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昆明1月14日(記者陳鵬)2009年,中國動畫電影從沉睡中醒來,連續上映6部大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馬蘭花》、香港動漫大師黃玉郎的《神兵小將》、緣成影視的《齊天大聖前傳》、北京中視互動領銜的《麋鹿王》、北京夢幻動畫的《快樂奔跑》以及光線傳媒的合作大片《阿童木》。
沉寂20餘載的中國動畫片仿佛一夜之間吹響號角,讓無數觀眾依稀看到了昔日中國動畫片的燦爛與輝煌。
動畫大片開始「細分市場」
繼2007年「六一」兒童節最先推出三維木偶長片《悟空大戰二郎神》之後,2009年緣成影視推出《西遊記》系列第二部:《齊天大聖前傳》,被業內視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內首部3D立體動畫電影。該片在10月檔期40多部國產電影中名列票房榜第四,居幾部動畫大片前列。讓緣成影視老總梁漢森驚訝的是,2009年突然不約而同出現多部動畫電影,堪稱30年不遇的「井噴」。
幾部片子各具特色:《神兵小將》低幼化,《快樂奔跑》瞄準小學生,《麋鹿王》更對年輕人的口味,《齊天大聖前傳》《馬蘭花》儘量老少皆宜,《阿童木》則純粹走好萊塢路線,是中國動畫大片邁向國際市場的積極嘗試。一擁而上的中國動畫大片已然具備細分市場的高度自覺,並不僅僅滿足於「拍給孩子們看」,這不能不說是可喜現象。
不同年齡的觀眾在這些國產動畫大片中找到了快樂;《齊天大聖前傳》融入時尚詞彙,盡一切可能貼近時代;《麋鹿王》《阿童木》畫面考究,美輪美奐,比之好萊塢並不遜色。尤其《阿童木》的敘事、技術、題材、製作、營銷從一開始就瞄準了國際市場,儘管北美票房未能盡如人意,但這個中日美三國的「混血阿童木」就中國動畫片如何參與國際競爭做出了可貴探索。
「2009年動畫長片扎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家對動漫產業的高度重視,2008年《喜羊羊與灰太狼》拿到9000萬元票房更是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經,大家突然意識到,動畫電影、動漫產業已經勢不可擋,觀眾需要更豐富精彩的娛樂內容。」梁漢森說。
抓住3D立體的主流
幾部大片中,作為中國首部3D立體動畫電影的《齊天大聖前傳》及部分運用了3D技術的《麋鹿王》尤顯突出。
梁漢森介紹,2008年美國的《地心遊記》《閃電狗》兩部3D立體動畫片在中國一舉拿下1.5億元票房讓他大受震動,又有消息稱迪斯尼表示未來不再生產二維動畫片,3D立體才是主角。梁漢森決心要做中國3D立體動畫第一人,為此拉入北京星美、湖南天娛共同投資1800萬元,打造前所未有的3D立體的《齊天大聖前傳》。
緣成得到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大力支持,所長楊雪培曾經表示,當時國內尚無3D技術可資借鑑,但群策群力最終攻克技術難關,這部耗時僅半年多的大片第一次實現了好萊塢技術規範,邁出了中國3D立體動畫電影的第一步。
《麋鹿王》與此相似,由中科院技術團隊聯手《功夫熊貓》製作班底聯手打造,耗資3500萬元之巨,從籌備到完成製作歷經3年之久,200餘名動畫技師參與其中,使用了目前國內頂尖的技術手段,並在公映前順利籤下歐洲院線及DVD版權,影片還被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選定為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影片中唯一一部三維動畫電影。
儘管《麋鹿王》並未像《齊天大聖前傳》那樣完全實現3D立體而只是局部運用,但3D技術同樣是《麋鹿王》的最大賣點。昆明新建設影城宣傳企劃徐峰認為,兩部片子的3D技術已經接近或達到好萊塢《飛屋環遊記》的水準,票房也很不錯,「這顯然給中國動畫大片注入了強烈信心。未來的3D絕對要佔據相當的市場份額,中國動畫人必將在3D之路上走得更遠。」
中國動畫片踏上復興之路
從2009年6部動畫大片身上也能看到一個明顯現象——中國的動畫電影人正竭力追趕好萊塢的步伐,在不斷承襲與趕超之中尋找自己的動畫大片之路。
「中國動畫電影已沉寂20餘載,2006年之前,中國的動畫長片50年來僅區區12部,這與中國的文化底蘊與大國形象實不相符。」梁漢森坦承,目前的中國動畫片還在「追趕」階段,敘事缺陷、抄襲模仿也都避免不了,畢竟好萊塢經典動畫已經締造了某種標杆,當你落後時只能先達標才能談超越,當技術、人才、創意、發行、營銷各環節都趨於成熟才可能天馬行空,真正創造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動畫大片。
2009年的6部大片身後,有民營集團、下遊製作企業的飛速壯大,更有海外動漫力量對中國市場的強勢介入。如第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隨處可見中國元素,一些海外動漫大師和大牌動漫製作機構也紛紛表達了將製作以中國為題材的作品——繼《花木蘭》《功夫熊貓》之後,中國元素炙手可熱。
積極的扶持政策、良好的經濟與文化技術環境共同保證了中國動漫產業的長足發展,來自國際諮詢公司摩根史坦利的數據顯示:中國動畫片在過去5年間保持了70%以上的增長速度,中國的目標是在5-10年內將動漫產業對GDP的貢獻提高10倍,市場容量將達1000億元人民幣。業內普遍認為,2009年的6部大片既是中國動畫電影尋求自信的起點,更是中國動畫片踏上復興之路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