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唱響抗戰歌曲 學者籲「不容青史盡成灰」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臺灣民間唱響抗戰歌曲 學者籲「不容青史盡成灰」

  中新社臺北7月7日電 (記者 劉舒凌 路梅)臺灣民間團體中國統一聯盟、新黨青年軍、臺北市松竹梅文化基金會等7日在臺北分別舉辦抗戰紀念活動。《黃河大合唱》、艾青《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抗戰時期悲壯的歌曲與詩詞,伴隨參與的民眾一同回顧抗戰史。

  今年臺灣民間舉行的各項七七抗戰紀念活動,傳唱昔日愛國歌曲成為共通點。

  中國統一聯盟今年演講會中增加抗戰歌曲合唱、《黃河大合唱》欣賞、詩歌朗誦等環節,邀盟員、友人共同欣賞。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王津平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這些歌曲中有國家的苦難,希望通過文藝欣賞來張揚兩岸中國人期盼「祖國中興」的精神。

  臺北市松竹梅文化基金會等機構舉行的紀念會中,有愛國歌曲合唱比賽,吸引了許多老兵與家屬參與。主辦單位之一、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籌備會主委鍾欣純表示,盼透過歌聲傳唱,讓當年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官兵能永遠被記憶與傳頌,讓逝者家屬以官兵為榮,讓倖存官兵在年老時,仍可感受到人們對其勇於犧牲的感念。

  在新黨青年軍於臺北中山堂抗戰勝利紀念碑前舉行的紀念活動中,臺北青年穿上抗戰時期軍裝,83歲的當年河北流亡學生劉慶林領唱昔日戰歌。新黨主席鬱慕明在活動中呼籲中國國民黨,不應忽略抗戰史。

  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近來數次於報章發表長文,直指「民族意識淪喪是臺灣社會一大憾事與隱憂」。他在中國統一聯盟的演講會上再度闡述,缺乏民族立場的歷史觀,誤導民眾走上價值虛無主義道路;在此氛圍下,臺灣社會積非成是。

  林金源具體列舉了接踵而來的荒誕現象:臺灣官方與民間近年幾乎將日本殖民者八田與一奉為英雄,而其實他主持建設烏山頭水庫,乃是執行日本帝國侵略政策而非出自善意;臺北市今年宣導6月17日是北投公園建成百年,然而此日是日本侵略者當年耀武揚威、開始經營臺灣的所謂「始政紀念日」,讓當年臺灣民眾咬牙詛咒、光復後停息超過一甲子的「六一七」竟悄然復活。

  這位學者指出,在這已被淡忘的七月七日,臺灣仍有神智清明、良心未泯的有識之士在聚集、吶喊;認清史實才能讓人民為所當為、止所當止,「不信國魂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完)

相關焦點

  • 臺灣居然容不下一座抗日紀念館?!
    自1895年日本侵佔臺灣至1945年臺灣光復,50年間,包括「原住民」在內的臺灣同胞前赴後繼,與侵略者進行了殊死鬥爭,有65萬人獻出了寶貴生命,付出了極大的犧牲。臺灣同胞的抗日鬥爭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同胞為全面抗戰的勝利作出的貢獻不可磨滅,青史可鑑。
  • 不信青史盡成灰 _理論綜合 _光明網
    今年年初,一些微信帖子就出現了一些對已故總理周恩來十分不負責任的的言論,有的言論甚至把人民共和國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歸咎於他。筆者以為,習近平同志的下面這段話可以作為我們對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作出公正評價的重要參考。他說,「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儘管他們有很高的水平……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不受時代條件限制。」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兩岸各界代表籲弘揚抗戰精神反「臺獨」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兩岸各界代表籲弘揚抗戰精神反「臺獨」 2020-10-22 23:27:11多位兩岸各界與會代表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兩岸同胞要弘揚抗戰精神,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光明前景。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指出,兩岸同胞要牢記臺灣光復歷史,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捍衛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 西安一教師創作的歌曲唱響全國 「一首抗戰歌曲抵得上兩個師」 !
    今年是抗戰勝利75周年,回想起這段歷史,不能不提那些引發人們強烈共鳴、激蕩起愛國情懷、經久不衰的抗戰歌曲。據統計,前後奔赴延安的愛國青年總人數在3萬人左右,而之所以能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與那一首首感人肺腑響徹全國的歌曲有很大關係。
  • 臺灣各界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光復75周年
    參與人士合唱光復紀念歌曲,向先烈獻花,表達追思與敬意。發起團體還發表了恢復光復節、反對美日外部勢力幹預臺海事務等主張。隨後,各界人士發起臺灣光復紀念遊行,表達主張和訴求。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巨大犧牲。
  • 他是歌曲《夜上海》的作者,抗戰時當了漢奸,為神風敢死隊寫隊歌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指的是家國危難之時,人們的或是壯烈、或是屈膝的各種表現都會被青史一一銘刻,時間會消磨人的記憶力乃至生命,卻改變不了歷史的真相,史筆如鐵這個詞,就是形容文人孤傲的風骨,而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除了無數文人投筆從戎,還有許多違心揮筆為敵人歌功頌德的漢奸,由於他們往往是在幕後搖唇鼓舌,鮮為外人所知,有的甚至在抗戰勝利後逃脫了懲罰,憑藉著才氣為世人膜拜,例如著名作曲家陳歌辛。
  • 兩岸曲藝歡樂匯十年:臺灣曲藝家籲「兩岸交流確有必要」
    兩岸曲藝歡樂匯十年:臺灣曲藝家籲「兩岸交流確有必要」 2020-11-26 22:08:56  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教授郭孟雍回顧指出,兩岸曲藝屆交流近十年間,始終以展演交流來共同創新曲藝文化的新亮點為目標;在堅持保存曲藝藝術的地域性、種族性的特色外,更在兩岸搭建了一座曲藝藝術民間交流的平臺。
  • 抗戰跟臺灣無關?臺灣學者反駁:當年5萬臺灣人赴大陸參戰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大師兄)今天是七七抗戰紀念日,83年前北平的槍炮聲,宣告著日本侵華戰爭全面打響。在抗戰時期,約有五萬名臺灣同胞「尋找祖國三千裡」,遠赴大陸參加抗戰。抗戰勝利後,被割讓50年的臺灣成功光復。
  • 海南話歌曲全島巡迴演唱會(瓊山站)唱響
    張茜翼 攝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8日電(記者 張茜翼)海南話歌曲全島巡迴演唱會(瓊山站)文化惠民公益性活動18日在海口拉開序幕,這是該主題活動首場演出。圖為演出現場。張茜翼 攝  據介紹,此次活動以「唱響海南話歌曲,助力自貿港建設」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海南特色文化資源,培養更多熱愛海南音樂的年輕歌手,推動海南文藝事業發展。
  • 臺灣寫真:唱或不唱 「臺灣省光復節歌」記錄歷史與前路
    中新社臺北10月25日電 題:唱或不唱「臺灣省光復節歌」記錄歷史與前路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許多中老年民眾自小熟悉的《臺灣省光復節歌》,25日又唱響於臺北中山堂內外的公共集會中。  「張燈結彩喜洋洋,光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民族精神不能忘。」
  • 【原創歌曲】最後一戰(紀念抗戰勝利74周年——張天甫演唱)
    在湖南省漵浦縣龍莊灣鄉青山界打完的「雪峰山會戰——龍潭戰役」,在抗戰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歷史地位,成為十四年抗戰的最後一戰。      出生本地的詞作家張松及曲作家劉樂權,秉著對抗戰英烈的深切緬懷,創作了這首大氣磅礴的歌曲,懷化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張天甫,深情演唱了這首歌曲。      「八年烽火起蘆溝,最後一戰在龍潭。」
  • 用歌曲抗戰:上海的抗戰歌曲創作
    上海抗戰歌曲興起於「九一八」事變之後,1937年盧溝橋事變、特別是「八一三」淞滬會戰後,上海抗戰歌曲的創作與在上海地區的傳播呈現繁榮。同年11月上海淪陷後,上海抗戰歌曲的創作與在上海地區的傳播漸趨衰落。
  • 花千骨同人歌曲《成灰》
    點擊關注「國風匯」,更多霍建華趙麗穎八卦,福利粉絲qq群(549978010),喜歡花千骨的一起來聊吧看到了小夥伴們的催更,為了贖罪小編馬上來更新了,= =前幾天小編有點忙,小夥伴們莫怪啊n(*≧▽≦*)n小編今天分享一首來自凌之軒的《成灰
  • 《中國夢想秀》周立波與老兵同唱抗戰歌曲
    抗戰老兵激情憶往事 與周立波同唱《松花江上》1935年,作曲家張寒暉在目睹了「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軍以及東北人民流亡慘狀後,作了一首著名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歌曲唱出了東北民眾的悲憤情懷,也喚醒了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決心。本周五,老軍醫婁仁遠就將在夢想舞臺上唱響這支鼓舞了億萬民眾誓死保衛家園的歌曲。
  • 臺灣多個團體紀念全民族抗戰83周年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在紀念這一重要日子時呼籲兩岸中國人汲取歷史教訓,團結起來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這樣才不愧抗日先賢先烈的犧牲奮鬥。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等團體7日在臺北舉行「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臺灣抗日誌士後代、專家學者等100多人參加。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表示,今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今年也是臺灣抗日125周年。
  • 紅色音符抗戰歌曲|《遊擊隊之歌》《歌八百壯士》《在太行山上》的...
    8月26日下午,我們一行來到年逾八旬的軍旅詞作家晨楓位於北京的家中,聽他講述幾首抗戰時期膾炙人口的歌曲背後的故事,重溫抗戰精神,汲取新時代奮進的精神力量。《歌八百壯士》多次唱響銀幕另一首抗戰歌曲《歌八百壯士》因為故事感人肺腑、鼓舞人心,多年來,多次被選為電影主題曲。目前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講述的也是那段歷史。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桂濤聲,原名桂獨生。
  • 《八佰》大陸火熱上映 臺灣觀眾遺憾:打了民進黨的日本爹在臺難上映
    蘇恆認為,只有參觀抗戰紀念館後才能夠了解當時的中國人有多麼艱難,也才能夠銘記歷史,不忘國恥,也才能理解,身為中國人是一件多麼驕傲的事情。 「但可惜,在臺灣,我們沒有任何一座抗戰的紀念館,就連教科書都不太教『對日抗戰』這段歷史。」她表示,因此臺灣很多年輕人不懂日本曾經對中國人做出多殘酷的事情。對於大陸電影《八佰》能夠在臺灣上映,蘇恆認為這事絕不可能的。
  • 陳勢安在線演唱會30日登陸陌陌直播 經典歌曲《天后》不容錯過
    他先是痛撤心扉的失戀者,然後才是溫暖療愈的歌者;他先是漫天烏雲的追夢者,然後才是大街小巷傳唱,熱門點播的歌曲演唱者,他就是馬來西亞歌手陳勢安。11月30日,移動社交平臺陌陌旗下的哈你直播將舉辦陳勢安在線演唱會。在此次在線演唱會上,陳勢安不僅會奉獻新專輯的多首歌曲,而且也將再次唱響《天后》等經典歌曲,和廣大歌迷分享自己的音樂心路歷程。
  • 澳籍華人學者王林發:測中和抗體 籲增強合作
    中新社北京6月8日電 題:澳籍華人學者王林發:測中和抗體 籲增強合作中新社記者 張素自1994年發現亨德拉病毒至今,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教授王林發王林發認為可以蝙蝠作為新的醫學界模型,研究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的學者都可以從中有所發現。籲增強合作:「無疫情時代」也必須重視「備戰」王林發注意到,各方申報新發傳染病仍遵循百年以前的「科赫法則」。但在已有高通量測序等手段的今天,是否應該改變思路,即使「懷疑病原」也可先申報。
  • 《唱響時代的讚歌》經典電視歌曲——旗正飄飄
    歌曲表現了"國亡家破,禍在眉梢"的悲憤情緒,以及要求抗戰的熾烈深沉的愛國激情。   這是一首節奏鏗鏘有力,具有很強的號召力的歌曲。小調式的運用增加了樂曲的蒼勁深沉的悲壯,似為急切的呼籲。《旗正飄飄》這首合唱曲有著蘇聯軍歌附點加四分、八分音符和小調式的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