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陪玩媽媽賀小狗
我家寶寶也是戴過脖圈遊泳的,還是上海一家知名的公立三甲醫院,本來是遊十分鐘的,但是我的寶寶大概遊了一會就餓了,開始鬧,於是五分鐘不到我就給他抱出來了。中間我拍了照片發了朋友圈。 一個比我早一年做了媽媽的姐姐看到之後,立刻發信息告訴我,不要再給孩子帶脖圈去遊泳。
我問他為什麼,她說三言兩語我說不明白 ,你直接搜一下。我立刻上網搜索了一下 「嬰兒 脖圈 遊泳」這幾個關鍵詞,搜索結果嚇的我一身冷汗!
因為帶脖圈遊泳而讓新生兒喪命的新聞比比皆是。
由於新生兒的頸椎發育還不成熟,不能自主臺頭,脖圈的浮力讓孩子的把整個身體的力量都加在了頸椎上,損傷頸椎或窒息的情況,常有發生。
兒科專家張思萊奶奶也專門說過這件事,不建議嬰兒帶脖圈遊泳。
《人民日報》也就嬰兒帶脖圈遊泳的內容,做過專門的調研報導
香港黃埔體育會主席簡煒傑表示,目前暫未看到這種遊泳設備的安全性能科學驗證,不建議給嬰兒使用。使用頸圈會將身體重量都壓在頸椎上,而且嬰兒在運動過程中,也有機會令頸椎造成損害。
英國遊泳協會駐中國總教練阿妮塔·莎瑪(Anita Sharma)不確定脖圈是否安全可靠。但她認為,「帶著脖圈可能會影響孩子呼吸。」
人民日報求證:嬰兒遊泳脖圈有無隱患--教育--人民網
雖然很多公號也好,所謂的科普文章也好,一直強調小孩剛出生就會遊泳,越早下水越早自然學會遊泳等等,我依然很久沒有再帶娃下水。
試想, 像胎頭、翻身、爬行這些基本運動,小嬰兒都要一步步來,遊泳怎麼就成了天生就會的呢?又急此什麼呢?
後來,我又在DP上看到過很多嬰兒遊泳會館,從上面的照片來看,很多都有脖圈遊泳圈。
也許因為帶脖圈遊泳死亡的概率並不是很高,但是即是萬分之一的機率,落到自己身上,就是100%,我承受不起。 雖然我也想讓娃去水裡開心的玩,但是我想還是等他大點再帶去好了。
後來為了準備帶娃遊泳,我研究了各種嬰兒泳圈,比較安全的是這種。
穿戴式腋下泳圈,多點承託,減少寶寶身體負擔;背心式雙重卡扣不易脫落;六氣囊保證安全。
是很多明星的同款。但也需要嬰兒月齡至少3個月以上才能使用。
補充:感謝知友@源泉在評論區的提醒,這種遊泳圈也不是百分百安全的
那個紅色的放腋下的嬰兒遊泳圈也有風險,會翻倒。我知道一個孩子就是用這個遊泳圈遊泳翻倒窒息導致腦損傷癱瘓的,一句話,嬰兒遊泳真的風險很大,去天堂的甜甜太可憐了
小心使得萬年船的我,是等娃比較大了,才帶去玩水的,直接買了臂圈。
讓我們再回到這個事件,從這個新聞上面來看, 醫生介紹當時的情況是,孩子的媽媽和外婆在家,「孩子遊泳時是一個睡著的狀態,家裡呢也沒有引起重視,遊泳圈解開之後,孩子脖子上有勒痕,但孩子也沒有什麼反應,所以也沒有及時發現,等到孩子爸爸回家發現孩子不哭不動,才送來醫院」。
其實孩子遊泳時,媽媽以為孩子睡著了,很可能就是缺氧的表現。
更讓人震驚的是,遊泳圈解開之後,孩子脖子上有勒痕,孩子也沒有什麼反應,媽媽還是沒有查覺有問題。
對於孩子的安全來說,除了這種外部的設施設備,
更重要的還是父母也就是監護人的認知。和之前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的那個媽媽一樣,初為人母沒有育兒經驗,但又喜歡嘗試網上的各種新奇的育兒方法,而孩子出現異常狀態的時候,還不能及時發現。
這接二連三的錯誤,讓他最終要吞下苦果。
雖然養孩子當爸媽不要考證,但是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爸媽依然有很多東西要學。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如何分辨,多看看權威百科吧,總是比不知道來源是哪裡的營銷號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