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民間歌曲

2020-12-23 正步音樂教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在當今社會成為了一種資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在少數民族中比較常見的有傳說、歷史和神話為主的敘事歌曲,有勞動生產時唱的勞動歌曲,有表現愛情和日常生活的歌曲及各種儀式上演唱的歌曲,由於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本系列內容將著重以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彝族、羌族、侗族和壯族幾個民族的歌曲進行講解和學習。

一、蒙古族長調和短調

蒙古族別稱馬背民族,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我國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等地區,有著本民族文字蒙文,蒙古族音樂具有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這也是形成他們獨特演唱的方式,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草原上的人們通過歌聲來讚美生活,抒發情感,祝福未來的美好生活以及憧憬未來。

蒙古族的民歌分為兩類,分別是題材分類,包括思鄉曲、讚歌、牧歌、諺歌、兒歌、宴歌,另一種是體裁分類,包括長調和短調。

長調主要包括牧歌、讚歌、婚禮歌、宴歌、思鄉曲等,流傳在大興安嶺和陰山以北地區,長調帶有濃厚的草原氣息,節奏自由,曲調悠長氣息寬廣。

真壯麗的草原

因為地區不同長調又分,呼倫貝爾長調、哲裡木長調、察哈爾長調、鄂爾多斯長調。音調劃分有單聲部長調和持續低音長調。

短調結構短小,節奏規整,常用於情歌、婚禮歌、宴會歌舞狩獵、敘事等場景。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以南和陰山地區。其中短調比較出名的作品有《嘎達梅林》。

嘎達梅林紀念碑

二、藏族山歌和酒歌

藏族有一個當地習慣,那就是民歌和歌舞不能分開,藏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有著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人口分布主要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等地臨近省份,主要從事牧業和農業。在這裡民歌和歌舞有一個同意的稱呼,既魯諧,一般來說魯是指徒歌,諧是指載歌載舞。

酒杯

山歌在藏語中稱哩魯,音樂特點是節奏不受限制,相對來說比較自由,音域非常寬廣,旋律起伏較多且大,情感表達灑脫,極富高原特色和民族氣息,主要是在山間田野歌唱。

酒歌藏語中稱昌諧,演唱過程中有簡單的舞蹈動作,每逢節日和親有聚會等,人們以輩分大小排序從右至左圍坐在方桌旁,主要在喝酒和敬酒是演唱,是藏族人民非常喜歡的藝術形式之一。

人們在演唱和平時都會拿著的轉金輪

一般斟酒人都是由婦女擔任,按照輩分大小輪流斟酒,飲酒人按照敬酒者的歌聲和歌詞以次完成接酒杯、彈酒三下、喝三口酒和乾杯等流程。

三、維吾爾族情歌

維吾爾族民歌內容豐富多彩,吸收了各個地域的民族音樂元素,是三大文明的交匯地帶,是我國中原地區通往中亞、西亞喝歐洲的絲綢之路要道,主要從事農業。

維吾爾族歌舞表演時的服飾

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總阿拉伯字母拼寫,信仰伊斯蘭教。

由於吸收了多民族音樂元素,逐漸的發展成了自身獨特的音樂,具有深厚的音樂文化底蘊,有著名的套曲木卡姆,歌舞賽乃姆,說唱達斯坦和可夏克,內容形式多樣。

剛結束表演的維吾爾族姑娘
正在表演的維吾爾族人民
獨舞維吾爾族姑娘

歌曲主要分為習俗、歷史、愛情和勞動四種類型。維吾爾族歌曲大多反應的是青年男女的對愛情的堅貞信念,對舊社會包辦婚姻的不滿等內容。

四、彝族四大腔

四大腔屬於彝族的愛情歌曲,產生於雲南建水、石屏一帶,四大腔包含《海菜腔》《山藥腔》《五山腔》《四腔》。

彝族《五山腔》的壯麗場面

彝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屬於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彝文。

彝族音樂中以勞動、儀式、愛情、敘事、訴苦個兒歌為主,其中愛情歌曲是數量最多的一種類型,分為長篇和短篇兩種類型。

四大腔由四種不同的聲腔和套曲形式構成,布局完整,每套由三部分或五部分構成,層次分明,往往由一人領唱,眾人合唱的方式,音樂此起彼伏。

五、羌族山歌和酒歌

唱歌對於羌族人民來說同樣必不可少,在勞動、生產、婚嫁羌族人民都要放聲歌唱,描述生活,表達美好願望,抒發對未來的憧憬。

歌舞表演

羌族無文字,通用漢字,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人口分布在甘肅南部和雲南部分地區,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崇拜自然。

山歌曲調優美,節奏自由,樂句構成規整,一般由兩個或五個樂句構成。主要在勞動和山間田野歌唱。

酒歌內容廣泛,節奏平穩,曲調婉轉悠揚,風格樸實無華,有祝賀和應酬之詞,有讚美英雄和故鄉之詞,一般由四個樂句構成。主要總在宴會、節日、婚禮和喪禮上。

六、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大多屬於支聲復調和持續音唱法,多人合唱,領唱輪流歌唱的形式,主旋律一般在第二聲部,屬於一種多聲部、無指揮和伴奏的民間合唱歌曲。

現代羌族有伴奏音樂表演

音樂特點以三、六度音程關係最為常見,四、五度音程為次,採用羽調式,用宮音作為持續音。

大歌從內容來看,主要分為鼓樓大歌、聲音大歌、敘事大歌和童聲大歌。藝術形式多彩豐富同時各具特色。

七、壯族雙聲

雙聲顧名思義聲部有兩個,聲部之間有同度、大小三度、大二度、純四五度、大小六度、大七度。這種度數之間的和聲在演唱過程中給人以悅耳動聽的感覺。

節日演出

音樂特點以高腔、平腔和謠唱為主,演唱時時而平行,時而交錯,高低相襯,演唱形式有重唱和合唱兩種形式。旋律採用五聲徵調式或羽調式居多。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以廣西為主,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泰語支。

相關焦點

  •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的概念與特點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是舞蹈音樂的一個分支,它的概念狹義地說是指那些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的音樂,包括用民間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牌,民歌小調和歌、舞、樂相結合的歌舞音樂。廣義的說也包括那些按舞蹈藝術的規律,為民間舞教材和民間舞劇目而編創的音樂。即從廣場到課堂到劇場,或從民間到教材到劇目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
  • 北京民族樂團讓民間音樂「走出圈子」
    北京民族管弦樂團團長李昌俊坦言。 這已經不是北京國家交響樂團第一次線下表演和在線付費了。今年,他們演出了五場類似的演出,每次網上售票9.9元,與平均票價在300元左右的線下演出相比,有很多優勢。在國內職業院校繼續進行付費直播的情況並不常見,李長俊的自信在於:「北京民族樂團已經把民族音樂走出了圈子。」
  • 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精彩連連
    金羊網訊 記者李天軍報導: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文體局)主辦、廣州方錦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廣州天河芳華十八藝術團執行、廣東衛視擔綱首席支持媒體的2018第四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於9月7日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帷幕,連續上演三場,於9日閉幕,9月7日晚開幕式音樂會再現江南古韻,方錦龍邀請了著名昆笛演奏家曾明,著名古琴演奏家張子盛
  • 用影像記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實踐,上音人不遺餘力 | 第一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來襲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前主任。長期從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目前主持「中國傳統樂器聲學測量」等科研項目。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中國節日誌》編輯委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史詩百部》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化藝術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檔案學會」副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等職;並在山東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師範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任特聘教授或碩士生、博士生導師。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小調音樂的分類和特點
    1.時調體裁形式較為規範,經過長期藝術加工,傳唱悠久,經常被一些民族樂器、地方戲曲和曲藝吸收並重新演繹,時調種類又分為幾大類分別如下鮮花調:旋律優美抒情,旋律形態大多為徵調式,曲式結構呈現為前半部分是兩個呼應性樂句,第一樂句大部分是一對重複短句,停在G音上,第二樂句停留在C音上,以四小節為主要樂句
  • 民間工藝|刺繡篇——看從江少數民族婦女傳統手工技藝吧
    刺繡最初人們為了生活實用而產生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刺繡便成為民間文化藝術.帶有深厚的民間鄉土氣息.是一種寶貴的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有著獨特的藝術語言和技藝表現手法,刺繡的市場化之路更是給古老的藝術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和生機。
  • 「樂講談」| 民族音樂學家輝伯·西博思教授談應用民族音樂學及「史密遜民間音樂」唱片公司
    西博思教授對他主編的最新著作《音樂文化的可持續性前景:以生態學的方法》(Sustainable Futures for Music Culture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2016)的研究情況以及「史密遜民間音樂」唱片公司的情況做了介紹。
  • 尊重民族音樂的傳統分類、保持該民族歌種特點
    分類的角度事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所以對某一事物可根據其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屬性進行不同的分類李元慶先生為了準確理清民間歌曲的「民歌」與民間詩歌的「民歌」之關係,他從哈尼族民間歌曲的角度出發,又兼及民間詩歌的角度審視,以此用獨特的民族語言對哈尼族內部的民歌分類進行了學習梳理。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間歌曲的特點和具體分類
    一、號子號子在北方稱呼為吆號子,在南方稱呼為喊號子,屬於勞動節奏並伴隨體力運動的歌曲類型,音樂特點直接、簡單,有時粗狂有力,有時堅實有力。號子音樂的藝術特徵主要包括曲式結構的簡樸性,句式較規整,一個樂句有時會經常性地反覆,上下句互相呼應,領唱、合唱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其中一個領唱,眾人合唱的藝術形式最為多見,領唱者也多為指揮者。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說唱音樂
    說唱音樂不需要炫酷的舞臺和複雜的道具,但說唱音樂涉及內容廣泛,具有戲劇情節和角色扮演,與戲曲有相似之處,說唱音樂是表演、演唱、說三者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說唱音樂在表演風格上以敘述性為主,追求形式美,處於說話和演唱之間,以第三人稱敘述為主,表演具有模擬和寫意性。
  • 《中國音樂地圖》用音樂找回民族的記憶,從母語中尋找生命的緣起
    ,在各地尋找到音樂廳、劇院等場地,運用世界級錄音設備,以極高採樣頻率,錄製下每個民間音樂人細微情感、呼吸和演奏演唱時的心跳,每一次瞬間的感動…… 瑞鳴音樂《中國音樂地圖》之聽見系列於今日正式上線!(聽見河南)、品味琴韻醉茶香,一曲川腔蜀道長(聽見四川)……二十張系列專輯,三百餘首精選民族音樂、千餘首數位音樂,讓您在聽覺中旅行中國,深切感受各民族多彩音樂的魅力!
  • 民族音樂將何處何從?如何傳播更快?
    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開展民族藝術的研究工作,這種工作是有實際意義的。其形式以民間自然傳承與傳播的方式為特徵,為研究和發現民族音樂文化提供更多詳實的材料,使之成為集學術性、實用性和資料性為一體的文本。苗族人不僅有人人會唱的「歌夏嘎咪(說唱)」音樂、「歌夏約(假聲)」音樂,而且有獨特的多聲部音樂,這些都是貴州苗族獨具特色的音樂資源。如今,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民族藝術,特別是民族民間音樂,走出大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以其濃鬱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地域特點,引起全世界關注。
  • 「夜讀」青海花兒:多民族民間文化的經典之作
    詩人不經意的一次吟唱,不僅真實再現了500多年前青海高原夏日田野裡人們漫唱花兒的歷史影像,還首次明確地將在民間傳唱了數百年、但之前從末進入正統史學家和文人視野的青海花兒用文字記錄了下來。在與詩人偶然的邂逅之後,花兒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著名的多民族文化走廊——河湟谷地搖曳生長,逐漸成為了漢、回、土、藏、撒拉、保安、東鄉、蒙古等青海高原9個民族共同用漢語演唱的標誌性口承文藝,成為了青海多民族民間文化的經典之作。在中國的民歌史上,青海花兒的流傳地區之廣、傳唱民族之多、歌詞之浩瀚、曲令之繁、內涵之深厚令人驚嘆。
  • 石屏曲左村四弦隊榮獲雲南省第十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金獎!
    四弦琴技藝精湛,有"滇南一把琴"之稱,曾獲雲南省政府授予的「雲南民間藝術家」的稱號,獲中國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家」稱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彝族海菜腔》代表性傳承人。於2016年12月16日中午12點14分去世。
  • 符號與意義指向:西南少數民族口傳文學中的秩序與規範
    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後,對外交流比較閉塞,書面文字使用較少,人們通過口傳文學這種口耳相傳的語言形式,書寫著本族群的歷史、風俗和人情,以此保存並傳承族群的集體記憶,促進族群成員形成對族群價值與規範的認同,從而實現社會秩序有效整合。從口傳文學這一語言符號體系著手,對其中暗含的規則意識進行解讀,不失為解開西南少數民族社會結構秩序密碼的有效途徑。
  • 8000年音樂史,中國民族音樂為何還沒名揚世界?
    為什麼同為民族音樂,拉美音樂就可以這麼成功,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卻難以打開國門、走向世界呢?事實上,真相往往出乎我們的預料。這導致民族音樂市場受到壓縮,民樂創作者、演奏者從業環境變差,進而導致入行從業者的減少,最終進一步壓縮市場,形成惡性循壞。中國民族音樂出路何在?中國民族音樂是在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中發展出來的音樂,有著獨特的文化積澱。
  • 用鋼琴表現民族音樂之美
    2019年9月,汪揚在安卡拉的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和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共同主辦的「中國土耳其友好音樂會上彈奏了鋼琴曲《我愛你,中國》。而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的舞臺對他來說並不陌生,早在2006年,19歲的汪揚就跟隨老師——首都師範大學鋼琴教育家吳鐵英來到剛落成的中山文化藝術中心演出。
  • 王耀華 | 許常惠教授的民族音樂教育思想
    如:在中國音樂史學方面,許常惠教授在親自引進楊蔭瀏先生《中國音樂史綱》《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在臺北出版的同時,撰寫了《中國新音樂史話》《臺灣音樂史初稿》和《音樂史論述稿》(一)(二)。在民族音樂學和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方面,主要有:許常惠《民族音樂學導論》《民族音樂論述稿》(一)(二)(三)(四),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
  • 京華時報:中國搖滾深入民間就有戲
    原標題:中國搖滾深入民間就有戲   在上周的《中國之星》節目裡,譚維維以一首取材華陰老腔的《給你一點顏色》技驚四座,也由此帶來了新一輪關於民族戲曲、民族音樂和搖滾樂結合的話題。譚維維當然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卻因為音樂真人秀的平臺效應顯得影響力比較大而已。   搖滾樂的民族化從一開始就是中國搖滾音樂人的主要命題之一。
  • 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有哪些代表作品?盤點2020民族舞蹈經典作品名單
    這是很多民族舞蹈生都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民族民間舞作為我國比較重要的舞蹈藝術,受到了很多舞蹈生的青睞,所以想要選擇民族舞的學生都比較關注民族民間舞的經典作品!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2020民族舞蹈經典作品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