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八」國際婦女節,
對孫瑩瑩來說有點特殊,
因為她是在六榕街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度過的。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許多醫護人員奔赴一線,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健康。在得知醫院也發布了志願者招募的信息後,作為一名有著6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孫瑩瑩毫不猶豫,立刻報名。
2月22日,她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後,立即到六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培訓。原來,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和診療指南(第六版)》的要求,醫護人員要對出院的臨床治癒病人進行為期14天的集中醫學觀察,六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越秀區此類病人的接收工作。面對緊急的任務,孫瑩瑩沒有絲毫猶豫,接受培訓後立刻上崗。
(孫瑩瑩,左一)
孫瑩瑩穿上防護服,全副武裝,嚴陣以待
據悉,參與本次支援工作的除了孫瑩瑩,還有其他5位來自越秀區不同醫院的醫護人員;六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亦有7名醫生和護士投入到一線中。所有的工作人員在接到命令後,迅速行動起來,對於他們來說,這場戰「疫」的號角才剛剛吹響。
對醫務人員來說,穿防護服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事。孫瑩瑩告訴小e,他們每天早上7點30分穿好防護服後,就要進入隔離區開始一天的工作。給病人派餐、打水、測體溫、測血氧、打包垃圾、詢問身體有無異常情況......總之,他們需要滿足病人的一切生活需求。
在醫學觀察隔離點的日子,除了要做好醫生的工作,孫瑩瑩還承擔起「跑腿員」的角色。有人需要打水、有人需要買蚊香液、有人需要洗漱用品.....只要有需要,工作人員就幫他們採購。如果附近的便利店沒貨,他們就到遠一點的商鋪去。某個值班的夜晚,孫瑩瑩完成工作正準備吃晚飯時,有個病人按了呼叫鈴。原來,她手機充電器壞了,想請醫護人員幫忙買一個。孫瑩瑩立馬放下筷子,跑遍了周邊的店鋪,終於給她送上了充電器。
而作為團隊裡的醫生,孫瑩瑩還要負責跟隨轉運車到定點醫院接治癒的病人。第一次接收到病人後,孫瑩瑩由於穿著較長時間的防護服,且天氣炎熱、正值下班高峰期,她就出現了暈車的情況。
已經有11年工作經驗的孫瑩瑩,還是一名年輕的80後媽媽。她的女兒才6歲半,正在上一年級。當停止忙碌時,孫瑩瑩也會想起女兒。因為當初離家時十分匆忙,女兒甚至還沒反應到媽媽要在外工作這麼長時間。「每次和女兒視頻通話時,她都會問『媽媽,你到底什麼時候能回來?我好想你!』說實話聽到這句話,我感到挺心酸的。」
幸好,孫瑩瑩有很支持自己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沒事,你在外安心工作,我會照顧好這個家的。」孫瑩瑩的丈夫對她承諾。「瑩瑩,有一點你要時刻記住: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越秀區婦幼保健院院長呂音再三囑咐她。
而六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提前為值班人員準備了房間、床單被罩、冰箱、微波爐和洗衣機。
作為婦幼保健院的一名醫生,孫瑩瑩日常要與許多小朋友打交道,這份經驗讓她更擅長與病患溝通,更能理解對方的心情。從一開始的磨合到慢慢地熟悉,再到建立感情,醫護人員耐心與病人溝通,緩解他們焦慮的情緒。
其中,讓孫瑩瑩印象深刻的是這樣一位病人,「最開始他的牴觸情緒很重,但我們沒有急躁,而是經常與他聊天,關心他的身體。」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位病人慢慢地理解醫護人員,且每一天都會向他們表達感謝。「最後看到他寫的感謝信,就會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孫瑩瑩說。
康復患者的感謝
3月1日,孫瑩瑩接到一個好消息,六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停止接收治癒病人了,「我當時簡直太高興了,終於可以回家了!」孫瑩瑩激動地說。
為了感謝這20多天來的辛苦奮鬥,區衛健局的領導們也為醫務人員送上慰問。他們的關心和鼓勵,讓一線工作者倍感溫暖。
身穿病號服的為值班人員,由於他們工作後全身衣服都溼透,六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便提供衣服供其更換。
3月12日,醫務人員做完核酸檢測並顯示無問題後,就都坐上了回家的車。一進到家門,孫瑩瑩的女兒便給她送上了這封「表白信」。戴上口罩20多天的她,也終於可以摘下口罩了。
所有工作人員合影
這20多天來,
孫瑩瑩與她的醫護朋友們奮戰一線。
其實大家身邊還有很多的
默默無聞的工作者,
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尊敬。
黎明驅散心暗,暖春消融疫寒。
春已暖,花已開!我們一起加油!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素材來源于越秀區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