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他遠離家鄉到臺北參加「超級星光大道」。20歲,他成為該比賽歷史上唯一一個內地冠軍,並贏得百萬臺幣和一張Sony公司的唱片約。21歲,他因為獻唱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主題曲獲得金馬獎提名,頗具辨識度的「清泉音」隨著《那些年》紅遍大街小巷。
或許由於人們都活得太過現實,所以總是希望在電影、音樂或是其他的領域,去追尋那些無法企及的輕鬆和自然,去體驗那些還未到來或者不敢試的感動。而有這麼一個人,就用他的聲音帶給我們無盡的溫暖與感動,他就是清泉王子——胡夏。
▲胡夏《那些年》
那些年錯過的大雨
那些年錯過的愛情
好想擁抱你 擁抱錯過的勇氣
01
那些年,我喜歡的鄰家男孩
他叫胡夏。在第一張專輯《胡愛夏》裡,他解釋了專輯名字背後的故事——因為媽媽姓夏,所以他有了「胡夏」這個簡單而浪漫的名字,「本來他們要叫『胡愛夏』的,但後來爸爸改了。」
所以,這個名字被用在了第一張專輯上。胡夏憑藉此專輯獲得第17屆新加坡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內地男歌手。
胡夏從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音樂,他說父親是學習聲樂的,所以經常會在家裡唱歌,而他的家長並沒有刻意地培養他去學習唱歌。
胡夏說:「音樂最早給我的印象應該是磁帶,我家有一個很大的老式錄音機,每天會拿來聽,所以我喜歡的歌也都是慢一些老一些的歌曲,其實我爸爸不知道我喜歡唱歌,他覺得我在變聲期之前不要過多地用嗓子。爸爸有讓我在小時候學習鋼琴,但是那會兒有一點貪玩,沒有一直堅持學習。」
胡夏說自己小時候比較害羞,所以也沒有人聽過他唱歌,機緣在高中自己參加了一次比賽,等長大了一些之後他才決定要做音樂的。
2009年,正值高三的胡夏參加了臺灣《超級星光大道》第六屆的比賽,不論是挑戰高難度閩南歌還是演繹創作情歌,胡夏的舞臺表現讓袁惟仁、黃小琥等著名音樂人折服,而他那乾淨純粹的聲音更是讓所有人印象深刻,因此他最終勇奪冠軍,其實也並未讓太多的音樂人感到驚訝。
02
那些年,我喜歡的鄰家男孩
2011年夏天,伴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熱映,主題曲《那些年》紅遍大街小巷。胡夏的演唱,沒有花哨的華麗,也沒有刻意的煽情,平緩中帶著執拗,激昂處藏著無奈,帶著淡淡憂傷,將青春的惆悵慢慢鋪展。
這時的胡夏,距離2010年他獲得第6屆臺灣《超級星光大道》總冠軍,已經過去了兩年。當年被媒體冠之以「清泉王子」的他,帶著獨特的、清澈如流水的歌聲,像夏天忍不住想喝的氣泡水,沁人心脾,韻味悠長。
在《那些年》的盛大光環加持之前,胡夏是個走溫暖路線的大男孩,他唱情歌,但不是聲嘶力竭,也不是故作憂傷,唱的都是尋常日子裡微微泛起的小情緒、小遺憾,像極了青春裡似有若無的小愛情。
蘇有朋這麼評價他:「歌聲不張揚,溫暖但有力量。」青春褪去,愛卻不散場,而他始終溫暖如風,一如少年。
03
「痞子夏」,感恩年少的經歷
從那些年到這些年,《胡愛夏》之後,胡夏依然帶來很多驚喜。這個被粉絲稱為「包子夏」的大男孩,在低調中堅持,在篤定中前行,一步步完成蛻變和成長,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大人模樣」。
雖然他才出道短短幾年,可是在樂壇成績斐然:臺灣超級星光大道第六屆總冠軍 ,第17屆新加坡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香港叱吒樂壇我最喜愛歌曲大獎 、CCTV-MTV盛典內地年度最佳新人 、第十二屆音樂風雲榜最佳新人獎。
2012年,胡夏首次走上銀幕,與劉詩詩合演《傷心童話》。這是一部詼諧中帶著感傷和遺憾的暗戀片,媒體調侃他:「你似乎和暗戀分不開了!」他調皮地回答:「以前我寫過情書,也被拒絕,但我感恩年少的經歷。」
2014年,胡夏被《同桌的你》監製高曉松欽點演唱同名主題曲;同年,他走進蘇有朋執導的《左耳》劇組;2015年,他發行第4張專輯《替我照顧她》。
他甚至還悄然出演了小柯音樂劇《憑什麼我愛你》,一改往日純愛風。在這部「撕裂了青春的幻想作品」。這一次,他獻出舞臺初吻。為了這場吻戲,他尷尬了很久,每次彩排都靠借位過關,直到正式演出時才勉強吻下去。之後的演出,他越來越自然、越舒服,甚至開始在微博上自封「痞子夏」。這首《美好的昨天》,是胡夏繼《那些年》之後,又一次為青春片《左耳》獻唱,青春依舊,溫暖加倍。他扮演表哥尤他,他讓人忘了他是歌者胡夏。他是青春裡的另類,沒有嘗試過愛情,卻比其他人更懂如何去愛。即使最後一無所獲,他卻已然讓人看到了愛情的可能性,「只要她幸福就好」。
聽他歌曲的這個夏天,值得繾綣捲簾。藍天白雲嬉鬧追逐,天氣沒心好沒肺地晴朗,阿媽洗好的衣衫掛在竹竿上,迎面都是肥皂清香。他的歌,讓人看見了時光,那是我們肩並肩、在故事裡說永恆的昨天,那時我們都是無比勇敢的青春少年。
一如每個人都不想說再見,卻又都再見和即將再見的青春。
End.
- 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