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分子與細胞》
《必修二:遺傳與進化》
1、兩個親本雜交後,雙親的遺傳物質會在子代體內發生混合,使子代表現出介於雙親之間的性狀,這種觀點稱作___________。融合遺傳 P2
2、___________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___________上的過程叫做_____________;也叫
_________。兩性花 雌蕊柱頭 自花傳粉 自交 P2
3、兩朵花之間的傳粉過程叫做___________。不同植株的花進行異花傳粉時,供應花粉的植株叫做___________,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__________。孟德爾做雜交實驗時, 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這叫做__________,然後___________。待雌蕊成熟時,採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________________,再套上紙袋。
異花傳粉 父本♂ 母本♀ 去雄 套上紙袋 雌蕊柱頭上 P3
4、孟德爾對分離現象提出假說時,生物學界還沒有認識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孟德爾根據實驗現象提出的___________在體細胞中___________,在配子中___________,是超越自己時代的一種非凡的設想。
配子形成 受精 遺傳因子 成對存在 單個出現 P5
5、假如雌雄配子的結合不是隨機的,F2中還會出現3:1的形狀分離比嗎?
不會,滿足孟德爾實驗條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結合機會相等,即任何一個雄配子(或雌配子)與任何一個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結合機會相等,才能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P5
6、假說演繹法: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___________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________,根據假說進行___________,再通過_________檢驗演繹推理的_________。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___________,反之,則說明假說是_______。
提出問題 假說 演繹推理 實驗 結論 正確的 錯誤的 P7
7、本來開白花的花卉中出現了紫色植株,將其種子種下去後,長出的126株新植株中有46株開白花的,怎樣獲得開紫花的純種呢?
將獲得的紫色花連續幾代__________,即將每次後代的的紫色花選育再進行自交,直至自交後代不在出現白色花為止。自交 P7
8、孟德爾用豌豆進行雜交實驗,成功揭示了遺傳的兩條基本規律:遺傳因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這兩條遺傳基本規律的精髓是:生物體遺傳的不是_________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___________。1909年,詹森給孟德爾的「___________」重新起名為「_________」,並且提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概念。___________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___________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分離定律 自由組合定律 性狀 遺傳因子 遺傳因子 基因 表現型 基因型
基因型 表現型 P13
9、純種的甜玉米和純種的非甜玉米間行種植,收穫後發現,在甜玉米果穗上結有非甜玉米的種子,但在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玉米的籽粒,解釋原因?
控制非甜玉米的是_________基因,控制甜玉米的是_________基因。顯性 隱性 P14
10、1883年,科學家用體細胞中只有______對染色體的馬蛔蟲作為材料進行研究,發現馬蛔蟲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都只有體細胞的_________,而在受精卵中又恢復成
______對染色體。1890年,科學家確認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要經過___________。
兩 一半 兩 減數分裂 P16
11、減數分裂的染色體複製發生在什麼時候?
__________________的間期,_______________的間期不複製。
減數第一次分裂前 減數第二次分裂 P18
12、在減數第一次分列前的間期,染色體複製後,每條染色體上的兩條_________________各是一條長的細絲,呈___________狀態。姐妹染色單體 染色質 P18
13、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配對的兩條___________彼此分離,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細胞兩極的這兩組染色體,___________之間是自由組合的。
同源染色體 非同源染色體 P18
14、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卵細胞是在________中形成的,卵巢內部有許多發育程度不同的________,位於_________中央的一個細胞就是___________。
卵巢 卵泡 卵泡 卵細胞 P19
15、為什麼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一個較大的_________________和一個較小的_________,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一個_________________會分裂成一個含細胞質多的
_________和一個含細胞質少的__________,而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___________也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成為兩個_________。最後三個_______________,只剩一個卵細胞。
次級卵母細胞 極體 次級卵母細胞 卵細胞 極體 極體 極體 極體退化消失 P19
16、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的實驗中,如何判斷視野中的一個細胞是處於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期還是減數第二次分裂時期?
減數第一次分裂會出現: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在赤道板位置成對排列、同源染色體分離、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分別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等現象。
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體成單排列在細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不含染色單體。P21
17、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細胞中染色體的不同點是什麼?末期呢?
減數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兩條同源染色體分別排列在細胞赤道板的兩側,末期在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由該細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體組成,其數目是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一半,每條染色體均由兩條染色單體構成。
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細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細胞兩極的染色體不含染色單體。P21
18、經減數分裂形成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目一定是體細胞的一半嗎?
不一定,若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則可能出現精子或卵細胞數目增加或減少的現象。(結合減數分裂過程染色體的行為變化自主分析)P22
19、人的體細胞中有_______對染色體(_______條)?
不考慮交叉互換
(1)一個精原細胞通過減數分裂可以產生________種類型的配子;
(2)一個卵原細胞通過減數分裂可以產生________種類型的配子;
(3)一個男人通過減數分裂可以產生________種類型的配子;
(4)一個女人通過減數分裂可以產生________種類型的配子。
23 46 2 1 223 223 P24
20、未受精時,卵細胞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進行的比較緩慢,受精過程使卵細胞變得十分活躍,然後受精卵迅速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生命由此開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發育過程。
細胞呼吸 物質合成 細胞分裂 分化 遺傳物質與環境 P25
21、有性生殖的生物,同一雙親的後代必然呈現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有利於生物在____________中進化,體現了____________的優越性。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自然選擇 有性生殖 減數分裂 受精作用 P25
22、子代從雙親各繼承了半數的染色體,雙親對子代的貢獻是一樣的嗎?卵細胞的細胞質
中什麼結構含有DNA?它會影響生物的遺傳嗎?不一樣 線粒體 會影響(母系遺傳)P25
23、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數一般是相同的?
同一個生物體在不同時刻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染色體組成一般是不同的?
一個卵細胞一般只能同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對 對 對 P26
24、____________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 P27
25、因為果蠅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多天就繁殖一代,一隻雌果蠅一生能產生幾百個後代,所以生物學家常用它作為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P28
26、摩爾根和他的學生發明了測定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的方法?螢光標記 P30
27、科學家觀察到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________關係,通過____________的方法,推斷出基因位於染色體上。平行 類比推理 P30
28、孟德爾所說的一對遺傳因子就是位於一對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_,不同對的遺傳因子就是位於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體 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體 非等位基因 P30
29、DNA是__________________連接成的長鏈。脫氧核苷酸 P31
30、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間也自由組合?否 P31
31、染色單體分開時,複製而來的兩個基因也隨之分開。對
32、非同源染色體數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組合的種類也越多。對
33、生物如果丟失或增加一條或幾條染色體,就會出現嚴重疾病甚至死亡。但在自然界中,有些動植物的某些個體是由未受精的生殖細胞(如卵細胞)單獨發育而來,如蜜蜂中的雄峰等。這些生物的體細胞中 雖然減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 染色體數目
34、摩爾根用 做了大量實驗,發現基因的 ,人們稱之為_________。
果蠅 連鎖互換定律 遺傳學的第三定律 P32
35、人的X染色體攜帶著許多基因,Y染色體只有X染色體大小的________左右,攜帶的基因比較______。所以許多位於X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沒有相應的__________。
1/5 少 等位基因 P34
36、男性紅綠色盲基因只能從_______那裡傳來,以後只能傳給_______。這種遺傳特點,在遺傳學上叫做____________。母親 女兒 交叉遺傳 P36
37、果蠅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那麼,控制果蠅性狀的所有基因應該平均分布在這8條染色體上?錯 P39
38、位於常染色體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狀?對 P39
39、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群體中的性別比例為1:1,
原因是含X的________:含Y的_________=1:1。 精子 精子 P39
40、如果一隻母雞(ZW)性反轉成公雞,這隻公雞與母雞交配,後代性別會是怎樣?
子代雌雄之比為2:1 P40
41、是否所有生物的基因都遵循孟德爾的遺傳規律?
否 只適用於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P40
42、為什麼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只有R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所以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因此說DNA是主要遺傳物質。P46
43、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後,就會在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利用____________體內的物質來合成自身的組成成分,進行大量增殖。自身遺傳物質 大腸桿菌 P44
44、T2噬菌體的化學組成中,60%是________,40%是________。僅蛋白質中含有硫,磷幾乎都存在於DNA分子中。所以用________標記蛋白質,用________標記DNA。
蛋白質 DNA 35S 32P P45
45、以細菌或病毒作為實驗材料具有哪些優點?個體小 結構簡單 繁殖快 P46
46、艾弗裡和赫爾希的實驗最關鍵的實驗設計思路是?設法把DNA和蛋白質分開,單獨的、直接的去觀察蛋白質或DNA的作用 P46
47、染色體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DNA也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錯 P46
48、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時,只有噬菌體的________進入細菌細胞,噬菌體的________留在大腸桿菌細胞外。DNA 蛋白質外殼 P46
49、1958年,科學家以大腸桿菌為實驗材料,運用_____________,證實了DNA的確是以________的方式複製的。同位素示蹤技術 半保留 P52
50、DNA分子通過複製,將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證了________的連續性。
遺傳信息 P54
51、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連接成DNA分子的主要酶 ;將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構成的DNA骨架上缺口縫合的酶是 。 DNA聚合酶P54 DNA連接酶 P103
52、大腸桿菌細胞的擬核有 個DNA 1 P55
53、人類基因組計劃測定的是24條染色體( )上 的鹼基序列,其中每條染色體上有 個DNA分子。P56 測序結果表明,人類基因組由大約 組成,已發現的基因約有 。P93
22條常染色體+X+Y 1 31.6億個鹼基對 2.0萬-2.5萬
54、一個DNA上有許多基因,每個基因都是 ,有著特定的 ,這說明DNA必然蘊含了大量的遺傳信息。遺傳信息蘊藏在 的排列順序之中。
特定的DNA片段 遺傳效應 4種鹼基(鹼基對、脫氧核苷酸)P56-57
55、的多樣性和特異性是生物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物質基礎。DNA P57
56、第一個把遺傳物質設定為一種信息分子,提出遺傳是遺傳信息的複製、傳遞與表達的科學家,是量子物理學的奠基人 薛丁格 P56
57、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嗎?否 P58
58、基因是DNA的片段,基因與DNA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錯
59、基因在DNA上,DNA是基因的集合。( )否
60、基因與DNA都是描述遺傳物質的概念。基因側重描述遺傳物質的功能,DNA主要反映遺傳物質的化學組成。有道理嗎( )有
61、DNA是遺傳物質,遺傳物質是DNA。( )錯 P60
62、DNA複製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新合成的兩條子鏈形成新的DNA雙鏈。( )錯P60
63、在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每條染色體是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的,所以DNA複製也是這個時期完成的。( )
64、基因是DNA分子攜帶的遺傳信息。( )
65、DNA分子雜交可以用來比較不同種生物DNA分子的差異。形成雜合雙鏈區的部位越
多,說明這兩種生物的親緣關係越近。P60
66、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性狀,並將這一過程稱為 。
基因的表達 P61
67、tRNA分子比mRNA分子小很多,其鏈經摺疊看上去像三葉草的葉形,一端是攜帶
的部位,另一端有3個鹼基。每個tRNA的這3個鹼基可以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補配對,因而叫 。 胺基酸 反密碼子 P66
68、核糖體與mRNA的結合部位會形成 個tRNA的結合位點。2
69、科學家 首先預見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律,並將其命名為 ;
克裡克以 為實驗材料,研究其中某個基因的鹼基的增加或減少對編碼蛋白質的影響,是第一個用實驗證明遺傳密碼中3個鹼基編碼1個胺基酸的科學家。
克裡克 中心法則P68 T4噬菌體 P75
70、科學家在某種RNA病毒裡發現了一種RNA複製酶,能對 進行複製。 RNA P69
71、科學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發現逆轉錄酶,它能以 為模板合成 。
72、基因的改變僅引起生物體單一性狀的改變嗎?( )否 P69
73、皺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一段外來DNA序列,打亂了編碼 的基因,導致 不能合成,該酶的缺乏又導致細胞內澱粉含量低,游離蔗糖的含量升高。
澱粉分支酶 澱粉分支酶 P69
74、人的白化症狀是由於控制 的基因異常引起,該基因不正常而缺少
,導致不能合成黑色素。酪氨酸酶 酪氨酸酶
75、囊性纖維病患者汗液中 的濃度升高,支氣管被異常的黏液堵塞,常於幼年時死於肺部感染。 氯離子 P70
76、 之間存在複雜的相互作用,精細調控著生物體的形狀。 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 P70
77、形成果蠅紅眼的直接原因是紅色色素的形成,而紅色色素的形成需要經歷一系列生化反應,每一個反應所涉及的酶都與相應的基因有關,因此紅眼的形成實際上是多個基因協同作用的結果。 P71
78、 和 破譯了第一個遺傳密碼。 尼倫伯格 馬太 P75
79、四環素、鏈黴素、氯黴素、紅黴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細菌的生長,有的能干擾細菌核糖體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結合。 P78
80、有性生殖的生物通過 形成配子的過程中,要進行染色體的複製,實質是
。 減數分裂 遺傳物質DNA的複製 P80
81、先天性心臟病都是遺傳病( )錯 P94
82、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個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 )錯
83、人類基因組測序是測定人的46條染色體中的一半,即23條染色體的鹼基序列。(錯)
84、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改變就是基因突變。( )錯
85、基因重組發生在受精作用的過程中。( )錯
86、(選難)野生型鏈孢黴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而用X射線照射後的鏈孢黴卻不能在基本培養基上生長。在基本培養基中添加某種維生素後,經過X射線照射的鏈孢黴又能生長了。請嘗試解釋這一結果。P96
87、黑龍江省農科院用 方法處理大豆,培育了「黑農五號」等大豆品種。P100
88、除雜交選育新品種外,雜交的另一個結果是獲得:
A純種B雜種表現的優勢 C基因突變D染色體變異 B P101
89、質粒存在於許多細菌以及 等生物的細胞中,是 以外能夠自主複製的很小的環狀DNA分子。P103 酵母菌 擬核或細胞核
90、將兩匹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的種馬交配,所生小馬一定能繼承「雙親」的特徵,不僅跑的快,而且耐力持久。( )P108 錯
91、選擇育種是一種古老的育種方法,它的局限性在於進展緩慢,可選擇的範圍有限。( )對
92、人工誘變是創造動植物新品種和微生物新類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優點是可以提高突變率,加速育種工作的進程。( )
93、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指出,在一種生物的群體中,出現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存活,並且有較多的機會留下後代。也就是自然選擇直接作用於 ,而且是個體 。
生物的個體 表現型P114
94、突變的有害有利也不是絕對的,這往往取決於生物的生存環境。( )P116
95、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的變異都能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嗎?P116
96、發生在生物體內的基因突變,有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P121
97、捕食者的存在有利於增加物種多樣性。( )P123
98、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
共同進化P124
99、了解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是 。就目前掌握的證據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億年前的 。 P125 化石 古細菌化石
100、一個物種的形成或絕滅,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 )P126
101、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
102、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生物是:
A單細胞生物,進行有氧呼吸 B多細胞生物,進行有氧呼吸
C單細胞生物,進行無氧呼吸 D多細胞生物,進行無氧呼吸 C P126
103、生物受環境影響而產生的變異都是不能遺傳的。( ) P129 錯
104、在環境條件保持穩定的前提下,種群的基因頻率不會發生變化。( )錯
105、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共同進化( )對
106、在進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適應能力越強嗎? 不一定 P129
《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1.成年_______體內含水量大約是體重的60%,成年______體內含水量大約是體重的50%。出生一天的嬰兒,體內含水量大約是體重的79%。(男性 女性)
2.手和腳磨出的「水泡」中的液體主要是___________(組織液)。哭寵
3.全身的___________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細胞外液)噦哭寵
4. 動脈中的血漿沿________流入毛細血管的動脈端,其中的許多物質會透過__________進入組織液.組織液是存在於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又叫______________.(動脈 毛細血管壁 細胞間隙液) __________是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組織液)組織液包括細胞代謝產物在內的各種物質,大部分能夠被毛細血管的_____端重新吸收,進入血漿;(靜脈)
5.毛細淋巴管內的淋巴匯集到淋巴管中,經過 由________________匯入血漿中,進入心臟,參與全身的血液循環。(淋巴循環 左右鎖骨下靜脈)
6.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________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於或高於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___________。(滲透壓 吸水或失水)
7.(1)肌酐含量超標,肌酐是有毒的代謝廢物,積累過多會影響健康。這表明_____的排洩功能有障礙。(腎臟)噦哭()(0寵
(2)葡萄糖含量超標,血糖含量過高可並發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併症等。噦(3)甘油三脂超標,可引起高脂血症,易並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8.健康人的內環境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處於動態平衡中。(每一種成分 理化性質 ).內環境的穩態需要神經-體液-免疫調節,需要各個_________協調。(器官系統)
9.__________、內分泌系統和____________都具有信息分子。(神經系統 免疫系統)
基因表達、器官、種群和生物圈都存在_______現象。(穩態)
10.血漿中水的主要來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化道 組織液 淋巴)
11.溶液滲透壓,是指__________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__________的數目:溶質微粒越多,即溶液濃度越高,對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滲透壓越____。(溶質微粒 溶質微粒 高)
12喝水多,尿就多;喝水少,尿就少.這一現象說明什麼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健康的人體具有維持體內水平衡的能力)
13.內環境穩態是指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恆定不變( ).錯
14.反射:在________________的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_________。(中樞神經系統 規律性應答)
15.興奮: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____________後,由________狀態變為__________狀態的過程。(感受外界刺激 相對靜止 顯著活躍)
16.神經中樞興奮後對傳入的信息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刺激作出應答反應。(分析和綜合 效應器)
17.在神經系統中,興奮以_______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這種電信號也叫________。(電信號 神經衝動)
18.在特定情況下,突觸釋放的______,也能使肌肉收縮和某些某些腺體分泌。(神經遞質)
19.目前已知的神經遞質種類很多,主要有乙醯膽鹼、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5-羥色胺、_________類(如穀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等)、一氧化氮等。(胺基酸)
20.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________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_________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有關,尤其是與大腦皮層下一個形狀像海馬的腦區有關。長期記憶可能與__________的建立有關。(神經遞質 短期記憶 新突觸 )
21. 如果支配左腿的傳入神經及中樞完整的傳出神經受損,那麼該左腿會發生_____(能或不能)運動,針刺_____(有或無)感覺。(不能 有)
22. 神經衝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與電流沿導線的傳導有什麼異同?_________________
都表現為電位差,但電流在導線中的傳導是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而神經衝動的傳導,主要是靠_____________的跨膜運動形成的。(細胞膜兩側帶電粒子)
23.激素傳遞速率不如神經調節___,神經遞質傳遞又不如神經纖維上______傳導快。(快 興奮)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的動態平衡。(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
25. 下列關於激素的闡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激素是有機分子 B激素是信息子
C就素直接參與細胞內多種生命活動 D激素只運輸給相應的靶器官靶細胞 CD
26.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____________,主要來源是______________,主要去路是______.(0.8-1.2g/L(80-120mg/dL) 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全身的血量大約為5L.
27.研究發現不同的激素化學組成不同,如胰島素是一種含有51個胺基酸的______,性激素主要是_______。(蛋白質 類固醇)
28.胰島素能促進組織細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降低;_____________能促進肝糖原分解,並促進______________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_____.(攝取利用和儲存 胰高血糖素 非糖物質 升高)
29. 因病切除甲狀腺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_____________。許多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按時_____________來治療.(甲狀腺激素 注射胰島素)
30.在養殖青草鰱鱅四大家魚時人們給雌雄親魚注射_________類藥物就能促進親魚的卵和精子成熟從而進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促性激素)
31. 如果在家蠶作繭之前數日,在殘葉上適量噴灑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___類似物,蠶吃後能推遲幾天作繭,就能多吃幾天桑葉,而使絹絲腺更飽滿,從而可以吐更多的絲。(保幼激素)
32. 工業廢棄物、殺蟲劑除草劑等,在分解過程中能產生與性激素分子結構類似的物質,稱為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對人和動物的內分泌功能產生不良影響。(環境激素和內分泌幹擾物)
33.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只有體液調節。(單細胞動物 一些多細胞低等動物)
34.體溫的恆定對於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人體熱量的來源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尤以 產熱多),熱量的散出主要通過 ,皮膚內 的散熱,其次,還有呼氣,排尿和排便等。(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骨骼肌和肝臟 汗液的蒸發 毛細血管)
35.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之間的關係:
(1)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____________的調節,在這種情況下,__________可以看做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中樞神經系統 體液調節)
(2)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___________的發育和功能。(如幼年時_________缺乏,會影響腦的發育;成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
(神經系統 甲狀腺激素 )
36.反饋調節: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 調節該系統的工作。
一旦正反饋過程啟動,就逐步增強,不可逆地進行,直至反應完成,如
等。相比起來,負反饋的重要性似乎遠大於正反饋,一是因為它在生理活動中的數量大、涉及面廣;二是它不斷「糾正」控制信息,從而在維持穩態上發揮著巨大作用。以體溫為例,人的正常體溫在37 ℃左右,過高或過低都會通過負反饋來改變__________ 過程,使體溫趨向正常。一旦這種反饋失常,體溫的急劇波動就會首先殃及大腦及各類器官的代謝,使全身的各項機能出現故障。(信息 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過程、分娩過程 產熱和散熱)
37.激素和神經遞質一經靶細胞接受__________後就被滅活了。(並起作用)
38.跳水運動員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複雜的動作,只是通過神經調節來完成的。( )錯
神經系統的某些結構也能釋放激素( )對
39. 某同學上學時為減少上廁所的次數而很少喝水,你認為這種做法好嗎,為什麼? ____
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排尿不止是排出體內多餘的水,還通過水的溶解排出大量的有害物質,如尿素等.
(雖然人體每天攝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還是需要一定的水量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喝水過少,尿量就會很少,那麼應通過尿液排出的體內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就會造成人體內環境的紊亂。)
40.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 分布的場所):如扁桃體、淋巴結、胸腺、脾、骨髓
免疫細胞:吞噬細胞、淋巴細胞(T細胞、B細胞)等
免疫活性物質(由免疫細胞或 產生的發揮免疫作用的物質):如抗體、淋巴因子、 等(生成、成熟或集中 其他細胞 溶菌酶)
41.過敏反應是 的機體再次接受相同 發生的。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破壞細胞,有明顯的 。(已免疫 過敏原 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
42. 如類固醇和環孢黴素a等可以使T細胞增殖受阻,從而使 減弱大大提高了異體器官移植的成活率。(免疫抑制劑 免疫應答)
43. 機體自身的組織和細胞不可能成為抗原。( )錯
44. 為什麼免疫系統能夠成功地抵禦大多數病菌,卻不能抵禦愛滋病病毒?___________
(因為HIV直接殺死的是在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細胞,當T淋巴細胞被殺死之後,免疫系統就處於癱瘓狀態,因而不能抵禦HIV。)
45. 愛滋病(AIDS)是由 (HIV)引起的;直接死因往往是 等疾病。(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醫學研究表明。愛滋病主要通過 、 、 三種途徑傳播。叮咬過愛滋病患者的蚊蠅叮咬正常人 (會或不會)傳染愛滋病。原因是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性接觸、血液、母嬰 不接觸含有HIV的體液)
46. 人體的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藉助 循環和 循環而組成的。(血液 淋巴)
47.免疫系統有 的功能, 免疫主要通過淋巴細胞發揮作用。(防衛、監控和清除 特異性)
48.接種疫苗可以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嗎?為什麼?
(不能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因為疫苗只對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有些傳染病的病原體會發生變異,有些傳染病的機理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或者是還沒有研製出針對這些疾病的疫苗。)
49. 模型方法是現代科學方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模型,包括 等類型.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模擬活動本身就是在構建動態的 , 之後,再根據活動中的體會建立 . (數學模型和概念模型 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 )
50. 某同學一參加打掃衛生活動就會打噴嚏,流鼻涕,甚至喘不過期來離開現場後症狀就會消失,該同學的表現叫做________反應。引起該反應的物質叫_________。引發該反應的物質,可能是____________.(過敏 過敏原 灰塵)
51. 人在飢餓時遇到寒冷刺激會表現出面色蒼白,全身顫抖。這說明體內血糖濃度____。細胞產熱不足以維持正常體溫,所以通過_____________方式加速熱量的產生,全身顫抖。另一方面,通過_____________方式減少熱量散失,所以面色蒼白。參與上述調節的組織和器官在神經系統中有大腦皮層_________和垂體,內分泌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下降 骨骼肌收縮 皮膚毛細血管收縮 下丘腦 腎上腺 胰島 甲狀腺)
52.器官移植難以成活,主要原因是 。(外來器官對接受移植的人體來說是異物)
53. 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從胸部折斷一般情況下膝跳反射存在,針刺足部無感覺。( )
對 請完成必修三教材43頁概念圖(a神經元b傳入神經元c傳出神經元遞d神經元e效應器)
54. 吲哚乙酸的化學組成 。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吲哚乙酸是小分子有機物,不是蛋白質( )。(碳氫氧氮 對)
55. 植物向光性生長的另類解釋: 分布不均。有些植物,照射單側光後兩側的 濃度基本相同,而向光側的 多於背光側。(抑制生長的物質 生長素 生長抑制物)
56. 植物沒有專門的 ,這是植物激素與動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的明顯不同。(內分泌腺)。生長素的作用,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濃度 細胞成熟情況 器官種類 兩重性和不同細胞敏感性)
57. 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多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生長素濃度增加到一定值時,會促進 的合成,而乙烯反過來抑制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乙烯 生長素促進細胞生長)
58. 植物激素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一部分, 等會引起植物體激素合成等多種變化,進而對 進行調節。(光照、溫度 基因表達)
59. 植物生長調節劑是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物質,他們 ,其中生長素類似物就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效果穩定的原因之一:他們不是天然的物質, 。(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定 植物體內缺乏分解他們的酶)
60. 達爾文實驗設計的原理 ,讓一部分缺席,研究系統的反應。(排除法)
61. 我國宋代著作《種藝必用》中,記載了一種促進空中壓條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黃泥曬乾,篩過,以小便浸之。又曬乾,篩過,再浸之。又曬又浸,凡十餘次。以逆風泥封樹枝……則根生。請你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其中的科學道理______________
(因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長素,將黃泥反覆浸在尿液中再曬乾,黃泥中就會吸附一定的生長素,用這樣的黃泥封裹枝條,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長素促進枝條生根。)
62.生長素在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頂端的 、 、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等處。(分生組織 形成層)
63.扦插時,保留有芽和幼葉的插條比較容易生根成活,這主要是因為 (芽和幼葉能產生生長素)。
64.水稻感染了 後,會出現植株瘋長的現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並且
大大降低,因而稱為惡苗病.即赤黴菌產生的 使水稻患 。 (赤黴菌 結實率 赤黴素 惡苗病)
65.除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這五類激素外,植物體內還有一些天然物質也在調節著生長過程,如 (甾體類化合物).(油菜素)
66. 尖端產生的影響能傳到下部,那麼它為什麼能使得伸長區兩側 生長不均勻呢?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因為該影響在向光側和背光側分布存在差異,因而引起兩側生長不均勻。)
67. 溫特提出植物體內存在生長素時,有沒有提取出這種物質?____(沒有)
68. 在居室內養花,花盆往往要放在窗戶附近有陽光處。有的書上建議應該每星期將花盆旋轉1/4 周。這個建議有什麼科學道理?
(可以使植物接受比較均勻的陽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長而引起植株彎曲)
69. 生長素起著促進 的作用,在植物體內起作用的方式和動物體內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參與細胞代謝,而是給細胞傳達一種 的信息。(細胞生長 調節代謝)
70.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是指: (一般情況下,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過高時則會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
________產生的生長素逐漸向下運輸,枝條上部的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較高。由於 對生長素濃度比較敏感,因此它的發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現出 。(頂芽 側芽頂端優勢)
71. 人們發現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 等,具有與IAA相似的生理效應,稱為生長素類似物,可用於防止 的脫落、促進結實、獲得無子果實、促使 等(α-萘乙酸(NAA ) 、2 , 4-D 果實和葉片 扦插枝條的生根 )
72. 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插條的方法有浸泡法:把插條的 浸泡在配製好的溶液中,深約3cm,處理幾小時至一天,這種處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濃度 ,並且最好是在_______
的地方進行處理.
_____ 法:把插條 在濃度較高的藥液中蘸一下(約5 s),深約1.5 cm即可。(基部 較低 遮陰和空氣溼度較高 基部 沾蘸)
73.如果對要研究的植物有關情況所知不多,可以先設計一組梯度比較大的 進行摸索,再在 的基礎上設計細緻的實驗.(預實驗 預實驗)
控制 非常重要。例如,如果要研究的是不同濃度藥液的影響,處理的時間長短應該一致;同一組實驗中所用到的植物材料,也應該儘可能做到條件相同.(無關變量)
74. 激素調節在植物的 的適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調節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 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等環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產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 的表達進行調節。(生長發育和對環境 基因組 光照、溫度 基因組) 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組控制嗎?( )受
75. 如果在蘆葦生長期用一定濃度的 溶液處理,就可以使蘆葦的纖維長度增加50%左右。用赤黴素處理大麥,可以使大麥種子無鬚髮芽就可以產生 。在蔬菜水果上
可以用延長馬鈴薯、大蒜、洋蔥貯藏期的 (抑制發芽),但可能有致癌作用。施用_________(生長延緩劑)防止棉花徒長、促進結實。(赤黴素 α一澱粉酶 青鮮素 矮壯素)
76.由於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效果與 等都有密切關係,如果使用不當,不僅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會造成損失。(濃度、使用時期、使用方法)
77. 研究表明,脫落酸在高溫條件下容易降解。小麥、玉米在即將成熟時,如果經歷持續一段時間的乾熱之後又遇大雨的天氣,種子就容易在穗上發芽。請嘗試對此現象進行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脫落酸能促進種子休眠,抑制發芽。持續一段時間的高溫,能使種子中的脫落酸降解。沒有脫落酸,種子就不會像其他種子一樣休眠;大雨天氣又給在穗上的種子提供了萌發所需要的水分,於是種子就會不適時地萌發)
78. 在農業生產上,施用生長調節劑時,要綜合考慮施用目的、 、藥物毒性、藥物殘留、價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在施用時,還要考慮施用時間、 、施用方式、適宜的濃度和 等問題。(藥物效果 處理部位 施用次數)
79.植物激素促進植物生長( )。錯
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處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頭,可以得到無子番茄,這種果實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體細胞染色體數目一樣( )對
80.
方框一:赤黴菌產生的物質使水稻患惡苗病,這種物質能促進植株增高;
方框二:不能夠證明赤黴素就是植物激素,因為植物激素應該是植物自身產生的調節物質,這是,還沒有證明植物自身能合成這種物質。
81. 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形成 ;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構成 。(種群 生物群落)
82. 就是種群密度,農林害蟲的監測和預報、漁業上捕撈強度的確定等,都需要對 進行調查研究。(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 種群密度)
83. 在調查分布範圍較小,個體較大的種群時,可以 。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範圍內, 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 ,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 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逐個計數 樣方法 隨機選取 種群密度 平均值)
84.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 植物的種群密度。單子葉草本植物常常是叢生或蔓生的,從地上部分難以辨別是一株還是多株,而雙子葉草本植物則容易辨別個體數目。(雙子葉)
85.調查某種昆蟲 的密度,作物植株上 的密度、 的密度等,也可以採用樣方法。對於有 的昆蟲,還可以用 進行燈光誘捕的方法調查它們的種群密度(卵 蚜蟲 跳蝻 趨光性 黑光燈)
86. 東北虎、大熊貓等動物在人為保護措施下,種群數量仍不能迅速增長;而田鼠、蝗蟲等動物,儘管人們採取各種防除措施,卻仍然數量繁多,屢屢為害?重要原因是 的差別。繁殖能力強的種群 高,種群增長快(繁殖能力 出生率)
87. 出生率是指 。(在單位時間內新產生的個體數目佔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一個種群來說, 分別稱為遷入率或遷出率。(單位時間內遷入或遷出的個體佔該種群個體總數的比率)
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 (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
88. 利用人工合成的 (信息素)誘殺某種害蟲的雄性個體,破壞了害蟲種群正常的 ,就會使很多雌性個體不能完成交配,從而使該種害蟲的種群密度明顯降低。(性引誘劑 性別比例)
89. 調查一塊農田中某種鼠和蚯蚓的種群密度,你將分別採用什麼方法?_________ _________(標誌重捕法和樣方法)
90. 提出從系統的整體調控著眼,運用「改治結合、根除蝗害」的戰略,一方面通過 和 降低蝗蟲密度,一方面改造飛蝗發生地如修築堤壩、控制水位、耕墾湖灘荒地等。這樣就成功地打開了飛蝗綜合防治的大門,使大面積的蝗害在中國大地上得以防治。(馬世駿 化學防治 生物防治)
91. 年齡組成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也一定總是保持穩定( )。這是因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決定於年齡組成,還會受到食物、天敵、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錯)
92. 描述、解釋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數學模型是 。包括以下步驟:提出問題→ →根據 ,建立數學模型→檢驗或修正.數學模型有:曲線圖、數學方程式。 能更直觀地反映出種群數量的增長趨勢(數學模型 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 作出假設 實驗數據 曲線圖)
93.漫山遍野的野兔與牛羊爭食牧草,啃齧樹皮,造成植被破壞,導致 。
後來,人們引入了 才使野兔的數量得到控制。(水土流失 黏液瘤病毒)
94.自然界確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如果以 為橫坐標, 為縱坐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則大致呈「J」型。(時間 種群數量)
95.環境容納量(K值): 。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 的變化而改變。(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環境)
96.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①用 對酵母菌數量進行估算。 放在計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於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餘培養液用濾紙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細胞全部 到計數室底部,將計數板放在載物臺的中央,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根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抽樣檢測法 先將蓋玻片 沉降)
②開始在資源和空間無限多的環境中,酵母菌呈 型增長,隨著時間推移,培養液中的資源和空間變得有限,導致 加劇,從而使酵母菌呈「S」型增長。(「J」 種內鬥爭)
③該實驗在 形成前後自身對照, 另設置對照實驗。(時間上 不需要)
④該實驗需要 ,為了提高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重複)
⑤在吸取培養液製片前,要輕輕震蕩幾次試管,為了 。(使酵母菌分布均勻)
⑥如果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在取樣前,需要 。(加水進行稀釋)
⑦對於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上下和左右只記一邊線上的菌體(相鄰兩邊夾一角)。
⑧根據對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增長的因素推測,進一步確定一個探究實驗的課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種群數量與營養物質(廢物、PH、溶氧等)的變化關係)
97. 由於氣溫 、降雨 、田間比較 ,氣象條件非常有利於大豆蚜蟲的繁殖。(高 少 乾旱)
98.研究 是研究群落的基礎。(種群)
99.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群落的物種組成)、優勢種、 、群落演替、 、各群落佔據的位置、群落的範圍和邊界等。(豐富度 種間關係 空間結構)
100. 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徵。(物種組成)
101. 土壤小動物對 的分解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動植物遺體)許多土壤動物有 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 ,常用 的方法進行釆集、調查。即用一定規格的 (如採集罐、吸蟲器等)進行取樣,通過調查樣本中小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來推測某一區域內土壤動物的豐富度。
(較強 微小 取樣器取樣 捕捉器)
選擇取樣地點,將 上的落葉輕輕撥開, 用手來回 罐子,將其按入土中。為了 ,土壤與花盆壁之間要留一定的空隙。有些小動物用肉眼難以識別,可用______
取出,放在載玻片上,藉助 進行觀察。
採集的小動物可以放人體積分數為 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試管中。
用 撥找小動物,同時用放大鏡觀察,發現體型較大的小動物,可用包著 的鑷子取出來,體型較小的則可以用 釆集。(表土 旋轉 使空氣流通 鑷子或吸管 放大鏡、實體鏡 70% 解剖針 紗布 吸蟲器)
102. 在一個水族箱中生活著兩種原生動物,假設種群A捕食種群B。它們之間用一屏障隔開,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後,兩個種群的種群數量都達到最大值。這時將屏障撤掉。預期兩個種群的數量可能會怎樣變化?
(屏障撤掉後,很可能出現以下情況:由於種群A捕食種群B,種群B的數量減少,而種群A的數量增加。但隨著種群B的數量減少,種群A因食物來源減少而出現數量減少,種群B的數量又會出現一定的增加。這樣,假設水族箱中資源和其他條件較穩定,種群A和種群B將出現此消彼長的相對穩定情況如圖:)
103.「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詩經•小雅•小 宛》),這兩種生物之間存在怎樣的種間關係?__ __ (蜾蠃捕食螟蛉幼蟲)
104.立體農業是運用 原理,為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群落的空間結構)
105.演替:隨著時間推移,一個群落被 的過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另一個群落代替)
初生演替實例:裸巖階段→ →苔蘚階段→ →灌木階段→森林階段(地衣階段 草本植物階段)
106.光裸的巖地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為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苔蘚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分,而地衣可以通過分泌有機酸而從裸巖中獲取養分。噦哭寵
107.地衣階段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怎樣的基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衣分泌的有機酸可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的過程。於是,土壤顆粒和有機物逐漸增多。)
108.為什麼苔蘚能夠取代地衣?(苔蘚比地衣長得高,在與地衣爭奪陽光的競爭中處於優勢,於是就逐漸擴展)
演替過程中灌木逐漸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灌木較為高大,能獲得更多的陽光)
外來物種入侵會對當地群落的演替產生嚴重的影響。( )對
109.下列有關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影響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響;
B.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往往是破壞性的;
C.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於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演替;
D.人類活動可以任意對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加以控制。c
110.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 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後,喬木佔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植物都是存在的。(優勢)
111.捕食關係對維持群落的穩定有重要作用。( ) 對
群落中植物的種群越多,動物的種群也越多。( ) 對
演替是原有物種的恢復。 ( )錯
112.下列敘述中符合種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區灰倉鼠每年新增的個體數;B.一畝水稻的年產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雜草的數量;
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鯽魚的數量。
113.用連線將左列中各概念分別與右列中最相關的現象或事件相連接。
物種豐富度在海洋中捕撈某種魚時最需要獲得的信息之一
遷入率調查池塘中鯽魚的數量
種群由於百靈的排擠,雲雀不得不讓出已佔據的領域
競爭調查池塘中有多少種魚
演替一周內飛入某區域內的飛蝗佔該區域飛蝗總數的60%
種群密度一座倒塌的寺院幾年後淹沒在雜草和灌木叢中
1-4 2-5 3-2 4-3 5-6 6-1
114.研究發現,鷹對不同種群數量的鴿群發起攻擊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見下圖所示)。
(1)鷹攻擊的成功率與鴿的種群密度有何關係?如何解釋這一現象?_________________
(從圖中可知,鴿的種群密度較小易受鷹的攻擊,種群密度較大則鷹的攻擊成功率就較低。)
(2)如果鷹的數量下降,鴿的種群數量可能會出現什麼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初出現數量增加,以後可能趨於穩定。)
115.種植過大片草莓的農田,閒置數年後被柳等木本植物覆蓋,成片的草莓不見了。請解釋其中的原因。為什麼草莓不能和柳等木本植物共同繁盛呢?
(這是群落演替的結果。因為柳樹較高大,佔據更多的空間和陽光。與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長的優勢,所以柳樹能迅速繁殖起來,而草莓得不到生長所需的陽光,難以成片生長)
116.思維拓展 我國南方某地的一個稻田群落,近30年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原來種群密度較高的青蛙,現在已經很少;原來有大量的泥鰍、鱔魚、田螺等動物,現在幾乎絕跡。
(1).試分析該稻田群落的物種組成發生變化的原因。
(由於人類活動影響,例如農藥對環境造成汙染,人們的捕捉等)
(2).上述變化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影響?對農民的收入會有影響嗎?
(害蟲數量會增多,土壤生態環境破壞,土質變差;農民對化肥、農藥的依賴性增強,生產成本較高,收入降低。)
(3).按此趨勢發展下去,再過30年,稻田群落還會發生什麼變化?
稻田對人類活動的依賴性(尤其是化肥、農藥等)將越來越強,稻田群落變得更為單一、脆弱。
(4).現在有些地區發展稻田養魚,建設「稻一萍一魚」立體農業。你認為這是人類的創造還是對大自然本來面貌的回歸?(這是人類按照自然規律進行的創造,其目的是藉助於自然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關係,使人類的活動在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也有益於環境)
117. 土壤的 決定著什麼植物能夠在它上面生長,什麼動物能夠在其中居住。植物枝葉的 和 作用,能大大減緩土壤的侵蝕過程。動物糞便和動植物遺體殘骸,經過細菌、真菌的分解而變為土壤中的 ,使土壤更肥沃,為植物根系的發育提供了各種 。(結構和化學性質 遮蔽作用 根系的固著 腐殖質 營養物質)
118.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 (能或不能)說是一個系統,因為不同種動物是分開飼養的,彼此之間沒有內在聯繫和相互影響,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理,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和植物也不是一個系統。(不能)噦哭寵
119. 從群落的演替可以看出,一定區域內無機環境的狀況,決定了哪些生物能夠在這一區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變著無機環境。在環境條件大體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結構往往也相近或相似。這些都說明 。(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120. 由 與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的空間範圍 ;生態系統類型眾多,一般可分為 生態系統和
生態系統兩大類。自然生態系統又可分為 生態系統和 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可進一步分為 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等; 生態系統可進一步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凍原生態系統等。 生態系統又可分為農田生態系統、人工林生態系統、果園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生物群落 無機環境 有大有小 自然 人工 水域 陸地 海洋 淡水 陸地 人工)
121. 每一個生物體的生存都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這些生物都是怎樣獲得物質和能量的?不同種類的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一樣嗎?
物質和能量是生命活動存在的最基本條件,生命活動本質上也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非生物物質還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噦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動物通過攝取其他生物獲得物質和能量。不同種類的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是不一樣的。綠色 個改變寵
122. 錯綜複雜的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保持相對穩定的重要條件( )對一般認為,食物網越複雜,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幹擾的能力就越強。( )對
123..下圖是某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太陽能與水深關係的曲線。
(1)在遠洋水域,從水深30 m處開始,隨著水深增加,固定太陽能的數量逐漸減少,影響這一變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什麼?(陽光)
(2)近海水域水深為多少時,生產者的數量最多?(10-15米)
(3)生活在水深100m以下的生物,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看,主要是什麼成分?(消費者、分解者)
124.拓展題:一般來說,一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越多,食物網越複雜,這個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幹擾的能力與保持自身穩定的能力越強。在農田、果園等人工生態系統中,人們可以通過增加或延長食物鏈來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嗎?
(可以。農田和果園等人工生態系統食物鏈單一,自身穩定性差,易受病蟲害破壞。通過研究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增加或延長食物鏈,使之成為立體農田和立體果園,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例如,水田養魚、果園養雞等。)
125.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 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
126. 輸入第一營養級的能量,一部分在生產者的 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於生產者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儲存在 。(呼吸作用中以熱能 植物體的有機物中 )
127. 如果將單位時間內各個營養級所得到的 數值,由低到高繪製成圖,可形成一個金字塔圖形,叫做 .( 能量 能量金字塔)
128.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 ,如沼氣池、桑基魚塘等。 (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 ,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除雜草,合理放牧。 (能量流動關係)
129.流經某一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 (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130. 一類名叫硅藻的小生物,生活在水中。它們能利用溶解在水中的矽化物製造自己絢麗精緻的外殼,而通常情況下水體中矽化物的含量極為微少,僅有百萬分之幾,這遠比方糖溶解後水中的含糖量低得多。硅藻依靠什麼力量築造自己的精美小屋呢?
(硅藻能利用獲取的營養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作用釋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質由無序向有序的轉化,維持其生命活動)
131. 生態系統中 和 是生態學的一條基本原理。遵循這一原理,就可以合理設計食物鏈,使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次多級利用,使生產一種產品時產生的有機廢棄物,成為生產另一種產品的投入,也就是 ,以便提高 ,減少 。生態農業的建立不僅減少了化肥的用量,淨化了環境,而且增加了經濟效益,降低了 的發病率。(能量多級利用 物質循環再生 使廢物資源化 能量轉化效率 環境汙染 人和家畜、家禽)
132.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其中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133. 能量的 ,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物質作為能量的 ,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 ,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________ 之間循環往返。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組成成分,正是通過 和 ,才能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 載體 動力 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 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
134.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 的產量;二是對___________進行控制。如果能利用 吸引大量的傳粉動物,就可以提高果樹的傳粉效率和結實率。目前控制動物危害的技術大致有 等.
利用信息傳遞的作用進行生物防治:
①音響發出結群信號吸引鳥類,捕食害蟲
②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或警示有害動物,降低
③還可利用特殊的化學物質擾亂某些動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動物 下降,從而減少有害動物對農作物的破壞。(農產品或畜產品 有害動物 模擬的動物信息 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機械防治 害蟲的種群密度 種群的繁殖力)
135. 下列各項,屬於物理信息的是( );屬於化學信息的是( );屬於行為信息的是( )。
(1)哺乳動物的體溫; (2)鳥類鳴叫; (3)紅外線;
(4)螢火蟲發光; (5}植物分泌的化學物質; (6)電磁波;
(7)昆蟲發出的聲音; (8)昆蟲的性信息素; (9)植物開花;
(10)薊的刺; (11)紫外線; (12)蜜蜂跳舞。
(1 2 3 4 6 7 9 10 11)(5 8)(12)
136.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 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 能力。
當河流受到輕微的汙染時,能通過 的分解,很快消除汙染,河流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說明生態系統具有 。
在森林中,當害蟲數量增加時,食蟲鳥類由於食物豐富,數量也會增多,這樣,害蟲種群的增長就會受到抑制。這是生物群落內部 調節的實例。(保持或恢復 自我調節 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和微生物 自我調節能力 負反饋)
137. 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幹擾時,依靠 能力來維持自身的相對穩定。(自我調節)
138. 生態系統維持相對穩定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幹擾並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不受損害)的能力,叫做 ;另一方面是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幹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叫做 。(抵抗力穩定性 恢復力穩定性)
139. 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 ,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 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例如,如果要使單一作物的農田生態系統保持穩定,需要不斷施肥、灌溉,以及控制病蟲害;還可以人工建造「 」。我國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已經建造了大規模的「三北防護林」,防護林可以有效地 ,保護了這些地區的草原和農田.( 幹擾的程度 自我調節能力 物質、能量 生態屏障 防風阻沙)
140.將生態缸放置於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 對
141. (1)溫帶針闊混交林比熱帶雨林的抵抗力穩定性低。( ) 對
(2)同等強度幹擾下,草原生態系統比沙漠生態系統恢復的速度慢。( ) 錯
(3)不同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不同。( ) 對
(4)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輸人到生態系統之中。( ) 對
142.地球上有許多類型的生態系統。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
(1)森林生態系統;(2)草原生態系統;(3)荒漠生態系統;(4)湖泊生態系統;(5)苔原生態系統;(6)農田生態系統;(7)果園生態系統;(8)海洋生態系統;(9)池塘生態系統;(10)溼地生態系統;(11)人工林地生態系統;(12)高山草甸生態系統。
上述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自我調節能力最強的兩個生態系統是( );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態系統有( );陸地生態系統中抵抗力穩定性較強的是( ),較弱的是( );水域生態系統在遭到較嚴重破壞後,恢復較快的是( ),恢復較慢的是( )。
1、8 6、7、9、10 1、2 3、5、6、7、11 4、9 8
143.恢復生態學主要利用的是 理論,特別強調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 ,充分依靠生態系統自身的能力,並輔以有效的人為手段(物質、能量的投入),從而儘快使生態系統從受損的退化狀態恢復到正常的健康狀態。(生物群落演替 生物的適應性)
144 .下列哪一種方法能增加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A.減少該生態系統內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數量;
B.增加該生態系統內各營養級生物的種類;
C.使該生態系統內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數量上保持平衡;
D.減少該生態系統內各營養級生物的種類。答[ ]
145.與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大小有關的主要因素是:
A.生態系統的無機環境; B.生態系統的氣候環境;
C.生態系統的成分; D.生態系統的地理位置。
146.下圖是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生活汙水(含大量有機物)輕度汙染後的淨化作用示意圖。
請根據圖回答:
(1)在該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藻類數量減少;需氧型細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隨有機物被細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在該河流的BC段上,藻類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有機物分解形成的大量的NH4+等無機鹽離子,有利於藻類的大量繁殖。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漸恢復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有機物減少,需氧型細菌數量下降,因而對溶解氧的消耗量減少。
(4)若釀造廠或味精廠將大量含有有機物的廢水排人該河流,對河流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最嚴重的後果是什麼?
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
147.熱泉噴出的海水溫度超過300 ℃,並且富含硫化氫和硫酸鹽。在這樣的海水中,竟發現大量的硫細菌。這些細菌通過氧化硫化物和還原二氧化碳來製造有機物。在熱泉口周圍還發現多種無脊椎動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以及沒有口也沒有消化道的管居環節動物等。近30多年來,人們不斷在深海發現這樣的熱泉生態系統。有些科學家認為熱泉口的環境與地球上早期生命所處的環境類似。
請根據以上資料回答:
(1)上述硫細菌是自養的還是異養的?(自養生物)
(2)與一般生態系統相比,深海熱泉生態系統有哪些特殊之處? (一般生態系統的能量來自太陽,由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固定,但海洋熱泉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卻是來自硫化物,由硫細菌通過氧化硫化物獲得)
(3)研究深海熱泉生態系統有什麼意義?(對於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態系統的結構、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
148.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短缺、 破壞、土地 、海洋汙染、全球 、酸雨、 銳減。(水資源、臭氧層、荒漠化、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臭氧層破壞導致 患者增多。(皮膚癌)
149.水體汙染分為有機物汙染、無機物汙染,處理有機物汙染需要 微生物,將 分解成 ,而後被自養型的植物利用。處理無機物汙染需要 生物。(異樣型、有機物、無機物、自養)
150.富集作用:是指有毒有害物質會隨著營養級的增加而濃度不斷 。(增加)
151.富營養化:是指由於水體 增多,導致藻類瘋長,引起水華、赤潮。(N、P等元素)
152.控制生物汙染的方法:增加 與 的數量。(強有力的競爭者、捕食者)
153.生物多樣性包括 、 、 ,對應的層次依次為 、 、 (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154.物種多樣性的原因是 和 共同作用的結果。
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原因是 及其 共同作用的結果。
(生物進化、自然選擇、生物多樣性、生存環境)
155.保持水土、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屬於生物多樣性的 價值。(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