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侵華戰爭紀錄電影《黑太陽731》中,有這樣一個壓力試驗:一個中國人被推進真空實驗艙,艙門關閉後,裡面的空氣被快速抽出。實驗艙內的壓力加速降低,他的身體開始急劇膨脹,當整個身體被強壓「吹到」一個極限時,這個人突然「爆體」而亡。
看完這部電影,對這段場景記憶猶新,甚至對這種真空實驗艙產生了恐懼。
進入密閉的環境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在未知的環境中潛伏。聯想一下諸多盜墓小說中經常出現的,盜墓賊魯莽下墓,慘死墓中,便可得知,密閉的空間裡,有著能殺死人的「東西」。
這類空間,在工業上的定義,為有限空間。專業解釋來講,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
有限空間之所以讓專家也謹慎對待,在於其內部存在的不明積聚物和缺氧問題。正常推理可知,有限空間內的氣體是通風不良的,常年封閉久不通風,就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的積聚,或存在氧含量不足的情況。不論是哪一種情況,貿然進入,就會有「中招」的風險。
上述講的是電影作品和文學作品中的有限空間,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工業生產中的有限空間事故。
事故回顧
2020年3月12日,天津市津津製藥有限公司發生中毒和窒息事故,一名工人在進入合成氫化可的松車間不鏽鋼水解釜內拿取取樣器時暈倒,後另一人進入釜內施救時也暈倒,搶救無效死亡,造成2人死亡。
2019年5月14日,東莞市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期汙水站改擴建項目的1號酸析池,1人掉入酸析池的汙泥水中後,有2人進行盲目施救,最終導致3人均死亡。
有限空間作業暗藏「無限殺機」,奈何仍有「莽漢」不知其深淺。或者,與其說是不知,更可以說是不重視。因此,在2020年4月1日,北京市應急管理局修訂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正式實施,也說明了有限空間安全作業已被提上日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說到這裡,很多人還是不太清楚,有限空間這個概念。小編總結了一些常見的有限空間,壓力容器、煙道、電力井、汙水井、發酵池、醃菜池、化糞池、反應爐、反應罐、窯爐、儲罐……這些,都是有限空間。
那,有限空間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希望從事有限空間作業或身邊有從事有限空間作業的朋友們,可以好好閱讀,這個是乾貨!
01、裝備準備要齊全
作業前,應對安全防護設備、個人防護裝備、應急救援設備設施、作業設備和工具的齊備性和安全性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補充、修復或更換。
02、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誌標識
作業前,應封閉作業區域,並在出入口周邊顯著位置設置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告知牌。夜間實施作業,應在作業區域周邊顯著位置設置警示燈、地面作業人員應穿戴好可視警示服。
03、嚴格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的原則
作業人員要嚴格遵照「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的原則,未經通風和檢測,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而且,工作環境發生變化時,應視為進入新的有限空間,重新通風和檢測後方可進入。同時,檢測標準與檢測工作應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
應根據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的氣體種類進行針對性檢測。但應至少檢測氧氣、可燃氣、硫化氫和一氧化碳。此時,可選用複合式氣體檢測儀。
04、採取可靠隔斷(隔離)措施
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設備設施、物料及能源時,應採取封閉、封堵、切斷能源等可靠的隔離(隔斷)措施,並上鎖掛牌或設專人看管。
特別提醒:在有限空間作業時,要嚴格按照作業步驟進行,尤其是對氣體檢測環節不可忽視,作業人員可使用泵吸式氣體檢測儀或者複合式氣體檢測儀,在確定有限空間氣體安全的情況下再進行作業。
當作業人員中毒、昏迷、無力報警或逃生時,監護人員應保持冷靜,切勿盲目施救,以免造成群死群傷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