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金庸!再見,武俠夢……

2021-02-15 追影妹

據香港《明報》報導,一代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筆名金庸)病逝,終年94歲。

金庸在1924年3月10日出生,曾經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家傳戶曉的小說。

金庸作品集




1

一部百年武俠小說史,自還珠樓主以下,名家輩出,惟金庸名頭最盛、享譽最長,橫掃華人世界。他以汪洋恣肆的想像力,十餘年間寫下15部作品。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聯中的14個字,正是他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

資料圖:金庸作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

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了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作品一炮而紅。

此書成功之後,金庸又在短短的幾年內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和《射鵰英雄傳》等作品,一時間風靡全港。十餘年間,他寫下15部洋洋大作。

80年代初,廣州一家雜誌開始連載《射鵰英雄傳》,金庸的武俠小說正式進入內地。時至今日,即便你始終不曾看過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兩岸三地不斷被改編成的影視劇,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長的一個標誌。

翁美玲 1983《射鵰英雄傳》飾黃蓉。來源:金鷹網

李若彤 1995《神鵰俠侶》飾小龍女;1997《天龍八部》飾王語嫣。來源:金鷹網

雖然作家王朔曾批評金庸小說是現代社會四大俗之一(還包括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四大天王),但金庸倒不覺得這是一個壞的批評,他說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歡它。

確實如此,金庸的武俠小說受到了社會各階層讀者的歡迎,他曾獲得了兩岸三地最高領導人的接見,也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所喜愛。

1972年,《鹿鼎記》連載結束,金庸宣布封筆時,不少讀者為之遺憾。

2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

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

資料圖:穆旦 來源:人民政協報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

蔣百裡——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裡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裡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勳錢學森的妻子)

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雲)

……

在書香環境的薰陶下,金庸度過了安逸的童年時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3歲的金庸隨學校南下,開始了千裡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沒有在戰亂的顛簸流離中頹喪。15歲的時候,金庸和兩位同學一起合作,編了一本《獻給投考初中者》,根據招考的題目,做些模範答案給學生看,大概相當於今天《五年模擬三年高考》這類的參考書。這個書做得很成功,讓他們賺了很多的錢。有人說,金庸是最會賺錢的文人俠客,這一點,金庸在中學時候就已頗顯鋒芒。而看起來溫和寬厚的金庸,年少時性格也有十分狷狂的一面。

在上學時,因不滿學校的某些行為,他寫文諷刺過訓導主任,也在大學時與訓導長爭辯過,結果便是遭遇了兩次被學校開除的命運。最慘的是第二次被開除後,因為沒有錢,他衣食都沒了著落。金庸向一位蔣姓表哥求助,才解決了生計問題。

求學期間的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想成為一個外交官。但因歷史原因,他還是跟外交官的夢想擦肩而過。後來,金庸在另一所學校念起了國際法,而這段法學知識背景以及他後來的經歷與聲望,為他謀得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被聘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3

作為武俠小說大家,這個身份或許是他享譽最盛的。而另一個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滅的標籤,便是報人,一個傑出的報人。

1947年,他進入上海《大公報》,從三千名投考者脫穎而出。第二年,《大公報》香港版創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歲。當時的香港與上海相比,並不發達,但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

作家李敖曾在節目中批評金庸武俠小說「那寫得什麼玩意」,他說俠義部分金庸自己沒一樣做得到,「不講真話、不做真事」。不過,作為報人金庸,他似乎並不是李敖所說的那般。

1959年,35歲的金庸創辦《明報》,便是看不慣《大公報》所報導的「虛假事實」。他說:

「我辦《明報》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主持公正,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他的社評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俠小說,幾乎也是以日更的節奏推進,數十年間無間斷。

在這般工作狀態下,還有個頗有趣的故事。當年《天龍八部》在《明報》連載時,金庸曾數次離港外遊。小說連載不能斷,他便請好友倪匡代筆。在小說第89回中,阿紫的雙眼被丁春秋戳瞎,這個情節其實是倪匡寫的。後來,金庸則以換眼治療手段讓阿紫復明了。

電視劇《天龍八部》劇照

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奠定此生基業,30年時間,金庸將《明報》塑造成香港極具影響力的報紙。

而這份報紙開辦之初,只有六千份的發行量。在困難的時候,所有職員的的薪水都打了八折。金庸說,「是大家和我一起捱了下來。」

4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傑出報人、是學者、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筆;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

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兒女情長今猶在

江湖俠骨已無多

再見,金庸;再見,武俠夢。


但願有一天,金庸小說中的那些句子,還能溫暖你的夢……


1,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有這麼一個阿朱。 --金庸《天龍八部》。

2,這一切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 --金庸 《白馬嘯西風》。

3,你愛一個人要一生一世愛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你不想做到是你無法做到,世事難料,當初也只是當初了。 --金庸《神鵰俠侶》。

4,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金庸《白馬嘯西風》。

5,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金庸《神鵰俠侶》。

6,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與其天涯思君,戀戀不捨,莫若相忘於江湖.. --金庸 《天龍八部》。

7,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金庸 《書劍恩仇錄》。

8,各有因緣莫羨人。 --金庸 《笑傲江湖》。

9,喜歡吧,看一眼是如此,過一輩子也是如此。 --金庸 《俠客行》。

10,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金庸《倚天屠龍記》。

1972年,金庸封筆;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

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兒女情長今猶在

江湖俠骨已無多

再見,金庸;再見,武俠夢。

相關焦點

  • 剛剛,金庸去世,江湖再見
    機哥今天的心情比較沉重,因為剛得知金庸先生辭世的消息。雖然無關科技,但機哥實在忍不住,想說點什麼。畢竟,機哥年少時,也曾夢想仗劍走天涯。說起金庸,他原名是查良鏞,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後來也跟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他的影響力可謂空前絕後,不但開啟了武俠這個小說流派,而且幾乎影響了整整幾代人。
  • 江湖再見!武俠遊戲的祖師——金庸先生
    10月30日,據金庸先生身邊工作人員確認,金庸於香港逝世,享壽九十有四。從單機到端遊,再到手遊時代,由金庸作品改編的遊戲曾數次成為遊戲發展的節點,他也足以被敬為武俠遊戲的祖師,以及遊戲發展史的推動者。,獲得了金庸小說的遊戲版權,並接連推出了《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鹿鼎記》等多部武俠RPG。
  • 再見,金庸大俠!
    金庸的小說,可以說是無數人童年最深沉的記憶。時至今日,提起金庸先生,我們更多的是想起的是那些被他用手中筆創造出來的,那些色彩鮮明的小說人物。直到現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任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他用它獨特的方式,讓這些英雄們仗劍走天涯,這是所有武俠人物的人物的江湖,也是我們這些讀者心中的「江湖」,是一個雖然有爾虞我詐,但正義總會勝利的一個「江湖」。
  • 金庸再見,武俠之父再見
    金庸先生去世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金庸先生作品的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裡面的作品你們都看過那些呢?我來盤點下最精彩的幾部小說。1.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可以說是金庸先生的扛鼎之作。2.射鵰英雄傳誰都忘不了那個傻乎乎的靖哥哥是不是,在草原長大,性情憨厚,多虧了母親的教導,才讓郭靖成為了金庸筆下最為俠義的角色,我個人覺得,郭靖這個角色,該是金先生映射自己心中大俠的一個角色,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金庸先生的故事中第一個遊江湖到戰場的絕色,郭靖和美國隊長的定位十分相似,代表民族,代表國家,代表正義。
  • 聽,金庸 | 一場交響樂重溫金庸武俠夢!
    您看過金庸電視大劇嗎?或許您讀過,或許您看過但您欣賞過以金庸武俠影視劇為題材創作的交響樂嗎?融合了武俠的交響樂該是怎樣的大招?「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只記今朝」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快意江湖之中。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段故事不知又牽扯出多少愛恨情仇。
  • 金庸先生走了,後金庸時代來了,武俠死了
    九老師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我本人,真的也想玩到更多的金庸遊戲,唉。但我想對準備狂歡的廠商們說一句,不要捨棄金庸的武俠精神,也不要辜負他所帶給你們的武俠內容。吃相好看一些,遊戲品質高一些,至少讓我玩你們的遊戲時,能多些對金庸先生的思念。有時我想,金庸在世的時候也好,後金庸時代也罷。金老帶給了我們的武俠遊戲框架不會變,通過維權所倒逼的原創遊戲也不會沒。未來的短暫糾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武俠的時代是不是真的已經過去了?這不僅關乎遊戲。
  • 江湖再見!金庸的三重身份和兩支筆
    這是金庸曾留給自己的墓志銘。30日,他與世長辭,享年94歲。  金庸是個有多重身份的人,他是小說家、報人,同時還是學者。  縱觀其一生,金庸有兩支筆:一支寫武俠,雕刻人生百態;一支寫社論,道盡世間冷暖。  有人曾經問他:「人生應如何度過?」他說:「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 金庸大俠已遠去,下一個武俠造夢者在何方?
    說起來,《金庸群俠傳Online》還是第一個以金庸小說為藍本改編的網路遊戲,於2001年上線,運營長達17年之久。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與世長辭,《金庸群俠傳Online》將官網頁面換成黑白以示哀思。不知道當年那位把這個遊戲玩了15年的玩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又是何種心情。或許真如人們所說,隨著金庸的離開,一代人的武俠夢,結束了。
  • 金庸辭世,江湖再見
    【戳↑↑↑圖片查看更多】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有言出必行,一諾千金;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伸張正義,不徇私情;有功名利祿,棄如敝履…如今以金庸先生的作品位藍本改編的影視劇,伴隨一代又一代人國人成長。小編特別選取經典影視劇主題歌首字,列字成句,長歌當哭,拜別大師!
  • 再見,中年狗
    那些曾經竄房揭瓦,舞槍弄棒的青蔥少年連同武俠夢,也被一拳擊在地上。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但他媽這是悲劇嗎?分明就是個笑話。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鮮明標籤。 不同於父輩保家衛國,建設祖國的甘於奉獻。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金庸武俠遊戲大盤點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金庸武俠遊戲大盤點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巨匠金庸先生於香港辭世。"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先生所創造的瑰麗多姿的武俠世界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除小說以外,根據金庸先生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也是武俠文化能夠具有今天如此巨大影響力的重要推手。
  • 金庸走了,江湖不再見!200秒帶你看完他的傳奇一生
    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了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作品一炮而紅。
  • 再見金庸!盤點金庸給我們留下的經典語句
    相信80後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金庸,《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作品都是武俠經典,那個時候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偷偷地將金庸的小說放到課本底下看,一部部盪氣迴腸的場面在我們腦海中浮現,讓我們崇拜那些英雄氣概,也喜歡上了金庸。
  • 金庸有什麼魔力,俘虜男人幾十年?吳思直言:武俠夢等同於皇帝夢
    金庸給我們編造了什麼樣的夢?我想70、80、以及90後的人都會受到金庸作品的影響,我記得小時候看得最多的電視劇就是武俠,《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笑傲江湖》等等,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和大多數人一樣整天做著「武俠夢」,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行走江湖,路見不平一聲吼。很早就有人說過,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對武俠小說如此上癮?
  • 俠客不死,江湖再見.
    1983版《射鵰英雄傳》依稀往夢似曾見心裡波瀾現拋開世事斷愁怨相伴到天邊縱使無數的武俠劇播出,也難敵這一部。若說起氣概,金庸把氣概都給了喬峰。丐幫幾個長老在全冠清的挑唆下,意圖圍住喬峰,喬峰一語,嚇退眾人:「我喬峰要走,你們誰能抵擋?」
  • 你是為什麼喜歡金庸武俠?
    初遇武俠,如獲至寶2018年10月30日,金庸離世。至此,金庸、古龍、梁羽生,中國武俠小說界盡失泰山北鬥。武俠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更多的人喜歡閱讀的是網文,什麼玄幻,穿越,修仙等小說佔據主導。然而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能讀上一本金庸武俠,是何其快哉的事情。八九十年代的農村,條件是相當落後的,什麼彩電、音響、學習機那都是奢侈品,農村壓根就難見到。
  • 金庸去世,武俠終曲.
    可以說一代人的武俠記憶都和金庸有關。他為我們描述了太多角色,講了太多故事,勾畫了太多童年往事。筆名「金庸」,是把名中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金庸所寫的武俠小說,內容充滿俠義,既柔情,又果斷。是無數人的武俠夢,也是無法複製的武俠小說作家。
  • 終於讀懂金庸筆下的「江湖」 「TVB特色劇場」帶你重溫經典武俠夢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80、90後的少年時代,都曾在電視機前準時收看金庸武俠劇,幻想自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忠肝義膽的喬峰,狂傲不羈的楊過,或是瀟灑的令狐衝,快意恩仇,縱橫江湖。作為影視圈超級IP,金庸小說被製作成影視作品的次數不勝枚舉。一直到今天,依然熱度不減。即使金庸作品被不斷翻拍,那些在豆瓣評分最高的金庸武俠劇,大部分仍是由TVB出品。
  • 愛《明報》,愛武俠,更愛夏夢, 但金庸最愛的竟是這幫人!
    後來創辦「香港財經風向標」《信報》的林行止曾在《明報》資料室做資料員,受金庸賞識,被派往英國學習財經,返港後任《明報晚報》副總編輯。被稱為「香江第一才女」的吳靄儀曾任《明報》副總編輯及督印人,現為大律師兼立法會議員,她出版有《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情》《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的女子》等多種「金學」著作,不僅受到讀者好評,金庸也很欣賞。
  • 愛蘇州話、鍾情淮揚菜,他的武俠藏著這樣的江蘇……送別金庸!
    一代武俠小說泰鬥金庸,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金庸的十五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