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媽媽今天中午我要做飯!
媽媽:欸?我家寶貝什麼時候對做飯感興趣啦?做飯之前最好是規劃下菜譜哦。
孩子:菜譜就是把用什麼菜、用什麼烹飪方法寫下來嗎?
媽媽:是啊,吃飯、做飯都是有講究的哦!跟古人比起來,我們可遜色多了,古人們啊,可是在竹簡上記錄自己的菜譜呢!
虎溪山漢簡《為食方》,可以說是古代的宮廷菜譜,1999年發掘於湖南沅陵虎溪山一號漢墓。墓主人名叫吳陽,是第一代沅陵侯。
《為食方》中記載了飯菜的用料、製作方法等相關食譜,簡文標明「為某某方」,編號達四五十條之多,它詳細記載了各種食物的選料和加工方法,僅做米飯就有七、八種,如「為稻黍(shǔ)方」、「為中粲(càn)方」、「為下粲方」、「為魚鬻(yù)方」、「為中黃飯方」等。做菜則更加詳細,包括雞、豚、狗、彘(zhì)、牛、羊等等,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宰殺方式、還記錄了多種調味品,對火候也有很細緻的規定,可以說是一部漢朝的「美食大全」了。
《為食方》又稱《美食方》,是漢代宮廷「食譜大全」,它反映出中華美食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漢代在中國飲食史上是很重要的時期,它的飲食文化的發展,跟漢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地域交流、民族交流,以及當時國土的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的發展是離不開的,這就讓漢代的飲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本期節目由938聲音體驗官:李梓熙小朋友和媽媽張霞參與錄製。簡牘的100種聲音,我們一起傳承簡牘文化,下檔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