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克裡斯·派恩、扎克瑞·昆圖、佐伊·索爾達娜、索菲亞·寶特拉和西蒙·佩吉等明星主演的科幻大片《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已經在中國內地上映。
《速度與激情》系列導演林詣彬此次接過導筒,在延續這一經典作品的同時,也加入了更多新鮮元素。影片在率先開畫的北美市場斬獲1.5億美元票房,全球總票房達到2.4億美元,而伴隨電影在中國的上映,這一數字也將會繼續上升。作為今年暑期檔最令人期待的大片之一,《星際迷航3》在爛番茄上收穫了83%的好評,這一成績要優於同一檔期的絕大多數超級大片。
原版《星際旅行》電視劇中的企業號成員
作為一代人的科幻啟蒙,誕生於1966年的《星際迷航》系列已經50歲了。宇宙飛船企業號在茫茫無垠的太空中體驗了一次又一次的冒險與發現,催生了無數科學家、科幻作家和科幻片導演。
同樣是世界電影和電視歷史上長盛不衰的科幻系列,《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系列一樣有著挖掘不完的趣味幕後故事。但另一方面,它相比後者來說更具科學性,也更注重強調一種探索精神,而不僅僅局限於勾勒出一個宏大宇宙和冒險傳奇,這也是為什麼包括《生活大爆炸》「謝耳朵」在內的一眾宅男都封之為神作的原因。
在《星際迷航3》熱映之際,我們梳理出這一經典系列幕後的一些趣事和科普知識,助你能在觀賞影片之餘感受到其中的科幻魅力。
50年的傳承與發展
《星際迷航》系列迎來50周年
今年是《星際迷航》系列的50周年,數量眾多的作品以及豐富的科幻內涵讓這一系列經久不衰。
第一代成員
自1966年電視劇《星際旅行》在美國首播,系列已經推出了六大版塊的作品,其中包括726劇集、13部電影和22集動畫片。《星際旅行》原版劇集由劇迷熟知的威廉·夏特納和倫納德·尼莫伊。劇集從1966開播一共推出了共三季,因為收視率不高被砍,直到70年代該劇重播,受到粉絲熱捧,才有了後面的劇集。
第二代成員
1983年,系列新劇《星際旅行:下一代》開播,該劇的主角變成了由「X教授」派屈克·斯圖爾特飾演的皮卡德艦長,講述了他帶領船員探險的新故事。這部劇集也是《星際迷航》各系列中最出名的一部,奠定了《星際迷航》在科幻史上的重要地位。
隨著原版劇集和《星際旅行:下一代》的熱播,系列也終於推出了自己的大電影。1979年威廉·夏特納和倫納德·尼莫伊再次重聚,出演了《星際旅行:無限太空》,將企業號首次帶到大銀幕。而1982年上映的《星際旅行2:可汗之怒》則是系列電影中最受歡迎的一部。
《深空九號》和《航海家號》成員
進入90年代,《星際迷航》系列又推出兩部衍生劇集——《星際旅行:深空九號》和《星際旅行:重返地球》(也叫《星際旅行:航海家號》)。在兩部新劇同時熱播的情況下,《星際迷航》的影響力一度達到頂峰。
《深空九號》講述了以深空九號空間站為背景、希斯科艦長為主角的故事;《星際旅行:航海家號》則以珍妮薇艦長為主角(也是所有系列中唯一一位女艦長),她因為種種原因流落到遠離地球7.5萬光年的德爾塔象限並決心帶領船員返回地球。
2001年,新劇《星際迷航:進取號》開播。到了2009年,派拉蒙影業重啟了原版《星際迷航》,觀眾看到了分別由克裡斯·派恩和扎克瑞·昆圖飾演的新一代柯克艦長和史波克大副。這次上映的《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是他們展開的第三次探險,雖然標題中有「3」這個數字,但在星際迷航粉絲看來這已經是系列的第十三部電影了。
《進取號》的成員
《星際迷航》編劇的科技神預言
《星際迷航》的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文藝作品上,更讓人引以為傲的是劇集和電影裡的很多科技已經成為了現實,被應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機
劇中的通訊器,如同金色的翻蓋手機
我們日常用的手機,其靈感來源於星際迷航裡的通訊器,這可是翻蓋機的原型。摩託羅拉董事長馬丁·庫珀在1973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手機,而他的靈感正是來自於《星際迷航》。庫珀曾經在採訪中說道:「當我看到劇中的柯克船長在使用一部無線電話時,我立刻意識到,這就是我想要發明的東西。」
iPad平板電腦
劇中的Padd設備
電影裡主角們通常用一個類似平板電腦的設備來記錄各項報告和事件,這個工具在劇中的名字是Padd。現在以蘋果iPad領銜的平板電腦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的電子設備,而iPad的觸屏設計也取經於劇中的Padd。
語音控制系統
《星際迷航》裡的各種計算機可以進行語音控制,這個技術在當時那個年代可算是新鮮事物。現在雖然不能完全實現電影中表現的聲控技術,但是ios程序中的siri已經可以實現一部分聲控功能。
Google眼鏡
Google公司的很多工程師是《星際迷航》系列的忠實粉絲,Google眼鏡的設計靈感就來源於《深空九號》,劇中希斯科艦長曾使用一副眼鏡來控制飛船的各項操作。
《深空九號》中艦長使用的可以控制飛船的眼鏡
NASA飛船
《星際迷航》創造了曲速和曲速引擎的概念,這兩點也成為科學家目前針對《星際旅行》的研究中最成熟最完整且最具操作性的理論。NASA正在設計的曲速飛船,其設計圖與《星際旅行:進取號》中瓦肯星球的圈箭形狀的飛船十分相似。
NASA借鑑《星際迷航》的飛船造型,希望能夠打造出可以曲速前進的飛船
《星際迷航》的「黑科技」
相信在看過近幾年的幾部《星際迷航》電影後,你一定對其中的一些高科技設備記憶猶深。這些在現在看起來是不可能實現的技術已經滲透到電影中那個未來世界的方方面面,讓人不得不佩服編劇們的腦洞。也許這些神奇的科技,也會在不久之後出現在現實之中。
全息甲板
全息甲板類似現在正熱的VR技術,只不過置身於其中你不需要佩戴VR眼鏡,而且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能摸到的,不同VR的影像只存在於眼鏡中。
每個系列的星艦中,最受歡迎的地方就是全息甲板了。在全息甲板上,你可以體驗一切虛擬人生,你可以把自己的變成某個故事的主角,體驗他們的人生。你也可以自己寫一個故事,設定任何場景及人物,並且所有人物都是真實的,珍妮薇艦長就曾經用全息甲板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個「男朋友」,身高體重相貌性格完全可以自己設定。
《星際旅行》中的全息甲板,在模擬出想要的環境前,這裡是布滿格狀線條的房間。微軟公司正在打算在現實中發明這種技術。
因為遠離星聯,航海家號的瓦肯人杜沃克還不得不用全息甲板解決了自己的「噴發」問題(瓦肯人7年一次的發情行為,在原初系列專門有一集講這件事)。全息技術發展到後來,已經產生出全息醫生。當主醫療官無法勝任時,他可以負責處理緊急醫療事件。全息醫生了解了關於各種族各病例的全面醫療知識後,完全可以當做真正的醫生。而《航海家號》的全息醫生甚至用全息甲板為自己打造了一個家庭。《深空九號》的全息歌手是那時最受歡迎的歌手。當然,也會偶爾出現全息人物會有自己獨立意識的情況,讓大家不得不思考虛擬人生的界限,但是那畢竟是擁有之後才能考慮的事情啦。
傳送機
傳送機是系列中最強大的科技之一,只要算好數據,它就能帶人去往任何地方,也能從其他地方把人傳送回來,再不也用因為找不到飛船的門而發愁啦
整個系列中最讓人又愛又恨的就是傳送機技術。傳送技術的發明,使得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瞬間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就像哆啦A夢的任意門,距離都不是問題。然而傳送機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它曾經把人傳送到平行宇宙,曾經把一個人一分為二,把兩個人合併成一個人,還曾經出了傳送事故,把人藏在傳送機裡70年才出來,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這個技術的強大之處在於它不光能傳送成人,還能把胎兒從母體中傳送出來!
當然,傳送技術也有非常棒的應用,航海家號曾經有船員難產,人們利用傳送技術,將胎兒從母體傳送出來,從而減少了母體的痛苦,這才是真正的無痛分娩啊!無論如何,傳送技術都是20世紀一項非常偉大的發明,但願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實現。
不用開刀的醫療技術
有沒有內傷,通過設備掃一掃就知道了(別問我為什麼史波克要親自掃艦長)
無論是新版的老骨頭還是原版的老骨頭,他們都吐槽過一件事——黑暗時代。在他們所處的年代,醫療極大發達,而他們穿越到過去或是偶然拿到舊時醫療儀器時,都會吐槽曾經的設備太落後——儘管那是我們現有的醫療技術。未來醫療講究的是無插入式治療,注射採用的無針注射。據說這種技術現在已經發明出來一種醫用三錄儀,它可以全面掃描你身體內的各項指標,不需要做任何治療。
新版中老骨頭也是操心的命,設備不離身實時貼身掃
在《星際旅行4:搶救未來》中,老骨頭因為某些原因去到上世紀80年代的醫院,有病人已奄奄一息,老骨頭幫他換了個腎臟而且不用手術。患者瞬間治癒,還把老骨頭稱之為神。
身體有什麼問題,直接在顯示器上就能看出來了。如果這個設備能被發明出來,就省去醫生和病人不少時間
在最新上映的這部《星際迷航:超越星辰》中,老骨頭拿出掃描儀進行掃描,傷者內臟的情況一清二楚。《深空九號》的編劇更是腦洞大開,扮演大副琦拉的演員結婚懷孕,編劇就此設定了一個情節,讓本來應該懷孕的角色因為遭遇事故,子宮破裂無法繼續生產,所以通過儀器將胎兒轉移到大副琦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