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成為機器人的研發溫床?

2020-12-27 騰訊網

韓國首都首爾郊外的仁川國際機場( Inche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一些勤快的工作人員會幫助你找到登機口,或領你到最近的候機廳。他們彬彬有禮,非常專業,還會說多種語言,唯一的缺點是不會跟你聊天。因為他們是機器人。

這個機場機器人嚮導是韓國電子業巨人樂金電器( LG Electronics )研發創製的。自2017年7月底以來,這些機器人就跟他們的人類同行一起工作了。1.4米高,他們通過滑輪板自動移動,LCD 屏幕展示信息,並通過相機、超聲波、雷射和先進傳感器導航。另外,他們也能辨別聲音並使用相應的語言交流。

韓國東北城市平昌( Pyeongchang )正在為主辦2018年2月冬奧會加緊準備,這些機場機器人嚮導可不是韓國人熱議的唯一機器人。韓泰未來技術公司(Hankook Mirae Technology)研發製造的超大機器人 Method-2 ,據稱是全球首款雙足載人機器人,而另一款 DRC-HUBO——有傳輸功能的類人機器人,由韓國尖端科技研究所(Kore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發,曾贏得2015年世界機器人挑戰賽(DARPA)冠軍。韓國公司樂金(LG)研發了另一款機場清潔機器人,他們能最有效率地保持機場空地和通道潔淨無瑕。

多年以來,韓國與其東邊的鄰國日本就因他們高超前衛的人工智慧設計聞名,他們已經研發和啟用了機器人教師、生產線上的智能工人和服務業機器人。他們在一些重複而自動服務的行業啟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工。

"我們認為,人工智慧、機器人和相關解決方案並不僅僅是些新奇玩意兒,而是幫助人類的關鍵技術。"LG智能方案部們的高級工程師 Jae-myoung Hong 說,"在有些危險或過於複雜的工作條件下,機器人可以替代普通工人。"

當韓國向新世界疾奔的同時,他們的根卻扎在深厚的土地上。或許正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以及有夢想的動物、有靈魂的樹木和有神氣的山脈,影響和幫助韓國人擁抱現代科技。

根據一則古老的韓國傳說,如果不是因為一頭執著而樂觀的熊,這個智能創新大國很可能根本不存在。

大約4,300多年前,這頭熊跟一隻老虎共同住在一座山頂上,它倆都渴望變成人。上帝的兒子很同情它們,就給了它們兩樣神聖的食物——蒜和艾蒿,並對它們說要慢慢吃這些食物,避開陽光100天。老虎沒有耐心,很快就放棄了。而這頭熊接受了挑戰,堅持下來,最後變成一個女人並嫁給了上帝的兒子,後來又生下自己的兒子。她給兒子起名為"檀君",檀君最終成為這片土地的統治者。

這麼說,韓國的祖先是一個幻化成人的動物。

韓國的這個古老傳說——他們每年在10月3日慶祝,只是組成該國最古老的原始宗教"薩滿教"( shamanism )基石的若干動物傳說之一。甚至在今天,薩滿教精神仍然隱含在韓國人的靈魂中,根據首爾中央大學( Chung-ang University )社會學教授 Kwang-yeong Shin的說法,仍然影響著韓國的"商業、政治和日常生活"。

韓國的薩滿教,其中很多因素都與佛教相通。他們相信生命輪迴:如果你看到一隻飛過的小鳥相信或許它的前身是你故去的叔叔,這一點都不奇怪;亦或相信一個你珍愛的紀念品或一件寶貴樂器會有它們自己的神魂。"我們會相信任何非人類的物件都可能有靈魂,或人類不可理解的超級能量,不論是一個自然產物還是人工產物。"申教授這樣說。

因此,使機器人這類非人類事物擁有了人類特性的現象,不會令韓國人感到緊張和奇怪。

"可以理解,薩滿教的萬物有靈論跟機器人似乎能相通,雖然這些機器人不是生物,但卻有人類的一些特徵。"韓國西江大學( Sogang University)研究薩滿教的學者 Dong-kyu Kim說。

如此看來,古代精靈使韓國人比西方人在文化上和社會層面更準備好接受那些自動設備。有了這樣的開放態度,韓國就成為研發生產和使用機器人的溫床和消費市場。

根據機器人國際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統計,2016年韓國出售的機器人超過了4.1萬,是地球上銷售機器人第二多的國家。這一數字是中國的將近一半——而中國的人口是韓國的25倍,疆土更是韓國的95倍。實際上,韓國是世界上工業機器人最稠密的國家。機器人國際聯合會的報告顯示,韓國製造業每一萬個人類僱員就有631個機器人,而在汽車製造業每一萬工人就有2,145個機器人。

韓國人的確也有擔心,這可能會導致人類工作機會減少。不過很多人僅只擔心一下,"大眾傳媒曾預測很多韓國人會失業,但僅此而已。"金教授說,"自那之後,很少聽到有關機器人導致人類失業的擔心。"

與此同時,在美國有關人類末日的景象常常出現在主流銀幕上,例如《終結者》(The Terminator)、《黑客帝國》(The Matrix)和《我,機器人》(I, Robot)等,還有像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那樣的美國科技領軍人物的演說。(最近的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一項調查顯示,72%的美國人對這類自動化工業的未來感到擔心。)

當世界上有些人可能憂心忡忡:機器人不僅將會盜走他們的工作,同時還可能發展得更加超能,難以阻擋地越來越智慧,甚至可能出現類似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那樣的命運——摧毀它們的締造者。而韓國人對此毫不擔心。

當然,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韓國人總是頭腦清醒地認識形勢。韓戰在1953年結束之後,韓國政府為了恢復國家的元氣,決定將製造業置於發展前沿和中心位置。這使得該國鼓勵發展高科技創新,並培養技術精良的勞動大軍,這兩者造就了韓國今天的經濟騰飛。根據"彭博創新指數"(Bloomberg Innovation Index),韓國連續四年冠為世界上最成功創新經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4年有關各國GDP分配比例的報告中顯示,韓國在研究和發展方面的經費比例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

精通技術,並有社區和求真務實精神,使韓國人跟世界其他民族比起來,更將人工智慧視為未來社會的出路,而不是問題。與其擔心人工智慧導致人類末日,他們更注重發展如何利用機器人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並幫助解決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社會問題和潛在問題。

例如樂金(LG),正在研發更多的不同類型機器人,既可用於家庭——自動修整草坪和智能家庭設備,也可用於其他場合,例如飯店、購物中心、旅遊中心等其他公共空間。"我們的目的是發現那些可以最有效使用自動設備的地方。"該公司的高級工程師Hong 說,他們期待在今後一兩年內他們研製的機器人將會向市場投放。

未來的機器人使用還可能有助於緩解韓國日益老齡化的勞動力,同時還可能成為老年人生活的幫手。或許更緊迫的是,人工智慧將可能在該國與朝鮮非軍事化區邊境發揮重要的防務作用,目前已經部署了例如 SGR-A1半自動化哨兵,最初是三星集團研發的。

回到仁川,機器人嚮導將完成他們的試驗期項目,機場將於2018年初期全職啟用一些機器人嚮導。如果你恰好訪問仁川機場,一定要留意那些有點機械化,但令人愉快的機器人嚮導,他們會開心地為你服務。

相關焦點

  • 《環太平洋》裡的機器人變現實,韓國研發 4 米高的人控機器人!
    片子還充滿了中國元素電影裡的機器人,是由人類控制打怪的,即人控機器人。現在,電影裡的人形機器人要變現實了。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韓國未來科技公司經過兩年的秘密研發後,終於揭開人控機器人的真面目了,名字就叫 Method-1庖叔已經把牆外的視頻搬回來了,盡情戳吧:Method-1 是一個大型機器人,高 4 米,重達 1.5
  • 據韓國KBS電視臺新聞報導,新冠肺炎使智慧機器人代替人工服務成為...
    近日,韓國KBS電視臺早間新聞對一家韓國餐廳裡的特殊服務員進行了報導。這位送餐服務員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臺智能服務機器人。據報導稱,新冠肺炎的餘波讓韓國在眾多領域已經選擇投入人工智慧機器人進行無人化服務。
  • 韓國出臺多項規劃發展機器人,目標20萬億(附韓國機器人企業代表)
    4、T-robotics公司創立於2004年,是韓國頂尖的半導體、平板顯示器專用淨室機器人生產企業,總部位於京畿道烏山。主要生產半導體、平板顯示器、太陽能電池、OLED等製造業領域的竟是機器人設備。
  • 「蠍子」機器人、「超級戰士」……數位技術研發,各國拿出這些成果
    韓國極紫外光刻專利連年增長 硬體相關領域成果亮眼韓國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報告顯示,過去10年來,向該局申請極紫外(EUV)光刻相關專利的韓國企業數量連年增長,其中2019年的50件申請中,韓國企業提交了40個,不完全統計2020年的申請中,韓國企業提交的部分也達到國外企業申請的兩倍以上。
  • 機器人王國日本——為什麼日本人那麼熱衷機器人?!
    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在我們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個熱衷於機器人開發和使用的國家,其熱衷程度甚至是超過了機器人誕生地美國。有人不禁要問了,為什麼日本人會那麼熱衷機器人呢?其實,日本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目前的「機器人王國」,和其國情是分不開的。
  • 中國純自主研發機器人震撼全球!變形機器人閃耀CES2020
    他從小就對機器人表現出狂熱。由於喜愛《變形金剛》,年僅7歲的陳小森便自己加工出一個由木塊、鐵絲組成且可以變形的擎天柱。帶著對機器人的熱愛,陳小森大學選擇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並成為橫跨機械、電子、計算機三科的學霸。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陳小森開始做機器人後發現,這裡面有太多的難點需要解決,比如機器人的關節,運動控制算法,力反饋技術,數字電傳動等。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104期: 引發巨大爭議!韓國AI聊天機器人...
    原標題: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104期: 引發巨大爭議!韓國AI聊天機器人竟成為性騷擾對象
  • 日本的機器人技術怎樣?為什麼日本人:特別喜歡機器人?
    此後,日本專家一直致力於研發仿人機器人和娛樂機器人。後來催生出本田的Asimo和索尼公司的Qrio這樣一批機器人。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日本研發過的一些機器人。可端茶倒水還會講外語的機器人Asimo日本本田集團推出的新一代的服務機器人Asimo,不僅能端茶倒水,還會說日語和英語,是酒吧和咖啡店的好幫手。
  • 世界首個智慧機器人主題公園:韓國仁川機器人樂園
    機器人早已是人們熟知的產物了。但在前些年,這還不是一個大眾化的概念,隨著電視劇《西部世界》等機器人主題電視劇的熱播,人們對機器人也逐漸有了更多的認識。韓國人為了更好的發展自己的機器人產業,打造了一個機器人產業園。
  • ...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部經理孫寧:打造更多為人民服務的「鋼鐵俠」
    1000公斤的水帶向縱深挺進;一臺泡沫滅火機器人,能瞬間讓上百平方米的廣場成為泡沫的海洋……這些形態各異、功能奇特的機器人都是專門為執行特殊任務所設計,這都出自33歲的機器人研發工程師孫寧之手。  「研究機器人就是我最大的興趣,我要把他們變成守護人類的『鋼鐵俠』。」過去5年間,孫寧團隊在智能製造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將特種機器人技術逐步拓展到應急救援、礦山和石油石化等多個領域,研發出的53種特種機器人成為了國內外多個領域搶險救援的「急先鋒」。日前,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 庫卡正式發布首款中國團隊自主研發機器人|工博會⑨
    在庫卡中國CEO王輝看來,這款針對3C電子市場所研發的小型機器人,可以視作是公司全面本土化戰略從0到1的那一步跨越。庫卡有超過120年的歷史,其過往的產品研發基本由德國總部所完成。中國團隊作為公司全球研發體系的一部分,通常只是參與到一些具體的任務中。
  • 江蘇圖靈機器人研發團隊:紮根海安 做行業領跑者 明年機器人本體...
    隨著機器人在現代工業領域廣泛應用,2018年落戶海安的江蘇圖靈智慧機器人有限公司大顯身手,兩年多來,圖靈機器人總經理許建平帶領團隊紮根海安,研發製造全系列、全功能機器人,朝著做行業引領者的目標不斷發展壯大。 這兩天,作為圖靈團隊領軍人物的許建平在外地推銷他的機器人。
  • ...溫床」!韓國夜店相關病例出現四代感染者,主要媒介竟是投幣KTV
    KTV成病毒「溫床」!韓國夜店相關病例出現四代感染者,主要媒介竟是投幣KTV 微現場
  • MIT研發的穿衣機器人,不僅能夠充當衣飾,還能在衣物上畫畫
    研發團隊將致力於縮小該款機器人的體積,提高其續航時間,讓它真正的與衣物融為一體。 近日,麻省理工的研發人員推出了一項名為「基諾計劃(Project Kino)」的項目,致力於將機器人吸附在人的衣服上,並讓它們在衣服上隨意移動,像衣服上的裝飾一樣,擺出不同陣列,以增強服飾的趣味性、設計感和科技感。
  • 韓研發出真實版機甲戰士,《環太平洋》中的巨型人形機器人成真
    >為了能快快長大,總是幻想自己是個機器人有無窮的力量,保護身邊的人不知大家還記得《環太平洋》那個將人與機器人二合一的機甲怪獸嗎人在機器人內部,做出相同的動作外面的機甲機器人也會跟隨著做同樣的動作從而達到人機合一,協同作戰的境界
  • 機器人導光板模組貼裝技術研發
    本項目研發目的是提供一種機器人導光板模組貼裝技術,其通過針對導光板的生產貼裝要求以及當前採用的貼裝方法及貼裝裝置使用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情況,通過深入的研究生產工藝以及其實現方式,本項目保證其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及可靠性符合實際要求。
  • 科技觀察 機器人為什麼還是讓人失望?
    耗資上億元開發的機器人被當做是高價玩具,以及惹是生非的鐵疙瘩,飽受非議。機器人並沒有達到人們所預期的高度,最終免不了半途而廢的命運。熒幕中的機器人可以英勇殺敵,可以耍酷;但實際上,機器人為什麼還這麼令人失望?著名機器人學者漢斯·莫拉維克早前說過:機器人覺得容易的,對於人類來講將是非常難的;反之亦然。
  • 科學家研發能在水面「奔跑」的兩棲機器人
    近日,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的生物啟發和醫療機器人實驗室主任David Zarrouk博士和研究生Avi Cohen在IROS(智慧機器人和系統國際會議)上展示了一種新型高速兩棲機器人,可以在水面上高速遊泳和奔跑,還可以在地面上爬行。
  • 機器人戰士學會持槍開火,美軍下令立刻跟進研發
    圖為標識器機器人底盤進行測試不久前,俄羅斯軍隊向外界公開了「標識器」無人戰鬥平臺的研發進度,目前,這款俄軍最先進的機器人戰士研發進度已經接近尾聲,這個平臺目前已經學會持槍開火和一系列的輕武器操作對此美軍感到非常緊張,下令立刻跟進研發相對應的武器裝備。
  • 上海人工智慧專家研發仿生微型手術機器人
    近日,上海科學家研發的仿生微型手術機器人把這一創想變成現實,這其中,人工智慧技術加成,讓機器人如虎添翼。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是一種體積微小、載有溶栓劑藥物的仿生手術機器人,在外加磁場的指揮下,聚集在血栓部位,產生熱和力場,成為高效的微血管血栓清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