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

2020-12-24 嗯00哼01

流行音樂[1]是一種以盈利為目的音樂類型,因其形態豐富、風格多樣而迅速被西方人們所喜愛。改革開放以來因為歐美文化的影響,我國流行音樂創作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其中不乏「口水歌」的出現。所以我國流行音樂必須開始本土化的發展,這就需要借鑑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讓我國的流行音樂更加具有審美性。在這種結合實踐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來流行音樂發展的新方向。一、民族音樂作品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  我國民族音樂的珍貴之處不僅是韻律上的優美,還有精神的傳承。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民族音樂依然屹立不倒,不僅沒有被時代所拋棄,還在歷史長河的衝刷下顯得更加璀璨耀眼。而我國流行音樂要想具有一定的特色,融入一些民族音樂元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音樂的創作中將二者相結合,做到「推陳出新」,一定會給觀眾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這其中,首先就是對傳統民族音樂的改編和結合。比如,宋祖英的《瀏陽河》就被曾格格和馮曉泉改變為《小河淌水》;對傳統民族曲目的「老歌新唱」,比如韓紅老師的《北京的金山上》等;運用流行的現代化唱法,更多的融入Hip-Hop、Rap、Blues、Jazz以及R&B[2],在這基礎上傳唱民族元素的代表性歌手有:周杰倫、許嵩等,許嵩[3]的《清明雨上》《廬州月》《半城煙沙》都充滿著深厚的民族元素,聽起來娓娓動聽、洋洋盈耳。

二、民族樂器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

我國對於樂器的創造要追溯到遠古時期,後經殷商的進一步創造而得到發展,和這些各具特色的樂器一起流傳下來的便是不同的演奏形式。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不應該一味的只去追求西方的音樂,而是應該將目光放在民族樂器的使用上。在我國,極具特色的樂器有很多,最為常見的有壎、磐、古箏、琵琶、二胡、古箏等,這些樂器表現力各不相同,極具特色。

所以,對於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的融合,樂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這將是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民族樂器中所表達的獨特性,會讓歌曲整體變的個性十足。比如王勇在進行《往生》的創作時就加入了古箏、柳琴等民族樂器,而後成為了我國搖滾樂的代表之作;花兒樂隊在《化蝶飛》這首歌曲的創作之中,就是利用我國著名的民族器樂《梁山伯與祝英臺》來完成的;還有吳克?t的《將軍令》,歌曲的取材就是來源於戲曲《將軍令》中,在原戲曲中對於大小鑼和鈸的使用都給予保留,這樣將二者相結合古今韻味皆在,也能夠更加被觀眾所接受甚至喜愛。

三、戲曲藝術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戲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元素的一大類型,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現代流行音樂中融入一些戲曲的元素也會發生很多奇妙的反應。  比如說著名的作曲家姚明[4],他就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他來說京韻大鼓信手拈來,所以你在聽《前門情思大碗茶》和《故鄉是北京》時,就可以聽出那充滿京味兒的曲調;劉歡的《情怨》、王力宏的著名歌曲《花田錯》,還有趙傳的《粉墨登場》就是搖滾樂和京劇的有機結合;再比如前幾年流行的《新貴妃醉酒》,副歌就是京劇的旋律再結合李玉剛的花旦扮相,古色古香立刻盡顯。因此,戲曲藝術對於流行音樂來說是靈感的資源庫,利用合適,就可以讓歌曲的風格特點得到很好的強化。  唱腔也是戲曲中一個豐富的系統,現在的流行音樂也有很多在借鑑這種唱腔,比如朱德榮在《夢北京》中,就有一段京劇唱段,利用京劇來表達「夢北京」這個主題十分的巧妙。還有《反過來走走》,在這首孫燕姿的歌曲中,開場就使用了京劇唱腔,瞬間讓人耳目一新,之後的演唱加說唱更讓人覺得歌曲充滿了戲劇化。

四、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文創作中的作用我國的民族文化一直都是將文字作為發展的載體,我國從古至今的全部文化大部分都是通過文字來見證的,這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念、價值取向以及生活態度。音樂作品是否能成稱得上優秀,文本內容也是評鑑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現代的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合中,不僅是音律的融入更是,民族性特徵的融合,讓聽眾能在音樂中找到一些民族歸屬感。可是這說起來異常簡單,要做也是相當不好拿捏尺寸的,如果融合的文本過於普通,反而不會受到聽眾的喜愛,相反可能會產生一種厭煩的感覺。因此,流行音樂創作人在進行兩者結合的創作中要注意從大眾的角度出發,在文本的選擇上一定要具有特色且典型性強。  比如張也老師在創作《枉凝眉》[5]時,就是將元曲和我國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相融合;對於中國古典詩詞的運用比較好的歌手就是JAY了。他的《菊花臺》,《紅塵客棧》都是將歌曲最大限度的古典化,最後形成他自己的一種獨特的中國風,並深受青年們的喜愛;歌后王菲《水調歌頭》也是由蘇軾的同名的詞句所改編的。五、未來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相融合發展  (一)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相互依存發展。在我國2009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宋祖英與周杰倫的「英倫組合」就將民族音樂和流行音樂的首次碰撞。在相關的調查中,此節目成為了當年春節聯歡晚會中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的融合會是一個雙贏結果。傳統民族音樂需要發展,現代流行音樂需要創新。兩種音樂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不僅能讓我國的流行音樂逐步邁入世界級別,還能保證我國傳統民主音樂也能長久的發展和繼承下去。  (二)融入民族音樂元素的流行音樂在未來的商業性。所謂的流行就是大眾,這種音樂不受地域和題材的限制。而音樂可以幫助人們在特定的場合轉換心情。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也為流行音樂帶來了無限的商業性。就比如近幾年異常火爆鳳凰傳奇,這個組合非常受歡迎。其中最著名的就屬《最炫民族風》了,這首歌的風靡程度較高,更成為了廣場舞大媽的:「心頭愛」,不僅如此,就連國外也會將這首歌曲當成健美操訓練的背景音樂。下載量和播放量的數據更是驚人。這異常火爆的光環背後和民族音樂的融入是分不開的,將其融入到流行音樂中,確實把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空間擴大了。這也需要音樂創作人在進行歌曲的創作時,也注意自身歷史知識的累計。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國流行音樂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總結綜上所述,民族音樂元素可以很好地在流行樂上得到多種多樣的發揮,完全可以把民族音樂中的優美旋律與民族文化運用在流行音樂中。但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尺度,不能為了用而用。不能隨意扭曲或者修改民族音樂中的精髓,在不同音樂風格上發揮不同的作用,這種就不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讓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恰當的發揮作用,我國的流行音樂才能夠更加具有民族性、特殊性以及審美性。

相關焦點

  • 伍靈兒《百鳥朝鳳》首發 民族元素混搭流行音樂
    她來自美麗的廣西省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伍靈兒是目前中國少數民族侗族唯一的獨唱歌手,未出道就獲得多項美譽。1992年出生的伍靈兒自幼以天籟之音聞名,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聲樂系,在音樂、表演和選美斬獲眾多獎項,被譽為「最美侗族姑娘」,是三江侗族民樂、侗茶等傳統文化傳播大使,鄉親們更親切稱她為「三江女兒」。 2016年5月,伍靈兒籤約星和傳媒,開啟演藝生涯,用民族風情踏入流行樂壇,並在影視歌全方面發展。
  • 用心使用民族元素,才能讓音樂更好聽
    昨晚和朋友扯皮,扯到了當前流行音樂中民族元素的應用,腦海中瞬間浮現本文靈感。目前,我國民族元素在各種音樂形式中的應用,很多只是打著「民族」的噱頭,有的確實錦上添花,而有的只是畫蛇添足而已。本文僅討論民族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融合、使用問題,不涉及純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
  • 作曲家劉銳創森林樂團:以西樂元素點綴民族音樂
    在這綠海花叢中,一支名為「C&P森林樂團」的室內樂組合帶來了從傳統到現代,從古典到新潮,獨特、耳目一新的視聽享受,並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據了解,C&P森林樂團的創始人是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青年作曲家劉銳,他集作曲、鋼琴演奏、吉他演奏於一身,熱愛創作,擅以優美的旋律抒發豐富的情感、古典的技法與和聲描寫現代的思想與流行的元素。
  • 李克勤國語專輯首支單曲攜手杭蓋樂隊 流行音樂碰撞民族搖滾
    作為全新國語專輯的首支主打歌,李克勤攜手享譽世界的民族搖滾樂隊「杭蓋樂隊」,以流行音樂為基底融合中國風音樂元素,傳遞民族音樂原始生命力,力掀魔性旋律新浪潮。李克勤親自參與填詞 攜手杭蓋樂隊打造民族流行此次李克勤攜手杭蓋樂隊,在流行音樂的基礎上融合了馬頭琴、長調、呼麥等民族音樂元素,將具有時代感的民族民樂與現代電聲樂器相結合。
  • 流行音樂與中國古典詩詞
    作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 陳小奇  永遠跟著時代走,緊跟審美潮流  什麼是流行音樂?在中國大陸,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並列,成為三大音樂形態。
  • 淺析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的民族化音樂風格
    ,本文對比較有代表性的《匈牙利狂想曲七號》進行淺析,探究了其中包含的民族特性。1821年,李斯特一家遷居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各個民族的不同音樂都匯集於此。隨後他就踏上了音樂的創作之路,因為他之前收集了大量的民間音樂,這些音樂中包括了匈牙利的民族歌舞、吉普賽的民歌以及維也納城中當時最流行的音樂形式等,李斯特將其進行了整理融合進自己的樂曲譜寫工作中。
  • 8000年音樂史,中國民族音樂為何還沒名揚世界?
    中國民族音樂比你印象中的更牛民族音樂(Folk Music)是個非常寬泛的範疇,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理解成植根於各個民族本土文化的、有著自己民族獨特的音樂元素的音樂。例如前面提到的Mojito,就是比較典型的古巴音樂。我們可以通過其獨特的切分音以及刮葫(Guiro)、康加鼓等打擊樂器來鑑別。
  • 咪咕音樂首發《彝·式感》專輯主題曲,民族文化與流行音樂碰撞新火花
    1月15日,由咪咕音樂策劃出品的「天地間」民族音樂計劃專輯《彝·式感》主題曲——《依果波》上線,彝族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音樂元素相融合,溫情詮釋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引發聽眾共鳴。
  • 中國流行音樂開山鼻祖黎錦暉,大陸才是港臺流行音樂的源頭
    今天有幸看了黃新原寫的一篇《黎錦暉的人生旋律》文章,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陸的流行音樂就已經很是「流行」了。最初接觸流行音樂大概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候,我正在濟南師範大學校園裡,鄧麗君、譚詠麟等港臺歌星的歌風靡一時,我一直以為大陸的流行音樂是從港臺傳過來的,現在才知道大陸才是港臺流行音樂的源頭。也顛覆了我幾十年對於流行音樂起源的認知。
  • 「國風音樂」正悄然流行
    「國風音樂」悄然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不久前,第六屆中國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論壇上發布了《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就音樂版權新生態、音樂科技的未來之路、音樂教育與音樂傳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國風音樂的興起與發展亦在其列。
  • 未來民族樂團空降華為音樂·DIGIX Live,演繹新民族音樂魅力
    演繹乘風破浪的新民族音樂,講述寨旁歌謠背後的故事  「春天我放歌在山頂,歌聲飄過山對面……」活動一開場,來自未來民族樂團的主理人馬RS帶領苗族水腔傳承人龍仙娥、苗族情歌傳承人蝶長與苗族特色樂手張天雷,為觀眾帶來了中國新民族音樂表演《深山水腔》,輕盈高亢的蘆笙演繹、深沉渾厚的直雕吹奏,同時融入原生態的苗族深山水腔與前衛的電音元素
  • 將民族音樂帶向世界!首位彝族全能唱作人沙楠傑的音樂之路
    但是要說民族唱作人不得不提的就是沙楠傑。作為一位彝族少年,沙楠傑將西南彝族歌曲雄渾的民族特色和如今的流行音樂相融合,給華語樂壇帶來了一股全新風氣。連綿的青山給彝族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傳承,但也是因為大山,這使得彝族的歌聲難以傳唱流行開來。沙楠傑從小就立志要帶領彝族的歌聲讓全世界傾聽,所以沙楠傑考上了四川音樂學院,專業的學習奠定了沙楠傑雄厚的樂理知識。
  • 藏族青年歌手:讓現代音樂元素在傳統藏樂中自由舞蹈
    藏族被譽為「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藏族音樂流傳上千年,成為藏族群眾血液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藏族音樂特色鮮明、品類繁多。如今,在現代化大潮中,一批藏族青年歌手將現代音樂元素融入傳統藏樂之中,創作出了大量傳唱度高的藏族流行音樂。
  •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
    歌為心聲,流行不等於流量,音樂品格要經受觀眾和時間的雙重檢驗。網際網路時代,如何重新認識流行音樂?音樂創作面臨何種挑戰,存在哪些問題?創作如何更好深入生活、謳歌時代,從經典旋律、民族音樂傳統中汲取創作養分?本期邀請四位音樂界一線創作者和專家探討問題,分享經驗,以饗讀者。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民間歌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在當今社會成為了一種資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在少數民族中比較常見的有傳說、歷史和神話為主的敘事歌曲,有勞動生產時唱的勞動歌曲,有表現愛情和日常生活的歌曲及各種儀式上演唱的歌曲,由於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本系列內容將著重以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彝族、羌族、侗族和壯族幾個民族的歌曲進行講解和學習。
  • 流行音樂的肇始:上海灘十大女歌星,中國流行音樂第一個黃金時代
    從上個世紀20 年代末至今,中國流行音樂已經走過九十餘個春秋。對於中國流行音樂而言,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是件挺不合時宜的事,偏偏就產生在我國救亡時代的前夜,盛行於抗日戰爭的民族危亡時刻。這樣的環境將音樂兼而有之的教育作用和娛樂作用的對立統一推向了不可調和的絕境中。那個時期的上海,由於特殊的政治地位,租界地區的工商業特別發達,市場繁榮。
  • 民族音樂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 傳統音樂藝術在創新中前行
    原標題:民族音樂獻禮改革開放四十年 傳統音樂藝術在創新中前行[   國際在線報導(實習記者 陳燁):15日晚,「光明頌」慶祝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民族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北京民族樂團寄情於優秀民族音樂作品,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上了一份精彩紛呈的「音樂之禮」,一份見證中國民族音樂四十年發展成果的「驚喜之禮」。
  • 《中國音樂地圖》用音樂找回民族的記憶,從母語中尋找生命的緣起
    瑞鳴音樂音樂製作人葉雲川2020年8月16日用音樂找回民族的記憶,從母語中找尋生命的源起——《中國音樂地圖》。(聽見河南)、品味琴韻醉茶香,一曲川腔蜀道長(聽見四川)……二十張系列專輯,三百餘首精選民族音樂、千餘首數位音樂,讓您在聽覺中旅行中國,深切感受各民族多彩音樂的魅力!
  • 沙棘草樂隊:做流行音樂的民族志
    成員們將旋律連接起來,就有了我們現在聽到的這首融合搖滾、民族、Funk、美國鄉村不同元素的歌曲。他們還在歌曲中段加入不同方言,灣士岸市井面貌下的藝術氣息一覽無遺。6人樂隊中有4個南藝人,主唱阿蘭和Raccoon來自錄音專業,鼓手任浩是打擊樂專業,馬頭琴毛鐵權則是二胡專業。這些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原本不會有交集的人,卻因為音樂走到一起。
  • 後弦 做流行音樂的「博物館」
    朗朗上口的旋律,清新怡人的曲風,還有歌詞中涉獵廣泛的中國古典元素,都讓當時的我神魂傾倒。當年一起聽後弦的小夥伴,到如今大多已為人婦。每每回想起學生年代的點點滴滴,一起玩過的《勁舞團》遊戲,一起追看過的偶像劇,《單車戀人》那初戀般懵懂的小旋律便在回憶中流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