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秧歌》:好劇不依靠任何明星 只要能講故事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郭靖宇:好劇不依靠任何明星 只要能講故事

  《大秧歌》熱播

  郭靖宇編劇並導演的熱血傳奇劇《大秧歌》正在江蘇衛視和天津衛視熱播,收視持續走高,該劇也是帶著各種大數字「面世」的——全劇篇幅長達79集,拍攝用時344天,投資高達2.08億。問及為何傳奇劇越拍越長?郭靖宇回應稱,好劇不怕長,真正看電視劇的觀眾決不會嫌劇長。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文化快餐化也影響到影視作品創作。在這種情況下,長劇越來越少。但是郭靖宇卻反其道而行之,傳奇劇越拍越長。從《鐵梨花》43集到近期的作品《打狗棍》70集,《勇敢的心》76集,正在熱播的《大秧歌》也是79集。不擔心長劇影響收視?郭靖宇表示,其實長劇會更受觀眾歡迎,「真正看電視劇的觀眾決不會嫌劇長,因為電視劇就是給在家裡時間比較長、沒有那麼忙還有在網上追劇的朋友們看的。電視劇的規律就應該越長越好。」郭靖宇把自編自導原創長劇看作是一種樂趣,「其實這個行業最最重要的本事,就是編劇的創造力,你只要能講故事,你就擁有了一種營生手段。即使電視劇行業不要我,我去給寫劇本,我還可以回家說評書,還可以去我兒子上的幼兒園應聘講故事的老師,我一定是個好老師,對吧?」

  郭靖宇傳奇劇基本不用明星,而是搭建固定御用班底。有鐵打的楊志剛,還有多次合作的巍子、張少華、王奎榮、嶽麗娜等實力派演員,以及通過他作品積累成長起來的於毅、劉芊含、肖茵等。對此,郭靖宇坦言,「這個行業有一些導演,一拍戲就用新明星,誰最火就請誰,花再多錢都要請。他都是給明星打工的。我的任何一部戲組織陣容的時候,都會有人建議選最大牌的明星。但是都沒有選擇,因為我根本不依靠任何明星,而且好多大牌明星也不可能帶來絕對的市場。未來觀眾會更注重創作的好壞,我也有信心把我們團隊中的苗子培養成大牌明星。」(記者曾樂)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大秧歌》與萊陽的故事
    隨著一曲熱血澎湃的《大秧歌序曲》唱響,電視劇《大秧歌》正式登上螢屏。兩句歌詞看似簡單,卻概括了整部劇的故事精髓,也展現了這部64萬字長篇小說的恢弘氣勢。寶劍鋒從磨礪出。夏仁勝說,《大秧歌》電視劇的劇本和小說歷經六年時間才終於敲響「定音錘」,這中間波折不斷、困難重重。
  • 郭靖宇拍《大秧歌》: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
    《大秧歌》在秉承「忠孝節義、傳宗接代」創作靈魂之上,增加了愛情戲份,被給予厚望。  高投資——中國電視劇得有人在製作上花錢  電視劇《大秧歌》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乞兒海貓回山東海陽尋親,從而發生的一段夾雜家族恩怨情仇、驚心動魄的抗日熱血傳奇故事。該劇集合了楊志剛、楊紫領銜主演,王奎榮、劉芊含、張少華、王繪春、巍子、吳越等加盟。
  • 導演郭靖宇吃定傳奇劇不忘初心,重用老戲骨挖掘新演員講中國故事
    《鐵梨花》、《我的娜塔莎》、《娘道》、《大秧歌》、《紅娘子》、《打狗棍》、《勇敢的心》、《娘道》、《靈魂擺渡》、《打狗棍》等。都是長篇傳奇劇,都是由郭靖宇編劇、導演和監督的。他的大部分電影和電視劇都是傳奇的間諜電影,這與他的家族歷史直接相關。電視劇《打狗棍》是一個改編自郭靖宇導演的抗日戰爭家庭史的故事。
  • 《大秧歌》傳達出沸騰的正能量。
    回想整個看劇過程,由其是從部隊退休回來的愛人的父親,是如此投入、如此痴迷、如此激動。看了這麼長集的電視劇,公爹隨著劇中的愛恨情仇,連累帶生氣住了一周醫院,在病房還跟病友們講那盪氣迴腸的劇情。故事始於1936年,離77事變還有1年。該劇以本地民俗"大秧歌"為切入點,講述了膠東地區海貓在一段夾雜家族恩怨情仇、驚心動魄的熱血抗日鬥爭中脫穎而出,從一個小乞丐蛻變成大英雄的傳奇 。
  • 《大秧歌》宣璐:梨渦掩蓋不住的努力
    導語:抗戰劇《大秧歌》最近在臺網收視雙雙奪冠,分別排名最新一天電視收視率、網絡點擊量第一位,表現優異,之前在《靈魂擺渡2》中因飾演翡翠而被網友戲稱為
  • 《槍俠》接檔《大秧歌》天津衛視全國首播 「穆桂英夫婦」再續前緣
    郭靖宇作品《大秧歌》滿落下帷幕,大結局的曲折婉轉雖然讓觀眾十分揪心,但播出平臺天津衛視在劇後安排的慶功會上,演員們走出螢屏的表演卻讓觀眾驚喜萬分
  • 赤城大秧歌||尤巾幗
    今年元宵節我回到故鄉赤城看秧歌,說起赤城大秧歌那在周邊縣區可是首屈一指的。優美的旋律.誇張的動作.詼諧幽默的表情,那叫一個帶勁兒。記得小時候鬧社火是秧歌高蹺各領風騷,如今只見秧歌,高蹺已經不多了,我想可能鬧社火的主要是大媽大嬸的原因吧!畢竟高蹺技術含量高而且有一定危險性,相對來說更適合年輕男子表演。
  • 《大秧歌》今晚收官 宣璐悲慘結局戳淚點
    由郭靖宇執導、楊紫、宣璐聯袂主演的電視劇《大秧歌》將於今晚在天津、江蘇衛視收官。在今晚的劇情中,宣璐飾演的「槐花」非但沒有得到其他人大團圓的結局,反而又進入了一個絕望的低谷,無奈而又悽涼的結局將引爆觀眾淚點。
  • 《大秧歌》趙香月的扮演者是誰 劉芊含的個人資料
    《大秧歌》正在各大衛視播出,這部電視劇的導演是「傳奇劇王」郭靖宇,是國內最具號召力的電視劇導演。《大秧歌》是郭導的全新力作,這部由楊紫、楊志剛、王奎龍、劉芊含主演的抗戰劇一播出就深受觀眾們的喜愛,收視率也是不斷上升。《大秧歌》中趙香月的扮演者備受關注,趙香月的扮演者是誰?
  • 種豆草丨良心劇《大秧歌》霸屏:在屌絲逆襲、二女爭夫的過程中熱血抗戰!
    不過,這部劇以小人物切入,更加細緻完整地來講述整個故事,把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示的淋漓盡致,既接地氣又更加真實,不像那些「徒手撕鬼子」的抗戰神劇只負責雷人不負責走心。能把抗戰劇的感情戲拍的像年度情感大戲《愛我還是她》,編劇也是棒棒噠~(腦子裡《愛我還是他》這首歌單曲循環中)
  • 用「LOCK系統」解讀熱播劇《我是餘歡水》:12集也能講出好故事
    前一陣,《我是餘歡水》刷爆全網,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周圍人在談論這部劇。當時我只是下載了兩集,但因為在追另一部劇,所以這兩集一直躺在我的下載列表裡。直到前幾天終於把劇追完,才想起來它。本來是打發時間,結果看了兩集竟然停不下來,用了 兩天不到就看完了。 這劇看的我是又笑又哭,有很多感慨。與以往那些動不動就三、四十集的電視劇相比,這部片子的精彩程度一點也不遜色。 原來,12集也可以有好劇情,也能講出好故事,也能讓人一直追下去。
  • 用「LOCK系統」解讀熱播劇《我是餘歡水》:12集也能講出好故事
    前一陣,《我是餘歡水》刷爆全網,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周圍人在談論這部劇。當時我只是下載了兩集,但因為在追另一部劇,所以這兩集一直躺在我的下載列表裡。直到前幾天終於把劇追完,才想起來它。本來是打發時間,結果看了兩集竟然停不下來,用了 兩天不到就看完了。這劇看的我是又笑又哭,有很多感慨。與以往那些動不動就三、四十集的電視劇相比,這部片子的精彩程度一點也不遜色。原來,12集也可以有好劇情,也能講出好故事,也能讓人一直追下去。
  • 「凱叔講故事」:故事講太好, 孩子睡不著
    王凱說,《長恨歌》是他哄女兒的神器,孩子出生後依然可以一詩多用,「哄她高興我就用短促的、開開心心的語氣背,哄睡覺就把她往肚子上一擱,用催眠曲的方法背,不一會兒準能哄睡著,特神。這首詩到她一歲半時才失效。」《長恨歌》下崗了,王凱就開始講故事。普通小孩都喜歡反覆聽同一個故事,聽到背得下來才高興。可噹噹偏不,她記性好,又不聽重複的故事,王凱只能每天講三四個睡前故事,變著花樣來。
  • 《大秧歌》收視奪冠 牛北壬扮樂大夫鬥秧歌
    牛北壬「樂大夫」扮相鬥秧歌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導演郭靖宇、柏杉執導,演員楊志剛,楊紫、劉芊含、牛北壬、馬赫、信鵬、劉智揚、肖茵、賈宏偉、滿意等一眾實力派出演,更有戲骨王奎榮、張少華老師的傾力加盟,共同打造的紅色年代傳奇大劇《
  • 《大秧歌》拍攝近尾聲 楊志剛客串網劇大BOSS
    據悉,由楊志剛主演的年代大劇最近由北京轉場山東
  • 《大秧歌》將收官 劉芊含牛北壬終成眷屬
    趙大櫓趙香月婚事有變  搜狐娛樂訊 近日,紅色年代抗戰大劇《大秧歌》正在江蘇衛視,天津衛視,山東衛視熱播,該劇由著名導演郭靖宇執導,演員楊志剛,楊紫、劉芊含、牛北壬、馬赫、信鵬、劉智揚、肖茵、賈宏偉、滿意等一眾實力派聯合出演
  • 《大秧歌》宣璐遭拋棄 命運悲慘虐心升級
    宣璐《大秧歌》飾槐花宣璐表情悲戚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著名導演郭靖宇編劇執導的電視劇《大秧歌》在天津衛視、江蘇衛視、山東衛視熱播, 90後梨渦小花旦宣璐在劇中飾演吳家大小姐「吳若雲」(楊紫飾演)情同姐妹的貼身婢女「吳槐花」,一心一意愛慕著青梅竹馬的戀人
  • 大秧歌舞王《東北詭仙錄》第十四卷 第1章
    是大秧歌。  這扭大秧歌據說全國各地都有,中國是農業大國,在這田間地頭人們休息的空隙,唱一唱,跳一跳,有助於緩解疲勞。另外,利用大秧歌這種帶有祭祀性質的群體性表演來慶祝豐收,在過去也是祭祀的一個重要環節。  可雖然說全國各地全都有,東北的大秧歌完全不一樣。
  • 《故事力法則》:每個人都會講故事,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講好故事
    美國知名演說家安妮特·西蒙斯曾經說過,「一個好故事總是充滿溫情的,不像數據那樣冷冰冰,所以總是能打動人心裡最柔軟的部分,不管一個人多麼有心機,多麼強硬,都會被好故事影響。用講故事的方法去與別人溝通,這就是故事思維的核心。」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女(男)同學,或是來自親眼所見,或是親耳所聞,或是親身經歷......
  •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中國臺灣的編劇、作家許榮哲寫過《故事課1、2》兩本書。比起講道理,講故事更容易說服人,而且對象不分大人和孩子。講故事當然需要技巧和方法,所以作者開篇就說:講故事不是天賦,而是一個人人都能學會的事情。平心而論,筆者並不認同這個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