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美漫的觀眾繞不開的兩個動漫巨頭,一個是漫威,一個是DC。前者憑藉著《鋼鐵俠》突出重圍,成功自救之於順順利利地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漫威宇宙重啟之路,更獲得迪士尼的青睞,將之收麾旗下。反觀DC就沒有那麼樂觀了,儘管幾次嘗試把人氣動漫角色蝙蝠俠、超人、神奇女俠、小丑和小丑女真人化改編,市場一如既往地給出答案,DC還是心有不甘,在《猛禽小隊》上映不久後又推出一部《哈莉奎茵》。

《哈莉奎茵》不會是一部讓原著粉絲認可的劇,原因在於它「魔改」了一大群連路人都耳熟能詳的動漫角色的特質:哈莉對小丑的充滿矛盾重重,似乎更是為了得到認可崇拜;小丑的犯罪不再優雅從容,癲狂得有些無釐頭;作為N52級英雄的毒藤女策反過超人和蝙蝠俠,在這裡卻和一個形同廢物的風箏人談起了戀愛……別提相當接地氣的場景——正義聯盟和惡魔者聯盟打鬥時候總跟隨著觀眾和直播,超級英雄和邪惡反派過起玩手機、發微信、上推特的生活。

這是DC的墮落嗎?相反,我認為這是DC一次大膽且相對成功的自救嘗試。漫威輝煌的這十年中,重新喚醒觀眾對「英雄打倒反派」的熱愛,無傷大雅的改編英雄的脆弱讓更多不是動漫迷的觀眾對此津津樂道。也正是經過這十年的洗刷,DC難以從主導地位的漫威手裡搶佔到更多的口碑:《神奇女俠》勉強小火一把,《海王》堪堪能被人聽聞而已。層出不窮的英雄打怪漫改電影和劇集在十年後終於讓觀眾乏味了。在極權主義和民粹抬頭的社會環境下,英雄電影的積極向上對被壓抑的觀眾情緒來說,難以找到情感共鳴的宣洩點。《哈莉奎茵》這樣反英雄主義、反派惡魔又破壞的性格正貼合了目前社會環境的情感共鳴。

其次,《哈莉奎茵》在價值觀的表達上深諳觀眾之道。毒藤女和哈莉奎茵之間的「姬情」、哈莉奎茵和小丑之間相愛相殺,與當下流行的LGBT運動、平權主義運動相吻合,加上大量的諧音梗,一如既往的高質量製作水平給人新穎又舒服的觀影體驗。可主題卻稍顯膚淺,整部劇集下來在極力傳達: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如何擺脫對男人的附庸、朋友之間的感情應該怎麼維繫,讓它的大膽嘗試顯得略微中庸。當然,劇中的反派和正義人士的鬥爭,更像是某種程度的小打小鬧,為了維持「惡人」形象而不斷選擇做些小破壞、以維護正義而反覆抓捕著壞人的正義聯盟成員讓人感受到DC的彷徨和無力:嘗試的方向是對的,可是為了口碑必須作繭自縛一些。

《黑暗騎士的崛起》、《俠影之謎》是DC動漫粉絲心中難以逾越的高山,我們還能夠看到DC之前的風採嗎?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得出答案。從《小丑》小心翼翼的試探,到《哈莉奎茵》束手束腳的變化,DC始終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它難以突破這類型電影被漫威一家獨大之後培養出的觀眾口味的固定。破釜沉舟式的嘗試對DC來說萬般艱難,討巧的英雄已然不符合當下的觀影品味和潮流價值,試錯的反派崛起又容易把口碑輸得一塌糊塗。在這樣的焦慮下,DC的緊張和猶豫促使它盯著漫威的腳步,卻不敢大刀闊斧地推陳出新。

儘管這一次嘗試有顯而易見的紕漏,但我卻很是欣賞它的一個改編——英雄和反派們的生活被放置在鏡頭之下,市民的鼓掌喝彩讓本身極具魔幻色彩的漫畫更魔幻、更黑色幽默。誰能想到有一天,英雄和惡人的鬥爭變成看客的談資?或許DC可以考慮一下這樣改編:英雄和惡人在已經人人身處賽博的語境的現在,正義和邪惡是不是已經成為響應道德準則的作秀。或者,高科技的發展已經讓大家對超能力無感,英雄成了故事書裡的道德楷模,惡人的犯罪無足輕重,他們共同的敵人只有科技。也許這樣更讓人眼前一亮了。
其實DC無需盯著漫威而過慮,《哈莉奎茵》第一季的高分一定程度來說已經達到他們試錯想要的結果。如果宣發人員考慮加大對劇集的宣傳,未嘗不會有亮眼的成績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