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娛樂原創
文丨慄子酒
編輯丨李芊雪
「今天,我們不是來發片單的。我們想和大家談的是我們對內容生態的理解,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實現與內容創作者之間的一次坦誠對話。」12月19日,「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開啟了這次「坦誠對話」。
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騰訊視頻在2020年度發布會曾首次公開「綜合視頻平臺」的行業定位。兩個月後的「V視界大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企鵝影視CEO孫忠懷在此基礎上,將騰訊視頻的內容生態比喻為熱帶雨林、原始森林。如今,王娟在此次內容生態大會上不僅再度以「雨林」為喻,也再度明確提出:「綜合視頻平臺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而這一次,騰訊視頻的布局策略也在充分的信息釋出中變得更加具象化。
「我們的技術中臺、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多元的業務形態構成了高穩定性的『土壤』。而優質的海量IP、以及多元化的運營方式是供給這片雨林的源頭活水。在此基礎上孕育的極為豐富的植被系統,就是我們的內容。這裡既有優質豐富的長視頻內容,也有微劇、微綜等中視頻,還有多元多樣的短視頻,無論什麼樣的內容形態都在這個系統裡擁有自由呼吸和上升成長的空間。」
顯然,騰訊視頻的「熱帶雨林」生態構想,正在經歷著鏈入長、中、短多元內容形態的落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騰訊視頻所嘗試建立的,是通過自身在技術、資源、內容、用戶等的多鏈路優勢,為這片「雨林」,構築一套完善的「自循環呼吸系統」。
「有氧」的全景生態
構建一個覆蓋綜合視頻的「雨林」生態,騰訊視頻最先需要建立的便是一個市場足夠大的「有氧環境」。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6月,騰訊視頻月活用戶已經達到3.85億,位列行業首位。具體到更細分的內容品類上,此次大會上發布的《2020騰訊視頻年度指數報告》(下稱《指數報告》)數據顯示,僅在騰訊視頻的電視劇領域,偏好單集時長在40-50分鐘的用戶佔比達到49.1%,而偏好單集時長在30-40分鐘、50-60分鐘的人群也分別達到26.2%和21.3%。另外,90%的用戶在看了精彩影視片段之後能夠被有效引流至正片的消費群體中。
由此可以推知,在一個內容品類之中,基於用戶自我意願及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他們對內容時長的需求各有不同,而這些待細分和挖掘的內容所對應的用戶規模,目前已在千萬乃至上億級別。並且,不同時長的內容之間,用戶相互轉化的可能性非常高。這也是騰訊視頻在發力綜合視頻平臺的發展方向之後,值得被深入探討的價值空間所在。
事實上,縱觀騰訊視頻這一年以來的發展,其實不難發現,無論是綜合視頻平臺的定位,還是雨林生態系統的提出,都不是憑空拋出的概念,而伴隨著不同領域的內容探索。王娟在內容生態大會上也對此做了梳理。
一方面,「我們的長視頻分帳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據了解,騰訊視頻的分帳模式升級最先通過VIP開放平臺,在網絡電影中嘗試,截至11月30日,平臺年度票房TOP10的累計分帳金額已達2.75億,在業內保持領先優勢。後來,紀錄片、網劇、少兒、動漫、知識付費等品類也陸續升級分帳模式、開放線上合作入口,孵化出更多兼具口碑與商業價值的內容。
另一方面,騰訊視頻首度將中視頻與長視頻、短視頻並列,作為「雨林」生態的三大「子生態」之一。關鍵在於,隨著消費市場對不同內容體量的內容需求生長,作為「中間地帶」的中視頻迎來可以預見的發展空間,能夠承接起平臺所有創作者新的成長訴求。
具體而言,長視頻創作者可以藉此將創作經驗接入新的內容形態,實現多樣化落地,走進一片待開拓的「有氧環境」,聚合更大範圍的私域流量。而市場發展同樣相對成熟的短視頻賽道也可由此開啟下一輪的成長。
《指數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騰訊視頻的短視頻用戶佔比已經達到61%,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也超過75分鐘。生長於這片「子生態」的創作者們即可借中視頻邁入新的上升通道,逐漸從UGC創作者成長為更專業的PGC、OGC內容生產方。
可以看到,通過長中短視頻的全面推進,騰訊視頻正嘗試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全景內容生態,而保證各內容板塊共生、共振、相互反哺,正在成為這片「雨林」繁茂生長的關鍵所在。
成長為「頭部玩家」
透過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此次釋出的信息,相較於平臺扶持,一個更重要的關鍵詞應該是成長。
此前,在長視頻領域,騰訊視頻圍繞內容創作者,已經基本搭建起從入駐、合作、上線、運營、分帳結算等核心合作環節的全流程在線服務體系。
反映到商業化表現上,《指數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在騰訊視頻上線的網絡電影中,分帳票房超千萬的影片已經達到15部之多。其中,有6部影片分帳超2000萬,《鬼吹燈之湘西密藏》《倩女幽魂:人間情》的分帳票房更是達到5000萬以上。(註:票房含平臺激勵金額)
換言之,騰訊視頻所打通的內容扶持鏈路,在長視頻領域已經得到驗證。如今,相似的發展鏈路也將被引入中視頻和短視頻領域之中。基於此,騰訊視頻「會用最大的誠意邀請長視頻片方嘗試中視頻創作」,而對於中視頻和短視頻創作者來說,騰訊視頻對自己的定位則是一個成長的「陪伴者」。
王娟在會上談到:「騰訊視頻有著業內獨具特色的、從最頂尖的片方到個人創作者的內容生態階梯。對於希望嘗試突破的中小創作者來說,我們能夠幫助你一步一步實現製作能力的跨越,用最大的誠意與扶持力度,助力你們從創作者一路成長為行業的『頭部玩家』。」
其中,在創作者相對更加陌生的中視頻領域,平臺用戶數據成為創作者在探索期迅速捕捉切入方向的重要支撐。在此基礎上,騰訊視頻隨後還將針對劇情類微劇推出百部IP共創計劃,其中不乏《昭奚舊草》《發個微信去天庭》等頂級IP,並為創作者開放騰訊系整體宣推資源。而內容和渠道資源的打通將最終幫助創作者釋放商業化潛能。
據了解,微劇品類的分帳力度至少會對標網絡電影,微綜則伴隨著流量匯入延伸出共創、植入、冠名等更靈活的變現模式。
除了挖掘內容自身的商業價值之外,平臺也將通過獎金激勵的形式,加速優質內容的產出。此次的內容生態大會上,騰訊視頻便以2650萬現金(人民幣含稅)獎勵網絡電影、紀錄片、知識付費領域的優質創作者,其中《鬼吹燈之湘西密藏》的創作團隊拿到800萬(人民幣含稅)的高額獎金。中視頻在之後的發展中,也將被納入獎金激勵的覆蓋範圍之內。
基於此,從內容創作到商業變現,這一生態在未來同樣有望實現自主運營,即從建聯、評估,到籤約、上線,到數據分析、結算等,全部通過線上來完成。
不過,中視頻目前仍處在探索前進的階段,相比之下,短視頻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在整體發展上相對更快。未來,騰訊視頻也希望通過平臺賦能和扶持,與個性突出、有才華的並且能夠為用戶提供有人設、有故事、有情感共鳴、有高價值輸出的短視頻創作者共建創作聯盟,孵化出更高價值的短視頻帳號品牌來。
綜合來看,從長視頻生態鏈的發展模式逐步推向中視頻和短視頻生態,騰訊視頻日漸完善的內容全景生態圖譜也將隨之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正如王娟所言:「我們建立完善的內容生態的目的,除了希望能進一步豐富我們的平臺內容外,更希望能為不同類型的優質創作者提供更廣大的舞臺和成長路徑。」
實現「自循環」
在自然界中,雨林生態之所以龐大,除了陽光、水分等客觀因素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還在於生態自身的可持續、可再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騰訊視頻在「雨林」生態的構想之下,所探索的綜合視頻發展方向,實際上是通過服務創作者,建立多鏈路共生的「子生態」系統,最終達成創作者、內容、用戶、平臺之間的有機連結。
在這個過程中,依託平臺全鏈服務體系,創作者不僅可以在單一的「子生態」系統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也可以跨越「子生態」,以更豐富的內容形態完成與多領域增量人群的連接,釋放自身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身處這個生態系統,創作者與消費者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多元內容形態所覆蓋的創作者是一個規模更大的群體,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消費需求,將基本素材創作為不同的內容形態,投放給相應的用戶群,實現內容創作效率的最大化。
相對應的,用戶的內容需求不僅得到滿足,且創作鏈路的打通,也有利於激活用戶的二次創作熱情。他們在消費內容的同時,能夠直接嘗試內容二次創作,並參與到內容傳播的過程之中,滿足用戶的強互動需求。
在此基礎上,綜合視頻平臺的服務體系所釋放的生態能量,最終將轉化為騰訊視頻的用戶黏性,以及創作者對平臺的信任度。王娟對此談到:「『開放共贏』是一直以來我們堅守的平臺價值觀,與所有的合作夥伴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也是我們的重要目標。」
由此便不難理解,綜合視頻平臺所創造的實際上是一個更活躍、更自主的內容生態環境。平臺所提供的服務一方面激活了創作者的創造力,另一方面也激活了用戶的傳播力,打通的是從創作端到消費端的全生態鏈,這是一個可循環的良性發展閉環。
藉助騰訊視頻建立的綜合性內容服務體系,創作者在行業資源整合的全鏈賦能下加速成長,用戶的內容獲得感和參與感得到滿足,並在無形中自覺參與到整個生態的循環之中。而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持續釋放動能,最終將推動平臺「雨林」生態進入「自循環」的新階段。
可以預見,從騰訊視頻為創作者搭建多元內容形態共生的「有氧環境」,到貫穿IP、技術、資源、渠道、變現全鏈路幫助其成長,再到打通內容創作、傳播、消費的「自循環」生態系統,騰訊視頻以行業「服務者」的姿態,為整個「雨林」生態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自循環呼吸系統」。而今,騰訊視頻將綜合視頻平臺作為新的發展方向,激發「雨林」內容生態價值,擴大自生態對行業大氣候的影響與進化推動。
鏡像娛樂原創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