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縣同益新絲綢廠帶動當地桑蠶產業快速發展。龍崗融媒記者 張臻斐 攝
工人在海豐縣星際動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作。龍崗融媒通訊員 許能裕 攝
在一筆筆「真金實銀」的直接扶植下,在一位位龍崗區扶貧幹部的著力扶志下,海豐、靖西、那坡等地敲開致富之門。
位於廣東粵東地區的汕尾海豐,由龍崗區牽頭並出資建設的海龍投資大廈是當地地標性建築,20家入駐企業正在高速運轉,每年可產生收益近250萬元;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那坡縣,一間間紅磚房錯落有致,一座座蠶房盛滿蠶繭,在深圳龍崗區的對口幫扶下找到了新的致富路……龍崗區創造出一大批精準扶貧的典型案例,在扶貧路上展現出「萬紫千紅顏色好,百花齊放香滿春」的景象。
龍崗區堅持把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政治任務,不斷創新機制、加大力度,聚焦精準、攻堅重點,全力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大幫扶工作格局。從汕尾海豐到廣西靖西、那坡等地,開始了從「輸血」到「造血」、從「單向扶貧」到「合作共贏」的轉變,全力打造對口幫扶的「龍崗樣板」。如今,龍崗區正以高質量的工作成果,交出一張精彩的「答卷」:4年來龍崗區累計投入7.04億元用於對口幫扶海豐縣,共實施332個幫扶項目,目前33個省定貧困村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當地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在龍崗區4年的幫扶下,廣西靖西市、那坡縣貧困村、貧困人口已經100%達到脫貧標準,各項幫扶成果已逐步顯現,群眾勤勞脫貧的士氣高漲、對黨委政府尤其是對深圳的感恩心態已全面樹立。
大手筆打造對口幫扶「龍崗樣板」
龍崗區充分發揮產業園的聚合作用,投入3億元共建海豐生態科技城,目前已經引入項目51個,帶動總投資220億元。位於海豐縣海豐生態科技城的海龍投資大廈儼然成為一座扶貧「蓄水池」,為海豐33個貧困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是當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引擎」。此外,龍崗企業威翔航空於2017年落戶於此,採取「前店後廠」模式,在龍崗建設全球總部和研發中心,在海豐打造航空產業城,受到外界廣泛關注。威翔航空項目已於2019年7月底下線首架海豐產FX-2型飛機,預計在正式投產後年產飛機約800架,工業產值可達20億元以上,並帶動超過千人就業。
海豐生態科技城引進威翔航空等龍頭企業,實施龍頭企業快速帶動當地相關產業鏈發展模式,是龍崗區從「單向扶貧」到「合作共贏」的轉變,全力打造對口幫扶「龍崗樣板」的典型。據介紹,自開啟對口幫扶工作以來,龍崗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重要講話精神,在「精準」上下功夫,在「造血」上謀長遠,以產業化發展為主導,深挖當地已有資源和地方特色,形成可滾動獲利的源頭活水和再生動力,同時通過協作共建,優勢互補,藉助深圳產業外溢能力,改造幫扶地區的產業生態,探索出一條富有龍崗特色的產業扶貧之路。
在對口幫扶廣西靖西、那坡方面,龍崗區堅持市場化思維,合力實施「園區帶動」戰略,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得到全面提升。龍崗區依託靖西市、那坡縣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與兩地積極對接,在靖西市謀劃建設深圳龍崗·百色靖西協作共建產業園、龍邦跨境合作產業園,在那坡建設那坡龍崗邊境貿易扶貧產業園、那坡龍崗生態產業園。當下,上述龍崗區共建產業已搭上深圳「快班車」,產業發展駛入良性運行軌道。
「脫貧攻堅最為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拔掉窮根。」談起扶貧工作經歷,龍崗區對口辦副主任胡澤準有感而發。多年來,除了為貧困地區帶去真金白銀,引進特色產業,帶動當地脫貧,龍崗區還將深圳市、龍崗區招商引資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傳授給當地政府,幫助當地改善營商招商環境,助力產業扶貧。比如,2016年以來,龍崗區共引進18家企業到靖西市、那坡縣投資,實際投資額達18.7億元,帶動貧困人口31463人。同時,龍崗區還主動配合當地的產業規劃,大力支持當地的農業產業園和村集體經濟項目建設,並投入1億元幫扶資金,支持166農業產業園和村集體經濟項目。目前,靖西市在龍崗區幫扶下,全市桑園總面積18.5萬畝,水果園總面積18.9萬畝,種植烤菸7萬畝,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3.51萬戶,產業覆蓋率達96.7%。
通過優勢產業實現「自我造血」
「感謝駐羅北村工作隊幫扶我們脫貧攻堅,現在我們種植袁隆平超級稻,黨員帶頭開展水產養殖、生豬養殖、生態旅遊發展,一大批擁有勞力的貧困戶加入了合作社,大家幹勁十足,共同奔上增收致富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每月收入平均3000元左右,現在差不多每月收入9000元,大家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汕尾市海豐縣可塘鎮羅北村黨支部書記林漢群與駐羅北村工作隊的幹部拉起家常,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羅北村通過產業幫扶既鼓了「米袋子」,又鼓了「錢袋子」,該做法是龍崗區通過產業建設帶動貧困村「自我造血」的一個生動縮影。產業扶貧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之一,2016年至今,龍崗區立足海豐產糧大縣的優勢,搭建政策扶持、專業技術服務和「農戶+合作社+公司」產供銷一體化「三大」平臺,推廣種植袁隆平超級水稻,作為農業幫扶精準脫貧重點項目。如今,袁隆平超級水稻種植已推廣種植7季,種植面積達44372.7畝,涉及海豐11個鎮30個貧困村,累計輻射帶動貧困戶4093戶/次,每畝增產增收20%左右。「這一項目不但幫助當地脫貧致富,提高了海豐的造血能力,也幫助龍崗的科研機構及相關企業探索了特色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模式,促進新技術落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龍崗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是龍崗幫扶海豐產業亮點,被當地稱為「龍海模式」,被廣東省、深圳市和汕尾市稱為「對口幫扶優秀創新工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為此親筆題寫了「發展雜交水稻,造福海豐人民」。
與之相似,2018年,在龍崗區幫扶下,廣西那坡縣口角村修建了39座公共蠶房,購買了大量蠶具,助力該村的桑蠶產業向前發展,為當地的桑蠶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作為產業大區的龍崗區帶著多年的產業發展經驗,2019年1月為當地引進同益新絲綢項目,並通過提供政策性融資支持企業在那坡建設繭絲綢加工完整產業鏈,填補那坡乃至廣西絲綢產業空白。那坡縣在深圳同益新等龍頭企業的帶頭下,桑蠶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全縣桑園面積達11.3萬畝,比2016年增長50%,覆蓋9個鄉鎮127個村,養蠶戶達15518戶,其中貧困戶5363戶,種桑養蠶產業發展成為全縣農業支柱產業。
因地制宜規劃產業,脫貧致富路更寬。除了汕尾海豐、廣西那坡之外,龍崗還在其他各對口扶貧地區開展實施特色產業幫扶工作,一個又一個「造血」工程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呈現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精彩紛呈態勢。
消費扶貧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今年初,龍崗區主動對接,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全力推進消費扶貧工作。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龍崗區在全市率先舉辦農特產品推介會,集中展示、推介海豐縣、靖西市、那坡縣等地農特產品,現場採購籤約金額超過400萬元。同時,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如發動全區各級工會「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籤訂農產品採購合同金額超過2400萬元。此外,龍崗區建設扶貧產品展銷中心,為海豐縣、靖西市、那坡縣等地農產品搭建專屬銷售平臺,推動扶貧產品「五進一巡」,融入居民生活圈,助力當地農產品走進龍崗、走進深圳、走進大灣區市場。這些舉措不僅營造了「人人關心扶貧,人人支持扶貧、人人參與扶貧」的良好社會氛圍,還讓消費扶貧幫助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龍崗區協助靖西市、那坡縣進行扶貧產品認定申報工作,共有295個扶貧產品列入國家扶貧產品目錄。龍崗區消費扶貧取得了優異成績,僅今年共計協助靖西市銷售3500萬元消費扶貧產品、那坡縣銷售1.3億元消費扶貧產品。
如今,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階段。儘管脫貧的任務將要完成,但絕不代表龍崗的對口幫扶工作就會告一段落。未來,龍崗區將繼續紮實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做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推動脫貧摘帽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
策劃/統籌:江澤挺 餘嘉鳳 文:張秀雲 肖整南 圖:龍崗區工業和信息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