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給兒子許光寄50元,為他做一個棺材,希望死後可以盡孝

2020-12-27 洞鑑五千年歷史

01走完一生

1985年,許世友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終究是因為愛喝酒患了肝癌。9月份的時候,南京方面的醫院下發了病危通知書。許世友身體每況愈下,趁著許世友昏睡的時候,醫院對他進行了搶救。

中央知道了許世友病危的消息,專門派人前來探望。昔日的戰友與工作同伴楊尚昆、李德生等人都來到許世友的病床前。原來生龍活虎的將軍,已經渾身插滿管子,奄奄一息。10月20日,許世友將軍的情況再度陷入危機,醫學專家等人為將軍進行搶救。但由於將軍的肝、腎、肺已經不再工作。

22日下午四點,許世友將軍終於走完了一生,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離世,一共活了80歲,曾經那位打退了敵人千軍萬馬的將軍,最終沒有死在敵人的刀槍,而是看不見的病魔,也是令人唏噓。

很多人都非常疑惑,許世友將軍一生戎馬生涯,而且北京的醫療條件很好,為什麼不願意到北京來治療呢?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猜來猜去,其中最接近的原因就是他知道自己來北京之後,死後就不能葬在老家,更不能完成自己土葬的願望。

早在1956年召開會議的時候,國家就傳閱了一份關於實行火葬的倡議書。大概內容就是土葬浪費土地,還浪費木材。推行火葬,不僅可以節約耕地、減少使用棺木、也能表達對於逝者的懷念。

許多的領導人都在這份倡議書上面籤字,但是倡議書到了許世友的手中,卻是沉甸甸的厚重。他沒有在上面籤字,為此還找到了偉人,表達自己的不滿。

許世友出了名的孝順,在當地都是有口皆碑的,多次跪母的事跡廣為流傳。在參加革命之後,許世友常常想念母親。一個鐵錚錚的漢子常常在深夜淚流滿面。1957年,許世友回到了家鄉。兩人相見之後,抱頭痛哭。旁邊的將士看到這個情形之後,也非常感動。

02要求土葬

59年,許世友的母親已經去世,來到墓地的許世友對著墳地痛哭流涕,心中暗自發誓。雖然生前不能盡孝,死後必定要葬在母親身邊,服侍母親。79年,許世友搬到南京之後,這種想法也越來越強烈,還給兒子許光寫了一封信。信裡的基本意思就是,拿50元給自己做一口棺材。死後要葬在老家。生前盡忠,希望死後可以盡孝。這時的許世友74歲,雖然身體還可以,但隱隱約約覺得死神在自己身邊,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早做打算。

後來許光回憶,他知道父親一身正氣,從來沒有以權謀利,手裡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積蓄。孩子們都知道這一點,基本上是沒有向父親伸手要過錢。接到這50元之後,許光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也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馬上找人精心為父親製作了一個棺材。

1985年,許世友的身體每況愈下,便對中央請示。請示的內容大概就是說,自己時日無多,死後沒有其他要求,唯一的願望就是死後能夠埋在母親的身邊。在生命的危急時刻,許世友都惦念著中央有沒有答覆他。

大多數領導人當中,除了偉人和任弼時沒有按照土葬來,其他都是火葬,所以很難有人站出來同意。最後鄧小平考慮之後,在批示上寫了幾個字:照此辦理,下不為例。許世友去世幾天之後,王震來到南京軍區,向家人傳達了上級的指示。

王震還說道:許世友是一位生前有特殊性格,有過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死後給籤特殊的通行證,也是特殊的特殊。一言以蔽之,許世友將軍所受的待遇實在是太大了。

03最後的葬禮

許世友去世之後,便開始準備葬禮,但是其中有三個指示。喪事由南京方面負責,其中最匪夷所思的就是不開追悼會,葬禮是秘密舉行的。在10月30日在南京軍區舉行了遺體告別會。

告別儀式正在舉行,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下了一場大雨。一段時間之後,雨又漸漸停止。有的人悄悄說,這哪是下雨,是老天爺在為將軍哭泣,給他送行呢。哀樂在播放著,花圈在將軍的身旁。許世友將軍的遺體告別會上,1000多人前來參加,其中不僅有高級領導人,還有很多的下屬,為將軍送行,默默地注視著將軍的遺容。

遺體告別會舉行完畢之後,一支車隊將將軍的遺體秘密地送出金陵古城。一支長長的車隊在夜幕中行駛,來到了大別山。凌晨3點,車隊來到了許家灣。11月6日,一個神秘的葬禮在新縣舉行。葬禮很特別,沒有哀樂,沒有鞭炮聲,也不許記者拍攝。雖然只要求200人在場,但仍然有無數的鄉民前來與將軍告別。

原來兒子許光的花錢製作的棺材也沒有用上,最後只能是放在他的故居,供後人觀看。安葬將軍的棺材是廣州軍區贈送。將軍死後的棺材,是廣州軍區特地從廣西採的楠木。經過長途跋涉之後,又來到了新縣。

將軍的棺材中,還放了三件特殊的陪葬品,後來的人們廣為流傳。一件是奧米伽手錶,還有一件是他常聽的收音機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愛喝的茅臺酒還有把獵槍。

葬禮開始舉行,剛開始是小聲地抽泣,後來是大聲的哭聲。直到半個小時之後,負責安葬的將士們便將棺木放好,將墓地修繕完畢。他的墓地,緊緊地挨著父母的墓穴,將軍生前的願望總算是完成了。

這座墓碑在青山綠水之間,也沒有任何裝飾,也沒有立墓碑。將軍去世之後,很多人前來瞻仰。一年之後,在王震的建議下,在墓地前立了碑,由畫家親手寫下了許世友同志之墓七個大字。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焦點

  • 將門布衣——追記許世友將軍長子許光
    但面對父親的殷殷重託,許光不能說「不」。他知道在父親的情感世界裡,佔有絕對位置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毛主席,另一個是奶奶。「活著盡忠,忠於毛主席;死了盡孝,替老母守墳。」這是父親常掛在嘴邊的話。父親常為自己參加革命後,奶奶遭受的災難和折磨而深感不安,常為自己不能侍候老人而倍覺歉疚。父債子當還。許光敬重父親,也離不開含辛茹苦的奶奶。那天,許世友將軍擺下家宴,叫上工作人員,為許光送行。
  • 許世友之子許光,替父盡孝放棄大好前程,一生清貧三棄晉升機會
    最終許世友找到許光談話,希望他放棄前程,回到家鄉照顧祖母。海軍13年、窮苦17年,好不容易脫離苦海,前程遠大,就讓他這麼放棄,他一時間接受不了。這次談話,許光拒絕了許世友。可他是許世友的兒子,是紅軍的後代,更是祖母的孫子,如今父親位居高位退不下來,他不回去,誰又能回去?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爭鬥後,許光做出了人生最艱難的決定——回家鄉新縣。
  • 將門布衣——許世友長子許光一生低調 「蝸居」縣城70平舊房
    許光去世後,親人在整理遺物時,打開了他從不讓別人看的抽屜,裡面整整齊齊放著多年來與父親的來往信件,連信封都完好無缺地保存著。  1979年和1980年,許世友將軍先後兩次以絕密件給長子許光寫了親筆信,立下遺囑,死後要埋在母親身邊,並分兩次共寄了250元錢做棺材。  將軍非常看重長子,長子也無比熱愛父親。
  • 許世友的兒子入伍30年,卻只做到「副團級」,許世友如何評價?
    前言許世友教育孩子的方式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有權時,也從不會為子女撈取任何好處;無權時,更不願求別人為子女謀取私利。許世友對待子女許世友一共有7個子女:3個兒子,4個女兒。他當時的權利有多大也無需多贅述了,完全可以決定一名軍職幹部的去留,甚至會因為他的幾句話,影響到一位大軍區副職幹部的升遷調動。
  • 上將許世友和他的七個兒女:長子許光一生貧苦,最讓人心疼
    長子許光許世友將軍一共有7個子女,三個是兒子,四個是女兒。除了長子許光是許世友的髮妻朱錫明所生外,其餘6個子女都是其夫人田普所生。許家長子許光,原名叫許大安,他出生於1929年4月,當時許世友剛加入紅四方面軍沒多久,他自然很少能見到自己的父親,32年四方面軍轉戰川陝,父子見面就更難了。一直到了全國解放後,許光才被接到父親身邊。
  • 許世友上將兩年攢200塊錢,他要幹什麼大事?孝順與清廉感動後人
    從此,開國將帥去世後實行火葬,就成為了定例,幾乎沒有人能例外,這為全國做了很好的表率。許世友上將(來自網絡)但是,有一位開國將軍卻死活不肯行火葬,他要求自己去世後葬在家鄉,葬在已去世的母親身邊永遠陪伴她老人家,這位將軍便是許世友上將。
  • 許世友的七個兒女,因私心讓大兒子回地方,最小的女兒姓田不姓許
    許世友的二兒子叫許建軍,出生的地方沒什麼特別的,但因為在軍隊裡,周圍全是軍隊,許世友在給他與田普的第一個兒子取名字時說:「軍隊是扳不倒的,就叫許建軍吧!」至於二女兒許桑園和三女兒許華山,起名字的緣由與大姐相同,都是在哪生的,正好又在那裡打了勝仗,就以地名為名字。
  • 「潘冬子」原型許光:許世友長子,替父行孝,女兒已是大校
    許世友上將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出生於1905年,河南新縣人,很小的時候就參加了革命。許世友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在1955年的時候授予了上將軍銜,並長期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八大軍區對調的時候,許世友出任了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投身革命以後,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許世友將軍卻有一個很大的遺憾。那就是他長期在外參加革命,一直沒有時間照顧家鄉的母親。許世友將軍又特別的孝順。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將軍孝順母親的心越來越強烈。
  • 許世友之子許光為何選擇終老故鄉新縣?名將之後一生清貧有誰知
    若你到咱河南新縣走走,聽那裡的人講講許光其人其事,你一定也會感慨:「如今,不可能再有許世友將軍這樣的父親,也不可能再有許光這樣的兒子。」「潘冬子」原型就是許光1929年,紅軍將領許世友與妻子朱錫明迎來了他們第三個兒子,也是他們三個兒子中唯一存活下來。許世友給兒子取名黑伢,黑伢就是許光。
  • 女兒向人透露自己父親是上將許世友,許世友知道後提著槍上街找人
    長子許光  熟悉許世友性格的朋友應該知道,許世友一定不會是一位慈祥的父親。  許世友共有3個兒子,4個女兒,許世友對他們的要求都非常嚴厲,尤其是對長子許光。  許光早在50年代初就當了兵,因為學習勤奮,成績突出,他被選為我國海軍的第一批船艦指揮員,1956年時他已經開始擔任北海艦隊宜川號的副艦長了。
  • 上將許世友:一生經歷三次婚姻,為何經過延安時,至死不原諒妻子
    許世友:我恨你!我決不愛一個反革命分子!為保革命的純潔性,咱倆的事情一刀兩斷。我堅決要求離婚!請看後籤字。黨的忠誠戰士:雷明珍1936年底,身陷囹圄的許世友翹首以盼,希望妻子雷明珍能來看望自己,並把毛衣帶來,延安的早春太冷了,身經百戰的老兵也難以支撐。
  • 許世友將軍的兒子,《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的原型,臨終前捐獻20萬
    《閃閃的紅星》是1974年上映的一部紅色電影 片中主人公潘冬子的少年英雄形象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人說潘冬子的原型是麻城籍開國中將鮑先志將軍的兒子鮑聲蘇 也有人說是許世友將軍的長子許光又名許大安
  • 許世友珍貴老照片,與妻兒合影,懷抱孫兒,少見的和藹可親
    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許世友作為我軍歷史上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將軍,他的性格給人留下的印象便是不苟言笑,表情永遠是十分嚴肅的,但這組許世友將軍與妻子兒女的合影照片中,許世友卻十分的和藹可親,在許世友的照片中十分少見
  • 唯大英雄能本色——許世友將軍快人快語,彰顯英雄本色
    那天,人販子領著用5塊大洋換來的么妹往家門外走,正好遇上從田裡幹活回來的許世友。許世友弄清了是怎麼一回事,一把跪倒在家門前,撕心裂肺地哭著說:「娘,么妹還小,我們兄弟姊妹中一定要賣一個的話,就賣我吧!」屋內的母親正在傷感流淚,聽到兒子的哭聲,再也控制不住,瘋了似的衝出門,一手奪回女兒,一手拉起跪在地上的兒子,悲傷地說:「孩子,娘向你保證,以後就是餓死,我們全家人也要死在一塊兒!」
  • 《閃閃的紅星》潘冬子的原型是誰,許世友之子許光嗎?還另有其人
    很多人都以為《閃閃的紅星》是描寫江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一個感人故事,其實《閃閃的紅星》是描寫鄂豫皖大別山革命根據地麻城的故事。2007年,小說《閃閃紅星》作者李心田接受《齊魯晚報》記者採訪時,曾明確表示潘冬子的原型是鮑聲蘇。而鮑聲蘇系麻城籍開國中將鮑先志將軍的兒子。那麼李心田又是如何結識鮑聲蘇,並以鮑聲蘇為原型創作了《閃閃紅星》的呢?這還得從鮑先志將軍說起。
  • 許世友的原配妻子改嫁,他沒有埋怨,但第二任妻子卻讓他記恨終身
    引言1955年,許世友被授予開國上將,他的一生共有三任妻子7個孩子,大兒子許光是和朱錫明所生,其餘6子都是和田普所生。第一任妻子改嫁許世友1905年出生於湖北麻城縣(今河南新縣)一個偏僻農村,因為家庭貧苦,8歲的時候就出家當了和尚,據許世友晚年回憶,在少林寺時吃盡了苦頭,無時無刻不在想家。
  • 許世友為何終生不願原諒妻子?收到前妻來信,回復8字表明真實想法
    前言 許世友可以說是眾多開國將軍中,極具個性與傳奇色彩的人物了。他性情剛烈,不喜歡束縛,做事雷厲風行。在他近60年的戎馬生涯中,將畢生精力貢獻給了黨和人民。 許世友的感情生活同樣極具傳奇色彩。
  • 【方志四川•家風家訓】張世貴 ‖ 上將許世友的家風
    孝順慈母 許世友6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所以他對父親的印象是模糊的。他認為母親是最了不起的人,自己的倔強、果斷、勤儉、自立等個性,大都來自母親。戰爭時期,許世友常常在睡夢中因思念母親淚溼衣襟。 許世友離開家鄉幾十年,常為自己給母親帶來的種種苦難而深感不安,也常為自己不能親自伺候母親而備感內疚。
  • 叱詫風雲開國虎威將軍――許世友
    從小受盡欺凌的勞苦農民,父輩願望他長大能有出息,取名〔許仕友〕,希望走上仕途,沒成想一語成緘,僅然當上一個頂級大大的官。狹路相逢許世友上前理論,地主兒子破口大罵,指使爪牙狗腿,『給我一齊打,讓他們斷子絕孫叫他滾出許家窪』。無奈之下,黑虎掏心只一拳,地主少爺哴嗆倒地,一命嗚呼,死了。你要知道,一拳斃命,許世友的拳頭,不是一般的拳頭,八年少林功底,帶著仇恨,帶著對世道的無奈的傾瀉。為了不牽累家人,輾轉逃亡,俠肝義膽背負三條人命,亡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