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親撰對聯送給他,極盡讚美,他命好,死得早

2020-12-22 凡人摸史

朱元璋的「照片」大家見得很多了,包括清亡之後革命黨祭孝陵,用的都是鞋拔子臉最醜的那張。

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已經難以考證了,太多畫像完全是互相衝突,有的天使,有的天使臉撲地上了。

但我們知道的是,朱元璋的天子容貌第一次出現在史籍,是在《明太祖實錄》裡。

並非特意描繪他的長相,而是經人之口說出來的。

小朱帶領眾將攻太平之前,即已派李善長「為戒戢軍士榜,比入城即張之」。

(朱元璋劇照)

這邊正打仗,那邊已在貼文宣,乃是告誡眾將士,有敢劫掠者斬。

太平被攻下之後,「士卒欲剽掠,見榜揭通衢,皆愕然不敢動。有一卒違令即斬以徇。城中肅然,富民陳迪獻金帛,即以分給諸將士」。

秋毫無犯之下,老百姓帶著吃的喝的出來迎接,當中有兩個名士,叫陶安李習,亦來拜見。

實錄記載:

耆儒李習陶安等率父老出城迎上,安見上狀貌,謂習等曰:龍姿鳳質,非常人也,我輩今有主矣。

龍姿鳳質四字,其實十分模糊。

到底是長得帥呢?還是有氣質呢?還是氣場強大主角光環閃瞎眼睛呢?

不管它給了你多大的想像空間,反正一句話,這人是有皇帝相。

這並非朱元璋的容貌第一次被描述,他投軍見到郭子興時,老郭即見其「狀貌奇偉異常人」。

只不過,這個與眾不同,還看不出是要做個小校還是做個大將,直到陶安說出這句話,才知道,他是要做皇帝的。

可以說,編撰實錄的這些人啊,都是落筆生花的大文學家,慢慢揭開,層層遞進,寫文章,真得向他們多學學。

(朱元璋劇照)

初次會面之後,朱元璋又經常召陶安來談話,向他問計。

陶安確實有才,早就在觀察著這亂世,怎樣的人方能統一天下。

他對朱元璋說:

方今四海鼎沸,豪傑並爭,攻城屠邑,互相雄長。然其志皆在子女玉帛,取快一時,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之心。明公率眾渡江,神武不殺,人心悅服,以此順天應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

也就是告訴小朱,一定要做長遠打算,別看著一城一池之得失,擔金擔銀之收穫,最重要的是收服民心,順應民意。

他的一番話,很中朱元璋的意,從此,陶安一直跟隨朱元璋,替他出了很多主意,辦了很多大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洪武元年卒於江西參政任上。

在他到江西之前,朱元璋說,朕渡江,卿首謁軍門,敷陳王道。及參幕府,裨益良多。繼入翰林,益聞讜論。

什麼讜論呢?

就是直話,真話。

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諂媚,最缺的就是讜言。

在此之前,朱元璋還曾親自撰寫對聯,送給陶安:

御製門帖子賜之曰:

國朝謀略無雙士

翰苑文章第一家

時人榮之。

在朱元璋的時代,功臣死得早是他前世修來的福,陶安就是這樣。

雖為病故,卻也自然。比起抄家滅族,又好到哪裡去了呢?

(朱元璋劇照)

只是,他的後代還是沒能逃過一劫。

《明史》裡說:

子晟,洪武中為浙江按察使,以貪賄誅。其兄昱亦坐死。發家屬四十餘人為軍,後死亡且盡。所司復至晟家勾補,安繼妻陳詣闕訴,帝念安功,除其籍。

他兒子陶晟因貪汙被殺,連累哥哥也沒了性命,家屬都沒好命。甚至在這四十多人死完之後,還跑到陶晟家找替補……

若非陶安繼妻拼死一搏,說不定這家子,就要絕了。

相關焦點

  • 朱元璋讓他的子孫們作詩,他只用一眼,就看出朱棣是皇帝命
    明太祖朱元璋別看是文盲,可是他當皇帝後,附庸風雅,卻對詩歌很感興趣,在考驗子孫作詩能力時,朱元璋敏銳地發現兒子朱棣是做皇帝的好苗子。令人奇怪的是,即便朱棣表現的如此英明神武,可朱元璋還是準備將皇位傳給太子朱標。朱元璋的這種心態究竟出自於何種原因?
  • 朱元璋並非無情無義,馬皇后就是他的「剋星」,為何他願意信皇后
    在外人面前時,朱元璋說話做事向來不講情面,但對待自己的髮妻時,他卻寵愛有加滿心信任。其實,朱元璋與皇后之所以感情好,與朱元璋的坎坷經歷有關。更加驚喜的事情是,馬氏不但讓朱元璋有了家,還多次救他於危難,她並不是一個庸俗無知的鄉野村婦。
  • 人強命不強,求上聯,對聯皇帝朱元璋,皇帝乾隆的絕聯至今無下聯
    對聯天子朱元璋 朱元璋攻打蘇州城時,為了鼓舞士氣,便和軍師劉伯溫一唱一和搞了一副對聯:人中王,人邊王,意圖全任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吳 上聯出自劉伯溫,下聯出自朱元璋,這是一副豪氣萬丈的對聯,融遠大的理想與志向於其中,一張貼出來就能起到鼓舞人心增強鬥志的作用,把愛好應用到事業上,可見朱元璋的高明。
  • 朱元璋的心底黑影:一件小事左右了他的一生
    這當然都是揀好聽的說,他明白,當過和尚,當過兵痞,遊方討飯,打家劫舍,並非十分光彩之事。所以,他在自撰《朱氏世德碑記》的文中,總是強調「上世以來,服勤農業」「先祖營家泗上,置田治產」。其實,他只是一個無家無業的「流民」,與土地,與農業,與春種秋收,了無關係。「流民」,屬於江湖,而江湖,是周旋於統治階層和被統治階層之間的流離分子組合體。
  • 朱元璋靠郭子興發家,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如何對待他的子女?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朱元璋脫穎而出,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朱元璋能夠從一位草根逆襲成功,跟他的嶽父郭子興有著密切的聯繫,郭子興可以說是朱元璋的第一位領導,他非常看重朱元璋,視其為心腹,還把自己的養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馬皇后。
  • 對聯帝王第一人
    朱元璋(公元1328年-1398年),字國瑞,小字重八,濠州鍾離(今安徽省鳳陽縣)人。他是明朝開國皇帝,定都南京,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在對聯文化的發展史上,朱元璋有著巨大的貢獻,堪稱對聯推廣第一人,被譽為「對聯天子」。朱元璋建國後,於除夕之日下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 李白送給偶像的一首詩,極盡讚美之詞但卻不切實際!
    李白為人狂放不羈,自恃才高目空一切,即便是對當時權傾一時的宰相李林甫也不看在眼裡,在當時能讓他點讚的人並不多,在他所作的1000多首詩詞中,也找不到幾首是讚美別人的。記得之前有朋友問我,李白的粉絲群很龐大,那麼他有沒有自己的偶像呢?
  • 朱元璋批奏摺時,宮女給他送吃的,為什麼立馬被賜死了?
    朱元璋批了摺子,宮女送給他吃的,為什麼馬上就殺了?一般對此事件的解釋是,朱元璋把這位宮女和自己的妻子馬皇后聯繫在了一起,因為馬皇后腳大,這位宮女也是腳大,所以朱元璋認為這是有人故意拿這件事來諷刺自己。儘管朱元璋殺人如麻,被後人貼上了「嗜殺如命」的標籤,但朱元璋什麼的只有兩種:一是貪官,朱元璋特殊的成長經歷讓他恨之入骨,所以他殺貪官從來不手軟。二是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人可能威脅到老朱家江山。對於一位沒有任何身份的宮女,尚無法引起朱元璋的重視,他也無法如此仔細地觀察一位宮女。
  • 對聯: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的藝術
    首先字數要相等,當然也會有特殊情況使上下聯故意字數不等,但是情況是極其少的;其次,對聯是允許同一個字多次出現,但是要儘量避免同一個字在上下聯中同時出現;並且對聯中,上下聯相對應的字或詞的詞性要相同;同時,上下聯的結構也應該相同,這裡的結構指語法結構;除此之外,上下聯節奏也應該相同,就是說,上下聯停頓的地方必須一致。當然,對聯最重要的就是平仄,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反。
  • 名不見經傳的4副對聯,文採飛揚,真的好厲害
    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百姓的喜愛。只不過,一些好對聯因為時間的原因而被埋沒,不被廣大網友熟知。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文化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名不見經傳的4副對聯,文採飛揚,真的好厲害。喜歡對聯的朋友不妨收藏起來,慢慢欣賞吧。第1副:又要馬兒不吃草;始知秦女善吹簫。
  • 道光皇帝送給兒子的對聯,被兒子刻到墳地,耐人尋味
    道光皇帝是否也曾經感慨過,好兒子也愁多。道光皇帝晚年十分為難,兒子文武全才,當父親的自然是高興,賞賜了老四和老六每人一把寶刀,希望兄弟二人同心協力,重振大清江山。後來在傳位詔書上寫了兩人的名字,皇四子奕坾立為皇太子,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
  • 此人打時天下勇冠三軍,統一後聽說打仗就裝病,朱元璋卻留他一命
    具有世襲罔替特權的開國功臣一共34人,但其中有14位被朱元璋殺掉。同時,朱元璋還屢興大案,誅殺成千上萬的名臣宿將,甚至傳說徐達、劉伯溫也是為朱元璋暗害而死。但在諸多功臣之中,有一位「懦夫」卻成功地保住了性命,他便是大明開國功臣——廣德侯華高。華高本是水賊,在巢湖起義軍領袖廖永忠手下做事。
  • 他當做朱元璋的養子,朱元璋問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成為了皇帝?
    你比如說朱元璋。雖然看起來非常的體恤百姓,,減輕百姓負擔。但在對待給自己賣命的大臣時,又是另一副面孔,真的讓人很難琢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分析分析他的人物性格特點。 所以,在他成為父親以後,以至於父愛泛濫,為了鞏固自己兒子太子的地位,就把那些他認為對兒子有威脅的大臣給處死了,也就是給兒子清理了障礙。朱元璋有個兒子叫朱標,這個朱標非常的喜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也非常的不錯,經常性的受到老師的誇獎。因為朱元璋對有學識的人非常喜愛,所以他對這個叫朱標的兒子也是寄予了厚望,就把他立了太子。可能是天妒英才吧,沒過幾年朱標就去世了。可謂是英年早逝,這可讓朱元璋心疼壞了。
  • 朱元璋對他說:你兒子劍法真好,他聽後親手取下兒子的首級
    朱元璋曾評價他說:「論諸將的功勞,傅友德第一」。即使朱元璋對他有這麼高的評價,最終還是被皇帝卸磨殺驢,取下兒子的首級後自殺身亡。 1361年8月,朱元璋收復安慶,進攻江州。這時,傅友德聽說朱元璋來了,高興地說:「我找到真正的主人了。」於是,他率部前來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一看到他,就覺得他不是一般人,立即提拔傅友德為將領,讓他跟著常遇春徵戰。
  • 朱元璋當乞丐的時候做過什麼?
    比如他為什麼拉到投資(不會告訴你他親戚是誰);他為什麼斬獲大項目(不會告訴你他準備了多少金條去送)。那咱們看看朱元璋早年幹過什麼呢?史料記載朱元璋在17歲入皇覺寺為僧,馬上因為糧荒下山化緣(乞討)三年,20歲回到寺廟,25歲投奔紅巾軍。其實,他大概率改了或者隱藏了經歷。
  • 為救朱元璋他身中九箭,朱元璋:朕決不負你!27年後將其抄家滅族
    在這四百多位皇帝中,朱元璋的出身最低微,也最為勵志。他當過放牛娃,當過和尚,還討過飯,最終一路逆襲成為大明開國皇帝,堪稱傳奇。朱元璋登基後,為了防止大權旁落,對那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們痛下殺手,把他們殺了個七七八八,其中一人還在危急關頭為他連擋9箭,救了他的性命。
  • 朱元璋與劁豬匠的傳奇故事: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意即,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有一年除夕前日,忽然心血來潮,下了一道聖旨,命令公卿士庶,不論高低貴賤,家門口都要貼春聯,歡慶新氣象,迎接新年景。聖旨既下,誰敢不從?再說,朱元璋特喜歡微服巡查,動不動就往街巷胡同裡鑽,體察民情。萬一被他撞見誰門口光禿禿的,定然會叫主家的肩膀上也光禿禿的。膽敢違旨不尊,斬他沒商量!
  • 有一種有趣的文字叫對聯,從對聯趣事中探尋對聯創作方法
    我們又該如何創作出一副好的對聯?下面我將會從「對聯的定義、起源和發展」,「對聯的常用修辭手法和常用創作手法」兩個方面帶大家認識和了解更多對聯知識。一、 對聯的定義、起源和發展概述① :定義和起源:對聯俗稱對子,是由古代的「桃符」演變來的。
  • 1個奸細在朱元璋身邊潛伏5年,被他識破,卻受到後人稱讚!
    很快,第一批元朝使者到來到江南實力最強的朱元璋處。這次的使者規格很高,是由元朝大臣張昶、馬合謀等人牽頭組成的。《國初群雄事略》記載,他們給朱元璋帶來元朝的詔書和禮物,想勸說朱元璋接受元朝封號。他們面見朱元璋,還端著天朝大國的架子,不肯下跪。朱元璋佯裝大怒,說:「元朝不達世變,尚敢遣人煽惑我民!」命人推出去砍了。使者張昶卻不動聲色,昂然而出。
  • 朱元璋譽為「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謀臣是何人?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手書對聯一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送給手下最信任的謀臣。這位謀臣是誰呢?李善長?劉伯溫?宋濂?都不是,而是陶安。陶安,字主敬,當塗(今安徽當塗)人。朱元璋得知此事後賜詩讚揚了他,饒州當地百姓更是給他建生祠來表達保全之恩。洪武元年(1368),陶安與其他謀臣一道進入翰林院,擔任知制誥兼修國史。一次,朱元璋親臨大臣們議事的東閣,與陶安、章溢等談論前代興亡的原委。陶安認為喪亂的根源,在於無度的驕縱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