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吸引最多注意力的科技巨頭非阿里莫屬,它在這一年完成了史上最大規模IPO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大科技巨頭。不過IPO只有一次,阿里之外,百度和騰訊依然是極具競爭實力的玩家,並且在過去的一年有著諸多動作。相對於阿里的盤根錯節而言,百度和騰訊更加聚焦。尤其是百度在外界環境變幻多環時依然堅持一直以來的行事風格:技術是主線、智能為方向、服務是根本、移動成重心、O2O為手段、國際化小試牛刀。儘管沒有19億美金收購91無線這類壯舉,但百度2014年的六個大事還是可圈可點。
一:技術高投入,厚積薄發
或許是與創始人背景和搜尋引擎特質有關,百度已被貼上「技術」標籤,也樂意於向外界展示它的工程師文化。2014年圍繞技術的動作可謂眼花繚亂,不過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圍繞搜索的技術升級;二是技術能力的開放;三是大數據和深度學習這類面向未來的技術。
百度在組織架構、人才隊伍、基礎設施、技術專利多個維度進行了大舉投入,背後是巨大的財務支持。2014年Q1-Q3研發投入合計48.46億,已超過2013年研發總投入,其中Q3研發投入總計18.32億元,同比增長68%,研發投入佔整體收入比例位居前列,百度顯然已走上技術高投入路線。技術投入並不會快速見回報,但卻會有厚積薄發的效果,競爭對手難以一朝一夕實現超越。
百度技術強悍是公認的事實。馬雲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百度技術最強,08年曾表示希望騰訊、百度與阿里放棄技術競爭,2014年還曾調侃「老闆懂技術並非好事」,可是李彥宏並不為所動,依然堅持守好技術這個百度基石。為的是讓百度老本行搜索可以更加牢靠,更為了抓住人工智慧這個大未來,智能競爭實質上是一場智力競爭和技術競爭。
二:人工智慧元年,敢為人先
2014年人工智慧前所未有地受到世人關注,Google投資多家人工智慧公司,所有巨頭都堅信我們正在進入Internet of Things (IoT)時代,奇點理論被大量討論。Elon Musk更是危言聳聽地指出,高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是惡魔。在中國最看好人工智慧、動作最多的非百度莫屬。
除了打出了技術這一槍之外,百度在人工智慧上還有三個維度的投入,一個是單品層面,有百度EYE、百度筷搜等稍顯浪漫、頗具探索性意義的探索,儘管不是都能在短期商用,但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二是大力投資智能基礎技術,包括語音、圖像等交互技術,深度學習技術,運動捕捉等基礎技術;三是智能生態的構建,先後開放語音、圖像等人工智慧關聯技術,聚攏正在探索人工智慧的軟硬體開發者,並且積極布局海外的智能硬體平臺,用智能的軟體技術來滲透智能化的實體世界。一和二都是為了三做支撐。
人工智慧是與網際網路同等級別的下一次革命。儘管它的到來時間未知,但從2014年各方動作來看應該就在可見的未來——如果技術指數級的增長規律再次生效的話。搜尋引擎本身就是產品和變現都很智能化的產品,百度和Google在大洋兩岸遙相呼應,成為兩個最積極的人工智慧玩家。百度如此看好人工智慧,在一些悲觀者看來顯得有些過激,但這也體現了百度的敢為人先,阿里和騰訊對這塊還不太感興趣。
三:連接人與服務,步步為營
2014年「連接」是一個被濫用的詞,每個巨頭都說要連接A和B,騰訊更是喊出要做連接器的口號。百度未能免俗,在移動時代的使命已從讓人人平等獲取信息升級為連接人與服務,但這並非虛口號,百度2014年所有投資圍繞這一點進行足以說明百度的認真。
百度2014年初在發布上一年Q4財報時,公布了2014年的投資方向,將在醫療健康、教育、旅遊、在線視頻等垂直領域加大投入,事實證明百度也是這樣做的。投資路線圖顯示,百度2014年投資最多的業務類型便是在線教育,包括滬江網、萬學教育、傳課網和智課網;同時收購額糯米網和巴西最大團購網站Peixe Urbano;投資Uber這一網際網路用車業務;投資萬達電商和某物流系統服務商。這些均是在投資服務型網際網路公司。
除了投資之外,百度還搭建好了連接人與服務的基礎框架:地圖和支付是網際網路滲透實體世界、切入交易環節的基礎工具。直達號和知心搜索則分別在移動和PC端形成了一個引入第三方服務的框架,與阿拉丁計劃(百度框計算)意義同級,可讓搜索結果不再只是信息和知識。
在細分行業上百度通過與動物園、與餐飲企業、與旅遊行業、與航空行業進行諸多合作,來探索垂直行業通過不同方式,整合第三方服務的可能性。可以看出百度在連接人與服務上是非常認真,也是步步為營的。相信2015年百度在投資上會繼續沿著這個思路,投資在線醫療、分享經濟等服務行業。
四:移動轉型,後來居上
BAT中移動化,騰訊曾走得最快,阿里走得最慢。2014年阿里奮起直追並且暗度陳倉,手機淘寶和支付寶錢包成績斐然。百度2013年是移動化最重要的一年,應用分發、移動搜索和百度地圖的三大入口已經成型,2014年更多是在鞏固這些入口,迎接神馬、搜狗等一眾玩家時,做好前沿性探索和商業變現。
2014年手機百度推出了卡片式結果、拍照搜索、直達號,應用分發也有應用內搜索、「人氣應用」等諸多動作,百度移動流量在Q3超越PC是業務移動化順利的註解。百度比阿里、騰訊走得更快的地方在於更快的移動變現。通過推廣移動網盟、應用大數據廣告技術等動作,百度移動收入比例已達到36%,領先整個行業。
儘管百度並不是最早布局移動網際網路的,但是在商業化和移動化上卻獨領風騷,移動為先的戰略幫助百度實現了後來居上。2015年百度會進一步加大移動變現力度。
五:O2O創新,以點代面
百度的使命是連接人與服務,O2O只是屬於其中一部分。服務涵義更廣泛,而O2O更多是要將線下服務與線上需求進行精準的匹配。百度在O2O上有著不少動作,團購、零售、外賣和用車幾個熱門的O2O領域均有投資或者業務。
筆者認為百度做O2O更多還是要做一個大平臺,百度只想做「連接」這一環。具體的服務還是由第三方來做,畢竟涉足整個O2O業務對於百度來說太笨重了。百度更多是想「以點帶面」,通過一些探索性的項目進入某個行業,最終目的是把這個O2O領域的所有服務整合到百度平臺,讓用戶可以精準和簡單地獲取。
儘管百度在團購上投入了非常大的資源,但別忘了團購網站本身也都在「去團購化」,而是轉向O2O生活服務平臺。拉手網在轉,已提交IPO申請的窩窩團也在轉,美團、糯米未來也會走向平臺化,團購只會成為其部分業務。 百度最終是要做一個整合O2O服務,甚至包括第三方O2O平臺的超級平臺,做最大的那個「2」,它的能力是地圖、支付、搜索、大數據等等。
六:國際化啟動,小試牛刀
BAT都在國際化。阿里是把貨賣出去、運出去,騰訊是投資海外遊戲業務,還有WeChat。百度2014年在國際化上小試牛刀。
業務上先嘗試搜索國際化,在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下高調發布了百度葡語搜索,百度還有泰語等多國語言的搜尋引擎。除了搜索之外,百度在輸入法、網址導航、安全軟體上都有海外版本。年底對Uber的投資一方面讓百度正式進入用車領域,另一方面百度或將就此開展更多的海外投資,尤其是與Uber合作初見成效之後。
國際化的業務需要技術和人才支撐。海外一些媒體已經報導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上百度已經開始與Google、Apple們爭先恐後,能夠取得這樣的突破在於百度人才國際化的思路,在矽谷設立實驗室正是為了人才的國際化、技術的國際化。
不過相比Google、Apple、Facebook這些矽谷巨頭的國際化而言,國內BAT的國際化都還是嬰兒學步階段,還有太長的路要走。百度2014年小試牛刀之後,在國際化愈發容易、獵豹UC們取得成功的情況下,百度在國際化上會走得更堅強,只做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顯然不是它的目標,因為百度已是一家面向未來的人工智慧公司。
李彥宏在投資Uber發布會的演講中曾經說過一句話:百度有自己的野心。儘管外界認為百度技術上太激進、投資上略保守,但從2014年的幾個重點動作來看,百度的路子還是很清晰的,加固已有的技術和搜索優勢、加快移動變現的速度、面向未來進行長遠布局、突破搜索連接人與服務,指向三個關鍵詞:技術、智能和連接,這大概就是百度自己的野心。走得如此沉穩淡定,再一次體現了百度的工程師風格。
微博@網際網路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掃碼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