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上至國家,下至個人,所作決定,多半是為了利益而來,正是所謂的向利而生。中國從清朝末年開始衰敗,在經歷了百餘年的反封建反外國傾略者的戰爭以後,中國逐漸建立起了獨立國家,但是由於中國錯過了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60年代末----20世紀初),在多方面的發展上難免落後於很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雖然說中國自改革開放(1978年)以來,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領域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與諸多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仍舊存在差距,所以很多中國人紛紛加入外國國籍,從此摘掉中國人的身份。人各有志,面對這些人的做法作為很多愛國者可能會存在不滿,畢竟身上流的是中華民族的血液。
而中國自古以來講究祖宗禮法,講究落葉歸根,這些擺脫中國國籍的「中國人」有背宗忘祖的意味,但是時代變了,何去何從,選擇是自由的,我們也無法對此多加批判。雖然有些「中國人」不知中國處於突飛猛進時,不願陪著祖國一起成長,選擇加入其他國籍。但是也有很多外國人能夠發現中國的好,願意加入中國國籍,陪伴中國一起成長。
1950年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盛智文,在加拿大生活,屬於加拿大國籍 。因為從小認為獲取社會經驗比讀書學習更加重要,所以他早早初入社會,10歲就開始打零工,在多家餐廳工作過。打零工的同時,他也不忘學習,可以說多年來一直處於半工半讀的狀態。
憑藉自己的努力,他6年後便買了自己的小轎車,而且手中有了一定的積蓄。在進入一家服裝公司工作的時候,他被任命到中國採購,瞬間喜歡上了中國的風土人情,於是跟自己的領導表明想來到中國發展。而他的領導認為他是有才能的,還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持。
來到中國香港,盛智文仍舊幹著服裝生意,他將中國生產的服裝銷售到美國和歐洲,因為早先在服裝公司幹過一段時間,所以他有一定的經驗和銷售渠道,生意做的紅火,賺了不少錢。在香港與朋友聊天的時候,時常聽外國的朋友抱怨:喝酒不方便只能夠去大酒店。這讓敏銳的盛智文捕捉到了商機,他當機立斷賣掉服裝公司,一門心思放到了西式餐頂上。
蘭桂坊本是一處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因為盛智文在這裡開了第一家名為「California」的西式餐定後,成為了香港人最喜歡來的地方,而後盛智文花費千萬港幣盤下附近的大廈,將蘭桂坊打造成家喻戶曉的特色商域,而他也被稱為 「蘭桂坊之父」,時至今日,已經成為百億富豪。
盛智文在香港生活了幾十年,很想加入中國國籍,但是中國不承認雙國籍,所以,12年前盛智文放棄加拿大國家,正式成為中國人。這些年盛智文一直表示,很驕傲成為中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表示,自己雖然承載了外國的基因,但是真真切切是一名中國人。
相比較本是炎黃子孫卻放棄中國國籍的那些人來講,盛智文的舉動更加令人動容,若大家對祖國多一些信心,對祖國的發展多貢獻些力量,祖國何愁不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