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見一個笑話值得深思——
「為什麼香港電影在內地上映的只有警匪片了?」
回答是:「因為只有警匪片活了下來。」
其他類型片都是處於「非死即傷」的狀態。
現在提起港片,大家腦海裡浮現的兩個字也只有「沒落」。
多一些傷感的還會帶一些嘆息。
別慌,給你推薦一部非常好的港片,這部電影有些脫俗,有些不凡。
導演是杜琪峯。
是的,提起這個名字,或許你會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感。
盛產黑幫片,作品也頗具暴力美學。
他的影片風格或許可以用一句歌詞來總結:
「杜琪峯專長:揭露命途無常。」
這就非常具有銀河早期的黑色電影風格了。
比較專注於道德的敗壞。
同時故事由兩個毫不相關的人因為一件突發的事件連接起來,
而每個人又有意無意中改變了別人的命運,主人公又非常想要自我改變命運。
可是最後又身不由己陷入無常的宿命之中。
是的,就是一種非常強烈的宿命感。
這也是在杜琪峯的電影中始終存在的一種導演的個人特色。
這次講述的電影是杜琪峯2011年上映的電影——《奪命金》。
小青蛙看的是港版的,並不是大陸版。
所以結尾觀感非常好,並沒有和諧部分,第一次看毫不猶豫打10分。
豆瓣評分不高,僅7.3分。
但是小青蛙要告訴大家,這是一部好電影,鏡頭之中暗藏玄機。
這可能是目前近10年來,小青蛙看過的唯一一部給10分的電影。
畢竟要給5星真的不容易的。
除了女主角要馬賽克掉,任賢齊的演技可以直接忽視掉,再沒有什麼可以指摘了。
這一部電影反應的是世風日下,道德淪喪,同時香港經濟不景氣,對銀行人員賺黑心錢的批判。
處於特殊時期下的香港,都不想著做實業,大家都想著炒股票,做期權,做倒爺……
做實實在在的,賺一塊兩塊的甚至被看不起,被壓榨。
可是另一方面,賣廢紙的又賺的比炒股做銀行賺得多,這一方面也值得人深思。
片頭首先給我們看見的是銀行職員瘋狂的打電話推銷卻一直受到的是拒絕的反饋。
銀行職員壓力非常大,找不到客戶。
這時候剛剛好進來一位中老年形象的娟姐想要理財,卻又嫌存錢利息太低的。
不過當時銀行的利息和手續費確實讓人啼笑皆非。
從人物臺詞對白也能夠看出來——
「一百萬,三個月定期利息才一百塊。」
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是體現當時銀行業的冷酷無情以及泯滅良心。
一個老太太拿著辛辛苦苦攢下的700個硬幣來存錢,結果還要收取高達10%的手續費。
本來這位娟姐是不滿足買高風險基金的條件的,可是在銀行經理的壓迫下。
女主角開始給了阿姨一系列操作,期間她也經歷了內心掙扎,最後還是決定坑害阿姨。
因為她內心也明白,這基金就是讓人虧錢的,是不可能盈利的。
影片中女主角的人性也通過陰影準確地展現出來了。
從牆上的陰影和女主角臉上的陰影都顯現出女主角的心情複雜。
相比於影片後三分之二的錯綜複雜的情節轉換,場景變化來說,
影片前面半個小時似乎顯得有些枯燥。
只是女主角坐在辦公室裡坐在辦公室裡跟客戶溝通,解決理財問題;
或者是打電話推銷公司最新推出的高風險的「金磚四國」基金。
這一段看似用的是非常電視劇模式的鏡頭,非常簡單的中景鏡頭。
還有看似普通的正反打表現。
其實不然,當她的「狩獵對象」娟姐出現的時候,女主角從一個服務者的被動位置(處於畫面中心);
再到她看到基金經理的壓迫目光,暗示她開始轉換策略,開始把娟姐作為獵物,跟她推銷金磚四國的基金。
注意,這個時候鏡頭開始先將女主角從右邊的位置把主角推入中心,意味著女主角開始主動出擊。
再到她成功將娟姐推入高風險理財深淵,她轉入主角鏡頭。
娟姐成為一個她的獵物,她佔上風,娟姐處於被壓迫地位。
娟姐完全不明白她說的基金是什麼,表示疑惑,只是想比存定期多賺點。
最後,她變成了這件事情的主宰。
娟姐完全成為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娟姐的位置從被服務的畫面左邊,轉入淪為囊中之物,任人拿捏的畫面右下角。
當然,除了這些小細節上的設計。
導演還有在場景構圖中有很多細節的點。
例如在這樣狹小的辦公室裡大多是由紅藍色系構成。
而這兩個色系,紅藍是危險的標識。
娟姐處於一種暗色系的包圍,這意味著她進入了一個危險的環境。
……
整部影片用一種環形敘事方式,看起來好像講述的是4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娟姐被騙,第二個是胡杏兒買房子矛盾,第三個是黑社會大哥落魄,炒股風波,最後一個就是大款被謀財害命。
乍一看好像是4個獨立的小故事,可是每個故事似乎都息息相關。
因為銀行工作人員女主角看到大款被殺害的現場,同時大款還交代了不用記帳。
所以她才會心生歹意,動起做假數據的念頭。
最後攜帶大款剩下的500萬,炒了老闆就跑路了。
她當然不會給娟姐補償的,交易臺上的你情我願,出了門誰也不認識誰。
一夜暴富之後,她給自己買了個冰淇淋。
而一不小心,弄巧成拙搶了大款500萬的三腳豹,本來只是想幫幫朋友。
最後拿著500萬再去買股票的時候,他也不記得究竟是買漲還是買跌。
猶豫不決之下,他選擇了買漲。
本以為他會跌到萬劫不復,可是出現了非常黑色幽默的一幕,官方支持。
於是暴漲。
一夜暴富之後,他給自己買了一支雪茄。
中間有一段是回憶的鏡頭,猛的一看有點暈,以為自己跳到一部莫名奇妙的電影中去了,
直到看到結尾才感嘆,真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眾生相。
同時在這樣的社會之下,把人性解剖的太過於細緻,手法又有些冷漠無情,厲害了。
文:你的小青蛙
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