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精緻"的少數民族:男女頭上都戴花,愛唱愛跳待人超熱情
少民族有很多屬於自己的民俗文化和節日慶典,沒有見過的人往往都會耳目一新。我國本就是多民族聚居,有很多少數民族的風俗也比較有趣。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少數民族就很"精緻",他們是阿昌族。
阿昌族就分布在我國的雲南境內,是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2010的數據顯示阿昌族的人數大約39555人,是我國一個發展狀態比較良好的少數民族之一。在阿昌族的文化之中,載歌載舞是非常流行的。當你走進他們的村寨,作為東道主他們用舞蹈歡迎你。可以說阿昌族的男男女女都會舞蹈,幹活的時候有時候幹著幹著就唱起來了,非常開朗。
阿昌族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裝和打扮。在這裡,即便是男人跳舞之前也要在自己的頭頂上戴上一束花。雖然大男人頭頂帶花讓很多人想想就覺得有點"娘",但是當你認真看他們的舞蹈的時候還是會發現,這是人和自然相結合的一種別樣的美。即便是男人,也並沒有因為這一束鮮花而變得陰柔和嫵媚。
阿昌族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是很陌生的,因為他們並不屬於族群很龐大的少數民族。時至今日,他們還是居住在雲南自己的村寨之中,將傳統文化現代社會進行完美的結合。現在很多阿昌族的人除了會本民族的方言之外,還掌握緬甸語等五六種語言。雖然都是一些小語種或者少數民族方言,但這也證明了阿昌族對外學習和交流的態度。
說起阿昌族就不能不提他們的絕活兒,製作刀具。就像新疆的英吉沙小刀背負盛名一樣,阿昌族鍛造的刀具被稱為"戶撒刀"。早在600多年之前,戶撒刀的名聲就已經很響亮了。戶撒刀實際上品類很廣泛,小到我們日常使用比較多的菜刀,大到隨身攜帶的長刀如今都有留存。
在經濟不發達的時候,阿昌族居住在半山區之中,多數人都在自己搭建的茅草房內生活起居。自從我國經濟開始騰飛,阿昌族的生活也開始變得穩定和富足,原本的茅草房至今已經絕跡,人們都住在土木或者磚瓦搭建的房屋之中。現在他們更是張開雙臂,歡迎前去他們村寨遊玩的客人。
如今,阿昌族的舞蹈,戶撒刀都已經是省級國家級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這裡還成立了專門的文化保護區。在保護區內,可以看見這裡的阿昌族人身著自己民族的服飾,甚至跳著民族的舞蹈。當你看見男人頭上也帶著一束花的時候,一定能體會到一種別樣的美感。
阿昌族是一夫一妻制的民族,民族文化融合了傣族等民族的特色,與我們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過去一直是長子繼承制,近代才慢慢變成各個子女都有繼承權,而在阿昌族施行的是幼子繼承制,只有最小的兒子才有權繼承家產。
您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民族文化呢?歡迎在評論區域留言分享,別忘記點讚加關注,每天分享世界新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