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民族音樂的傳統分類、保持該民族歌種特點

2021-01-08 安穩度日6

哈尼族民歌音樂曲調中的歌唱內容、歌唱的時間地點以及歌唱的對象為劃分依據,他將習俗場合分成了兩類,把哈尼民歌根據歌唱內容的不同分為了不同的民歌歌種,因而他並沒有指出這些歌唱內容的「歌」是用什麼民歌曲調唱的。如宗教祭祀活動中所舉例的《祭寨神規矩歌糾叫魂歌送鬼歌《敬山獻水歌,都應是由祭祀主持者莫丕來唱「莫丕突」;《寨歌》既可以同時用「哈吧」來唱,也可以只用「哈吧」來唱通過閱讀兩位前輩的著述可以得知,兩位老師在分類的過程中,李元慶先生是以哈尼人的觀念為基礎,結合自身的認知,將其按照哈尼人所認同的標準、規則,用哈尼人自己的「樂語」進行分類的。

在紅河學院參加有幸聽到了李元慶先生對於哈尼音樂的細緻講解,當他講到哈尼民歌的分類時,有不少哈尼族的工作者以及傳承人發出了贊同的心聲。我想,這正是因為李元慶先生從哈尼人內心的實際出發,並將此與自己的認知結合在一起,用哈尼人民自己的術語去表達哈尼民歌的稱謂,才形成了國內民族音樂學界以及哈尼族內部都認可的哈尼族民歌分類。

分類的角度事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所以對某一事物可根據其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屬性進行不同的分類李元慶先生為了準確理清民間歌曲的「民歌」與民間詩歌的「民歌」之關係,他從哈尼族民間歌曲的角度出發,又兼及民間詩歌的角度審視,以此用獨特的民族語言對哈尼族內部的民歌分類進行了學習梳理。如,嫁姑娘時唱的「蘇咪衣」與祭祀時唱的莫批突」,它們都是在某一個音樂場域中用一種獨特的民族語言來表達的歌種概念。

則是從民間文學的角度進行分類的,他實際上是把民俗場合中唱的歌曲內容,如哈巴裡面的很多歌、開天闢地的歌、男女相愛的歌、抬棺材時唱的歌以及出嫁時唱的歌等等,用漢語意譯作為了哈尼民歌的稱謂,因此並不能表明歌唱內容的「歌」的民間歌曲類別屬性由此得知,毛佑全先生的分類是文學意義上的種具體內容的分類、是一種具體的距離性質的歌唱內容的歌、是哈尼歌種局部的一種劃分,因而這種分類既不是民間歌曲意義上種類的分類,也不是對李元慶先生梳理的哈尼族民間歌曲傳統分類的一種否定。

長期以來,中國民歌的分類一直是音樂學界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其最早在侍詩經》裡就有了基本雛形,即關於「風」「雅」「頌」的劃分。但是真正從民族音樂學的研究視角對中國民歌進行分類的學術成果,則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陸續出現的隨著中國民歌的分類慢慢走向了規範化,紅河地區哈尼族民歌的分類在李元慶老師的引領下,也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注。

對哈尼民歌分類的差異性通過梳理紅河地區哈尼族民歌的分類情況可以看出,在哈尼族音樂文化研究中李元慶先生與毛佑全先生兩位學者,各自以自己的學術視角在向民間藝人學習之後對哈尼民歌進行了分類。當你進入哈尼社會與哈尼人同吃住時就會發現,李元慶老師的那種分類並不只是學著自己對它的分類,而是根據民間真真正正權威的歌手對此的分類。

兒童自己唱的歌和領娃娃唱的歌在哈尼社會中為什麼不像漢族一樣統稱為「兒歌」呢?眾所周知,有時當我們走在大街小巷中會聽到各式各樣的漢族兒歌,其中,有小夥伴們做遊戲時唱的、有大人領小孩子唱的等等,而這些在漢族的音樂體系當中被統稱為兒歌。但是,當我們走進哈尼社會,感受哈尼民歌的魅力,再從李元慶先生的分類中看「兒歌」時,就可以看出,兒童自己自娛自樂時唱的歌和領娃娃時唱的歌(這裡需注意,即便是小姐姐唱的歌。

其歌唱的內容也是像大人安撫嬰兒一樣的內容),其所發生的民俗場合、音樂場域以及表現出來的習俗功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兩者都存在著哈尼社會中,我們並不能以某一民歌稱謂概括全部,更不能用一些局外人對漢族民歌分類的認識去套哈尼族傳統的民歌分類。

換句話說,學者在研究某個民族民歌的過程中,必須在尊重所研究民族的傳統分類、保持該民族歌種特點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二是關於「敘事歌」「風俗歌」的問題。

相關焦點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小調音樂的分類和特點
    一、小調音樂的分類小調音樂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時調和地方性小調。1.時調體裁形式較為規範,經過長期藝術加工,傳唱悠久,經常被一些民族樂器、地方戲曲和曲藝吸收並重新演繹,時調種類又分為幾大類分別如下鮮花調:旋律優美抒情,旋律形態大多為徵調式,曲式結構呈現為前半部分是兩個呼應性樂句,第一樂句大部分是一對重複短句,停在G音上,第二樂句停留在C音上,以四小節為主要樂句
  • 王耀華 | 許常惠教授的民族音樂教育思想
    (一)傳承性和現代性是成功的民族音樂創作的兩大特性現代性必須以民族音樂的傳承性為基礎,才能體現各民族弘揚傳統音樂特點,對世界音樂文化多樣性做貢獻;同時,傳承性又應當適應時代的需要進行創新,在求新求變的過程中,使之具有現代性。
  •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的概念與特點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音樂是舞蹈音樂的一個分支,它的概念狹義地說是指那些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的音樂,包括用民間樂隊演奏的器樂曲牌,民歌小調和歌、舞、樂相結合的歌舞音樂。廣義的說也包括那些按舞蹈藝術的規律,為民間舞教材和民間舞劇目而編創的音樂。即從廣場到課堂到劇場,或從民間到教材到劇目這樣一個完整的體系。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民族傳統服飾了解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指服飾材料製作技術、服飾製作工藝和服飾裝飾工藝,包括服裝製作工藝、服裝定型工藝、百納布工藝、扎染、蠟染、印染、刺繡、補花、織錦傳統的手工藝是民族服飾中最為精彩華美的部分之一,彰顯了民族服飾風貌的特點。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民間歌曲
    蒙古族的民歌分為兩類,分別是題材分類,包括思鄉曲、讚歌、牧歌、諺歌、兒歌、宴歌,另一種是體裁分類,包括長調和短調。長調主要包括牧歌、讚歌、婚禮歌、宴歌、思鄉曲等,流傳在大興安嶺和陰山以北地區,長調帶有濃厚的草原氣息,節奏自由,曲調悠長氣息寬廣。
  • 世界音樂該被尊重嗎?
    世界音樂應該被尊重嗎?這是在《樂隊的夏天》裡前幾期的一個話題。提起世界音樂,這幾個字仿佛自帶一種疏離感,當音樂貼上了這個標籤,就像讓你專門繞開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世界音樂,它又是最通俗的,因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麗水援疆:傳統民族樂器入課堂,共譜民族團結曲
    傳統民族樂器入新和課堂。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劉俏楊 記者沈貞海報導「自從我第一次拿到樂器上音樂課起,每天我都在期待下一次音樂課的到來。」新和縣麗水小學三年級(2)班學生伊米然江伊卜拉伊木說道。新和縣麗水小學音樂組在援疆音樂教師周紅的帶領下,充分發揮音樂教師的特長,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將竹笛、葫蘆絲等民族樂器融入不同學段音樂課堂開展教學。這樣的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感受音樂藝術魅力同時增加民族認同感。「前期我們在二至五年級,每個年段選了一個班級開展試點教學,接下來將會在全校鋪開,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間歌曲的特點和具體分類
    一、號子號子在北方稱呼為吆號子,在南方稱呼為喊號子,屬於勞動節奏並伴隨體力運動的歌曲類型,音樂特點直接、簡單,有時粗狂有力,有時堅實有力。號子音樂的曲調和歌詞時常會因為場景不同而出現即興的成分,這也是號子的藝術魅力所在,音樂材料有規則的重複,也是號子的藝術特點之一,收到勞動節奏的影響,號子的節奏一般都比較鮮明、具有律動性。
  • 民族彈撥樂在京劇音樂伴奏中的演奏特點與規律
    ,也逐漸形成了京劇音樂伴奏的基本樂隊配置與演奏特點。根據京劇演員不同行當的聲腔特點,除了青衣( 俗稱旦角 )和小生的唱腔音樂加入京二胡伴奏外, 其他如老生、花臉、老旦等行當的唱腔音樂,主要以京胡和其他彈撥樂器組合為京劇樂隊文場的基本配置。 那麼, 除了京胡、京二胡這兩件弓弦樂器以外,其他民族彈撥樂器在京劇音樂的伴奏中,有哪些演奏特點與規律呢?
  • 【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團結小知識,你了解多少?
    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生動體現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保證民族團結小知識1什麼是民族民族是一個歷史範疇,有它自己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民族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種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這四個特點是民族形成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特徵。
  • 閻惠昌 | 民族音樂的生命力毋庸置疑
    閻惠昌:這次在內地巡演的幾場音樂會,體現出的香港中樂團的特色,就是16個字:植根傳統,銳意創新,不拘一格,自成一格。「植根傳統」,就是說香港中樂團的演出曲目裡,肯定有非常傳統、民間的音樂。中國音樂分為兩大類,一是中國傳統音樂,二是中國現代音樂。中國傳統音樂,包括文人音樂、民間音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民歌等等。
  • 音樂教師面試教案模板《民族樂器》
    一、情景創設:1、欣賞音樂片段,考慮:    (1)作品名  (2)作曲者  (3)什麼樂隊演奏 2、感悟:為什麼中國民樂隊演奏這首曲子,在什麼地方演出(看影片文件)      中國民樂隊演奏傳統西洋樂曲是屬於一種什麼樣的文化現象,由此引發課題——不同民族樂器的相互借鑑。
  • 泰國的民族劃分及其民族政策分析
    為了方便管理少數民族事務和推行泰化政策,泰國社會發展和人類安全部借鑑了瑪希隆大學和泰國社會發展福利廳的研究成果,將泰國少數民族分為56個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分布於泰國67個府,總人口為610萬人。根據少數民族的居住地區特點將其分為四類:居住在平地的少數民族、居住在高地的少數民族(山地民族)、居住在海邊的少數民族和居住在森林的少數民族。
  • 天歌民族樂團清音民族室內樂團亮相 「天籟精韻」奏響民族經典
    昨天,我市民樂愛好者在天津音樂廳迎來一場精彩的演出,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清音民族室內樂團亮相,通過豐富多彩的演奏形式獻上了一臺「天籟精韻」民族音樂會。清音民族室內樂團由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多位聲部首席及優秀青年演奏員組建而成。
  • 民族音樂將何處何從?如何傳播更快?
    貴州民族音樂資源非常豐富,長期的傳承與發展昭示出其獨特的風格特點,而且每一地域及各個時期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全球化傳播理念的衝擊,不論是其他民族音樂的影響,還是西方音樂文化的滲透,貴州苗族音樂幾乎還保持在原生型的狀態下,體現著民族音樂的原生價值。
  • 民族文化不可一味的改變,要保持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
    有些地方的特色、民族的文化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有些很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也已經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是我們一代一代中華兒女經過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的,為什麼為了百花齊放就放棄自己手中的瑰寶,而去適應所謂的時代潮流? 流行的不一定就是適用的,保持地方特色原汁原味的曲藝文化才是最長遠的戰略考慮。
  • 北京民族樂團讓民間音樂「走出圈子」
    支付是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北京民族管弦樂團團長李昌俊坦言。 這已經不是北京國家交響樂團第一次線下表演和在線付費了。今年,他們演出了五場類似的演出,每次網上售票9.9元,與平均票價在300元左右的線下演出相比,有很多優勢。在國內職業院校繼續進行付費直播的情況並不常見,李長俊的自信在於:「北京民族樂團已經把民族音樂走出了圈子。」
  • 淺析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
    所以我國流行音樂必須開始本土化的發展,這就需要借鑑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讓我國的流行音樂更加具有審美性。在這種結合實踐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來流行音樂發展的新方向。一、民族音樂作品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  我國民族音樂的珍貴之處不僅是韻律上的優美,還有精神的傳承。
  • 民族音樂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 傳統音樂藝術在創新中前行
    原標題:民族音樂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 傳統音樂藝術在創新中前行[   國際在線報導(實習記者 陳燁):15日晚,「光明頌」慶祝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族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北京民族樂團寄情於優秀民族音樂作品,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上了一份精彩紛呈的「音樂之禮」,一份見證中國民族音樂四十年發展成果的「驚喜之禮」。
  •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民族樂器有哪些?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文化傳統流傳下來,民族音樂、樂器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來看看民族樂器有哪些?箏箜篌瑟以上內容並非原創,是從百度上搜索得出,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多去搜,多去看,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很重要。不過民族樂器的使用難度大於大部分西洋樂器,所以慢慢呈現頹勢。但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