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在家人監護下,帶脖圈在家遊泳窒息身亡!我害怕了!

2021-02-22 不二表姐

作者:陪玩媽媽賀小狗

我家寶寶也是戴過脖圈遊泳的,還是上海一家知名的公立三甲醫院,本來是遊十分鐘的,但是我的寶寶大概遊了一會就餓了,開始鬧,於是五分鐘不到我就給他抱出來了。中間我拍了照片發了朋友圈。 一個比我早一年做了媽媽的姐姐看到之後,立刻發信息告訴我,不要再給孩子帶脖圈去遊泳。


我問他為什麼,她說三言兩語我說不明白 ,你直接搜一下。我立刻上網搜索了一下 「嬰兒 脖圈  遊泳」這幾個關鍵詞,搜索結果嚇的我一身冷汗!


因為帶脖圈遊泳而讓新生兒喪命的新聞比比皆是。


由於新生兒的頸椎發育還不成熟,不能自主臺頭,脖圈的浮力讓孩子的把整個身體的力量都加在了頸椎上損傷頸椎或窒息的情況,常有發生。

兒科專家張思萊奶奶也專門說過這件事,不建議嬰兒帶脖圈遊泳。

《人民日報》也就嬰兒帶脖圈遊泳的內容,做過專門的調研報導

香港黃埔體育會主席簡煒傑表示,目前暫未看到這種遊泳設備的安全性能科學驗證,不建議給嬰兒使用。使用頸圈會將身體重量都壓在頸椎上,而且嬰兒在運動過程中,也有機會令頸椎造成損害。


英國遊泳協會駐中國總教練阿妮塔·莎瑪(Anita  Sharma)不確定脖圈是否安全可靠。但她認為,「帶著脖圈可能會影響孩子呼吸。」

人民日報求證:嬰兒遊泳脖圈有無隱患--教育--人民網

雖然很多公號也好,所謂的科普文章也好,一直強調小孩剛出生就會遊泳,越早下水越早自然學會遊泳等等,我依然很久沒有再帶娃下水。

試想, 像胎頭、翻身、爬行這些基本運動,小嬰兒都要一步步來,遊泳怎麼就成了天生就會的呢?又急此什麼呢?

後來,我又在DP上看到過很多嬰兒遊泳會館,從上面的照片來看,很多都有脖圈遊泳圈。

也許因為帶脖圈遊泳死亡的概率並不是很高,但是即是萬分之一的機率,落到自己身上,就是100%,我承受不起。 雖然我也想讓娃去水裡開心的玩,但是我想還是等他大點再帶去好了。

後來為了準備帶娃遊泳,我研究了各種嬰兒泳圈,比較安全的是這種。

穿戴式腋下泳圈,多點承託,減少寶寶身體負擔;背心式雙重卡扣不易脫落;六氣囊保證安全。

是很多明星的同款。但也需要嬰兒月齡至少3個月以上才能使用。

補充:感謝知友@源泉在評論區的提醒,這種遊泳圈也不是百分百安全的

那個紅色的放腋下的嬰兒遊泳圈也有風險,會翻倒。我知道一個孩子就是用這個遊泳圈遊泳翻倒窒息導致腦損傷癱瘓的,一句話,嬰兒遊泳真的風險很大,去天堂的甜甜太可憐了

小心使得萬年船的我,是等娃比較大了,才帶去玩水的,直接買了臂圈。


讓我們再回到這個事件,從這個新聞上面來看, 醫生介紹當時的情況是,孩子的媽媽和外婆在家,「孩子遊泳時是一個睡著的狀態,家裡呢也沒有引起重視,遊泳圈解開之後,孩子脖子上有勒痕,但孩子也沒有什麼反應,所以也沒有及時發現,等到孩子爸爸回家發現孩子不哭不動,才送來醫院」。

其實孩子遊泳時,媽媽以為孩子睡著了,很可能就是缺氧的表現。


更讓人震驚的是,遊泳圈解開之後,孩子脖子上有勒痕,孩子也沒有什麼反應,媽媽還是沒有查覺有問題。


對於孩子的安全來說,除了這種外部的設施設備,

更重要的還是父母也就是監護人的認知。


和之前給孩子進行睡眠訓練的那個媽媽一樣,初為人母沒有育兒經驗,但又喜歡嘗試網上的各種新奇的育兒方法,而孩子出現異常狀態的時候,還不能及時發現

這接二連三的錯誤,讓他最終要吞下苦果。

雖然養孩子當爸媽不要考證,但是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爸媽依然有很多東西要學。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不知道如何分辨,多看看權威百科吧,總是比不知道來源是哪裡的營銷號好得多。

相關焦點

  • 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醫生給出這點提醒
    近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然而因缺氧時間過長,女嬰最終不幸離世。醫生提醒:嬰幼兒佩戴脖圈遊泳存在眾多不安全因素,需在專業人員陪同下進行。延伸閱讀:遊泳圈成「奪命圈」?
  • 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都是這東西惹的禍…醫生提醒
    11月2日,湖南株洲一名剛滿月的女嬰甜甜(化名),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  甜甜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察覺出異常。然而因缺氧時間過長,甜甜最終不幸離世。  醫生:不建議滿月嬰兒戴脖圈遊泳  非常容易引起窒息  宋宇雷醫生表示,嬰兒的骨骼與運動神經協調能力尚不成熟,不建議讓一個月大的嬰兒戴脖圈遊泳
  • 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痛心!專家提醒:這三大問題要注意
    近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因缺氧時間過長女嬰最終不幸離世同時,如果太緊可能壓迫氣管,造成窒息,或者壓迫頸動脈竇造成心率減慢甚至休克,如果太松又可能讓頭滑出來造成溺斃。②衛生和安全無保障。嬰兒幼嫩的身體結構對於水的要求較高,特別是一些遊泳場地的水溫、水質、水深、浮力、消毒、安全設施等有很高要求,私人、商業機構也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和制度來約束,所以難免良莠不齊。比如不及時換水、許多嬰兒共浴,都可能造成皮膚交叉感染。
  • 嬰兒在家遊泳窒息身亡,家人就在身邊:家長缺少這個意識,孩子健康長大辛苦100倍!
    湖南長沙,一個剛出月子的小嬰兒在媽媽和外婆的監護下,在家裡戴著脖圈遊泳,十幾分鐘後,她們把孩子抱出來,解開泳圈時,發現孩子的脖子上有勒痕。但是因為孩子並沒有什麼反應,所以當時並沒有在意。孩子已經走了,孩子的家人一定也都很難過,但是為了以後不再有孩子出現相似的情況,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幾年前非常火爆的嬰兒遊泳。因為前幾年我家閨女剛出生的時候,嬰兒遊泳的熱度還沒過,所以我當時也查了一些資料,也去過相關的機構看過,所以確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 滿月娃脖圈遊泳又見悲劇,寶寶遊泳,腋下圈、臂圈哪個才是最好幫手?
    一個滿月的女嬰在家裡帶脖圈遊泳,期間媽媽和外婆都在場,直到爸爸回到家,發現孩子不對勁,才趕忙送醫院搶救。這條新聞看了讓人後怕!因為脖圈遊泳做法,我不止一次在自己的朋友圈刷到過,印象中不下三四次。作為一個遊泳愛好者,在還沒生老二時,我經常每周會帶湯圓去遊泳,孕期時也沒落下。某次我在朋友圈po出自己下水帶小湯圓遊泳的照片時,有朋友留言告訴我,國內有專門的寶寶遊泳館,寶寶遊泳是在大浴缸,寶寶單獨帶脖圈在裡面遊,父母無法下水陪同。
  • 剛滿月嬰兒遊泳窒息死亡:錯誤的育兒方式,毀滅孩子一生
    前兩天,一條「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的新聞迅速衝上微博熱搜。11月2日,湖南株洲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帶脖圈遊泳。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將孩子緊急送醫,隨後轉送至湖南省兒童醫院救治。經醫院檢查,女嬰多項指徵異常,因缺氧時間過長,造成不可逆的嚴重腦損傷,女嬰最終不幸離世。
  • 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身亡:救回來也是植物人
    來源標題:嬰兒在家人監護下遊泳窒息身亡 近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然而因缺氧時間過長,女嬰最終不幸離世。
  • 剛滿月女嬰戴脖圈遊泳窒息,媽媽和婆婆全程不重視,結果令人淚目
    雖然也緊張、惶恐,但在群友建議下,依然相信嬰兒沒事。嬰兒哭了一小時後沒有聲息,她居然在群中發信息:「沒聲音了,解鎖了」。再後來,她去抱嬰兒,發現其嘴唇發紫、沒有呼吸,然而她依舊在群裡詢問,沒有撥打120急救。將嬰兒送往醫院的,還是她的婆婆。但已經太遲,嬰兒早已離世。整個過程令人揪心。另一起是剛滿月的嬰兒遊泳窒息身亡。
  • 嬰幼兒水育是過度宣傳 專家:3月齡以下幼兒應避免遊泳
    不久前,湖南株洲一名剛滿月的嬰兒在家人監護下,使用脖圈遊泳窒息身亡。無獨有偶,浙江溫州一家嬰遊館發生意外事件,嬰兒在遊泳時側翻並從遊泳圈裡掉了下去,溺水掙扎數分鐘才被發現,所幸孩子經過積極搶救後得以生還。隨著水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遊泳早已成為嬰幼兒的「時尚」運動,然而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敲響了警鐘。
  • 嬰兒遊泳時泳圈的選擇,應該是這樣的!
    現如今,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讓寶寶適當進行嬰兒遊泳,對寶寶身心健康有好處,能提高寶寶適應能力、免疫力,讓寶寶少生病,生長發育更有優勢。但是你知道嗎?嬰兒遊泳並不是隨便找個泳圈套上去就完事兒了,嬰兒遊泳時泳圈的選擇,應該是這樣的!
  • 嬰兒溺水媽媽玩手機?反轉了
    畫面中,10個月大的嬰兒從遊泳圈翻下,雙腳朝天,頭倒栽入水中,掙扎了3分多鐘。直到有人帶著另外的小孩走到泳池邊準備遊泳時,才發現情況,並將嬰兒從泳池內撈起,展開緊急搶救措施。事情發生後,記者聯繫上了該嬰兒遊泳館的店長李先生。
  • 這六種嬰兒用品被列入黑名單,尤其第四種吸管杯,比抹布還髒
    3)孩子遊泳的常見拍檔:遊泳脖圈前段時間,湖南就有一名一個月大的寶寶,在家裡戴遊泳脖圈遊泳時出現意外。遊泳脖圈的好處是提升孩子遊泳的趣味性,家長看見他們在水裡蹬腿也會認為他們玩得很開心。但是,遊泳脖圈可能會導致孩子呼吸困難、影響頸椎發育,美國兒科學會就提倡不要給孩子用遊泳脖圈。應對措施:孩子遊泳時,可以帶適合自己的遊泳圈或浮板,如果實在要用脖圈的話,家長要檢查脖圈內徑和孩子脖子鬆緊是否適當。
  • 蕭縣一剛滿月嬰兒被頭朝下裝進塑膠袋 幾乎窒息
    10月13下午,已經幾天沒合眼的蕭縣村民周精召望著重症監護室內才滿月的兒子,眉頭緊皺。「哥嫂吵架,我就出門勸個架,半小時後回來發現,原本躺在床上的兒子就不見了。」周精召說,幾番尋找,他終於在房間角落裡找到一個鼓鼓的塑膠袋,打開一看,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兒子被人頭朝下裝進了塑膠袋裡,幾乎窒息。目前,孩子仍在重症監護室治療。
  • 幼兒遊泳好處多 全程陪護不能少
    遊泳對寶寶的好處,相信大多數寶媽寶爸都已經清楚了,遊泳可以幫助寶寶感覺到回母體內的環境,起到安撫寶寶情緒的作用;還可以溫柔自然地刺激嬰兒的視聽覺,尤其是平衡覺的刺激與適應;能促進小兒正常睡眠節律的建立,減少不良睡眠習慣的形成,減少哭鬧。  那在帶寶寶去醫院或者母嬰店遊泳時,家長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 嬰兒遊泳圈戴法示範|洗遊記遊泳圈正確的方法怎麼戴?
    很多家長或是嬰幼兒遊泳館的新員工都會面臨這樣的難題:怎樣給寶寶戴上安全可靠的遊泳圈,很多人對這個步驟不是很了解,畢竟小寶寶的遊泳設備必需要足夠安全謹慎,那遊泳圈的正確的方法怎麼戴呢?聽洗遊記跟您細細道來。
  • 陳燃帶1歲兒子遊泳,全素顏出鏡超自信,羅密歐吐舌賣萌太可愛
    7月5日,陳燃曬出一組和老公劉智滿一起為兒子羅密歐慶祝1周歲生日的現場照,因孕期參與錄製《新生日記》而備受關注的一家人,轉眼羅密歐都一周歲了,不得不感慨,時間過得真的是太快了。7月7日,陳燃再上線曬出和老公劉智滿陪著兒子遊泳的系列照片,並不忘分享帶娃親子遊心得,從陳燃的附文中可以看到,羅密歐從五個月就開始學習遊泳,一直遊到現在,而說到寶寶遊泳這件事,陳燃暖心提醒網友:「寶寶越小遊泳越不怕水,八個月之後接觸水的話就會怕水,而在家裡的買那種小泳池給孩子套上脖圈對嬰兒頸椎不太好,建議在家少遊,儘量去親子遊泳的地方或者大的乾淨的遊泳池。」
  • 戴脖圈、易嗆水、掏耳朵,這些親子遊泳的誤區,你中了幾個?
    親子遊泳即baby swimming,顧名思義就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遊泳,讓嬰兒時期的孩子不僅能學習水中技能,更能與摯愛親人一起進行這項運動。寶寶放棄了降低自由度的泳圈、脖圈,在成人支持和保護下自信遊水,成人和孩子一同享受水中樂趣,增進互信及親密感。
  • 三個月嬰兒訓練趴睡窒息身亡,媽媽卻在群裡全程「死亡直播」……
    近日,一則「嬰兒趴睡窒息」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4月16日下午,一名新手媽媽在「某付費睡眠引導群」提問,稱小孩翻身趴著睡覺一直哭,想向群內的老師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