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臺灣在談智慧城市如何落地

2021-02-15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臺灣2015智慧城市展於1月20日在臺北開幕,為期4天,這是臺灣唯一以解決方案為主的專業展覽,本次展會主題聚焦「探索物聯網新世界」,涉及智慧醫療、雲端及物聯網平臺、智慧消費和智慧交通等領域,吸引了上百家廠商參展,設立550個展示攤位。期間還將舉辦一場高峰會、26場專業論壇等。

智慧城市已是炙手可熱的話題,中國大陸現已核定200多個智慧城市試點,預計2020年前試點城市將達到600個,預計到2050年,將有超過70%的人口聚集到城市中,目前城市所呈現的交通擁堵,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問題,也將逐漸惡化。所以,與其說智慧城市是概念炒作,還不如說,智慧城市是當前形勢逼迫下的唯一出路。

  

智慧城市之所以被稱為是概念炒作,主要是因為大眾還沒有看到有效的應用。所以問題的核心不在於什麼概念,而是能有什麼樣的應用,即智慧城市的落地。本次臺灣的智慧城市展,也是希望兩岸加強合作,攜手提升民眾生活品質。今年大陸共有200多人參展,規模和去年第一屆差不多,但深度上有所拓展。展會主辦方臺北市電腦公會經理陳守玉說,「以前只是來了解一下情況,現在希望能夠促進實際合作項目的落地。」

  

在臺灣智慧城市展的同時,研華智能服務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也在同期舉辦,來自全球的400多位合作夥伴相聚在研華林口物聯網園區,這其中包括LG、英特爾和微軟等專家分享智能零售、數字醫療、數字物流等不同領域的最新趨勢與技術外,更是基於現有的成功案例,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的落地方式。

  

未來的商業模式沒有單純的B2B,圍繞用戶的需求才是出路

  

智慧城市是物聯網概念落地最重要的體現,物聯網不僅是一種新的技術、新的思維,還改變了商業模式,物聯網時代將沒有單純的B2B的商業模式,B2B模式中必然要引入C端的最終用戶。因為物聯網時代有生命力的產品或應用,必然是以終端需求為導向。

  

如研華是個典型的B2B企業,過去研華只是單純的給B端廠商提供所需要的硬體產品,而現在在物聯網大潮的影響下,研華的提出了「驅動智慧城市創新,共建物聯產業典範」的口號,公司也從產品提供逐漸轉型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最為代表的就是「智能服務」事業部的建立,雖然智能服務也會細成智能零售、數字醫療、數字物流、智能建築等細分領域,但是無論哪個產業,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研華不再只是為客戶提供產品,而是從客戶的終端用戶角度出發,去了解他們的需求,最終用智能服務方案解決問題。所以,在筆者看來,研華已不再是傳統的B2B商業模式,而這種模式的轉變也是物聯網時代的趨勢。

  

深耕細分市場,落實到具體的應用方案

  

現在的物聯網企業裡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公司在定位時最喜歡玩的不是技術和應用創新,而是商業模式的變通,最受歡迎的就是「平臺」模式,其實,平臺必然是少數,物聯網少不了平臺,但更需要基於已有技術做應用創新,這才是智慧城市概念落地的關鍵。

  

依然拿研華來說,其實研華早在2010年就看到了物聯網的趨勢,當時提出的口號是「智慧地球的推手」,但是3年後,在2013年,研華成立三十周年時,公司把口號更改為:「驅動智慧城市創新,共建物聯產業典範」,把智慧地球的概念縮小的「智慧城市」,可能「智慧城市」還是太寬泛,所以研華又細分出建築、零售、物流、醫療等垂直領域,其實還不夠,在每個垂直行業裡,研華的解決方案細分到具體場景。

  

這次筆者在臺灣就深有體會,臺灣的公交系統已經全部聯網,不論你是用手機APP,還是在公交站牌,你都可以很清楚的查到公交車還有幾分鐘到站,大家可以合理的規劃自己的出行時間,減少盲目的等待時間。如果你是駕車出行,通過一個APP,你可以實時了解到任何道路的流量信息,甚至可以查看實時的監控畫面,這樣大眾可以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避免擁堵,而這一切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實現。除此之外,臺灣的車輛已經全部實現ETC,無需人工收費,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運營效率。這些已實現的場景就是研華和各個行業的合作夥伴,共同建設完成的。萬丈高樓平地起,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是從這些細分的具體應用逐漸落地的。

  

成功應用是行業推廣的種子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有些東西是永遠不變的,企業的經營亦是如此,無論商業模式怎樣創新,踏踏實實打造精品是每個企業不變的宗旨。前文提到了以需求為導向的產品或應用才具有生命力,這樣有生命力的產品或應用被打造成精品後,不僅自身能生根發芽,還將成為行業「種子」,推動更大的產業。

  

智能建築也是研華近年來關注的重點,現在研華正在為臺北的一家醫院的建築做智能化的改造,希望打造成一個行業的精品,再將這樣的成功應用推廣到大陸市場,逐漸普及到更廣泛的市場。這些臺灣的智慧城市展也是這樣的思路,希望展現一些成功的應用,成為行業應用的典範,促進兩岸智慧城市建設的交流,推出智慧城市落地。

  

所以說,無論是臺灣的智慧城市展,還是研華在臺北召開的智能服務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都在探討智慧城市如何落地,那麼我們大陸的200多所城市,是不是也該務實一下了呢?

新聞來源:中國智慧城市

相關焦點

  • 聚焦百度雲智峰會智慧城市專題論壇,如何打造未來智慧城市?
    「雲智一體」成百度智能雲獨特的競爭力,在各行各業加快規模化落地。在下午舉行的智慧城市專題論壇上,百度智能雲展示了在「AI+城市治理」領域的技術能力、商業應用、價值主張以及落地成果。來自北京升哲科技、湖南競網集團、廣州欣緯、中環寰慧等合作夥伴的業務負責人在現場分享了雲+AI落地城市各個場景的實踐探索與成果。後疫情時代智慧城市如何發展?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認為,首先從需求走向來看,要更加注重去虛向實,去偽存真,基於最真實的需求來構建智慧城市。
  • 圓桌討論: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生態|WISE2020 新智慧城市峰會
    圍繞「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生態」話題,圓桌討論由36氪創新諮詢總監肖雨溦主持,參與嘉賓包括博世互聯工業工業諮詢總監徐臻琳、曠視科技高級解決方案專家喬梁、盈嘉互聯副總經理任遠、海爾海納雲副總裁孫雲雷、世紀高通產品總監溫宇浩。
  • 天壤城市大腦總裁彭伊莎:AI助力城市運營智慧化、精細化
    放在一個智慧城市的範疇內,什麼叫城市運營。在我看來,城市是歷史最悠久的流量產品,為什麼這麼講?城市定義是什麼,城市的定義就是人聚集生活,人發生生產活動的地方,如果大家把它理解成一個大的空間類產品,其實我們所有人就是活躍在這個城市當中的個體,這個是我們來談城市運營的第一個基礎,它是一個流量的產品。第二個我們來考慮運營,會有哪些指標,哪些KPI。
  • 如何做好智慧城市的「平衡車」?
    儘管作為未來趨勢,智慧城市來勢洶洶,但大部分智能城市項目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很多項目甚至只是空有其名。為何智慧城市這把全球性的星星之火,卻難以燎原?  首先,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作為開發項目,智慧城市建設也逃不過投入產出的商業地產邏輯,土地、融資、建築安裝等高昂成本都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 深圳領跑5G+智慧城市應用:2022年前推動2.4萬根多功能智能杆落地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德群)深圳領跑5G+智慧城市應用,計劃2022年前推動2.4萬根多功能智能杆落地。這是記者從11月13日舉行的第二屆5G+智慧城市智慧杆產業國際(深圳)高峰論壇上獲悉的。
  • 中國智慧住居業首見成果:海爾U-home安家平臺落地
    7月9日,海爾U-home在廣州舉行的「智享安家•慧聚未來」——中國智慧住居產業聯盟成立暨海爾安家平臺落地發布會,發布了安家平臺落地成果。有專家指出,海爾U-home安家平臺打造的智慧住居的全新發展模式,在為居民提供智慧安全的居住體驗的同時,也為智慧住居行業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範本。
  • 研華智慧城市夥伴峰會火熱開場 聚焦零售/物流/醫療/建築行業
    12月17日,2020–全球工業物聯網廠商研華公司於12月17-18日舉辦研華物聯網系列夥伴峰會-Advantech Connect,聚焦智能服務與零售、智能物流、智慧醫療、智能建築等行業,探討如何以大數據、物聯網、雲端、AI、5G等趨勢技術,強化智慧城市互聯生態圈。
  • 浙江寧海火災致19人死,消防事故倒逼智慧消防落地,消防企業如何破局?
    點擊播放 GIF 0.0M經過幾年的發展,智慧消防從概念炒作已經來到了實際應用落地的階段,不斷頻發的事故倒逼智慧消防的應用落地。而隨著智慧消防的推進實施,物聯網、網際網路、通信、大數據等一系列公司跨界進入消防產業,分食智慧消防這塊「大蛋糕」。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智慧消防建設既有機遇,也面臨困難與競爭,在內外夾擊之中,消防企業該如何破局?
  • 百度智慧城市總經理黃豔:用AI+雲讓城市更加安和、健康、幸福
    近日,在"2020 ABC SUMMIT百度雲智峰會"智慧城市專題論壇上,百度智能雲展示了在"AI+城市治理"領域的技術能力、商業應用、價值主張以及落地成果。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雲南麗江市人民政府副廳級領導張仁彬、北京市海澱區城市大腦專班副主任鞏振文、百度副總裁劉雅雯、百度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黃豔、百度智慧城市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捷等出席專題論壇,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趨勢。來自北京升哲科技、湖南競網集團、廣州欣緯、中環寰慧等合作夥伴的業務負責人在現場分享了雲+AI落地城市各個場景的實踐探索與成果。
  • 智慧城市建設步入「下半場」 華為提出「城市智能生命體」
    智慧城市正以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深入到城市裡的各個角落,為市民帶來許多不易察覺又貼心舒適的美好生活體驗。經過近十年發展,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進入深水區,乘著「新基建」東風,智慧城市發展將邁入新階段,一個更加智能的城市生命體將逐步展現於眼前。
  • AI專家齊聚銀川 共話城市治理智慧 2020銀川國際智慧城市博覽會...
    11月3日,2020銀川國際智慧城市博覽會人工智慧論壇在銀川舉行。該論壇由銀川市科技局主辦,邀請國內AI領域專家參加,並探討銀川人工智慧產業應用之路。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研究員喬飛  商湯科技智能產業首席架構師尹智則從智慧城市方面探討銀川如何利用AI發展。他表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質是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智能賦能的民眾公共服務以及智能驅動的產業促進。
  • 智慧物流產業邁入落地成熟期
    因此,曠視願意把AI物流技術落地的成功經驗跟物流行業分享,與物流企業聯合起來推動智慧物流發展。  發起成立人工智慧物流產業聯盟以「科技向上」為聯盟服務宗旨  中國網科技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聯盟旨在與行業各界力量攜手,搭建產、學、研、用的行業共享信息、技術交流的平臺,把AI技術與智慧物流相結合,提高智慧物流的效用,構建物流新業態。
  • 建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
    城市在給人們帶來經濟繁榮、就業機會增加和生活與公共服務便利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包括交通擁堵、環境汙染、住房難、就業難、入學難等嚴重影響城市市民日常生活的現實問題。如何破解城市病帶來的難題,同時又能夠使市民享受城市化帶來的幸福生活是城市管理者和參與者都面臨的而且都在努力解決的課題。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和服務發展到網際網路時代提出的如何實現智城市慧生活的一種嶄新的方式。
  • 安防與智慧城市的「智變」之旅
    智慧城市,簡而言之,一定是一個智能世界,「慧」思考。一直以來,安防行業就以城市為主戰場。所以,不管是傳統安防企業還是外界而來者或是生力軍,都在瞄準這一市場,積蓄力量,謀定而後動。2016年是AI安防元年,順理成章,也是智慧城市開始質變的一年。先來看看當下智慧城市如何「智變」。
  • 智慧城市是什麼,為什麼建?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隨人類文明與進步發展起來的。 今年初,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首度圈定」新基建」範圍,數位化基礎設施建設備受矚目,「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被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智慧城市建設則成為這些技術能夠落地的最大場景。
  • 絲路視覺出品,江門人才島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數字引領城市升級
    數字中國上升為戰略,數位技術成為城市的新生命線。江門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憑藉地理優勢與政策支持,運用智慧城市運營模式實現城市升級。江門人才島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是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政府攜手騰訊,推進「WeCity未來城市」在潮連島融合落地的重要成果。
  • 臺灣高雄成立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力爭早日走向國際
    2020-12-26 10:08:24 來源: 臺灣房產 舉報
  • 百度智慧城市總經理黃豔:用「AI+雲」讓城市更加安和、健康、幸福
    中證網訊(記者 任明傑)在日前舉行的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智慧城市總經理黃豔從「為政新治理、為企新動能、為民新服務」三個維度展現了百度智慧城市在城市治理、新基建、民生服務三個領域的的智能化成果。「整體而言,我們構建了一套自主可控、賦能生態、帶動產業的智慧城市整體架構,自下而上構建了包括百度自研晶片、智能雲基礎設施、城市大腦中臺和智能指揮調度中心在內的智慧城市基礎解決方案,並廣泛聯合生態夥伴在城市綜治、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醫療健康等領域共同構建場景化解決方案與產品。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希望能夠用技術讓城市裡面每個人的生活更加安和、健康、幸福。」黃豔表示。
  • 智能先行者|智慧城市建設十二年,取得了什麼真經?
    但智慧城市的願景雖然美好,如何落地一直是一個艱巨挑戰,因為這一領域並沒有成功案例可借鑑,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摸著石頭過河,踩過了無數坑,也不乏失敗案例。 回顧中國智慧城市建設12年的歷史,建設者們經歷過茫然跟風亦步亦趨的初級階段,也一直面臨著投資混亂與低效的指責。
  • 【初心悟語】宋喜春:談如何確保執行力落地——《把信送給加西亞...
    【初心悟語】宋喜春:談如何確保執行力落地——《把信送給加西亞》讀後感 2020-06-27 0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