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
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
在家中戴脖圈遊泳
女嬰父親回家時
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
家人這才覺察異常
因缺氧時間過長
女嬰最終不幸離世
湖南省兒童醫院重症監護室醫師表示
把遊泳圈解下時
女嬰的脖子上是有勒痕的
但由於當時孩子沒有反應
家長也沒有發現
直到女嬰父親回家時
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
家人才意識到情況不對緊急送醫
然而遺憾的是
經醫院檢查
女嬰多項生命指徵異常
已因缺氧時間過長
造成不可逆的嚴重腦損傷
醫師表示
女嬰被送來時
全身都是淤點
花斑紋、四肢冰涼
都是窒息後休克中末段的表現
血壓也無法維持住
「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救過來了,
有渺茫的希望救過來的話,
也會成為植物人」
最終
家屬決定放棄治療
專家指出嬰兒遊泳三大問題
據《生命時報》,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教授王玉瑋接受採訪時指出,嬰兒遊泳存在的三大問題:
①使用脖圈傷害頸椎。脖圈不僅容易擦傷嬰兒脖頸的皮膚,也容易傷害他們稚嫩的頸椎。同時,如果太緊可能壓迫氣管,造成窒息,或者壓迫頸動脈竇造成心率減慢甚至休克,如果太松又可能讓頭滑出來造成溺斃。
②衛生和安全無保障。嬰兒幼嫩的身體結構對於水的要求較高,特別是一些遊泳場地的水溫、水質、水深、浮力、消毒、安全設施等有很高要求,私人、商業機構也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和制度來約束,所以難免良莠不齊。比如不及時換水、許多嬰兒共浴,都可能造成皮膚交叉感染。
③操作人員缺乏相應專業技能。近幾年,各種嬰兒遊泳場地在各大中城市遍地開花,但許多所謂「嬰兒遊泳教練」「嬰兒撫觸師」都很難保證資質,所以就出現了新生兒被「撫觸」後頸部腫脹、哭鬧不止的事例。
遊泳圈成「奪命圈」?寶寶遊泳的注意事項:
寶寶多大可以下水遊
由於寶寶在出生前一直待在媽媽的子宮裡,羊水緊緊地包繞著寶寶,因此寶寶天生適應水環境。
理論上,寶寶一出生就可以開始遊泳。
很多母嬰醫院的新生兒科開設了寶寶遊泳課,一般建議寶寶生後第2天開始遊泳為宜,這樣可以先觀察一下寶寶身體狀況。
不同寶寶對水溫和時長要求不一樣
最近很多媽媽帶寶寶去遊泳,對水溫發出陣陣質疑聲,說水溫太低,我家寶寶會感冒的。
我也曾試過水溫,確實觸感是涼涼的,後來特地看了一下池中的溫度計,顯示水溫有33℃。
其實,不同的寶寶對水溫的要求不同。小寶寶身體的體溫調節功能還不完善,外界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引起寶寶不適。
在外遊泳注意水溫和水質
①水溫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水溫宜保持在37-38℃,隨著寶寶逐漸長大,水溫可以逐漸下降。
1歲以內,遊泳的水溫可以控制在33-38℃。
1歲以上,帶著遊泳圈在水中不停運動,32-33℃的水溫也是可以的。
水溫不宜過熱,過熱容易讓寶寶消耗體力,迅速產生疲勞感,大大縮短遊泳時間,達不到鍛鍊的目的。
另外,冬天的水溫一般比夏天高一點。
別讓遊泳圈成為寶寶的「奪命圈」
脖圈
①必須大小合適
嬰兒用脖圈必須大小合適,不宜過大或過小。
過大容易使寶寶脫出,造成溺水;過小則容易壓迫頸部血管和頸動脈竇,一樣會發生危險。
②用脖圈遊泳時,池水不宜過深
以寶寶雙腳可以觸到池底為好,這樣可以減輕頸椎的負擔。一次遊泳時間也不宜過長,以10-15分鐘為宜。
③必須全程有大人監護
如果寶寶表情緊張或雙手亂抓,這時寶寶可能有些害怕,家長可以輕輕握著寶寶的小手安慰TA。
如果無效,應該中止遊泳。
遊泳好處多也不可亂來,並非每個寶寶都適合遊泳
①剛吃完奶,不要遊泳。②寶寶皮膚有破損,不要遊泳。③寶寶在生病(發燒、拉肚子、呼吸道感染等)、飢餓、哭鬧以及發困的時候,不宜遊泳。
因此,寶寶遊泳時間需要根據寶寶作息來預約,避開寶寶進食、睡眠的時間。
這3個地方不適合寶寶遊
①不帶寶寶到大人的遊泳池
成人遊泳池人多,容易出現細菌感染。成人泳池用氯氣消毒,會對寶寶的皮膚造成刺激。成人遊泳池的池水較深,不利於寶寶的安全。
②4歲以下的寶寶不要泡溫泉
溫泉池雖然比較淺,但4歲以下的寶寶安全防護意識薄弱,且不能清晰表達身體的不適,不宜去溫泉泳池遊泳。
③不去水域不熟悉的地方
到安全可靠的地方遊泳,避免帶寶寶去水深、水域不熟悉的地方遊泳。
映象網綜合自央視新、長沙政法頻道、@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