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兩年過去了我還在談《大聖歸來》,都說一二不過三,我希望第三年能夠聊一些新的。
中國動畫電影再一次陷入了低谷。
2017年12月,賀歲檔的戰火已經點燃,但這份熱鬧註定與國產動畫電影無關:《芳華》、《妖貓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機器之血》,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唯一不見蹤影的,便是中國動畫電影。
回顧暑期檔,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大護法》艱難地爬上了8600萬的大關,《阿唐奇遇》和《豆福傳》的票房分別僅為3003萬和1560萬。三者相加,不足是《神偷奶爸3》10.18億票房的七分之一。
國產動畫電影怎麼了?面對市場的質疑,票房的旁落成為了被控訴的原罪。
「 中國動畫電影少年時 」
中國動畫電影並非一直不堪一擊,至少在2014—2015年不是。那個時代的中國動畫電影人,習慣拿著半成品高喊夢想,意氣風發得像一個少年。
2012年8月,王微卸下土豆網創始人兼CEO的身份,決定去做一家類似皮克斯的動畫公司。2013年3月,這家動畫被他命名為追光動畫。夸父逐日,自帶理想主義色彩。
三年後,動畫電影《小門神》登場,7868萬的票房第一次讓這家新公司嘗到了虧損的滋味,伴隨而來的「技術領先,故事短板」標籤,也在未來很長一段伴隨王微左右。
同樣自帶光環創業的還有張青,盛大曾經的董秘,陳天橋麾下的核心管理層之一。2013年,張青正式創立米粒影業。這多少是受了陳天橋東方迪士尼戰略的影響。後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青曾短暫提及過當年的選擇:「當時陳總(陳天橋)也是想把盛大做成一個生態,將所有的子業務都聯繫起來,但是當時盛大的各個子業務板塊間始終缺少一個穿針引線的產品,這個產品並不是遊戲,也不是起點小說,其實現在看來,缺的其實是影視。」令人意外的是,誰也沒想到張青會選擇動畫電影這條並不主流的影視道路。
2014年暑期檔,5730萬票房的《龍之谷:破曉奇兵》雖然曾經短暫登頂過青年向動畫的票房榜首,但這仍不足以覆蓋4800萬的成本。後來,依靠海外發行所帶來的計劃外收入,張青才算把這個窟窿給填上。
那個時候,正在為《大聖歸來》投資缺口奔波的田曉鵬,是很難理解王微和張青「虧損還是盈利」這種「甜蜜的煩惱」的,他一心只想把作品做出來。正如《西遊記》講述了一個苦旅的故事,8年籌備,3年製作的《大聖歸來》歸結起來也是一個籌錢和創作相互撕扯的故事,11家出品方抱團的目的不是和今天《戰狼2》一樣坐等分錢,而是「共擔風險」。不得已,投資人之一的路偉,還用朋友圈眾籌的野路子填上了780萬的資金缺口。
有趣的是光線總裁王長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2015年4月,《大聖歸來》赫然出現在光線傳媒年報的片單之中,卻在上映前三個月的臨門一腳,撤了回來。直到《大聖歸來》上映4天後,爆款品相初顯之時,光線傳媒才發公告披露,擬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田曉鵬等人共同設立霍爾果斯十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光線傳媒持股佔比20%。當然,這是後話了。
其實,站在2014年的年關,《十萬個冷笑話》才是業內最熱的話題。這部充滿flash質感的動畫電影,以1000萬的投入換回1.2億票房,一度把IP經濟的概念熱度又往上炒了三分。奧飛娛樂也因此步入了動畫公司併購的快車道,先後投資了震雷動畫,狼煙工作室,大千陽光(《大聖歸來》動畫製作公司),攀塔文化等多家動畫公司。
創業的日子雖苦,但好在大家都有夢。站在2015年的暑假,樂觀的動畫人和投資人們大都信心滿滿,「國產動畫的票房天花板可以到15億」。直到兩年後,《戰狼2》打破《美人魚》保持了17個月的中國電影票房紀錄,人們才恍然大悟,國產動畫電影的天花板,已經兩年沒有挪過位置了。
「 脆弱的基本盤:資本家、玩具商和夢想者的大熔爐 」
誰都愛動畫電影,只不過大家愛的角度不一樣,出來的作品自然也就大不相同。
以發行起家的光線傳媒,深諳「兵貴神速」的商戰道理,這點從彩條屋的成立上可見一斑。彩條屋的運作邏輯極富資本思維,即前期(2013—2015)不斷搜尋市場上有才華的作品,然後通過談判入股該創作人的公司。
光線在此過程中一直恪守兩大原則,即投公司優於投作品和速度優先,投資十月文化(《大聖歸來》),彼岸天(《大魚海棠》),青空繪彩(《昨日青空》2018暑期檔)莫不如此。
現屬於彩條屋體系的某知名動畫人曾透露過這樣一個細節,「2014年的時候,我們給自己的漫畫IP做了一部動畫短片,放在網上兩個月後光線就找上門來。他們是第一家,第二家感興趣的是阿里影業,但這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了。之後,在光線第一次接觸我們的兩個月內,便拍板了投資決策。」
光線的快速決策和強執行力可見一斑。
與光線的立足電影不同,以玩具起家的奧飛娛樂,更習慣以產業鏈的思維來思考動畫電影在自身布局中的位置。在2014年動畫電影《十萬個冷笑話》大獲成功之後,奧飛快速祭出了「漫遊聯動」的大旗,希望通過「漫畫—動畫番劇/電影—遊戲」的開發路徑,實現新的商業閉環。
為此,奧飛在2014—2016年間先後投資了包括震雷動畫,狼煙工作室,大千陽光在內的一系列動畫公司,又在2015年9月憑藉9.04億的超高溢價收購漫畫平臺有妖氣,初步搭建起了理論上的商業鏈條。
事以願違的是,隨著2015年《雛蜂》動畫和遊戲的雙雙失利,奧飛的漫遊聯動邏輯遭遇了第一輪考驗。之後,奧飛放緩了在二次元領域的商業併購,期間除了《鎮魂街》等頭部IP,動畫化的步伐也陸續放緩。直到2017年8月,《十萬個冷笑話2》從上映,1.34億的票房相比於3年前的1.20億,大約打了個平手。
與田曉鵬選擇「委身」光線不同,憑藉土豆上市早已財務自由的王微,在做追光動畫時有著更高的自由度,這點從追光動畫創立之初同步上馬《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三個項目的規劃便可見一斑。
之後,由於《小門神》和《阿唐奇遇》的接連失利,對於追光商業模式的質疑一度甚囂塵上。
同樣被二度折戟所困擾的還有米粒影業。第二部動畫電影《精靈王座》並沒有延續《龍之谷:破曉奇兵》的好運,2511萬票房引發的虧損,成為日後引爆米粒財務炸彈的一根引線。
不論是追光還是米粒,作為獨立動畫電影公司,他們的處境和美國同行皮克斯、夢工廠一樣,缺乏體系支撐導致利潤被動地集中於票房一點,一旦票房失利公司很快會陷入負面之中,而部部精品的要求,哪怕對於老辣的好萊塢而言,也顯然超過了他們的能力邊界,更遑論剛剛起步的中國動畫電影了。也難怪之後皮克斯委身迪士尼,夢工廠牽手環球影業了。
這在無形中揭露出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尷尬現狀:懂電影和運營的缺乏整合,內部依舊是項目制的一盤散沙;懂產業鏈的不懂電影,項目受阻之後快速收縮戰線,轉而以加磅的形式投資熱門電影;有技術的單個作戰,抗風險能力極差,財務數據堪憂。
這就好像戀愛與婚姻的關係,當商業熱情被曾經的爆款掀起,資本與製作方迅速打得火熱,執子之手,到頭來仍不免要陷入工業化的柴米油鹽之中。這個暑期檔,市場均驚嘆於《戰狼2》重工業化的吸金能力。而事實上,做動畫電影,是遠比真人影像更依賴工業化流程的項目。CG動畫電影的建模、場景,均是日後可以重複利用的素材,理論上其成本曲線隨著項目的迭代呈現不斷遞減的趨勢。顯然,對於尚處於早期階段的中國動畫電影而言,故事仍在繼續。只是在整合出切實的工業化體系之前,我們似乎還得等待一段時間,等待資本家、玩具商和夢想者褪去來時的身份,轉變為成熟的動畫電影人。
「 中國動畫電影將會走向何方? 」
那麼,建立在上述基礎之上的中國動畫電影,將沿著怎樣的劇情線發展呢?
基礎設施重建是無法繞過的問題。
中國動畫行業經歷過兩輪大的行業動蕩,第一次是80年代到90年間美影廠動畫電影體系的瓦解,這次解體,直接導致了中國動畫創作人才的斷層,造成的後續影響延續至今;另一次則是青少年觀眾的集中湧入,k12的年齡天花板被打破,動畫是兒童專屬文化消費品的刻板印象得以終結,同時使青少年向和合家歡類型成為動畫電影的主流題材。前者造成了當下中國動畫電影產業創作基礎薄弱的現狀,後者則在需求和供給之間撕開了新的矛盾。例如,中國k12動畫大都走的是「番劇走電視,劇場版進影院」的日本模式,典型如《喜羊羊》和《熊出沒》系列,風險和收益較為成熟可控。但在青少年動畫領域,由於觀眾大量匯集於網絡端,自誕生起便需要與世界一流的日本新番動畫競爭,由此導致除《秦時明月》之外,至今尚無一部國漫番劇成功孵化電影劇場版。
日本模式走不通,中國動畫電影人便想跳開基礎設施建設,直接走好萊塢式的大片之路,由此又帶來了風險過高,淨虧損嚴重的財務問題。如今,兜兜轉轉之後,中國動畫電影人們又重新在網際網路巨頭的帶領下,重回基礎設施建設的老路。
騰訊是現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導者。在過去兩年中,騰訊動漫一直保持著10+部/年的新番投放量,如果算上剛剛入局的閱文集團的8部/年,騰訊系的新番年投放量將穩定在20部上下。之後,以此為基礎,再謀求動畫電影的突破。目前,騰訊影業主控的動畫電影項目包括《雪孩子》,《回到過去變成貓》、《全職高手》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動畫產業商業架構的逐漸補完,意味著動畫電影未來雙條腿走路成為可能:日本「番劇+劇場版」模式的孵化重心將逐步遷移至網際網路端,潛在代表案例為騰訊動漫的《狐妖小紅娘》和快看漫畫的《快把我哥帶走》,更傾向於收割粉絲經濟;美國大片模式將在彩條屋、點睛動畫、追光動畫等參賽選手間繼續角逐,適合題材為合家歡和青少年向。
值得注意的是,漫改影視項目的加速開發,也在無形中加速這種小眾文化的影響力擴張。事實上,真人影視和動畫電影之間的壁壘從來不是鐵板一塊,而是隨著發展階段不斷輪動的熱點。2017年8月,動畫電影《煙花》在日本上映,原作改編自1993年由巖井俊二指導的同名電視短片。今天國內漫改影視走熱,數年之後風口一轉,網劇改編動畫電影亦有可能成為一種嶄新的商業形態。以剛剛收官的《白夜追兇》為例,雙胞胎兄弟身份互換、高智商專家+Q萌新人警探的設定,本身就極具漫畫感,僅從技術上來說並不難實現。
(如果《白夜追兇》像《煙花》一樣改成動畫電影,是不是一個同樣值得期待的故事?)
綜上,梳理一下時間軸不難發現,未來兩到三年將是中國動畫電影行業步入工業化的關鍵階段,市場競爭也將由當下的春秋之爭逐步過渡到戰國爭霸的格局,新勢力準入門檻將會不斷提升。之後,動畫電影產品的創作和迭代逐漸步入正軌,很大概率上新的爆款土壤將會在這個階段成熟,中國動畫電影的《戰狼》也有望在這個階段誕生。
這一階段的最大變量在於,原先獨立的大型動畫公司,將會嫁接到哪個文化巨頭的既有體系之中,彩條屋、騰訊影業和點睛動畫,是目前佔得先機的三大體系。之後,中國動畫電影將會步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隨著漫改電影的逐漸注入,次元經濟的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擴張。
問題的關鍵在於,誰將率先拍出動畫版的《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