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 讓綠水青山永駐...

2020-12-28 騰訊網

2017年,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三部組織專家評審後,將陝西省列為全國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區,延安市被確定為首批建設試點市。

三年來,我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按照「梁、峁、坡、溝、川」共治,「水、土、林、田、人」共利的原則,統籌兼顧,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打造綠水青山新延安。

龍石頭梯田改造及配套工程項目是安塞區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選址安塞區招安鎮龍石頭村和棗灣村。項目啟動以來,安塞區首先對兩個村原有無法耕種的砂礫地進行土壤改良,建設了高標準農田,同時在杏子川河修建攔河拱壩,取地表水作為灌溉水源,不僅增加了耕地面積,也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打牢了基礎。

安塞區山水林田湖草項目辦技術員 李祖前:

拱壩長是33.4米,建成之後給龍石頭村、棗灣片區灌溉用。龍石頭主要種植西瓜,大田西瓜畝產都在1萬多斤。

針對梯田坡面大、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安塞區還採取紫穗槐植物護坡和六角生態磚護坡兩種方式進行防護,並對河道兩岸環境進行提升。

安塞區招安鎮棗灣村黨支部書記 高玉紅:

這邊原來都是溝渠,農民亂扔垃圾,環境衛生比較差。通過山水林田湖項目給我們修建了暗渠,上面覆土,弄成耕地,增加了耕地面積,同時也徹底改變了村民亂扔垃圾的現象。

安塞區山水林田湖草項目辦主任 趙虎:

山水林田湖項目的前期規劃設計中,我們做到三個結合,一個是與群眾的產業發展意願相結合,二是與社會資本投入相結合,三是與人居環境建設相結合。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岸固,堤綠,水清的要求,建設了生態護岸,既提高了農防標準,又美化了人居環境。

龍石頭梯田改造及配套工程改善了農田,讓群眾受益,寶塔區在川口鄉安寺村、白莊村等地實施的馬四川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也有同樣的效果。截至目前,已經實施梯田整治109公頃,修復田間道路16公裡,河道綜合治理5.9公裡,林草植被恢復與林草改良20公頃。

寶塔區農村綜合改革服務中心副主任 任世鵬:

我們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當地村民意願,修建了7個堰塘,極大地治理和改善了生態環境,達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溝」的目標。

隨著馬四川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川口河水質提升,河道防洪能力日益增強,也讓流域內耕地和果園找到了灌溉水源。

寶塔區川口鄉榆樹臺村黨支部書記 胡生華:

我們村有很大的變化,修了路,挖了堰塘,在山上又栽了樹。現在山綠了,水清了。

寶塔區農村綜合改革服務中心副主任 任世鵬:

在寶塔區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我區編制了實施方案和工程設計方案,制定出符合我區現狀的「一條主線,五大支流」實施構架。重點實施了張天河、賀溝口、馬四川、碾莊流域、延河甘谷驛段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和延河陽柳橋至朱家溝段溼地修復工程,實施面積606平方公裡。通過三年的治理,試點項目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百姓的幸福感顯著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2020年,延安市共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34個、總投資35.58億元,目前32個項目完工,完成投資34.87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611.34平方公裡,新增雨洪調節能力3287.52萬立方米/年。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延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黃建斌

相關焦點

  • 綠水青山還復來
    高位推進打造生態修復石城樣板  「我們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樣板工作領導小組採訪中,琴江河溫坊至長江段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負責人劉永根對筆者說道,「要打造生態修復示範區,就要運用生態的方法、系統的思維,按照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宜林則林、宜景則景原則,進行自然恢復、生態修復,讓廢水荒山變成綠水青山。」
  • 省自然資源廳調研組到威寧調研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建設工作
    12月24日,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二級巡視員肖才忠率調研組到威寧調研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建設工作並召開座談會。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公司董事長鄧樹傳、投資總監任廷禮、設計總監張雪源,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祿雲等參加會議。
  • 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郝影表示,「十四五」期間,要以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理念,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規律,全面加強我區森林、草原、溼地、荒漠休養生息和保護修復。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分區施策,統籌推進黃河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建設,著力提升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 唱好「林草戲」 青山不負人丨美麗森林:我們的森林,我們的命脈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大地增綠、環境增色、林草增效、群眾增收,雲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金沙碧水在紅土高原上清水東流,綠色已成為雲南各族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向全面小康的最美「底色」。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
  • 圖說濱海灣|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一方面,注重從高處著眼,依託豐富的「山海林田草」等生態資源,構建「一廊三綠心三水系」生態格局,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未來,這裡藍綠空間佔比將達60%,公園3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達100%。白鷺在櫻花間穿行另一方面,注重從小處著手,精心雕琢城市品質。
  •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回眸「十三五」系列述評之...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 題: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回眸「十三五」系列述評之綠色發展篇  新華社記者高敬  這是中國越來越美的五年——藍天越來越多,江河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好……「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 i視覺|央視《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二季首播!輕鬆玩轉互動新體驗
    《綠水青山看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與科教頻道推出的一臺大型演播室益智類文化節目。節目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身,以山、水、林、田、湖、生命為載體,展現人地關係,感念鄉土、鄉情、鄉愁,緊扣時代主題,展現美麗中國、生態中國、文化中國。
  • 姜德文:水土保持的核心要義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實現的目標是發揮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和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其工作內容是系統全面的,工作任務和目標是系統完整的,也是水土保持事業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有所作為、強力支撐的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
  • 潮評|綠水青山裡要有魚躍鳥鳴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逯海濤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向世界發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聲音」:「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 全國唯一入選的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
    12月24日,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了《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第一批)》名單,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入選,這是全國唯一入選的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也是我國西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入選此案例的唯一項目
  • 電視連續劇《綠水青山紅日子》在我縣正式開機拍攝,老戲骨齊聚綏中,快來偶遇吧!
    5月28日,青春勵志電視連續劇《綠水青山紅日子》在我縣李家堡鄉新堡子村正式開機拍攝。
  • 內心與地理的對話——《綠水青山看中國》觀後感
    國慶節長假期間,中央電視臺開播大型演播室節目《綠水青山看中國》。我作為人文地理學者,參與了節目製作前期的討論。該節目的出品單位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曾成功地製作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綠水青山看中國》節目製作的中後期,因為保密要求,我就無從了解節目的內容了。
  • 【回眸十三五】嶗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即將迎來「十四五」規劃的嶄新開局。為全面回顧「十三五」發展成就、科學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進一步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勇爭一流的激情,凝聚起奮進新時代、起航新徵程的磅礴力量,「微嶗山」公眾號開闢「回眸十三五」專欄,圍繞企業發展、生活變化、居民身邊小事等,以小話題引出大政策,以小故事呈現大發展,以小變化折射大改革。
  • 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發布會
    原標題:11月27日雲南舉行「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 系列發布會·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專題  11月27日,雲南舉行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請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雲南省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拉瑪·興高,雲南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王萍,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處長、省文物局副局長
  • 黃河「幾」字灣:山水林田湖草美,綠色跨越山水間
    在黃河「幾」字灣內蒙古段的烏梁素海流域一場以「山水林田湖草」流域綜合治理為主題的生態修復行動正在讓「塞外明珠」重現光環烏梁素海流域介紹由公規院和三公局承建的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默默守護著流域中下遊的生態安全曾經的她因礦產資源過度開發變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如今,隨著一處處遺留的採坑、廢渣及廢棄工業場地的清理回填地形地貌、土地資源得到恢復重塑地質災害隱患得以消除使中下遊牧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
  • 國華電力「十三五」回眸丨從藍圖繪成工筆畫
    交卷——國華電力公司「十三五」回眸夏曉紅  這是一張用5年奮鬥精心作答的考卷,政治、質效、人文,三門全優;這是一張有5年景深的未完畫作,前面連著過去
  • 志願者清理河岸垃圾 守護綠水青山
    03-13 17:43:53 來源:涪陵廣播電視臺 為了營造「水清、岸綠、景美、河暢」的良好環境守護綠水清山志願者們可是一刻也沒有停歇過!志願者們雖然把河岸清理乾淨了但是美好的環境還得大家共同愛護希望有更多的人也參與到守護綠水青山的行動中來讓涪陵的明天更加美麗!
  • 用心呵護綠水青山,海南儋州展現「盛世美顏」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儋州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投入41.31億元用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開展「六大專項整治」,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向黨和人民亮出了天藍水清地綠的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