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有驚世的容顏,沒有極為出色的聲線,沒有鋪天蓋地的人氣,卻奉獻出無數經典的歌曲,她有鄧麗君的號召力卻只將名聲保留在臺灣本土,聽她唱歌會不由自主地覺得有故事想聽下去,驚世駭俗地來輕輕悄悄地去,因為她每次出現在舞臺上總要搭配各式各樣的帽子,所以人稱 「帽子歌后」,她,就是臺灣歌手鳳飛飛,一個唱了半世紀的女人,聽她的歌,猶如聆聽臺灣半個世紀的舊日時光。
本期推薦
鳳飛飛《王昭君》
鳳飛飛《初見一日》
鳳飛飛《燕雙飛》
鳳飛飛《串串風鈴響》
鳳飛飛《相思河畔》
鳳飛飛《我是一片雲》
歡迎收聽由鄒霖為您主持的歲月如歌,節目編輯:雅峰。本期節目,帽子歌后,鄒霖帶您聆聽臺灣歌手鳳飛飛的音樂風情。
鳳飛飛1953年出生在臺灣桃園縣,原名林秋鸞。雖然她是家中的獨女,男孩子性格的她從小就喜歡和小男孩們一起爬樹、打架、賽跑 ,林秋鸞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1968年,15歲的林秋鸞參加臺北中華電臺歌唱比賽,憑藉歌曲《王昭君》獲得冠軍,之後開始使用第一個藝名——林茜。今天歲月如歌的第一張老唱片,讓我們一同回顧這首《王昭君》。
1969年,16歲的林秋鸞離開大溪,來到臺北擔任駐唱歌手,並首次在臺北雲海酒店登臺演唱。不到2年的時間,她陸續在臺北小麒麟、新加坡舞廳等地擔任駐唱歌手,在此期間嘗盡演藝圈的世態炎涼,直到1971年,林秋鸞發行個人首支單曲《初見一日》,林秋鸞正式開始了歌手生涯。
1972年,幸運的大門終於為林秋鸞而開,當時著名的製作人張宗榮讓她在閩南語劇《燕雙飛》中飾演俠女「柳上燕」,並演唱該劇主題曲。張宗榮並正式將她改名「鳳飛飛」,改名之後,鳳飛飛從此步出陰霾,開始走入觀眾的心中。鳳飛飛曾回憶:「許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叫鳳飛飛?這其中有個很奇妙的巧合:『燕雙飛』顧名思義就是『兩隻燕子在飛』,燕屬鳥類、『雙飛』當然就是『飛飛』。或許您會問,那為什麼不叫『鳥飛飛』呢?答案很簡單,鳥兒戴了頂帽子,不就是『鳳飛飛』了嗎?」
1973年2月,鳳飛飛在中視綜藝節目《金曲獎》上演唱歌曲《紅薔薇》,這也是她首次以歌手身分在電視臺演唱歌曲;同年與中視籤下基本歌星合約,並主持中視綜藝節目《每日一星》;同年3月,鳳飛飛發行專輯《串串風鈴響》,專輯中的歌曲《風鈴人生》是專輯同名電影《串串風鈴響》的插曲,一同來欣賞這首歌。
從鳳飛飛1971年發表首支單曲《初見一日》起,便開始了漫長而輝煌的歌手生涯。隨著她的名聲越來越大,後來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稱其為「寶島歌后」。當時真正能稱「歌后」的,除了鳳飛飛,便是鄧麗君。兩人歌藝不同,性情也大相逕庭,但都有著崇高的「江湖地位」。不少樂評人甚至認為,鳳飛飛的「江湖地位」應該更勝鄧麗君一籌。1976年1月,鳳飛飛獲得《綜合周刊》舉辦的第一屆金像獎最受歡迎歌星獎,隨後發行專輯《意難忘》,專輯收錄了包括民謠歌曲《相思河畔》在內的12首經典歌曲,下面就一同迴響鳳飛飛的這首《相思河畔》。
七十年代的臺灣流行樂壇,和香港一樣,也開啟了與電影的跨界合作,許多歌手的專輯,直接就以某部電影的名字命名,而唱片內容則是該電影主題曲、插曲和其它作品的混搭。由於可以利用電影來獲得宣傳效應,所以也帶動了唱片的銷售。鳳飛飛毫無疑問是這種方式的受益者,1976年的《楓葉情》算是牛刀小試,而1977年的《我是一片雲》,則因為演唱的是瓊瑤電影的主題曲,從而不僅使她通過電影這個舞臺,有了更大的知名度,更因此與瓊瑤電影結下了緣份。而瓊瑤詞作所確立的一種獨特音樂風格,也成為鳳飛飛最早的演繹風格。《我是一片雲》由左宏元作曲,民歌小調般的舒緩悠揚旋律,加上瓊瑤簡化的古典唯美歌詞,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了那個浪漫的年代。今天歲月如歌的最後一張老唱片,讓我們共同聆聽這首《我是一片雲》。
鄒霖,鞍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夜間時段節目主持人、播音員、節目編輯,國家二級播音員,普通話一級甲等,2011年工作至今。
曾主持《一天早知道》、《名醫話健康》、《情調老歌》等節目,現推出大型精品音樂專題節目《歲月如歌》;配音作品包括各電臺藝術廣告及電視廣告片配音,公益廣告片《禮讓斑馬線——有你,鞍山很溫暖》、《鞍山市中心血站——生命因你而美麗》,曾受中國梵唄音樂人桑吉平措邀請為其個人演唱會——「桑吉平措千山音畫音樂會」配播畫外音。
歡迎收看 上期回顧
編輯: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