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衛視第一季度周六檔強勢推出了旅行類真人秀《我們十七歲》,這檔由浙江衛視聯合漢鼎宇佑傳媒和華策天映傳媒共同出品、星馳傳媒操刀後期的明星戶外真人秀,收視成為同期同類節目的佼佼者。而節目不僅開創了重返青春的「逆時光旅行」,同時還首創了「散文式剪輯」。
文| 玖玖
周六檔,始終是周末三天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檔期,三家一線衛視集體啟用疊播編排,戰火從八點半就已點燃。長於明星戶外真人秀的浙江衛視,第一季度周六檔祭出的依舊是這種強勢類型的產品,旅行類真人秀《我們十七歲》挑起大梁。
《我們十七歲》由浙江衛視聯合漢鼎宇佑傳媒和華策天映傳媒共同出品。三方憑藉自身優勢,共同發力,將這檔戶外真人秀成功打造成了不一樣的「逆時光之旅」,而三方的強強聯手也是節目取到收視口碑雙豐收的重要原因。
在跨年、元旦後回歸的第一周,《我們十七歲》收視仍保持在高位,以1.2%的52城收視率成為周六檔戶外真人秀中的佼佼者。節目取得的開門紅成績,也延續了浙江衛視在戶外真人秀領域的強勢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明星旅行類節目風頭不再如兩年前強勢時,《我們十七歲》又重新把觀眾目光拉回到這類節目之上,並開創了重返青春的「逆時光旅行」的分支,情懷與娛樂性兼備,看點充沛。
從這檔節目中,觀眾獲得了與其他旅行類節目不同的觀感,極致的遊戲規則下明星嘉賓的反應頗具戲劇性,在後期加工的助力下笑果頗多,而同時,嘉賓們在旅程中對青春的感懷,也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受。
綜藝遊戲的喜劇效果與「逆時光」旅行中滲透的情懷的融合,是這檔節目與同類節目形成區隔的關鍵點,而兩種情緒在節目中毫無違和感的合體,在業界和觀眾看來,與節目的後期製作分不開關係。無論是強化綜藝感的花字、特效、音樂音效,還是加劇情感共鳴的「散文式剪輯」,都對達到最終的播出效果功不可沒。
而事實上,操刀這檔節目後期製作的,也是伴隨戶外真人秀崛起而被行業熟知的星馳傳媒,可以說,這家「剪」出了《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現象級節目的後期製作公司,對各類戶外真人秀的後期剪輯都已得心應手。
首創「散文式剪輯」,融合電視綜藝、網綜、紀錄片剪輯手法
「在保證節目故事完整的前提下,抓住生活中趣味性強的亮點,但笑點是自然的,而非刻意,節目整體是輕鬆的,不刻意煽情。」這是星馳傳媒COO楊晉總結的《我們十七歲》後期製作的原則和亮點。
星馳傳媒COO 楊晉
由於《我們十七歲》與傳統的旅行類真人秀或戶外遊戲綜藝均有所不同,兼具密集笑點包裹的趣味性與緬懷青春所攜帶的暖心、溫情,因此,剪輯手法和風格上也對傳統戶外真人秀有所突破。王繼磊將這檔節目的剪輯方式概括為「散文式」。
相較於常規的明星戶外綜藝,《我們十七歲》不需要極強的邏輯性以及持續放大的笑點對觀眾形成刺激,對於明星們重走青春、尋找初心的過程,不加刻意地、更為自然舒緩地呈現,也不失為一種選擇,而這樣或許能給觀眾帶來更強的代入感和共鳴感。
因此,星馳傳媒後期導演王繼磊介紹,星馳傳媒團隊在後期中首創了散文式剪輯,「結合傳統綜藝、網綜和紀錄片三大藝術門類的剪輯方法,就像讀一篇散文一樣去讀人物的情感和旅途中的美景。」
星馳傳媒後期導演王繼磊指導後期剪輯工作
而這也被認為是星馳傳媒通過這檔節目的後期製作摸索出的對真人秀剪輯的一大突破。在永恆的真實原則之下,將電視綜藝的趣味性、網絡綜藝的年輕態與紀錄片的人文情懷進行融合,也是值得這類真人秀的後期製作所借鑑的一種方式。
《我們十七歲》是近期為數不多的一檔明星旅行類節目,而且是重回青春時期的「逆時光旅行」主題。歡笑與暖心並存,是其調性上的突出特徵。
2016年11月,星馳傳媒開始進入這一項目,據介紹,星馳調遣了約50人的後期團隊著手《我們十七歲》的後期製作,其中包含剪輯、包裝、花字、音頻、調色、統籌等各工種。
星馳後期團隊剪輯節目
而節目計劃首播時間為12月10日,這意味著留給後期的時間並不充裕。製作周期相對較短,再加上節目採取24小時不關機連續錄製的方式,讓後期團隊每期面對高達20T的素材量,並且需要對素材進行大量的取捨、優化、整合以形成完整的邏輯,這對於團隊的工作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楊晉告訴記者,高效是星馳在接手這一項目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大突出優勢,他透露,儘管製作周期緊張,工作強度很大,但高壓下團隊成員都保持了熱情積極的態度,「經驗更豐富的團隊成員保證質量,新人則注入新想法和創新點。」
在明確的分工和順暢的工作機制推動下,星馳很快確定了剪輯思路,「真實、自然、流暢」是最終確立的後期風格。星馳傳媒後期導演王繼磊解釋,對於這樣一檔旅行類真人秀,真實是最為基礎的標準,這也是真人秀節目區別於電影電視劇的魅力所在。
它能夠表現出明星的真性情,讓觀眾看到明星在生活中真實的一面,比如將明星睡覺、洗漱等非常生活化的一面展現出來,並通過一些對比、總結等剪輯方式,讓看似無聊的生活化內容變得豐富有趣。
就像在第一期節目中,剪輯師讓孫楊洗臉的方式與範明的方式形成對比,這種做法既豐富了人物的標籤,也從側面對比出不同的人物特性。
「自然」則表現在故事的講述方式上,剪輯的最高境界在於「無招勝有招」,在剪輯上沒有套路就是最大的套路,如果過度地專注於剪輯技巧,反而會讓片子看起來很刻意,甚至顯得尷尬。
而《我們十七歲》的剪輯師更多時候是需要「隱藏自己」,讓觀眾注意不到剪輯點和剪輯痕跡,雖然這樣會有很大的刪減,甚至大範圍的板塊調動,但不會讓觀眾去感受到「跳點」的存在。
另外,「自然」還體現在對於剪輯技巧的處理上,即使是對於一些笑點的放大處理也要很講究,「做點」一定也要做到流暢,自然,順理成章,不能生硬地照搬一些剪輯技巧,否則可能會弄巧成拙,讓本來搞笑的內容反而顯得尷尬不自然。
如節目第三期,對於郭富城找豆瓣醬這一環節的處理,剪輯師很自然地將其進行放大,並因此得到觀眾給予的好評,這也是剪輯師除了「隱藏自己」以外更能體現價值的地方。
「流暢」這一點則基於前期的設計,給予了後期剪輯實現的可能。前期在拍攝時,整個節目的過程能得到很好的呈現,在關鍵環節上有好的設計,這樣就給後期製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旅行真人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每個環節和地點的流暢性,只有保證這點,才能保證環節之間不脫節、不割裂,讓觀眾在流暢的情緒中來感受節目中的美景以及人物的性格,而且還能充分鋪墊後續環節。
在刻畫人物這一真人秀最為核心的敘事任務上,後期也下足了功夫。節目中的六位明星嘉賓郭富城、林志穎、孫楊、華少、範明、韓東君,從年齡結構、粉絲構成等層面考查都具有明顯差異性,而後期的任務就在於如何建立並凸顯每個人的個性標籤。
其中,範明、郭富城的性格塑造十分成功。前後期對範明頻繁手滑進行放大,並通過花字等形式不斷強化其「滑仔」綽號,使之成為標誌性符號。在節目中郭富城也一改天王形象,化身成為「郭三歲」,笑點十足。而這些人物標籤的形成都有賴於後期製作中對這些細節的捕捉和放大。
另外,與常規真人秀較為不同的一個處理是,導演也不時被剪輯進正片中,明星嘉賓與導演組的「討價還價」過程被儘可能地真實還原。
無論是華少嚮導演組「挑釁」、導演組「無原則」妥協與嘉賓石頭剪刀布,還是範明輕鬆破解密碼後導演組嘗試與嘉賓商量更改密碼,這些在常規節目鮮少曝光的橋段,都讓網友感嘆這檔節目後期製作的「不按套路出牌」。而導演作為「第七人」頻繁出鏡,也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
從2014年接手三檔大型季播真人秀的後期製作,到2015年憑藉《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兩檔王牌真人秀成為行業內最受矚目的後期公司,星馳傳媒的成長,與戶外真人秀的蓬勃發展及後期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同步。
2016年,星馳傳媒已成為行業內最炙手可熱的後期製作公司之一,浙江、湖南等一線衛視大型季播項目中相當比例都出自星馳之手。今年,星馳傳媒更進一步拓寬業務板塊,逐步向前期傾斜,自主研發、製作的兩檔節目已經或計劃登陸視頻平臺和一線衛視。
但這並沒有削弱這家專業化後期製作公司在後期市場中的領跑地位。星馳傳媒操刀後期的節目量仍在持續增加,2016年,《奔跑吧兄弟4》《喜劇總動員》《我去上學啦2》《旋風孝子》等大型節目的後期製作都由星馳包攬。從演播室綜藝到戶外真人秀,作品覆蓋各種節目類型,星馳在後期市場所佔的份額有增無減,稱其風頭無兩一點也不誇張。
經典代表作傍身、駕馭各樣態風格的全能實力、製作水準和行業地位與日俱增,這些都成為星馳傳媒被市場哄搶的重要原因。
而通過《我們十七歲》等項目,星馳傳媒仍在探尋戶外真人秀剪輯的更多可能性,試圖開拓「散文式剪輯」等更具創新力的剪輯風格,繼續領跑後期行業。
看電視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