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2020-12-21 翟姚說文化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除圖案與色彩這樣直觀的外化語言,民族傳統服飾中精美的工藝手段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靈感啟發。例如,利用扎染、蠟染工藝對面料進行染色,百納布工藝進行面料的拼接鑲嵌以及手法絢爛的刺繡工藝等。傳統工藝作為靈感,目的是發現根植於生活中的手工藝帶來的美感,原始地呈現中國美。

民族傳統服飾

了解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指服飾材料製作技術、服飾製作工藝和服飾裝飾工藝,包括服裝製作工藝、服裝定型工藝、百納布工藝、扎染、蠟染、印染、刺繡、補花、織錦、編結等。以上工藝在第一章第四節中已作了介紹,這裡不再贅述。民族傳統服飾以平面結構為主,輪廓比較簡單且各自有固定的樣式,所以人們就把心思花在了服裝的裝飾上。在少數民族服飾中,服裝的領口、袖口、前胸、雙肩、下擺等處是整件衣服中最為出彩的部位,這些部位往往被施以精細的刺繡、挑花、串珠、鑲條、滾邊等工藝製作的圖案,甚至一件服裝的製作周期最長可達數年,由此催生發展出極盡精巧的傳統手工藝。

手工藝民族服飾

在這些傳統工藝中,刺繡是最常見的。刺繡的技法很多,即平繡、挑花、堆繡、鎖繡、貼布繡、打籽繡、破線繡、釘線繡、縐繡、辮繡、纏繡、馬尾繡、錫繡、蠶絲繡。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針法,如鎖繡有雙針鎖繡和單針鎖繡,破線繡有破粗線繡和破細線繡等。傳統的手工藝是民族服飾中最為精彩華美的部分之一,彰顯了民族服飾風貌的特點。

刺繡

傳統工藝再運用豐富的民族傳統工藝技巧,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傳統工藝技巧的時尚轉化運用,主要是運用傳統技藝設計並製作出有特色的材料和圖案,運用於不同類型的服裝中,這裡講的內容以材料的運用為主。用傳統技藝製作出來的服裝材料,蘊含樸實、原初、手工感之美,在眾多風格的服裝面料中脫顆而出,成為獨特的樣式。在利用這種面料設計服裝時,要將面料與服裝的風格、種類、舒適度結合起來考慮,才能體現出傳統工藝的美。如扎染、蠟染、手工印染、藍印花布、手工織布、拼布的原材料以純棉、棉麻混紡、絲綢為主,這類天然纖維面料,都適合春夏日常裝,以自然、綠色為設計理念,以簡潔輕鬆、生活實用為設計定位。

蠟染

運用拼布面料設計的秋衣,將拼布的美於簡潔的服裝結構中突顯出來。第五節民族傳統配飾帶來的靈感服飾配件指除服裝以外所有附加在人體上的物品。其種類包括頭飾、胸飾、頸飾、腰飾、背飾、腳飾、包袋、帽、鞋、襪、手套等。民族傳統配飾除作為服裝的搭配以外,其自身精湛的工藝、絢爛的色彩、獨特的造型特徵也散發出迷人的光彩,無疑成為配飾設計靈感之一 。

民族傳統配飾

配飾設計要點配飾設計的基本要素與服裝設計一樣,即:造型設計、色彩設計、材料設計。造型設計是基礎,是創造配飾風格的基礎,造型決定色彩和材料,為色彩和材料提供有用的依據。色彩決定配飾的色彩面貌,材料是配飾的物質基礎,以上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配飾有純裝飾性配飾與實用兼裝飾性配飾之分,以裝飾為目的的配飾設計遵循審美規律、市場規律;實用兼裝飾性配飾的設計重點是品種分類設計,這類配飾因使用場合和用途不同而造型不同,最常用的鞋、帽、包,皆有不同的分類。鞋的常規分類有春秋季鞋、夏季鞋、靴、運動鞋等。帽的常規分類有藥盒帽、發箍半帽、豆蔻帽、塔盤、禮帽、鐘形帽、貝雷帽、鴨舌帽、寬簷帽、翻折帽、幞頭等。

民族帽子

包的常規分類有宴會包、女士包、背包、沙灘包、學生包、公文包、化妝包、皮夾、旅行包、挎包等。因此配飾設計要求分類設計,即針對某一類型的配飾進行造型、色彩、材料具體的考慮並達到預想的效果。同樣一種設計方法, 很可能有不同的結果,這取決於設計要求和設計延伸,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設計,也可能得到同樣的結果。民族風格的配飾設計,是利用民族傳統配飾資源,運用符合時代審美特徵的設計手法進行的設計,是用新的視角對傳統的詮釋民族服飾系列中的單件物品可以直接與時裝進行搭配,形成混搭的若裝風格,這也是年輕人比較喜愛一種風格。

直接搭配要點搭配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性地進行搭配,沒有固定的搭配規則可言。但是因為民族服飾有的裝飾面積比較大、有的穿脫不方便、有的太沉重,不適合與時裝搭配。所以用較簡潔的民族服裝或民族配飾與時裝搭配,是比較常見的搭配組合方式,如民族配飾單品中的首飾、包袋、繡花鞋、色彩鮮豔的頭巾等,都可以考慮。選擇單件民族服裝與時裝相搭配,通常會選擇裝飾或結構較為簡潔的單件民族服裝與時裝搭配。「披星戴月」的納西人: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賢德善良而著稱。她們的傳統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參考資料《中國服飾》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鑑與運用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鑑與運用,民族服飾強烈的色彩關係和用色方法,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是全部應用傳統面料,還是傳統面料與現代面料混合使用,都要統一在明確的設計風格之下,必須將傳統面料與其他設計因素(如款式、版型、製作)相互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傳統面料的作用。為利用日本傳統印花布設計的服裝,純棉印花布料與簡潔、樸素的服裝風格協調一致; 為美洲民族風格印花面料的運用:為採用東歐傳統風格與中國傳統風格的面料設計的春夏服裝:為採用日本傳統風格的面料設計的服裝。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各國服飾
    漢朝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時期。對外,有張騫通西域之後,名揚天下的「絲綢之路」,勾通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對內,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華夏各族的交往密切。胡服進入中原,到東漢時更是上下盛行,連皇帝大臣都穿著胡服。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少數民族裙裝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繼續談談裙,也是最普遍的一種下裝,我國很多民族的婦女都穿裙子。裙的類型可分為連衣裙、長裙、中裙、短裙。講一講服飾配件,服飾配件主要指除服裝以外的所有附加在人身上的飾品,民族服飾中配件紛繁複雜,有首飾、帽飾、圍腰、背篼、包袋、綁腿、鞋靴等。用植物製作染料的過程,各民族採用的方法稍有區別,但過程大致相同。民族服飾的圖案特點各民族在服飾中用圖案的現象比較普遍,無論在服裝上還是服飾配件上都少不了圖案。圖案的內容以動物、植物、人物、幾何圖形、文字為主,從結構上看有通感聯想、固定程式、主觀構成等特點。
  • 讓民族服飾走進現代生活
    原標題:讓民族服飾走進現代生活   讓傳統手工藝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清朝服飾美學
    和歷史上漢民族的袍衫比較,馬褂的襟袖則要短小得多,製作工藝簡單,穿著起來也很方便。加之馬褂前襟都用扣子,免去了袍衫用腰帶束扎的累贅,不但前襟平整,增加了服裝的美感,而且更加便於活動。特別是扣子的使用,衝破了傳統袍衫只能兩襟相掩以帶纏之的古老模式,出現了對襟、大襟、缺襟等新式樣,大大豐富了清代的服裝式樣。
  • 傳承民族服飾文化的先行者 | 萊福士杯第四屆中國民族服裝設計大賽啟動
    》精神,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精神,同時達到促進中國民族服裝文化交流和傳承,將民族服飾元素與現代都市時尚相融合,鼓勵和倡導民族文化的創新,挖掘和培養有潛質的民族服裝優秀設計人才的目的,致力於成為促進中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以及成果展示的優秀平臺。
  • 這才是中國風服飾,東方傳統文化與全球流行時尚的碰撞融合
    張馨予紅綠棉襖禮服什麼是中國風服飾?簡單概括就是以中國元素為靈魂,將中國古典文化與時尚結合,能夠順應全球時尚趨勢,適應現代人需求的服飾。中國風服飾的要點有兩個,一是中國元素為服飾靈魂,也就是服飾要能表現中國元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二,也是很多設計師都忽略的一點,那就是順應全球時尚,能夠讓現代人接受的。只有中國元素的堆砌,而不考慮與全球時尚相結合,不滿足現代人的需求,那設計的服裝不叫中國「風」服飾,應該叫中國古代混合服飾。
  • 雲南省26個民族傳統服飾展演上演「最炫民族風」203套讓你一次看個夠
    1月8日晚,由雲南藝術學院、雲南省文化廳、省文產辦聯合舉辦的「雲南民族傳統服飾展演」在雲南藝術學院(呈貢校區)安康音樂廳舉行演出。該活動由雲南省非遺保護中心、雲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戲劇學院、音樂學院承辦。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提煉元素從各層面挖掘的元素
    那麼我們對服飾元素進行提煉則需要從中總結相關規律,找出特例,這個特例就是元素所在,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現民族服飾特性,或對服飾設計運用產生較大啟發。元素的全面性在提煉服飾元素時要注意幾點:第一,提煉有代表性的元素。所謂代表性元素正是指能代表和反映該民族文化特性的元素,尋找到最能打動人、最能展現民族服飾特點的元素。第二,提煉特別的元素。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這種現象在民族學的文化變遷理論中,被稱為涵化過程的民族同化現象。文化的變異導致了苗族服裝的變化,清末民初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黔東南地區的苗族與外界接觸少,服飾文化的變化十分緩慢;在此之後,黔東南苗族服飾文化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撞擊下迅速發生變遷,其主導文化也從原始宗教巫文化轉向多元化。青年男子不再挽髻和留髮辮,而是普遍包頭巾,城市的男子多以漢裝為主。女裝簡單化,有的地區女裝開始出現以褲代裙的狀況。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服飾的結構特點包纏式結構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包纏式著裝形制相對貫頭式服飾出現得較晚,在人們開始學會紡紗織布後,棉、麻、絲質織物開始普及,這時包纏式服飾才開始流行,服裝在穿著的過程中更講究技巧
  • 最新館訊 | 最炫民族風!38個民族的服飾都在這裡
    最炫民族風38個民族的服飾都在這裡「傳統@現代:民族服飾之舊裳新尚 — 杭州站·美美與共」即將開展2019年3月30日—6月16日,中國民族博物館的品牌展「傳統@現代:民族服飾之舊裳新尚」來到杭州,這也是該展覽繼寧夏銀川、北京、廣西南寧巡展之外的全國第四站。此次杭州站的展覽從現代哲學和人類學的視角切入,以民族服飾為媒介,意在用民族服飾來探討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展覽分為四個方面,時間:族群歷史與集體記憶、四季與習俗。
  • 民族服飾原來這麼美!看90後顏值爆表才氣設計師如何演繹民族服飾
    在西方文化包括其服飾文化湧入中國之際,這三位顏值爆表、才華橫溢的九零後設計師創作了這套「璀璨民族之百花齊放」海報,來發揚我們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服飾,帥!創作團隊介紹▼2015第九屆「創意中國」設計大獎二等獎、優秀獎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二等獎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三等獎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三等獎、優秀獎作品入選北京國際設計周作品入選第十屆設計之都中國深圳公益廣告大賽作品入選韓國國際數碼展作品入選韓國三年展大廣賽優秀獎高等院校設計大賽海洋大賽入圍獎三位創作者從56個民族的傳統服飾中精心甄選了
  • 讓傳統服飾走上世界時尚舞臺
    自2018年開始,團隊所設計的服飾連續兩年入圍國際大型時裝周。  2020年,學校的16位老師、40多名學生再出發,設計服裝款式80餘套。其中,宋錦、絲綢等材質、工藝手法的運用,讓作品更添「蘇州味」。從主題策劃、設計服裝、製衣一直到成衣,鄭同學有了完整操作、體驗整套工藝流程的機會。  多年來,學校堅持「文化導入、大師引領、項目貫穿」的原則,開展「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蘇州工藝美院副校長劉珽說,學校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是國家骨幹院校重點建設專業,併入選了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學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任務很多都是依託工作室開展的。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黃平苗族,盛裝設計
    其服飾藝術獨具一格,是多姿多彩而著稱於世的苗族服飾中的一枝絢麗奇葩。故對黃平苗族服飾的介紹與探析可窺見整個苗族服飾文化之一斑。本文擬著重談談黃平苗族服飾款式風貌、製作工藝特色及其發展變化。筆者雖系黃平苗族,但見識膚淺,水平有限,論述也許有偏頗之處,期冀讀者指教。
  • 清華思客|賈璽增:工藝、生活與制度——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既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這促成中國古代服飾追求外在形象與內在精神、形式之美與內容之善的協調與統一,也使得中國古代服飾不僅具有珠玉璀璨、文採繽紛的外在之美,還具有表德勸善、文以載道的深厚文化內涵。同時,中國先民通過「四季花」與「節令物」等應景飾品進行情景模擬,構建出一幅生動和諧、時節有序、內外融合的生活圖景,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浪漫情懷和文化智慧,也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在文化演進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參與意識。
  • 奈及利亞傳統服飾之美
    眾所周知,奈及利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了三大主要民族——約魯巴族、伊博族、豪薩-富拉尼族外,全國還分布有約250個民族。       歷經歲月沉澱,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其特有的語言和飲食習慣,也造就了特屬於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飾品。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奈及利亞傳統服飾。
  • 錫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服飾
    > 錫伯族的傳統服飾流傳於新疆和全國錫伯族地區,2008年列入縣級、地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屬消費習俗類別。 服飾作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物質資料,由於它不可缺少的實用價值和日益增長的欣賞價值,使其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服飾還具有禦寒、遮羞、裝飾等作用。服飾是民族工藝的鏡子。錫伯族的服飾與本民族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地理、歷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習俗有著密切關係。錫伯族的祖先古代鮮卑人以狩獵遊牧為業,穿的是獸皮製成的衣服。《後漢書?
  • 【中韓文化】—— 傳統服飾
    在中韓兩國的傳統佳節中,除了豐富的傳統美食,各具特色的傳統服飾,也可謂一大亮點。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兩國的傳統服飾——韓服與漢服。      在韓國,每逢重要節日,人們大多會以傳統服飾來表現節日氣氛。以剛剛過去的中秋節(추석)為例,節日當天,不少家族仍保留著換上新制韓服,進行祭祀活動的傳統。時至今日,韓國人在傳統節日或有婚慶喜事的日子裡,都有穿韓服的習俗。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藝術形態,隋唐和宋遼金服飾藝術
    事實上,在中國20世紀以前的數千年裡,服飾總的特點是比較保守封閉的,像唐朝女子這樣大膽袒露、這樣男女不分,是絕無僅有的,因為這是和禮教相違背的。在這一大的時代中,儘管由前朝發展而來的服飾藝術體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但是其間經歷的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卻為服飾藝術在微觀層面的學習互鑑,創造了一定的氛圍,最終為中國傳統服飾藝術的風格嬗變提供了前提。宋代是中國封建統治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由外向進取走向內部整合的一個典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