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系列被「謝耳朵」等宅男封為神作,催生了無數科學家、科幻作家和科幻片導演。可是你能想像,「瑪麗蘇」竟然是從這個科幻系列誕生中的嗎?老藝術家「X教授「派屈克·斯圖爾特曾在劇裡奉獻過無數表情包;如果你愛的角色穿著紅衫,那麼分分鐘有變炮灰的危險!縱橫光影宇宙五十年,《星際迷航》留下的幕後梗太多太多.
《星際旅行》原版電視劇中,企業號上穿著紅色制服的船員成了最大的炮灰。有人曾經統計過,在劇中紅衫船員死亡率高達73%,黃衫是10%,藍衫是8%,而其他非船員的角色的死亡率也只有9%。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約翰·斯卡爾齊還特地寫了一本《星際迷航:紅衫》來解釋這個梗,後續的電影也沒少對此吐槽。2009年重啟版的《星際迷航》中總工程師奧爾森穿著紅衫掛掉的情節就是對這個梗的映射。而影片後來工程師斯科特在危機之中讓船員契科夫換上紅衫,也把後者嚇得夠嗆。
可見連企業號的船員都知道紅衫撲街率實在太高。現在只有總工程師斯科特能逃脫這個紅衫魔咒。
事實上,紅衫總成炮灰的現象在《星際旅行》原版劇集之後的作品中就有所改善了。在原版中,黃色制服代表指揮人員,紅色代表操作人員,而藍色代表科研人員;到了《星際旅行:下一代》中,紅色成了指揮者的制服顏色,而操作人員穿黃衫,科研人員依舊穿藍衫。
有意思的是,在2009年重啟版《星際迷航》中出現了一名叫小杯糕(cupcake,傑森·馬修·史密斯 飾演)的紅杉船員。在《星際迷航2》裡柯克艦長帶他出任務時,這位船員「不負眾望」再次上演了紅杉死亡定律,但是導演J·J·艾布拉姆斯最終剪掉了他死去的情節。
既然剪掉那小杯糕就可以算沒死,於是在《星際迷航3》裡林詣彬又請他來演紅杉,最終還是安排他掛掉了,然而在最終版中這部分鏡頭又被剪掉了。J·J表示,第四部電影仍會請他來演紅杉,之後可以拜託導演剪個講述紅杉小杯糕N種死法的視頻嗎?
風靡全球的同人(slash)文化,最初本源也是星際迷航呢。當時的迷妹用」&」這個符號連接兩個人的名字表示兩個人的友情,但是她們堅持認為柯克和史波克的關係不能用友情來形容,所以在柯克和史波克的名字中間加斜線(slash)用以區分。久而久之,slash就變成了代表同人的意思。
而由此衍生的瑪麗蘇(Mary Sue)更是由同人催生的新名詞。當時的「瑪麗蘇」作品都比較崇尚主角萬能的做法,有一位《星際迷航》粉絲就創作了一篇同人諷刺了這種現象,作者原創了一位名叫瑪麗蘇的15歲的天才少女登上進取號,靠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拯救了進取號和它的船員後壯麗的死去,從而成就了一代傳奇,瑪麗蘇這個名字也流傳下來,用以指代原創或同人文中的自戀現象。
派屈克·斯圖爾特有兩個角色最為人熟知,一個是《星際旅行:下一代》中的艦長皮卡德,另一個角色就是《X戰警》中的X教授。飾演「鳳凰女」的法米克·詹森也在《下一代》中客串過一個小角色。
此外,漫威曾在1996年推出過一部《X戰警》和《星際迷航》的交叉漫畫,故事中柯克船長帶領的企業號船員與通過時空裂縫正在追捕變種人普羅透斯的X戰警相遇了!不過這本漫畫出到第二本就被砍掉了。
參演《星際迷航》的演員很多都經歷了演而優則導的經歷。飾演老版史波克大副的倫納德·尼莫伊就執導了《星際旅行3:石破天驚》;而受此影響的老版艦長威廉·夏特納也導演了《星際旅行5:終極先鋒》。
而在《星際旅行:下一代》中飾演大副的喬納森·弗雷克斯就曾經導演過《星際旅行8:第一次接觸》和《星際旅行9:星際起義》。參演《星際旅行:航海家號》的羅伯特·麥克尼爾也執導了《星際旅行:進取號》。明星們在演員和導演的身份中相互專訪,構成了一種資源的傳承,這才是系列在50年來生生不息的本源。
《星際迷航》的劇集和電影裡的很多科技已經成為了現實,被應用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日常用的手機,其靈感來源於星際迷航裡的通訊器,這可是翻蓋機的原型。
摩託羅拉董事長馬丁·庫珀在1973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手機,而他的靈感正是來自於《星際迷航》。
電影裡主角們通常用一個類似平板電腦的設備來記錄各項報告和事件,這個工具在劇中的名字是Padd。現在以蘋果iPad領銜的平板電腦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的電子設備,而iPad的觸屏設計也取經於劇中的Padd。
Google公司的很多工程師是《星際迷航》系列的忠實粉絲,Google眼鏡的設計靈感就來源於《深空九號》,劇中希斯科艦長曾使用一副眼鏡來控制飛船的各項操作。
《星際迷航》創造了曲速和曲速引擎的概念,這兩點也成為科學家目前針對《星際旅行》的研究中最成熟最完整且最具操作性的理論。NASA正在設計的曲速飛船,其設計圖也與《星際旅行:進取號》中瓦肯星球的圈箭形狀的飛船十分相似。
《星際迷航》系列中瓦肯族敬禮的經典手勢是由老版史波克飾演者倫納德·尼莫伊發明的,他的靈感來源於猶太教士的祈禱手勢。後來扎克瑞·昆圖飾演史波克時沒有辦法做出這個手勢,於是每次他拍敬禮鏡頭時,就用膠水把幾個指頭分別粘在一起。
《星際旅行》原版劇集中柯克船長和烏胡拉的一吻是美國電視歷史上第一個跨種族的接吻。而在跨種族之吻的同一年,也就是1968年,美國黑人民權鬥士馬丁·路德·金慘遭暗殺。
《星際旅行》編劇吉恩·羅登貝瑞想在劇中展現一個更加帶有烏託邦意味的未來世界,所以在選擇企業號的成員時,加入了黑人、亞裔和一個俄羅斯人,要知道當時美國和蘇聯正處於劍拔弩張的冷戰時期。
扎克瑞·昆圖在重啟版《星際迷航》中飾演大副史波克,他每拍一部《星際迷航》就會帶走一副耳朵道具留作紀念,他現在有三副耳朵啦!
《星際旅行》原版劇集中醫生的扮演者DeForest Kelley總是在小指戴著一枚戒指,這枚尾戒是為了紀念他的母親。
而到了2009年的重啟版中,卡爾·厄本為了致敬原版的醫生形象,也在小指頭上帶了一枚戒指。
有趣的是,在《星際迷航》重啟版的卡司中,只有卡爾·厄本是不折不扣的《星際迷航》粉絲,其他人都是《星球大戰》的鐵粉。比如工程師西蒙·佩吉就「背叛」組織,跑去《星球大戰7》客串了賈昆商人。
Jeffery Combs可以說演過了《星際迷航》系列數量最多的角色。他原本是《星際旅行:下一代》中大副的候選之一,但種種原因沒有演成。後來他在《星際迷航》各部作品中都客串了小角色。
他在《深空九號》裡演過佛瑞吉人和沃塔人及其他很多小角色,在《航海家號》中也客串過一個小角色,在《進取號》中則飾演了安多利人Sharn。本來他也和製作方籤訂合約,能成為《進取號》的常駐演員,但劇集很快被砍。不過Combs表示:「只要星際迷航有需要,我可以出演任何角色。」也許我們會在未來的作品中繼續見到他。
《星際迷航》粉絲被稱為Trekkies和Trekkers, Trekkies也是被牛津詞典收入的唯一一個粉絲名詞。
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科幻系列,《星際迷航》作品體系龐大,各項數據和技術數不勝數。於是trekker們自力更生,建立了《星際迷航》維基,其中包含了劇集信息、演員信息、各項船艦資料等等。西蒙·佩吉在寫《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的劇本時,也曾參考這些科普網站。
《星際迷航》系列為網友們做出的另一大貢獻就是花樣迭出的表情包。其中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就是派屈克·斯圖爾特飾演的皮卡德艦長這套扶額表情包。
作者: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