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所演繹的年代,你知道有多「摩登」嗎?

2021-01-08 大象看戲

查理·卓別林於1936年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摩登時代》,已然是一部傳世經典之作。該片不僅被讚譽為「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還被寫入了中國高中思想政治教科書。

影片講述的是卓別林飾演的查理與其他工人一樣在工廠裡的機器前,夜以繼日的從事著單調枯燥而又緊張的工作。因為工作機械般簡單重複,更因為老闆無處不在的監控,緊張的查理終於出現了神經錯亂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康復後的查理仍然不得安寧,陰差陽錯地被送進了監獄。但查理感覺似乎來到了天堂,監獄裡雖然沒有自由,但有吃有喝。這使得查理在獲得釋放後,依然對監獄戀戀不捨不願意離開。

在如此艱難的生活中,查理與流浪女萍水相逢,兩人逐漸對彼此產生了好感,查理孤苦伶仃的生活終於有了牽掛和相隨。儘管流浪女還是要不停地躲避警察的抓捕,儘管查理的命運也沒有什麼改觀,但兩人依然樂觀地面對生活,彼此溫暖相濡以沫。

《摩登時代》故事發生的背景正是192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1920-19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場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而美國,正是這場特大經濟危機的發端地。

400萬中學生輟學,800多萬人失業,遍及美國全境的大饑荒導致至少700萬人非正常死亡。美國著名通俗歷史作家威廉·曼徹斯特曾在他的成名作《光榮與夢想》中描述了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民生狀況:"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於死亡。"這次美國經濟大蕭條所造成的災難,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這就是傳世經典電影、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所演繹的那個時代,人們無不在艱難中度日如年,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毫無活力可言。

而喜劇大師卓別林把生活的艱辛和心酸包裹在喜劇的外在形式之中,讓我們在大笑不止的同時,深刻領會到了社會制度的無情和底層人們的無奈,更感受到了大師通過影片所傳遞出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這些經典電影,你都看了嗎?【大象看戲】約你一起聊聊...

相關焦點

  • 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最為閃耀的兩大亮點
    查理·卓別林於1936年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摩登時代》,已然是一部傳世經典之作。該片不僅被讚譽為「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還被寫入了中國高中思想政治教科書。1920年代的美國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工人被當作機器一樣被無休止地壓榨。
  • 《摩登時代》——卓別林
    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在多家公司的舞臺劇中扮演過比利這個角色,在倫敦的公主劇院再次演繹比利這個角色之後。在又一輪的《偵探福爾摩斯》的巡演之後,查理加入到了有西德尼參加的喜劇舞臺劇《修復》的表演陣容中。1906年5月,他加入了另一部舞臺劇《凱西的宮廷馬戲團》並為該劇目表演了一年多。在17歲時,查理已經開始在喜劇劇目中出演主要角色了。
  • 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表演堪稱經典,不愧是喜劇大師!
    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表演堪稱經典,不愧是喜劇大師!《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經典喜劇,該片於1936年2月上映。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由卓別林飾演的擰螺絲工人日復一日重複機械般的作業,由此患上了精神病,在治癒後卻被誤認為是工人運動的頭兒,隨後被抓。在監獄中誤食毒品,卻由此打敗了謀求造反的犯人並解救了警察,被釋放後又踏上流浪的路途。寶蓮·高黛飾演的孤女孤苦伶仃,父母相繼死去,兩個妹妹去了少管所,一日在街上偷竊麵包,在落跑途中撞見螺絲工。
  •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最好的一部電影嗎?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的代表作之一,從影片字幕中我驚訝的發現,他兼導演、編劇、演員甚至配樂於一身,真乃當之無愧的喜劇大師。影片雖然是黑白片,但是如今看來仍然別有味道。誰也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會是什麼。《摩登時代》怎麼說的,單看片名,摩登,意味著發達、進步。摩登時代,聽名字應該是一個和發達的都市生活有關的電影。實則不然,摩登的城市之下,透露著底層人民的艱苦,工廠倒閉,工人吃不起飯而被迫當強盜,人們艱苦的掙扎在生死的邊緣。與之相比的富人生活,玉盤珍饈,看表演。讓我想到了杜甫的一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摩登時代》與卓別林
    《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在1936年導演並主演的黑白無聲電影。影片講述了在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故事。
  • 《摩登時代》為什麼能成為卓別林的代表作?
    《摩登時代》一直都是卓別林的代表作,為什麼這樣說呢?該片是卓別林的第七十五部影片,豆瓣有9.2的評分,在TOP250中排名102。《摩登時代》是他最後一部無聲電影,也是最後一部流浪漢電影。這部《摩登時代》是卓別林對於社會、人生、電影藝術的思考。
  • 在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裡,是人性無盡的「貪婪」
    在1936年,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了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摩登時代》,這部影片是卓別林整個電影生涯的代表作品。這部影片通過一個被逼瘋的流浪漢和一個可憐的孤女,表達了對這個所謂的「摩登時代」的深深諷刺。作為默片時代最偉大的電影大師,卓別林的表演風格,在整個默片時代的後期,已經趨於在默片藝術上的完美。
  • 《摩登時代》:喜劇中演繹悲劇的大師卓別林
    如果說有一部默劇可以讓人開懷大笑,那一定包含有卓別林的影片。卓別林的默劇讓人體會到此時無聲勝有聲,曾經眼中的喜劇,現在默默來看,成為了心中的悲劇,逝去的歡笑,流淌的悲涼,卻又蘊含著點點希望。不知現在的還有多少人記得卓別林,曾經的小鮮肉,影片中的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一根從來都不舍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創造了一種新的語言,傳遍世界,描繪世間的人生百態。《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一部經典喜劇電影,於1936年2月25日上映,該片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別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卓別林與《小丑》只有一線之隔,《摩登時代》的小丑人生
    但是在卓別林的作品中,卻都深刻地反映了小人物的悲苦,他以喜劇的方式,來描述悲劇的故事,所以他是用喜劇的方式演出了悲劇。而在《小丑》這部電影裡,編導以《摩登時代》的溜冰跳舞片段來為《小丑》畫龍點睛,這讓人不禁拿《摩登時代》來做對比。以我的感受來說,卓別林與小丑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 卓別林為無聲電影畫上的句號—《摩登時代》
    今日影片推薦:查理·卓別林《摩登時代》Modern Times大家好,又到了本期公版電影推薦,老規矩先介紹下什麼是公版:一部文學或藝術作品,著作權權利保護期結束,就會進入公共領域,人們可以免費對這些作品進行傳播和藝術創作。
  • 卓別林電影《摩登時代》思想?
    卓別林的滑稽動作表演工廠生活的疲勞乏味。剝削社會對於貧苦人民的無情。殘忍變態的現實讓男主人翁查理情願待在監獄討得飯食和住所,也不願活在慘澹的現實社會。小編看影片時笑過又抑鬱了,查理看似滑稽,實則無比可憐。卓別林的肢體動作麻利流暢靈活,這是一般演員沒有能力做到的。影片中女主人翁的純真善良俏皮的笑容我看得都快哭了。看到女男主人翁之間純真的愛更是讓小編感動。
  • 推薦一部查理·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豆瓣9.2分,值得一看
    光景一時間有了好轉,流浪女成了歌舞紅星,然而好景太短暫了。如前文所述,本片的背景是1930年左右美國工業因為機器的大量使用而使大批工人失業所引發的經濟浪潮和社會危機,可以說,這是一場機器與人的戰爭。機器在這裡並非人類的工具,而是大部分底層工人的敵人。影片伊始我們便能注意到,把工人和機器放置在一個鏡頭中的畫面非常之多,這或許是創作者一種有意的安排。
  • 你知道嗎?卓別林因拍《摩登時代》,美國政府秘密調查了他10年
    而有這麼一部電影,在80多年前就把打工人的酸楚講得透透的了,它就是《摩登時代》。你看它的副標題:一個人類在工業時代追求幸福的故事其實在拍攝《摩登時代》之前,卓別林就已經拍攝了《城市之光》。這2部電影非常相似。
  • 《摩登時代》無法超越的經典,無法忘記的卓別林!
    前夜裡找出一部老片,上世紀30年代的無聲電影——摩登時代。何謂摩登,詞條中如是說:時尚。那時的美國正處於機械時代,笨重的機器需要多個工人來操作,工人們賺取微薄的酬勞被迫成為機器的附庸,被剝奪了時間甚至自由。
  • 徐崢:現在的時代就是「摩登年代」
    近期火映的《摩登年代》其實拍攝在《泰囧》之前,有向卓別林致敬的意味,更重要的是,它表達了物慾橫流世界的純真情感。  X=徐崢  《泰囧》之後,沒有壓力,如何持續才是問題  記者:《泰囧》大獲成功,《摩登年代》隨後上映,也引來不少關注,對此有無特別的壓力?
  • 《摩登時代》:卓別林表演藝術特徵,搞笑人物背後的辛酸悲劇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1936年上映的《摩登時代》無疑是最能代表卓別林的一部影片,而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反映一個時代,20世紀初西方國家進行工業革命,大工廠取代了傳統的人工作業,恰逢美國經濟大蕭條,每一個底層勞動者為了生存苦苦掙扎。
  • 鹽觀影 | 卓別林《摩登時代》
    《摩登時代》是我完整看過的第二部卓別林,看第一部在2019年,是《城市之光》。我驚嘆於:導演、編劇、主演、配樂,卓別林。除了《摩登時代》,他的很多電影配樂也都由自己挑選各種古典音樂小品或自己根據情節創作完成。我喜歡這樣的人,他生來就是藝術家。
  • 北青報: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遮蔽了什麼
    這項改善工人待遇的計劃遠遠不局限於工資的增加和勞動時間的減少,還附加有一系列福利措施。德國社會學家、經濟學家桑巴特曾經說,在烤牛肉和蘋果餡餅盛宴面前,美國避免了劇烈的社會變革。他說的大致就是這種利潤分享和工人物質生活豐盈的情況。 對20世紀初美國旨在改良社會的進步主義運動,我們關注比較少。可能大家更加熟悉的是上個世紀20年代末發生的「大蕭條」,以及此後一個時期內糟糕的社會狀況。
  • 《摩登時代》查理·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
    【 查理·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1936年,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的《摩登時代》在美國上映,誰也不曾想過的是,這居然是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影片。
  • 看過《摩登時代》之後,我才發現卓別林是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
    《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語說的那樣「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衝突」。即使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在看影片時,同樣產生了很多共鳴。在監獄中,他又誤食海洛因導致興奮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誕的情節發生在夏爾洛身上,最後他被提前釋放,監獄長對他說:「你自由了。」可夏爾洛卻說:「可以在多關我幾天嗎,我待在這裡很好。」也許只有在那個荒誕的年代,才有夏爾洛這樣荒誕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