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共寄哀思(海報設計:黃海)
1905電影網訊 哀思淚,長江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深切哀悼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很多年後,當人們回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疫』 ,會想起什麼? 」這是紀錄片《英雄之城》的開篇。
這一問題的答案正在無數記錄者的鏡頭之中。在這場空前的疫情狙擊戰中,他們同樣是可敬的逆行者,用影像記錄下危難英雄、平凡溫情亦或世間百態。
這些影像也許沒有高清的畫質、完美的構圖、精準的剪輯,但同樣充滿了真實的力量和怒放的生命感,共同匯聚成了這場「戰疫」的紀錄洪流。
記錄,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
生死一線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這是著名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的名言。
這場「戰疫」的第一線是4萬多名逆行白衣天使在武漢構築起的「生命長城」。鏡頭也近距離記錄下了他們與病毒日夜搏鬥的身影。
《生死金銀潭》
上映日期: 2020-03-31
片長: 29分鐘
如果把疫情比作一場風暴,那武漢金銀潭醫院就是風暴之眼。
截止3月30日,金銀潭醫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780例,其中大多是危重病人。
正如片名《生死金銀潭》,這裡的每一天,都是與病魔的「生死競速」。
記者深入「紅區」,駐守金銀潭36個日夜,拍成了這部29分鐘的紀錄片,用鏡頭紀錄下戰疫一線中的最前線。
「風暴的中心往往是最平靜的。」金銀潭裡沒有驚天動地,只有每一天的日常與堅守,平凡卻格外動人。
高強度的工作,厚重的防護服,「白衣天使們」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但面對病患,他們永遠保持最大的耐心,噓寒問暖,無微不至。
病人吃飯不方便,就一勺勺餵進口中。患者做CT緊張,他們便全程緊緊握住病人的手。
一位69歲的患者,因為長期病痛不見好轉,扯下輸氣管,說著「我不想活命了。」
身邊,29歲的醫生程文濤一句句勸慰:「咱們都要好好的活著,我們都這麼努力,你可千萬不能想不開。」
一位護士說,傳染病患者沒有家人的陪伴,因此需要更多的情感關懷:「病人,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家。一個家好了,我們大家一定會好的。」
在疫情面前,他們之間的關係早已超越了醫生和患者,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更是摯親的「家人」。
從全國各地馳援金銀潭的醫護工作者,沒時間安頓家裡,甚至沒有時間寫請戰書,「沒有多的話說,就是上!」
他們之中最小的99年出生,剛滿20歲。有人說他們還是孩子,只是學著大人的模樣,披上白大褂跟「死神」搶人,但我們卻在紀錄片中看到遠超「孩子」的成熟和擔當。
「我們沒有想過成為英雄,只是希望每一個患者都好。」
截止紀錄片上線前一天,金銀潭醫院累計治癒出院患者數量已達2129例。他們打贏了這場與死神對抗的生死戰。
《第一線》
首播: 2020-03-18
集數: 5
單集片長: 18分鐘
與《生死金銀潭》相比,紀錄片《第一線》的視角更廣。
攝製團隊從大年初三起深入武漢雷神山醫院、武鋼總醫院、塔子湖方艙醫院等七家疫情患者收治醫院,記錄了50多天裡,「戰疫一線」的真實狀態。
第一集把鏡頭對準了ICU,這片最緊張焦灼的戰場。
「我是搞ICU的,在這種疫情面前,一定會衝在最前面的。」段軍是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領隊。
「不能讓一個隊員感染,不能讓一個人留在武漢」是他的任務,也是必須要堅守的底線。
疫情初期,物資短缺,人手不夠,「沒有一臺無創,只有一臺呼吸機」,卻要面對遠超負荷的病人數量。「六個小時收治40名病人。」這是經驗豐富的段軍也從未遇到過的考驗。
段軍與同事一起,從無到有建立急救流程。為了一個心梗病人,幾家醫院的醫生連線會診,「只要有一絲希望,堅決不放棄一個病人。」
在緊張的搶救之後,脫下防護服,休息室裡的醫生們吃的是最簡單的盒飯,累了只能在床上靠一靠,隨時準備再次投入戰鬥。
「最難的不是衝刺,而是堅持。衝刺大家都會,但堅持是需要耐心的。」
第一集的結尾,醫護人員成功為一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婦實施了剖腹產手術。
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格外響亮,「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希望」,他是這個家庭的希望,也是劃破這座城市陰霾的一道光。
微觀視角
武漢有超過1000萬人口。如果說戰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是不畏犧牲,託舉起國家的命運的戰士,他們背後那些平凡崗位上的工作者,同樣用辛勤工作維繫著這座城市的正常運轉。
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這座城市共同進退,都值得被記錄。
《武漢日記2020》
導演: 蜘蛛猴麵包
首播: 2020-01-25
集數: 32
單集片長: 10分鐘
這一系列的導演林文華是一位視頻博主,也是一位普通的武漢市民。
想讓外界看到真實的武漢,這是林文華拍攝這一系列紀錄短片的初衷。
在他的視頻日記中,有困在城中無家可歸的打工者,有日搬千箱礦泉水,給醫護人運送物資的志願者,有將自家餐館、酒店無償用作醫護人員「食堂」「宿舍」的老闆。
也有家裡有三個孩子的志願者媽媽,從疫情暴發後就開始做義務司機,晚飯時間回不去,只能電話遠程指揮13歲的大女兒為弟弟妹妹煮麵條。
也有已經退休的前醫生志願者,以一己之力為醫院籌集物資,她一直記得當年學醫時的誓詞:「健康所系,性命相託」。
退休後組織志願工作的周醫生
在拍攝的同時,林文華自己也做起志願者,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一次,他偶遇了一位因為兒女無法接送,準備推著坐輪椅的老伴,步行三小時回家的老爺爺。他主動將兩位老人安全送回家中,這一舉動感動了不少網友。
林文華說,他最懷念的是武漢的煙火氣息,但在做紀錄片的過程中,他感受到這座城市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從沒有退去,反而更加緊密和火熱。
最近幾天,他接連在微博上曬出了「復工照」和許久沒吃到的「熱乾麵」。在近期的採訪中,他曾這樣說:「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春天真的來了。」
林文華的微博
《溫暖的一餐》
導演: 張賚 / 金嘉楠 / 吳喆
上映日期: 2020-03-16
片長: 46分鐘
餐桌與美食是中國人的重要精神寄託,艱難時刻唯有人間煙火的香味最能療愈人心。
紀錄片《溫暖的一餐》也從一日三餐出發,徵集無數普通武漢市民、網友的生活影像,用食物的溫存串聯起了疫情期間的生活百態,酸甜苦辣,五味雜陳。
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大年初二的夥食是武漢地區的特產紅菜苔,但無人細品美味,風捲殘雲,有人甚至直接站著就解決了一餐。
這是火神山與雷神山建築工人們的工作常態,「只有跑贏時間,才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奔波於城市各個角落,運送食材物資的外賣員、快遞員是維繫無數家庭正常生活的紐帶,但與家人隔離的他們,回到倉庫和單人宿舍,常常只能用泡麵解決一餐。
自願參與社區管理和消毒的志願者,冒著武漢2月的寒風冷雨,只能在路邊解決午餐,手凍僵了連菜都加不起來。
幸好,晚餐回家總有妻子精心烹調的一桌溫馨家宴。在情人節那天,飯桌旁還有一張卡片,寫著:「病毒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溫暖的煙火氣凝聚了武漢人民抵抗疫情的勇氣和依舊認真生活的動力。這也是總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感受——不沉重、不悲傷,而是在逆境中難得的韌性與樂觀。
全景展現
《英雄之城》
導演: 王冰笛
上映日期: 2020-03-26
片長: 45分鐘
習近平總書記說:「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紀錄片《英雄之城》的片名正來源於此。
影片用45分鐘的時間濃縮了從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到決定開啟離漢通道2個多月的日子裡,武漢戰「疫」的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從人群類型上也涵蓋了醫護、建設工人、警察、社區工作者、志願者、患者、記者在內的「全民英雄」。
可貴的是,在大敘事之下,紀錄片中的每一個個體並沒有丟失人性色彩。
醫生不是「神」,也有情緒和壓力。身患漸凍症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感嘆這是從業以來面對的最大挑戰。妻子的不幸感染,也讓他的內心難以平靜。
病人也不全然是等待被拯救的客體,都在用力所能及的努力為抗疫貢獻力量。26歲的阿念主動申請進入火神山照顧89歲的重症外婆。雖然最後沒能把外婆健康地帶回家,家人遵照外婆的遺願,將遺體捐贈用於病理研究。
阿念與外婆
正如紀錄片結尾的話所說:「這是一場付出巨大代價的戰爭,這是一群面對艱難仍在努力戰鬥的人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做一點對的事,以真心、無畏、正直和同情。」
同樣全景展現「抗疫」歷程的還有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的英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該片在海外平臺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1641萬次,被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流媒體轉播。
外國網友在評論區這樣寫道:「這些醫生和護士是保護人類的勇敢戰士,獻上我的崇高敬意。」「在這部紀錄片中,我看到的不是中國人或美國人,白人或黑人,我看到的是所有人都在努力地拯救生命。」
這些紀錄片不僅是全球網友了解中國「抗疫」的窗口,在疫情蔓延至全球的當下,更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武漢戰疫紀》最後,一位醫生對著鏡頭向全世界說,「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了,災難、疾病、恐懼都跳了出來,但盒子裡還留下了一樣東西——希望。只要希望還在,之前的一切苦難,都不會是問題。」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因為此時此刻正在發生和被記錄著的一切,以後的每一個春天都將更加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