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停運前,有一些寧波市民或從武漢出差回來,或從湖北老家探親回來,還有些從武漢高校放假回來……為了防疫需要,他們在家實行自我隔離。
這幾天,他們的情況如何?大年初一,寧波晚報記者分頭採訪了他們中的幾個。
家門口的一籃子菜
有鄰居在方女士家門口放了一籃子青菜蘿蔔。
方女士已經在寧波住了10年,平時在北侖一家國企工作。每年都要回武漢陽邏去看公公婆婆的她,今年春節還是按老規矩回去看家人。
陽邏屬於武漢新洲區下轄,是武漢的「東大門」。
1月21日下午3點,關於疫情的消息還沒有這麼鋪天蓋地。丈夫開車,方女士一家人一起走上了自駕回老家的路。
回家的車程是12個小時。22日清晨5點,方女士一家走進了家門,與久違的親人團聚。
不過,就從當天開始,方女士的手機被各種消息刷屏,確診病例數字不斷增加,單位領導一天三個電話問候,手機上全都是同事發來的消息……
直到23日上午,傳來「停運」消息,想著年後要工作,孩子要讀書,到老家僅僅29個小時的一家人,在忐忑中走上返回寧波的路。
回到北侖後,方女士和家人沒有任何隱瞞,向公司報備行程。一到寧波,方女士就主動向社區、街道登記,並開始待在家裡,自我隔離,再也沒有出門。所有消息都通過手機傳送,向武漢親人報了平安。
24日除夕一早,有社區醫生上門,為方女士全家測體溫,做基礎檢查,並送來口罩,叮囑他們不要出門。
讓方女士尤其感到溫暖的是,樓道裡的鄰居獲知這個消息,沒有給他們家人任何壓力,發來的全是問候。
「
「好好休息,早睡早起。」
「重點區回來就得重點保護。」
「斷糧了我們支援你!」
「有狀況及時說,我電話不關機!」
「食物咋辦辦?我們可以幫你們送到電梯門口放著。」
「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方女士感到被一股股暖流包圍著,來自「隔離」的恐懼開始退散,疫情面前,沒有孤單的人。
25日下午,丈夫陳先生看到家裡少了蔬菜,在超市訂的蔬菜要隔天送,方女士便在群裡問了一句,結果回復很快滿屏:「青菜我家有」「蘿蔔也有」……
話音未落,蔬菜就上門了。通過公共視頻,方女士看到16幢的阿姐提著一袋子滿滿當當的蔬菜給放在了家門口。
「這位阿姐身體也不好,冷天不能吹風,在家養病……」
「我爸拿了幾個西紅柿、青椒,我給你拿點兒餃子、熟食,放門口自己拿啊!」14幢的阿姨也上門了。
「群裡不能發(需求),一發,現在又一個阿姨給我送又是餃子又是菜的,還有肉,太不好意思了!」方女士說。
隔空的問候
「
「朱師傅,今天感覺如何?」
「放心,我今天一切正常!」
」
這是寧波人朱先生與鄞州東勝街道史家社區工作人員每天的日常對話。
1月18日,朱先生陪同妻子和兒子回湖北宜昌丈母娘家探親,妻子與兒子留在宜昌過春節。1月21日,他隻身一人從宜昌返回寧波,陪老父親過年。
得知自己被列入武漢返甬名單中,朱先生第一時間開始自我「居家隔離」,並婉拒親戚們的探望和走動。
「這種方式就是對家人最好的守護。」朱先生說,暫時的分離是為了更好的相聚,值得。
潛伏期內,史家社區工作人員與朱先生每天保持兩通電話,微信隨時聯繫,衛生院醫護人員發放口罩與體溫計,每日記錄體溫。遠在宜昌的妻子則與他每天微信聯繫,互相鼓勵打氣。他們說,雖然分隔兩地,但他們一定會合力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村村尋訪的基層幹部
1月25日上午一大早,象山縣新橋鎮東溪村書記錢勇臻一起床,先給村民勵先生等人打了個拜年的電話,問他們有沒有什麼需求,最好不要外出。
下午,錢勇臻和另外的幾個村幹部分別到他們家裡進行了查看,看到情況正常,才放心離開。
村幹部去看望「特殊村民」。
錢勇臻告訴記者,從1月22開始,掌握到流動人口回村的信息,他們便開始上門走訪,一一排查摸清情況。
村裡一共13位與武漢有關的村民:
一家五口住武漢辦企業;
兩位返鄉大學生,其中一位1月8日返鄉,另一位1月5日到象山爵溪,兩人均無發熱,無咳嗽;
一位1月20日在武漢外圍賓館住了一夜,23日到家馬上去醫院驗血,正常;
一位同樣是23日到象山,村裡通知他去衛生院驗血,也沒有什麼問題;
還有一對夫妻在武漢打工,1月16日回家,男的有點咳嗽,己去過醫院。
對於這些「特殊村民」,村幹部每天打兩次電話,叫他們不要出去串門,並和鎮領導上門走訪給他們送去口罩之類的防護用品,叫他們不要害怕,請他們每日量體溫上報。
錢勇臻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特殊村民」都沒有什麼異常,情緒穩定。
在餘姚低塘街道,歷山村村幹事張川的日常也是一樣。
歷山村村幹部在走訪武漢歸來人員。
根據街道登記的信息,全村一共5位武漢歸來人員,根據村裡的要求,都在家自我隔離。村裡已為他們送去口罩,並告知有情況一定要及時告知。
歷山村黨委第七支部黨員許武傑知道市面上口罩緊張,還特地訂購了6000隻口罩,送到村裡,分發給村民和隔壁村。
來源:寧波晚報
原標題:《寧波一家人武漢回來就自我隔離!微信群裡發了個消息,萬萬想不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