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綠色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 全域旅遊
1.因地制宜發掘綠色能源
雲嶺大地峰巒疊嶂,江河縱橫,處處有清潔能源。雲南綠色能源資源豐富,水能經濟可開發量居全國第2位,年接收太陽能能量居全國第8位;生物質能原料種質居全國之首;溫泉總數居全國之首,天然放熱量全國第2位……
近年來,雲南重點打造「綠色能源牌」,一批大型水電工程啟動或建成發電,綠色鋁創新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投產,綠色鋁材、綠色矽材等產業快速發展,省內用電量佔比提升到52.3%,工業用電量增長5.8%。
6月29日上午11點30分,金沙江下遊水電規劃四個梯級電站中的第一個電站——烏東德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烏東德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水能資源開發」。烏東德水電站裝機規模為中國第四、世界第七,總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389.1億千瓦時。烏東德水電站工程建設部主任楊宗立激動地說:「我們要努力把電站打造成精品工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更好地造福金沙江兩岸人民!」
據云南省能源局綜合處處長徐雲亮介紹,雲南綠色能源達到了「七個全國第一、五個世界一流、一個100%」,即全省電力裝機9500萬千瓦,其中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裝機7992萬千瓦,佔比84.1%;清潔能源交易佔比、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均居全國第一位,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全省推廣使用國VI(B)標準車用汽油、國VI標準車用柴油,油品質量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雲南是全國第一家「西電東送」省份,其發展速度也居全國第一位;「西電東送」送電量累計突破10000億千瓦時,100%為清潔電力,相當於減排8.25億噸二氧化碳、148.5萬噸粉塵。雲南綠色能源為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和全國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巨大貢獻。
雲南水電資源雖然豐富,但存在水電豐多枯少的結構性矛盾、省內電力需求相對不足等問題。2014年以來累計棄水超過1100億千瓦時。為突破水電困局,解決棄水問題,雲南加快發展水電鋁材一體化、水電矽材一體化產業。「項目全部落地後,將使雲南成為全國最大的電解鋁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單晶矽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有機矽生產基地,雲南棄水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將進一步健康發展。」雲南省能源局調研員李加榮說。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全國用電量同比下降6.5%。在水電鋁材、水電矽材新增項目投產拉動下,雲南省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上漲5.8%,居全國首位。全省發電量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有力對衝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省經濟的影響。
2.就地取材打造綠色食品
雲南氣候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3.8攝氏度,日照充足,所以能成為植物王國。四季都能種菜、開花、結果,為雲南打造「綠色食品牌」創造了天然條件。
在玉溪澄江市龍街街道朱家村周圍,是壯觀的2000畝藍莓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藍莓樹鬱鬱蔥蔥,10多位戴著遮陽帽的女員工正在清除雜草。
「我們無公害種植藍莓,不用除草農藥,全部是人工除草,在藍莓開花之後直到果子採摘完,都不施任何農藥和化肥,確保我們種的藍莓是生態綠色食品。」雲藍藍莓公司片區項目負責人保壘對記者說。藍莓邊矗立的一個個形似馬燈的滅蟲燈,燈裡睡滿了飛蛾。「我們用這些滅蟲燈,物理殺蟲。」保壘十分自豪。
「澄江的水質好、土壤好、空氣好,沒有汙染,所以這裡的藍莓個頭大味道甜,畝產量1.5噸,在全國算比較高的!」保壘禁不住讚嘆。雲藍藍莓公司在澄江建設藍莓示範種植基地4700餘畝,初步建成全國最大的早熟藍莓種植基地,打造出「佳品雲藍」藍莓品牌,獲得綠色食品證書。
雲南不僅水果四季飄香,蔬菜也獨領風騷。
「我們原來在廣東種菜只能種半年,雲南氣候好,在尋甸我們可以全年種菜,一年可以收穫6次,目前這裡已經是全國較大的西餐蔬菜種植基地。」昆明市尋甸縣福邦農業公司董事長黎英強介紹說。福邦公司紮根於尋甸縣雞街鎮種植西餐蔬菜,流轉土地2100餘畝,建設溫室生產大棚2040畝,種植30多個西餐蔬菜品種,產品銷往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每年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帶動當地613戶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增收290萬元。
近兩年來,雲南通過發展八大綠色產業,積極打造「綠色食品牌」。2019年,雲南茶葉面積676萬畝,茶葉面積、產量均佔全國第二位;全省花卉面積175.7畝,蔬菜種植面積1789萬畝,水果種植面積在全國居第6位,核桃面積4300萬畝,澳洲堅果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5%;雲南還是中國最大的咖啡種植區;中藥材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肉牛存欄量居全國第二位。
據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綠色食品處副處長張小喆介紹,雲南通過實施有力措施來加快打造「綠色食品牌」;全省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1%;註冊了「綠色食品牌」LOGO,連續舉辦「10大名品」「10強企業」「20佳創新企業」評選活動;2019年全省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13戶;2019年,全省出口農產品331.2億元,農產品出口連續多年穩居西部省區第一,通過阿里平臺銷售額超過65億元;建成運營茶葉、花卉、咖啡等6個雲南特色大宗商品國際現貨交易中心。
在普洱茶的故鄉普洱市,建立普洱茶追溯體系,實施生態茶園、生態咖啡園改造,全面提升茶葉、咖啡等產品品質。2019年,茶、咖啡種植獲得「三品一標」認證面積佔42.04%,有機茶認證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咖啡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產值最高、品質最優的主產區。
3.全域旅遊瞄準「健康生活」
雲南省認真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行動中,針對旅遊市場失範問題,出臺嚴格的22條措施,全面整治全省旅遊市場秩序;啟動建設大滇西旅遊環線,深入推進「整治亂象、智慧旅遊、提升品質」旅遊革命三部曲;「一部手機遊雲南」重構了智慧旅遊、全域旅遊新生態,2019年旅遊總收入突破1.1萬億元。
「撫仙湖太美了!每年夏天我們一群老年人都相約著來撫仙湖邊祿充租一棟小旅館,住上兩個月。」一位從重慶來撫仙湖度假的老人告訴記者。祿充原來只是澂江縣撫仙湖西岸一個小漁村,政府、企業等投資把小漁村建成一個國家4A級景區,惠及全村1865人。2019年,景區旅遊年總收入達2億元。祿充景區環保累計投入近1.2億元,通過實施「退人退田退房還湖」更好地保護了撫仙湖生態環境,吸引了更多的省內外遊客前來休閒度假。
撫仙湖畔的旅遊熱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例證,也是雲南打造全域旅遊的縮影。
「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就叫雲南。這是雲南全域旅遊的新理念。」雲南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副處長許可說。雲南成功申報麗江等12家單位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成功創建3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4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等,2019年雲南旅遊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000億以上,大項目帶動了大發展。
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雲南旅遊業受疫情衝擊很大。5月9日,雲南省出臺《支持文旅產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轉型發展若干措施》。「實行政府指導價的A級以上旅遊景區,年內門票價格一律優惠50%。對旅行社組織的旅遊團隊並通過『一部手機遊雲南』平臺購票的,景區門票全免……」這一系列優惠措施增強了雲南文旅企業的信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2020年5月10日,雲南省省長阮成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後幾個月,雲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要取得更大突破,籌集100億元高標準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全面提升雲南名品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促進配方顆粒為代表的現代中藥產業加快發展;加快建設美麗縣城、康養小鎮、特色小鎮,讓雲南成為創新創業、休閒度假的聚集地。
(本報記者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