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智慧城市的「平衡車」?

2020-11-26 網易新聞

  

  美國作家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一書中所說:「佛羅倫斯的街道給我們帶來了文藝復興,伯明罕的街道給我們帶來了工業革命……漫步在當代的城市——不論是沿著用鵝卵石鋪就的人行步道還是在四通八達的十字街頭,不論是圍繞環形交叉的路口還是高速公路——觸目所及的只有人類的進步。」

  城市,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是人類利用資源、創造文明能力的最高表現。人類每次科技的飛躍,都將使城市形態產生巨大的變革。

  技術變革在劇烈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必將重新塑造城市形態。正如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帶來城市形態的更迭。

  信息化、網際網路在僅僅一代人的時間裡就登峰造極,雲計算、物聯網、AI又相繼成了新技術的焦點,城市相應地以智慧化武裝自己,是水到渠成。

  此外隨著風險社會的到來,大城市病、公共危機、環境威脅等城市治理痛點迫切需要智慧城市提供解決方案。

  根據聯合國預測,1950~2050年的100年內,全球城市化率將翻番,2050年將有68.4%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而用先進的技術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眾望所歸的最佳解決方案。

  例如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除了藉助智能化交通系統來幫助市民大幅縮短通勤時間,政府還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通過路燈上的傳感器實時搜集路況與車流量信息,智能化調整交通信號,以減少騎乘人士被紅燈攔下的次數,引導市民選擇自行車出行,帶領城市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

  一、 星星之火,卻難以燎原?

  儘管作為未來趨勢,智慧城市來勢洶洶,但大部分智能城市項目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很多項目甚至只是空有其名。為何智慧城市這把全球性的星星之火,卻難以燎原?

  首先,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作為開發項目,智慧城市建設也逃不過投入產出的商業地產邏輯,土地、融資、建築安裝等高昂成本都是擺在眼前的問題。

  韓國自2002年起陸續投入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0億元),計劃在仁川市松島地區建成世界首座智慧城市——松島新城,但這座城市至今未能完工,有媒體將之稱為「另一座車諾比」。

  而未完工的原因就是資金枯竭,無以為繼。其次,錯把手段當目的,陷入唯技術論的窠臼。

  當下,科技正在替代生活,手機像輸液器,網際網路供養著人群。然而,僅僅採納任何一項技術本身,不管多麼的優秀,都不能解決城市問題。

  在技術至上的思維基礎上建設出的不是智慧城市,而是迷失在技術裡的城市。事實上,城市與手機、平板不同,其智慧化不僅是技術和資金的問題,更涉及一系列基礎設施、法規政策、社會關係、政治利益甚至大眾觀念的角力。

  短時間建造出的新技術烏託邦都是空中樓閣,要麼集成一些現成技術匆匆上馬,要麼就只能淪為面子工程。當下普遍存在的數據孤島即為典型。

  在中國,部分職能系統是垂直延伸的,比如公安系統有自己的數據系統,衛生、稅務和法院等部門也各自有系統,縱向信息或許能實現共享,但橫向數據流通卻有阻礙,這就造成了「條狀孤島」;而先地方再中央的模式,則造成了「塊狀孤島」。

  如此一來,以技術提質提效、改善民生,成為一句空談,智慧城市似乎也淪為一場技術理想主義的狂歡。

  二、智慧城市的「平衡車」

  在種種誤區之下,諸多 所謂的智慧城市其實就像是一個搖搖欲墜的高塔,規劃者在塔底講著或將成真的故事,搬幾塊磚就算開工了。

  但實際上,即使基礎設施能夠一蹴而就,相關的信息安全技術、倫理道德框架、基礎科學研究和人類社群本身完全沒有準備好。要支撐智慧城市的高樓穩穩建起,需要把握四大平衡:

  1.經濟上,近期投資與遠期回報的平衡

  高科技長遠來看的確能降本增效,提高城市運行效率。

  但超前技術帶來超高成本,資本總是短視的,而城市發展是緩慢的,一項改變城市的技術從驗證有效、示範成功到商業應用,周期比一般的產品還要漫長得多。對此,一方面可利用PPP模式、產業引導基金等,廣泛引入社會資金;

  另一方面可引入市場服務,分散成本。如今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已經使得城市的各個領域——包括政府的一部分治理功能——逐步實現智慧化,例如無現金支付、共享經濟、智慧交通等,完全可以由市場來提供智慧城市服務。

  如果地產商、園區運營商和城市政府需要服務,向這些智慧技術的擁有者購買一部分自己需要的服務即可,能夠大大降低政府和企業的建設成本。

  2.技術上,數據利用與隱私風險的平衡

  過去10年,科技公司正從代表進步力量的形象,慢慢轉變成資本主義霸權的圖騰,而個人、家庭的生活信息通過物聯網全方位暴露,成為砧板上的魚肉。

  在這種背景下,智慧城市面臨這樣一個安全悖論:我們是否要為了人身安全而犧牲個人隱私?

  這就需要更完善的監管框架來監督新技術和數據的使用,將數據捕獲限制在整個城市的「最低限度」,只搜集解決現有問題所需的數據,而不傷害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

  3.機制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平衡

  在一個智慧城市項目中,企業作為技術的倡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總會更有動力去推動其落地;政府的訴求相對多元,雖然在刺激產業和就業領域與企業有著共同的訴求,但守夜人的職責要求其通過政策法規,守住社會公平和公共利益的邊界;公眾則最為保守和分裂,即使嘗到了甜頭,也很難對大的變革達成共識,畢竟所有的變革都難免會給一些人群帶來陣痛。因此,在大規模的智慧城市項目中,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統籌推進固然重要,自下而上的市場化創新研發及公眾的廣泛參與,也缺一不可。

  4.時間上,當下與未來的平衡

  城市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大多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都著重解決當下的問題,而未考慮到城市的流動性。智能化固然是趨勢,但城市形態不只取決於技術的包裝、驅動,還取決於生態、人文等因素的影響。

  比如說,當前已出現城市收縮現象,假設某個城市50年後人口大幅減少,到時候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城市?

  這可能和當下規劃的背景完全不同。因為人口變化可能會帶來很多連鎖反應或者滯後效應,如何把這樣的未來因素考慮在內,也是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容忽略的問題。

  三、

  回顧歷史,城市的發展從來都是磕磕碰碰、飽受非議的。

  巴黎大改造前,法國的知識分子近乎詛咒般地抱怨這座城市的髒、亂、差,慘無人道的生活空間和不可理喻的貧富差距。大改造後,奧斯曼的計劃實際上解決了不少當年巴黎存在的問題,並讓大改造成為拿破崙三世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正面政治遺產。

  但是大改造本身又創造了許多新的問題,抱怨依然存在,對其詛咒的程度並沒有減退。城市的發展歷程大抵都是這樣,充滿著問題,解決一部分問題後又引發新的問題,智慧城市亦是如此。

  城市始終是一個有機生命體,不是一次性交鑰匙工程,基礎設施體系的改造相對容易,但社會系統運行的慣性、人性和習慣的改變,起碼要靠代際的周期才能切換過來。同時,發展的實際意義也始終在人——只有人們產生嚮往美好的動力,城市才能真正地進步和發展。

  最後,小早又要來送福利了!在此篇微信文章下面留言,談談你對2021年的憧憬或這本書的看法。早讀課將免費贈送3本圖書,具體圖書由出版社提供。送書規則是從微信評論中挑選最用心評論的3人,贈予此書(複製其他文字將會被取消資格)。時間截止到12月1日0點,記得查看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如何做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今天談論的話題是如何做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果媽閱讀從2016年走到今天已經有近5年的時間,我們一起讀了200多本的書,和媽媽一起用閱讀的方式享受美好的生活,感受幸福。其中也讀了很多蔡穎卿老師的書,今天就很有幸請來了蔡老師的編輯和大家聊一聊蔡老師的書。
  • 平衡扭扭車風波之後 未來到底如何?
    【中外玩具網12月29日訊】12月的亞馬遜事件,極大震蕩了整個扭扭車行業,使行業洗牌提前開始。這時,有人選擇觀望,有人猶豫想退出,有人覺得這是一個大機會,也有人為明年的行業存亡擔憂。 但個人而言,扭扭車不但不會消亡,明年平衡車行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下面從多個角度分析,看看未來如何發展。
  • 建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
    城市在給人們帶來經濟繁榮、就業機會增加和生活與公共服務便利化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包括交通擁堵、環境汙染、住房難、就業難、入學難等嚴重影響城市市民日常生活的現實問題。如何破解城市病帶來的難題,同時又能夠使市民享受城市化帶來的幸福生活是城市管理者和參與者都面臨的而且都在努力解決的課題。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和服務發展到網際網路時代提出的如何實現智城市慧生活的一種嶄新的方式。
  • 圓桌討論:如何打造智慧城市生態|WISE2020 新智慧城市峰會
    在新智慧城市峰會分會場,我們邀請到了智慧城市領域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及一線投資人,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現狀與發展、迭代與創新。並舉辦了「創業星物種——新智慧城市大賽決賽」,匯聚西北、西南、華南和華東賽區10強創新項目,發掘智慧城市創新力量,共同展望下一個十年智慧城市的無限可能。
  • 聚焦百度雲智峰會智慧城市專題論壇,如何打造未來智慧城市?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雲南麗江市人民政府副廳級領導張仁彬、北京市海澱區城市大腦專班副主任鞏振文、百度副總裁劉雅雯、百度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黃豔、百度智慧城市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捷等出席專題論壇,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趨勢。
  • 「書評」智慧城市:一場技術理想主義的狂歡
    如此一來,以技術提質提效、改善民生,成為一句空談,智慧城市似乎也淪為一場技術理想主義的狂歡。二、智慧城市的「平衡車」在種種誤區之下,諸多所謂的智慧城市其實就像是一個搖搖欲墜的高塔,規劃者在塔底講著或將成真的故事,搬幾塊磚就算開工了。
  • 智慧城市的成功在於什麼
    老實說,智慧城市沒有一個通用定義,而且智慧城市的定義也因城市而不同,並且發達國家對智慧城市的定義也不同於欠發達國家。一般來說,智慧城市正在利用先進技術來簡化城市運營,為市民提供更多的舒適性。 智慧城市的好處 了解智慧城市的吸引力並不難,技術已經改變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不言而喻,當與技術相互關聯時,最終結果肯定是令人信服的。
  • 小米生態鏈Segway輪椅平衡車面世, 平衡車產業鏈誰才是龍頭霸主?
    小米生態鏈Segway輪椅平衡車面世, 平衡車產業鏈誰才是龍頭霸主?早在之前就有一名男孩在馬路上使用平衡車不甚摔倒,險些捲入車輪下,平衡車在馬路上行駛確實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為了規範交通,各地交管部門陸續出臺了針對電動平衡車的管理規定,這種平衡車也沒有了「路權」。比如,2016年,上海交管部門就明確指出,由於電動平衡車不屬於機動車,也不屬於非機動車,這種滑行工具不能上路行駛,只能在封閉小區或不對外公開的場所使用。
  • 360重磅發布智能平衡車,鯰魚效應激發優勝劣汰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0月22日下午,360智慧出行秋季新品發布會在各大主流平臺同步開啟線上直播,發布的4款全新產品中,涵蓋了平衡車、行車記錄儀和兒童安全座椅。其中,360平衡車P1、360平衡車V1系列為全新品類,這也意味著短途出行領域繼小米之後又有巨頭加入競爭。
  • 智慧平臺巧解「城市病」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市正著手「垃圾分類智能化監管」平臺的建設,這將為「無廢城市」創建增添新的活力。  不僅是垃圾分類問題,流動攤販、店外經營、亂堆物料、渣土偷倒……每個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通病」。當前,紹興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城市管理領域越來越廣,如何像繡花一樣管好一座城市,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 ...來將公司的產品向智慧公路、車路協同、城市智慧停車等方向延伸
    公司近年來積極發展新業務,將公司的產品從ETC向智慧公路、車路協同、城市智慧停車、城市交通管理等方向延伸,拓寬城市交通、車聯網的應用場景,上述領域都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公司也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競爭優勢。公司將通過推動新業務的發展來建立新的業績增長點。
  • 小米九號平衡車開箱評測
    產品收到,還真是挺大的,重量也不輕,不管咋著,先趕緊拆開再說!九號平衡車帶有平衡輔助,開機不載人的情況下可以自動維持平衡,上下車的時候也會根據腳踩力度的反饋幫助保持穩定,使用難度非常低。「九號平衡車」有明確的正反之分,可以通過踏板上的箭頭提示區分,上下車的時候都要從後側起步,不然很有可能帶偏平衡,悲慘的被平衡車碾壓……
  • 臺灣在談智慧城市如何落地
    智慧城市已是炙手可熱的話題,中國大陸現已核定200多個智慧城市試點,預計2020年前試點城市將達到600個,預計到2050年,將有超過70%的人口聚集到城市中,目前城市所呈現的交通擁堵,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問題,也將逐漸惡化。所以,與其說智慧城市是概念炒作,還不如說,智慧城市是當前形勢逼迫下的唯一出路。
  • 安防與智慧城市的「智變」之旅
    智慧城市,簡而言之,一定是一個智能世界,「慧」思考。一直以來,安防行業就以城市為主戰場。所以,不管是傳統安防企業還是外界而來者或是生力軍,都在瞄準這一市場,積蓄力量,謀定而後動。2016年是AI安防元年,順理成章,也是智慧城市開始質變的一年。先來看看當下智慧城市如何「智變」。
  • 扭扭車、平衡車、滑板車,寶寶「坐騎」如何選?反正這種不能買!
    不過市場上的「坐騎」種類太多,二輪的、三輪的、四輪的、電動的、人工的,著實讓我們看花了眼,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選!既然如此,我們不妨用排除法,先去掉一個錯誤答案!市場「坐騎」太繁雜,學步車是最坑娃曾幾何時,「學步車」在中國家長中非常流行,畢竟它方便、體積小、便於安放!
  • 成都高新區:智慧城市, 以「用」為綱
    逆勢增長的背後,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積極影響不容忽視。   近年來,國內眾多城市都在積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其核心是推動城市的數位化轉型,以數據與智能技術提升城市治理的綜合能力。IDC在其發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中預測稱,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支出規模將達到1240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支出規模位列全球第二位。
  • ...扭扭車、平衡車、滑板車、三輪車……孩子成長中的7種車、怎麼...
    平衡車是近幾年的新興事物,而且有很多地方的、全國的賽事可以玩,兩歲孩子也可以玩得很嗨,而且,平衡車並不是小小孩的專利,即使會騎自行車了,很多人還是會玩平衡車。平衡車有兩個輪子,沒有額外的穩定裝置,需要孩子自己保持平衡。最早引入的平衡車一般都很矮,因為要讓孩子的雙腳能夠穩穩的落在地面上。孩子可以移動自己的雙腳推動平衡車前進,手握把手掌握方向,並學習在行進中保持身體的平衡。
  • 智慧城市:未來的義大利城市
    我們這個時代可行的烏託邦是智慧城市,其目標是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自給自足的城市,關注生活質量及其公民的需求。它還應利用通過大數據提供的大量信息,以合理的方式滿足這些需求,從而使城市生活更具包容性和宜居性。這是從線性經濟模型(生產,消費,丟棄)轉變為循環模型的關鍵基於再利用,共享和產品壽命的延長,因為世界上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城市中,因此消耗了最大一部分生產的產品,從而造成了全球最大的汙染份額。
  • 後疫情時代,寧波的智慧城市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如今,在防控日益常態化的後疫情時代,無論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基建,還是阿里、華為、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的介入,都為看似抽象的智慧城市命題,帶來了更具象的解決方案。那麼,力爭建設軟體名城的寧波,該如何在這一賽道乘風破浪?6月24日,由東南商報、甬商總會、市社科院主辦的12A茶座在協辦單位浙江創新中心舉行。
  • 科技助力城市抗擊疫情:IMD商學院發布2020智慧城市指數
    中國北京,9月17日——今日,IMD商學院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for Technology and Design)聯合發布2020智慧城市指數。北京、上海、深圳等10座中國內地城市上榜。在上榜的中國內地城市中,珠海排名最高,天津、重慶緊隨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