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16日訊 雲南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堅持健康生產理念,用心做高品質產品,致力於為生活添一份色彩,給生命一份健康,給家人一份幸福!讓我們一起為健康護航!該公司的依魯菜籽油,精選優質油菜籽,採用傳統物理壓榨工藝,堅持傳統物理壓榨更安全,經國家級綠色食品認證,是純天然、綠色、健康的食物油,受到消費者青睞。
綠色發展是農村走向美好富裕生活的必然之路。羅平縣位於雲南省東部,地處滇桂黔三省區結合部,是雲南省的東大門,素有「滇黔鎖鑰」「雞鳴三省」「東方花園」「綠色油庫」「滇東油庫」美譽。縣委、縣政府圍繞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發揮資源、區位兩大優勢,打好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實施基礎強縣、產業富縣、生態立縣、科教興縣四大戰略,推進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旅遊品牌化、城鄉一體化、全域信息化五化聯動,打造生態羅平、活力羅平、宜居羅平、宜業羅平、健康羅平、幸福羅平。
羅平縣突出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以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推進「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模式和「科研+種養+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發展,以「種植養殖+深加工+流通」全產業鏈理念,做強良種研發前端、做大種養加工中端、做活市場營銷後端,打造高原特色農業品牌,地制宜培育糧食、蔬菜、林果、烤菸、油菜、生薑、中藥材、養殖、蜜蜂等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走一條有機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之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致富。
羅平縣是全國31個油菜籽生產基地縣之一,每年種植油菜100餘萬畝,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羅平油菜花種植園成為世界最大自然天成花園。隨著油菜生產的發展,品種的更新,種植管理的科技措施深入到農戶,從撤播到牛耕點播再到機耕分墒塘播,從單純只會施點農家肥到運用科技測土配方施肥,加強中耕管理,質量提高,產量提高。每畝油菜產量180公斤左右,每畝可以實現收入1000元左右。精明的羅平人花開時分搞旅遊、收穫季節賣菜籽,群眾種油菜花得到雙重收入。油菜產業催生賞花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推農業龍頭企業跨越發展、為旅遊服務業錦上添花,開啟經濟社會發展快車道。縣委、縣政府全方位啟動與旅遊業密切相關的交通、通信、電力、城市配套設施和旅遊景區建設,讓遊客感受「自然羅平、風光無限,資源羅平、商機無限,金色羅平、魅力無限,和諧羅平、發展無限」。羅平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正是羅平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和前提。羅平從觀光旅遊到產業鏈的延伸,金色的油菜花帶動了旅遊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小小的油菜真正成為農民群眾的「搖錢樹」。旅遊業發展撬動工業發展,綠色、生態、可持續的新型工業發展新路徑正在羅平展開。
民以食為天,食以油為先。食用油是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人們對於油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健康食用油的市場需求方興未艾。近年來,各種紛繁複雜的大豆油、花生油、橄欖油、菜籽油不斷湧現在百姓的餐桌上,而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的依魯籽菜籽油之所以能在眾多的油產品中脫穎而出,在於其獨特的壓榨工藝、豐富的營養價值以及健康的生產理念。依魯籽菜籽油以傳統的古法工藝壓榨法,保留傳統的工藝特點,採用人工精心挑選的菜籽,在生產壓榨過程中最大程度保留油脂的固有香醇,從而確保產品的綠色、健康、營養、生態,人們吃著放心。
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有5條土法木榨菜籽油生產線,年生產依魯牌菜籽油1400噸。古法壓榨技藝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工藝,更是一項純體力活。公司董事長羅麗江家老祖宗從古至今傳下來的古法榨油技藝清洗、晾曬、炒籽、研磨、蒸粉、包餅、壓榨、沉澱、水花等工藝,每一步驟都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和汗水。將收購來的菜籽用清水衝洗乾淨,去除雜質,放入灶臺大鍋中翻炒,判斷菜籽是否炒好的方法靠師傅的經驗,主要用指甲或木板掄菜籽看顏色。氣溫高時,竹葉青;氣溫一般時,茶黃色;氣溫低時,老茶黃色。將炒幹的菜籽放到石碾槽中,用水車帶動石碾將其碾細。菜籽碾成粉末之後放入木甑中蒸。甑中有木製甑橋、竹製甑簀,內墊乾淨稻草。包餅入榨取專用於包餅的鐵環,將備好用包餅的稻草捆好,放入鐵環中均勻散開,再將專用印籽桶放在鐵環內的稻草上,倒入熟料,以桶為準,每個餅5公斤左右。稻草中間留一個圓洞,十分美觀。木榨用一棵老梨樹幹挖槽而成,榨下有一孔,油從孔中流出。榨槽中有油槽,油槽有坡度,便於油從榨中流出。將菜籽餅裝入榨槽後,槽內裝上兩層木枋和木楔就可以開榨打油了。用懸掛的撞杆撞擊下層的木楔,菜籽餅受到擠壓,一縷縷金黃的清油從油槽中間的小口流出。待木楔全部打入後,再排好上一層的木楔,上層木楔打入後,下層的木楔鬆了,再排好打下一層,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將油榨乾為止。榨油既是體力活,又是技術活,將沉重的撞杆穩、準、狠地撞擊到木楔上,需要幾人同心協力,步調一致。掌錘師傅們喊著「嗨咿著呢,嗨咿著呵」語句,似歌唱、似舞蹈,鏗鏘有力的喊聲和著撞杆的撞擊聲,寧靜的榨油車間顯得生機勃勃,激情飛揚。清香明亮的菜籽油從餅中慢慢滲出。榨油車間瀰漫著醉人的暖暖濃濃的油香,讓在場的人們心都醉了。油胚餅在榨盡不出油後,即可出榨,撤木進、木樁和油胚餅。將榨出的菜籽油倒入大缸中密封保存。整個榨油和工藝流程就算完成了。
古法榨油,又叫土法榨油,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制油技藝,凝聚著五千年來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被譽為「來自遠古文明的活化石」。早在五千多年前的中國、埃及、印度、巴比倫等古老國家就開始使用土法榨油了。春秋時《詩經•國風》和西漢《禮記•內則》中的膏指的就應該是油脂,也就是說從西周時期起,已經有了原始植物油製取的方法,中國的制油業的種子從此就萌芽了。西漢末年,《汜勝之書》「豆有膏」是我國最早記載大豆含有油脂的一本農書。11世紀蘇頌著《圖經本草》經將油菜列入油料作物,說它「形微似白菜,出油勝諸子,油入蔬清香,造燭甚明,點燈光亮,塗發黑潤,餅飼豬亦肥。上田壅苗堪茂,秦人名菜麻,盲子可出油如脂麻也」。這說明人類從油菜「供作蔬茹」逐步發展到「採苔而食」直至「亦得取子」榨油的歷史,是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的進步過程,並使油菜植株性狀朝向人類需要的方向改變。古法榨油實際是最原始的榨油技術,早在元代王禎所著的《東魯王氏農書》一書中記錄了榨油技術。該書《油榨》一章詳細記錄了油榨車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取油具也。用堅大四木,各圍可五尺,長可丈餘,疊作臥枋於地,其上作槽,其下用厚板嵌作底槃,槃上圓鑿小溝,下通槽口,以備註油於器。凡欲造油,先用大鑊炒芝麻,既熟,即用碓舂,或輾碾令爛,上甑蒸過,理草為衣,貯之圈內,累積在槽;橫用枋桯相桚,復豎插長楔,高處舉碓或椎擊,擗之極緊,則油從槽出。此橫榨,謂之臥槽。立木為之者,謂之立槽,旁用擊楔,或上用壓梁,得油甚速。」 明朝科學家宋應星著《天工開物》,詳細總結古代用油菜籽榨油的經驗和方法:「菜籽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氣,然後碾碎受蒸。」炒菜籽要選用「平底鍋深六寸者,投籽仁於內,翻拌最勤。」怎樣才能提高菜籽的出油率呢?「既碾而篩。擇粗者再碾,細者則入釜甑受蒸;蒸氣騰足,取出以稻秸與麥秸包裹,如餅形。其餅外圈箍,或用鐵打成,或破篾絞刺而成。凡油原因氣取,油生子無。出甑之時,包裹怠緩,則水火鬱蒸之氣遊走,為此損油。能者疾傾疾裹的而疾箍之,得油之多,訣由於此。」宋應星還指出,菜籽油餅粕「皆重新碾碎,篩去秸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在當時一般每百公斤菜籽可榨油三十公斤。「耨勤而地沃,榨法精到者,可榨油四十斤」。
在漫長的歷史沉澱中,古法木榨壓榨菜籽油技藝世代相傳,隨著機械化生產的普及,菜籽油產量提高了,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逐漸被冰冷的流水線所替代,正宗古法木榨菜籽油在現代人生活中漸行漸遠,被人們所忽視、遺忘,落寞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所幸的是,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經羅麗江祖輩矢志不渝的堅守和傳承下,延續發展至今。羅麗江堅守和傳承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精髓,把正宗、地道的菜籽油推向千家萬戶,這種傳承與發揚,是對非遺生產性保護的有利嘗試,也是非遺技藝與合理商業模式的良好結合。為菜籽油行業發展和傳統技藝保護,貢獻了彌足珍貴的力量。
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依魯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通過生產性保護,弘揚傳承了傳統工藝,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健康營養的菜籽油。羅麗江以傳承古法木榨菜籽油技藝為己任,秉承古法榨油傳統技藝的做法,按照祖輩口傳木榨菜籽油技藝生產依魯牌菜籽油。羅麗江2012年組建了羅平縣香逸油脂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依魯商標對古法木榨菜籽油進行保護;2013年10月,被命名為「曲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12月羅平依魯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被雲南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12月在羅平掛牌成立「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傳習所」;2013年10月29日註冊成立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2018年年初投資6000餘萬新建年加工6萬噸油菜籽生產線;2018年2月在羅平建起菜油博物館;2018年10月,依魯木榨菜籽油獲「曲靖市十佳旅遊商品(文創類)獎;2019年11月羅平依魯菜籽油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
羅麗江2013年10月29日註冊成立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2018年投資6000餘萬新建年加工6萬噸油菜籽生產線。該生產線在保留傳統非遺古法壓榨技藝的基礎上,採用國內目前最先進的電磁炒籽技術,和新式環保節能榨油技術兩項技術相融合而規劃設計出來的生產線,實現了非遺傳統古法壓榨技藝與現代先進的電磁、微波炒籽技術,自動進料、自動出料裝置,自動調節入榨水分,自動排溼除塵,和新式環保節能榨油技術,物理精煉,自然留香等技術的完美融合,在提高菜油產量,降低成本的同時,又留有傳統技藝生產時所具有的濃鬱純正香味,確保菜籽油的營養鮮香,味美醇正。
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古法木榨菜籽油與機械壓榨的菜油,有很大的不同,古法木榨菜籽油顏色金黃且味香,熱度低,桶底沒有菜籽沉澱物,而且擱置時間也比機榨的菜油長。特別是倒進鍋中,總有一種菜油的芳香。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讓客人「源頭體驗」,讓消費者和合作夥伴全程親身體驗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只有親身參觀、學習、體驗,才能更加深刻的體會古法壓榨的艱辛與每一滴油的來之不易。當內心生出震撼與敬畏,傳承便不再是一個口號。時代在前進,生活在變遷,這是人類文明不斷向前邁進的必然趨勢。然而,許多人在享受現代化生活的同時,也在深深地懷念那些漸漸遠去的民族工藝。因為這些流傳了上千年的民族工藝,在那些落後的年代裡,曾苦苦地支撐著經濟的發展。今天的文明與進步,是與當年的民族傳統工藝分不開的,但願人們能一直關注和傳承古老的民間藝術。古法榨油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也有符合現代社會的商業價值。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食品安全和飲食文化更加重視。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越來越被人們所鍾愛。目前,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除了在雲南暢銷,廣西、廣東、上海、廈門、貴州、四川、成都、湖南等地客商先後到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考察洽談合作事宜,依魯菜籽油逐步走進全國城市,走進更多的廚房更多的餐桌。(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