號,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的發熱門診確診第一個新冠肺炎患者以來,他就再沒睡過一個完整安穩的覺。↑黎檀實指著5歲小女孩給醫生畫的畫,一邊讀一邊感慨。張赫 攝↑貼在急診科辦公室門上的5歲小女孩的承諾:我們在家玩,把口罩留給醫生用。
  • 「紅菊」戰疫映初心——記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護士長...
    「安全第一,首先我要確保她們防護到位,培訓是必修課,了解護士的內心所想也是我要做的。」說話時,她語氣平和而堅定。初見肖紅菊,口罩上方,她的雙眼布滿血絲。發熱門診篩查出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以來,她一直堅守崗位,已連續奮戰40多天。是什麼使她面對危險不畏懼、對工作如此負責?是什麼支撐她在壓力大、風險高、條件艱苦的發熱門診一幹就是17年?
  • ...最前沿——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戰「疫」記事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題:衝鋒在首都戰「疫」最前沿——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戰「疫」記事新華社記者黃明、張汨汨北京豐臺嶽各莊,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駐地。這裡,每天都上演著生死較量。第五醫學中心是國家和軍隊傳染病防治拳頭力量,專職與「細菌」「病毒」打交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作為北京市確診患者定點收治「主戰場」之一,以過硬技術和擔當作為,努力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
  • 長泰縣總醫院急診科:與時間賽跑 與死神交鋒
    急診科是醫院的前沿陣地,擔負著各種急危重症的救治及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等工作,是和時間賽跑守護生命的第一道關口。疫情就是命令。長泰縣總醫院急診科不但承擔著院前急救、院內搶救、急診留觀、急診病房、重症監護室診療護理工作,而且要承擔發熱病人等患者轉運接診時的醫護人員隨車護送、每個入科病人的第二次預檢分診和午間、夜間就診發熱病人的預檢分診工作。據統計,一個月以來急診科共完成預檢分診316人次。所以說,急診科的醫務人員時刻面臨著高風險、高壓力。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5G遠程超聲診斷常態化 為守疆官兵解決...
    呂發勤主任(右一)正在為西藏那曲地區官兵進行5G遠程機器人超聲診斷 攝影:王紅嶺5G遠程機器人超聲診斷現場 攝影:王紅嶺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紅嶺):今年10月,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超聲科向武警西藏那曲支隊開啟了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舉行「基因·德術·軍醫」主題演講比賽
    用紅色基因擦亮信念的底色——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舉行「基因·德術·軍醫」主題演講比賽為認真落實解放軍總醫院開展「賡續紅色基因、當好新時代人民軍醫」專題教育的部署要求,有效激發廣大官兵和醫務人員勠力強軍、矢志奉獻的決心勇氣,5月28日下午,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在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基因·德術·軍醫「主題演講比賽。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泌尿外科 完成首例達文西Xi機器人手術
    記者從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獲悉,該院泌尿外科近日運用最新一代達文西Xi機器人,完成了中心成立以來首例機器人手術。這標誌著泌尿外科醫學部實體進駐第三醫學中心開展業務邁出了新的一步。這次新型機器人的成功引進,將進一步促進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泌尿外科醫學部微創技術的發展及整體實力的提升,造福更多軍地患者。(劉喜梅)編輯:韓松豫
  • 中國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等合作發現高效新冠中和抗體
    2020年5月26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團隊、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等機構,在Nature上在線發表了A human neutralizing
  • ...人——記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醫學部副主任醫師朱震宇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題:勇攀生命禁區的「舞刀」人——記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醫學部副主任醫師朱震宇戴欣、肖蕾、韓早遠包蟲病,素有「蟲癌」之稱,死亡率高達94%,在我國西藏、青海等部分牧區發病率高達10%以上,嚴重危害藏區人民的生命健康,不少群眾因包蟲病致貧返貧
  • Mako機器人亞太培訓中心三亞分部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成立
    消費日報網訊(柏林 胡文山 吳俁 記者 鄭紅梅)12月7日上午,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成功啟用Mako關節機器人實施手術,並成立Mako亞太培訓中心三亞分部,同時舉行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授牌儀式。
  • 解放軍總醫院醫保「脫卡結算」時代,來了!
    12月14日,由北京市醫療保障局、豐臺區醫保中心和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驗收專家組,對第五醫學中心南院區醫保卡「脫卡結算」和HIS系統改造進行現場認證,該中心順利通過技術和業務驗收並籤發驗收書。
  • 2020年度健康報醫學科技與健康傳播「最佳」系列新鮮出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西省兒童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晉江市衛健局江西省健康教育與促進中心健康江西融媒體中心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麻醉科團隊遼寧省腫瘤醫院神經外科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團隊南京鼓樓醫院消化內科寧波市第一醫院內分泌代謝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 航空總醫院召開第三屆「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
    在疫情防控工作同時,醫院積極復工復產,做到疫情防控、正常醫療兩不誤,保證門急診正常開放,增開周末專家門診,以滿足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患者的醫療需求;對需要住院、手術治療病人實行「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加強病區管理,確保病人醫療安全,實現了醫務人員和病人院內零感染的目標。醫院的工作成績,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督查組、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市、朝陽區、大興區政府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肯定與表揚。
  • 航空總醫院保衛處: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為醫護人員築牢安全堡壘
    作為醫院服務保障處室,航空總醫院保衛處安保人員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中,亦加班加點全力奮戰,為保障臨床一線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和醫院的平穩運行,築起了牢固的安全堡壘。 與此同時,保衛處更加大了對消防安全的檢查,尤其因疫情防控科室領用大量消毒劑、酒精等危化品,保衛處第一時間下發了關於酒精的使用及存儲的規定要求,並會同藥劑科、護理部一起逐科室檢查,消除隱患;疫情期間,全體保安人員不曾休班,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確保了醫護人員、患者的人身安全及醫院的消防安全。
  • 華春瑩擬推薦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李 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王 秋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李六億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疾病預防控制處處長喬 傑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 北京民航總醫院發生傷醫事件 受傷女醫生仍在搶救 嫌疑人已被刑拘
    12月24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在民航總醫院看到,該院急診大廳前,停有多輛警車和急救車輛。警方對記者表示,目前事件處理還未正式對外公布。記者向民航總醫院了解被傷醫生情況,警方及民航總醫院安保人員均對記者表示,目前不方便透露。12月24日上午,民航總醫院急診科。
  • 三部門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
    國家衛健委網站3月5日消息,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授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等113個集體「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追授徐輝等
  • 航空總醫院最美逆行者身影
    急診科主任尹吉東忙碌中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航空總醫院高度重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集團公司、中航資產和衛生主管部門要求,立即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緊急制定並發出防控要求與措施,多次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
  • 文職風採丨87名文職人員分流,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熱烈歡送
    第七醫學中心熱烈歡送交流文職人員根據總醫院改革落編工作部署,第七醫學中心部分社會招聘文職人員分流至第二醫學中心。接通知後,中心黨委高度重視,認真做好宣傳教育,紮實組織遴選推薦,在確保中心醫護工作連續平穩的基礎上,把交流分流作為優化文職人員結構難得契機。最後通過個人申請和組織推薦,在總醫院黨委機關指導下,中心共有87名優秀社會招聘文職人員交流分流至第二醫學中心。
  • 河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推薦對象公示
    ,副主任醫師張 於 唐山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張彬彬(女) 唐山市曹妃甸區工人醫院急診科負責人,主治醫師曹翠青(女) 唐山市開平醫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高景利 開灤總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劉 陽(女) 唐山市工人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王任利 唐山市傳染病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楊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