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間歌曲的特點和具體分類

2020-12-23 正步音樂教育

一、號子

號子在北方稱呼為吆號子,在南方稱呼為喊號子,屬於勞動節奏並伴隨體力運動的歌曲類型,音樂特點直接、簡單,有時粗狂有力,有時堅實有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號子有兩種作用,分別是表現和實用,表現作用主要是以歌唱的形式來充分反應勞動人民的願望,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表現人們對美好明天的憧憬,實用作用就是通過號子強有力節奏和粗狂的聲音藝術,讓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節奏一致,鼓舞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現在很多勞動者已經不在喊號子,依稀記得號子的喊聲還是在童年時期打夯的時候會有幾位壯漢齊聲喊出一二的聲音。

隨著勞動條件的變化,號子目前只能在舞臺上看見了,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的這種形式和生命力還是會延續下去的。

號子包括搬運號子,農事號子,工程號子,作坊號子,船漁號子。

1.搬運號子包括挑擔、扛抬、裝卸,是人力直接負重的勞動過程中的唱的號子。

2.工程號子主要在造房、修田、開河、採石和伐木等協作性較強的勞動中使用的號子。

3.農事號子主要在人工脫粒、車水攆米等勞動,農事號子勞動力度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大,節奏也不是特別密集,因此,農事號子的旋律相對來說比較優美,歌詞展現的內容也比較多樣,具有一定的娛樂性。

4.作坊號子主要總在榨油、榨菜、鹽工等勞動中,是工人手工勞動產生的號子。

5.船漁號子主要總在船務勞動中,包括江上和海上等情況,為配合水陸和氣候多變而產生一種號子,船漁號子是勞動號子當中最豐富的一類。在行船過程中,船夫們經常會遇到生命危險,漁船號子不僅可以統一行動,還可以在遇到危險時激勵鬥志,戰勝大風大浪。

號子音樂的藝術特徵主要包括曲式結構的簡樸性,句式較規整,一個樂句有時會經常性地反覆,上下句互相呼應,領唱、合唱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其中一個領唱,眾人合唱的藝術形式最為多見,領唱者也多為指揮者。

號子音樂的曲調和歌詞時常會因為場景不同而出現即興的成分,這也是號子的藝術魅力所在,音樂材料有規則的重複,也是號子的藝術特點之一,收到勞動節奏的影響,號子的節奏一般都比較鮮明、具有律動性。

二、山歌

山歌曲調嘹亮、高亢,一般在山間田野中會聽見,節奏相對號子來說比較自由,為了使歌聲傳播到遠方,往往會出現較為悠長的歌聲,一般會一句歌詞的末尾,或起始位置用一個襯詞來抒發表演者的情懷。

傳統的山歌大多是描寫愛情和生活的,山歌與號子同樣具有兩種作用,但與號子不同的是,山歌屬於自娛自樂的形式,目的是為了表達和抒發個人情感。

山歌的代表種類有很多,比如陝北的信天遊,山西的山曲,內蒙古的爬山調,青海的花兒和四川的晨歌等。

1.信天遊是一種流行在陝北、甘肅和寧夏的音樂形式,說到信天遊不得不說的一種社會群體——腳夫,由於高原和外界的貿易需要牲口來運輸,因此,在山區裡常常會聽到牲畜脖子上系的鈴鐺,而指揮這些牲畜的人就被稱為腳夫。

由於腳夫在路途中比較枯燥乏味,為了給自己增添趣味,所有的腳夫經常會唱:「信天遊,不斷頭,斷了頭,就無法解憂愁。」在這片黃土地上所有的腳夫都是歌手,這也是信天遊被稱為腳夫調的原因所在。

2.山曲主要流傳在山西西北部的保德、河曲和神池一帶,以及陝西的神木和府谷。其中走西口是大家認知比較多的的山曲。

由於地處黃河流域,該區域常年遭受水患,每逢春節過後,這裡的勞動力就會前往內蒙古工作,直到春節返鄉,這就是走西口的由來,由於每年的走西口,山曲主要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反應了丈夫在外打工的艱辛。

山曲的結構短小,上下句結構呼應,旋律起伏較大,以雙四度為框架基礎,樂句常常相同,有時會尾音不同。代表作有《想親親想在心眼眼上》《掙不下銀錢過不了》等。

《想親親想在心眼眼上》
《掙不下銀錢過不了》

3.爬山調風格與山曲有異曲同工之處,相比山曲,爬山調更加的具有山野氣息和粗狂,主要流傳在內蒙古西部的武川、河套與土默特一帶。

歌曲結構大部分呈現為兩個單樂句,歌詞內容廣泛,曲調有漢族與蒙古族交融的因素。其中代表作有《大黑牛》,這首作品反應的是小工長期受壓迫,少女哀怨傾訴的故事。旋律結構上多用音程大跳,情緒推動之處多用長音延續的方式,情緒激昂慷慨,歌聲以高亢嘹亮的形式展現。

《大黑牛》

4.花兒在山野運貨,農事勞動,各地「花兒會」上都會出現,流傳在甘肅、青海和寧夏一帶,這裡屬於多民族居住地,因此有很多在很多少數民族當中也非常就行,比如回、土家、東鄉、保安、撒拉、藏以及漢族等民族中。

花兒的曲調一般稱呼為「令」,有大小之分,大令旋律悠長,真假聲轉換多,曲式結構規整;小令旋律以小調為主,演唱多用真聲,樂句結構以段落為主,主要在段落產生變化,節奏較為規整。

花兒歌詞多樣,襯詞豐富,一般以上下句呼應居多,抒發情感。

5.晨歌主要流傳在四川省內,這裡地形多為山地、高原和丘陵,交通不是特別方便,因此經常用一種輕鬆,詼諧的曲調來抒發情感,歌詞含蓄,但是文字性較強,情感細膩。曲調多採用口語化較多,生動風趣,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相關焦點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小調音樂的分類和特點
    一、小調音樂的分類小調音樂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時調和地方性小調。孟姜女調:影響我國流傳最廣的一種民間小調音樂,又叫春調、十杯酒、梳妝檯等,擅長表現愛情、離別和悽美哀怨之情,音樂基本形態為徵調式,屬於四個樂句的單段體式,具有起承轉合性,節奏均勻,旋律手法主要以級進為主,音樂深情,潤腔手法細膩,顫音的使用為音樂的藝術效果增添特色。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民間歌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在當今社會成為了一種資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在少數民族中比較常見的有傳說、歷史和神話為主的敘事歌曲,有勞動生產時唱的勞動歌曲,有表現愛情和日常生活的歌曲及各種儀式上演唱的歌曲,由於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本系列內容將著重以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彝族、羌族、侗族和壯族幾個民族的歌曲進行講解和學習。
  •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的概念與特點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是舞蹈音樂的一個分支,它的概念狹義地說是指那些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的音樂,包括用民間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牌,民歌小調和歌、舞、樂相結合的歌舞音樂。廣義的說也包括那些按舞蹈藝術的規律,為民間舞教材和民間舞劇目而編創的音樂。即從廣場到課堂到劇場,或從民間到教材到劇目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
  • 尊重民族音樂的傳統分類、保持該民族歌種特點
    分類的角度事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所以對某一事物可根據其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屬性進行不同的分類李元慶先生為了準確理清民間歌曲的「民歌」與民間詩歌的「民歌」之關係,他從哈尼族民間歌曲的角度出發,又兼及民間詩歌的角度審視,以此用獨特的民族語言對哈尼族內部的民歌分類進行了學習梳理。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說唱音樂
    說唱音樂不需要炫酷的舞臺和複雜的道具,但說唱音樂涉及內容廣泛,具有戲劇情節和角色扮演,與戲曲有相似之處,說唱音樂是表演、演唱、說三者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說唱音樂在表演風格上以敘述性為主,追求形式美,處於說話和演唱之間,以第三人稱敘述為主,表演具有模擬和寫意性。
  • 北京民族樂團讓民間音樂「走出圈子」
    北京民族管弦樂團團長李昌俊坦言。 這已經不是北京國家交響樂團第一次線下表演和在線付費了。今年,他們演出了五場類似的演出,每次網上售票9.9元,與平均票價在300元左右的線下演出相比,有很多優勢。在國內職業院校繼續進行付費直播的情況並不常見,李長俊的自信在於:「北京民族樂團已經把民族音樂走出了圈子。」
  • 哈尼族民間歌曲,習俗功能為主的分為了哪八大類
    位居中國西南邊疆的哈尼族,是一個擁有眾多人口以及豐富生態資源的跨界民族。其分布比較多聚居在滇南紅河、把江邊、瀾滄江流域和哀牢山、無量山脈等地區,以行政區劃論,則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區、玉溪地區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境。
  • 宋時期的流行音樂:中國古代「歌曲」文化的發展與特點
    不僅僅是宮廷雅樂、陽春白雪,在民間、鄉間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民謠以及歌曲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民間流傳的歌曲主要是詩人詞人所創,由人倚詞填曲或者是由文人墨客倚曲填詞。唐宋時期開放的社會風氣,和民間文化的迅猛發展,更加促使了其歌曲文化的多樣性,無論是海南少數民族的民間歌謠,還是宮廷之中的宴會音樂,當然也包括文人墨客們喜歡的詩詞歌曲,都是當時流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不過喜歡各種音樂的對象有所不同而已。
  • 「樂講談」| 民族音樂學家輝伯·西博思教授談應用民族音樂學及「史密遜民間音樂」唱片公司
    9月25日下午4點,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和中央音樂學院學報聯合舉辦的「樂講談」邀請到民族音樂學家輝伯·西博思(Huib Schippers)開啟了
  • 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精彩連連
    金羊網訊 記者李天軍報導: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文體局)主辦、廣州方錦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廣州天河芳華十八藝術團執行、廣東衛視擔綱首席支持媒體的2018第四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於9月7日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帷幕,連續上演三場,於9日閉幕,9月7日晚開幕式音樂會再現江南古韻,方錦龍邀請了著名昆笛演奏家曾明,著名古琴演奏家張子盛
  • 用影像記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實踐,上音人不遺餘力 | 第一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來襲
    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前主任。長期從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作。目前主持「中國傳統樂器聲學測量」等科研項目。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中國節日誌》編輯委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史詩百部》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化藝術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藝術檔案學會」副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等職;並在山東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師範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任特聘教授或碩士生、博士生導師。
  • 文化潤疆|進入新疆民間音樂,從木卡姆開始
    劉新(新疆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由絲路溝通的各民族,常會意外發現別族的民歌、曲式、器樂和自己的何其相似。這是因為,流傳在這片土地上的音樂繼承了古代西域的龜茲樂、高昌樂、伊州樂、疏勒樂、于闐樂和西亞的阿拉伯樂、波斯樂的藝術傳統。形形色色的樂器在這裡流通、停留和演變。在今天的新疆,尚有一百多種樂器、成千上萬首民歌和樂曲有待採擷。
  • 音樂MV的特點和分類
    今天先聊聊音樂MV的特點音樂MV的特點當音樂和視覺的畫面相結合,它就不是一個單純的藝術音樂獨立體,而是影音相結合的混合體了。真正成為合格的MV,首先要以歌曲為主體,以演唱者表演的形式,從而達到音樂與視頻雙重結構的展現,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新格局!這就是音樂電視的最高境界。MV即音樂短片(Music Video),是指與音樂(通常大部分是歌曲)搭配的短片,現代的音樂錄像帶主要是為了作為宣傳音樂唱片而製作出來。
  • 京華時報:中國搖滾深入民間就有戲
    原標題:中國搖滾深入民間就有戲   在上周的《中國之星》節目裡,譚維維以一首取材華陰老腔的《給你一點顏色》技驚四座,也由此帶來了新一輪關於民族戲曲、民族音樂和搖滾樂結合的話題。譚維維當然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卻因為音樂真人秀的平臺效應顯得影響力比較大而已。   搖滾樂的民族化從一開始就是中國搖滾音樂人的主要命題之一。
  • 民間長詩論綱-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各民族民間長詩豐富多彩,南北風格差異顯著。北方少數民族民間長詩多有英雄題材,風格豪放、粗獷。如蒙古族的《嘎達梅林》、維吾爾族的《艾裡甫與賽乃姆》、回族的《尕豆妹與馬五哥》等;南方少數民族民間長詩多取歷史現實生活故事,風格婉約、細膩。
  • 臺灣民間唱響抗戰歌曲 學者籲「不容青史盡成灰」
    中新社臺北7月7日電 (記者 劉舒凌 路梅)臺灣民間團體中國統一聯盟、新黨青年軍、臺北市松竹梅文化基金會等7日在臺北分別舉辦抗戰紀念活動。《黃河大合唱》、艾青《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抗戰時期悲壯的歌曲與詩詞,伴隨參與的民眾一同回顧抗戰史。  今年臺灣民間舉行的各項七七抗戰紀念活動,傳唱昔日愛國歌曲成為共通點。  中國統一聯盟今年演講會中增加抗戰歌曲合唱、《黃河大合唱》欣賞、詩歌朗誦等環節,邀盟員、友人共同欣賞。
  • 「夜讀」青海花兒:多民族民間文化的經典之作
    詩人不經意的一次吟唱,不僅真實再現了500多年前青海高原夏日田野裡人們漫唱花兒的歷史影像,還首次明確地將在民間傳唱了數百年、但之前從末進入正統史學家和文人視野的青海花兒用文字記錄了下來。在與詩人偶然的邂逅之後,花兒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著名的多民族文化走廊——河湟谷地搖曳生長,逐漸成為了漢、回、土、藏、撒拉、保安、東鄉、蒙古等青海高原9個民族共同用漢語演唱的標誌性口承文藝,成為了青海多民族民間文化的經典之作。在中國的民歌史上,青海花兒的流傳地區之廣、傳唱民族之多、歌詞之浩瀚、曲令之繁、內涵之深厚令人驚嘆。
  • 樂,音樂,歌曲,歌星,民間小調
    孔子學樂,人類文明的發展,少不了樂的陪伴,從原始人的起始,人類就是在樂的哺育發展進化的,樂是人類最早接受和運用,喜愛的藝術形式。中國的禮樂中的樂就是最好的詮釋樂對於一個人類社會的重要性。瞎子阿炳一曲《二泉映月》倒出人生苦難音樂這個具陶冶情操改變情緒的過度種類,我們所聽到的世界名曲,如《卡門》《西班牙鬥牛曲》《藍色的多瑙河》中國的《梁祝》《春江花月夜》等等,這些已經域名的曲子,在指引著聽者隨著作曲家的思路和情感
  • 不同類型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一、改編曲創作特點改編是指將原有音樂作品用其他音樂形式進行移植、發揮、發展和編配。由於鋼琴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音色,因此幾乎能勝任任何改編,由此可見,改編曲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重要形式。1.創造民族化鋼琴音樂語言由於中西方鋼琴音樂結構的不同,因此如何將中國音樂中線性的音腔式結構在鋼琴和聲性的立體結構中再現,就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我國作曲家運用結構整合、和聲疊置、音色模仿、節奏重現等手法,創造了既符合鋼琴特性又具有民族化特性的音樂語言,從而使鋼琴音樂語彙表現出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
  • 民間戲劇
    因為它大多是臨時搭臺演出的,特點是簡單而且有些「粗俗」,所以又被稱為「亂彈」。亂彈最早用於祭祀神靈,多在祭神和祭祖時演出。後來在演出中,亂彈因使用的弦琴不同而分化為西皮和福祿兩派,兩派合稱「北管」。北管節奏明快強烈,曲調高亢激越,是婚喪嫁娶、迎神祭典中最能渲染氣氛、振奮人心的一種民俗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