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築牢領導幹部「壓艙石」,再創科技新奇蹟

2021-01-10 太陽鳥時評

  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科技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會議,李克強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加快。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我國科技發展存在大而不強、基礎研究及原始創新薄弱、一些關鍵技術亟需突破等問題。正如辦好中國事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要持續推動創新運用,建設創新型國家,就要發揮好領導幹部的「壓艙石」作用,為推動科技發展,提升科技實力提供有力支撐。

  領導幹部要提高創新認識。雖然從「兩彈一星」到嫦娥「本月」蛟龍「入海」,再到北鬥組網成功,我們在科技創新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是,我們面對的科技「卡脖子」問題仍然存在,作為領導幹部就要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絕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而是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深入學習科技創新最前沿的知識與應用,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同時,要加強探索和實踐,提高科學素養,既當好領導,又成為專家,不斷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創新的本領。

  領導幹部要尊重科學規律。領導幹部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護航力量」,要以尊重科技規律為基礎,助力各項研究事業順利開展。要常到科研一線做調研,關注原創性、顛覆性創新研究開展情況,收集需求、解決難題;要持續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破除不合理的管理規定和制度,使科研團隊有更大自主權、省心辦事,讓科研人員集中精力潛心研究;要完善成果評價制度,破解簡單靠論文評價人才的問題;要引入科研競爭機制,使能幹的有機會一顯身手,使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擔重任,切實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

  領導幹部要下沉引導力量。「平地起高樓」,推動科技創新更加需要領導幹部下沉引導力量、靶向用力。要關注科研人員的心路歷程和成長路徑,通過完善待遇等政策,不提不合理的硬性時間要求等,激勵幹部鼓勵他們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自由探索、厚積薄發;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上,通過加強資金支持、政策支持,激勵科研人員力爭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要著力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學習世界先進技術、借鑑相關經驗,鼓勵科研人員結合自身創新創造,取得更多成果,推動中國科技再創新奇蹟。(文/何家歡)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以閉環思維走出城市治理新路子
    面對更為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的風險因素,要求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亟需與時俱進,必須強化和創新科技支撐。要適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強化應急管理裝備技術支撐,加大先進適用裝備的配備力度,促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與傳統手段深度融合,對各種災難和突發事件都能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協同配合,依靠科技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植」得推廣
    (左崇年)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植」得推廣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騰飛的中國夢想,落地的中國信心!
    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這不僅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航空人表達的殷切期望,也同樣是對十四億中國人民提出的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所需要的一種拼搏精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7月25日人民日報)她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滇西深度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為幫助困難家庭孩子通過知識擺脫貧困,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她義務擔任福利院院長近20年,成為130多個孩子的「媽媽」;她長期帶病工作,將工資、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部用於興教辦學……一段時期以來,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染、打動著我們,從她的身上我們讀懂了什麼叫無私奉獻
  • 【地評線】雪域時評:民主改革61年 幸福路上再前行
    【地評線】雪域時評:民主改革61年 幸福路上再前行 2020-03-27 22:46:45「藏人如牛似馬地勞累,而贏來的卻是為數甚微的生活必需品」。  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領導西藏各族人民一邊平叛一邊進行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獲得了解放。
  • 【地評線】多彩時評:「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
    【地評線】多彩時評:「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 編輯:王佳堯    2020-05-26 17:02     審核: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讓貧困群眾聽見幸福的聲音
    因疫情的影響,群眾的農產品銷售成了大難題,為此,領導幹部齊上陣當起了「主播」,開啟了「戰疫助農」的「帶貨」新模式,不僅為農產品打開了銷路,更是用這樣的方式彰顯了領導幹部在脫貧攻堅上的擔當精神。  讓貧困群眾聽見電商脫貧「好聲音」。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為全球發展貢獻更多中國力量 -太陽鳥時評...
    文章強調,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貿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受到嚴重衝擊,世界經濟長期低迷,貧富差距、南北差距問題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經濟領域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後、全球發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 【地評線】中安時評:「綠色絲綢之路」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徵程
    【地評線】中安時評:「綠色絲綢之路」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徵程中安在線  作者:範子軍  2020-09-24 中國推動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群眾歡迎多些「辣」味兒的壩壩「問政」
    雖然不情願,但在簡單地吃完早餐後,葉飛還是直奔壩壩會現場。當他趕到該鎮金竹林社區服務中心的時候,中心的壩子裡早就擠滿了鄉親。這兒,首期內江「甜城問政·壩壩會」欄目即將開問。近年來,「壩壩會」到處都在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了,但是究竟怎麼開?開什麼?就是檢驗工作是否落實,百姓難題是否解決的「試金石」。內江的「甜城問政·壩壩會」,就「怎麼開」和「開什麼」作出了明確的回答。開什麼?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軍人情 赤子心 請君傾耳聽
    三灣改編,創造性地確立「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治軍方略;古田會議,標定「思想建黨、政治建軍」航向;強軍興軍新徵程,「堅決聽黨指揮是強軍之魂」成為全體官兵的共同心聲。身處革命低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信仰明燈;面臨人生抉擇,10萬餘名官兵脫下軍裝、屯墾戍邊,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上「最牛」軍改,全軍上下不講條件、堅決執行。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找找2020年中的「你」 -太陽鳥時評-四川...
    回望過去一年,從年初以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圓滿收官再到防汛救災第一線上無數英勇無畏的背影。滴滴點點,溫暖人心,催人奮進。讓我們共同找找2020年中的「你」,記住那個不懼風險、迎難而上的自己,記住那些風雨同舟、攜手與共的瞬間,傳承那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擔當。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黨員幹部當涵養「清瘦竹」情懷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責任擔當是領導幹部必備的基本素質。只有把責任扛在肩上,才能有「到中流擊水」的勇氣,才能不懼「風大浪又高」的「潮頭」,向著理想,向著未來踏浪前行。  「風好揚帆處,潮頭競風流」,哪怕當前疫情防控還不可鬆懈,哪怕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還將面對「萬水千山」,只要有這支由共產黨人組成的「硬核」隊伍,那就肯定能攻堅克難,驅除陰霾,迎來勝利的春天。
  • 【地評線】飛天網評:打造國之重器,培養傑出人才
    【地評線】飛天網評:打造國之重器,培養傑出人才 2020年06月08日 18:52:00來源:中國甘肅網 堅持「以本為本」,促進優質資源向本科教學集聚,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系統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材、評價體系、招生就業等的改革和建設,從政策導向、體制機制和資源投入上築牢本科教學之基。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高校不僅是高層次人才培養主要場所,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
  • 【地評線】南方網評:全面推行林長制,築牢自然生態安全根基_南方網
    只要我們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求,認真推行林長制,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安排,狠抓責任落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工作格局,我們就能邁出新步伐,見到新氣象,築牢自然生態安全根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
  • 【地評線】讓網際網路點亮文明之光未來之光智慧之光
    科技賦能,點亮智慧之光。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在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今天,創新不能靠單打獨鬥,而必須在開放、合作、共享中才能實現。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不同國家的資源稟賦不同、比較優勢各異,只有通過更好整合國際間創新資源和要素,才能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在推動創新資源的聚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辦好「技能大賽」 鑄就「大國工匠」
    特別是在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方面,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到2014年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再到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我國已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截至目前,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 【地評線】新奇蹟之路:而立浦東的光榮與夢想
    從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到第一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再到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不僅創造了諸多全國「第一」,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體系,更為上海和長江三角洲打開了發展空間,為中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重要平臺,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探索了新路、積累了經驗。妙棋一著滿盤活。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出這張「王牌」的最大意義:在於窗口作用、示範意義,在於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於排頭兵的作用。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黨員幹部當上好「感恩」教育「三堂課」
    有的黨員幹部,包括一些「培訓」別人的領導幹部,對別人開展起「感恩」教育來,那是頭頭是道,但對待組織和人民,卻態度漠然,視而不見。試問,這樣的「言傳」,豈不被自己的「身教」損毀殆盡了嗎!「以身作則」是各級黨員幹部應有基本態度,上級給下級作示範,基層普通黨員幹部給群眾作示範,才能帶動「感恩」思想的形成,開創良好的黨風政風新局面。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輸送中國溫度 中國力量
    中歐班列源源不斷地向歐洲輸送大量防疫藥品和物資,架起了保護生命的橋梁,為全球抗擊疫情輸送著「中國溫度」。串連著世界各國的中國火車就如同一顆發芽的種子,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希望;飛馳在千裡鐵路線的鋼鐵駝隊如同一道黑暗中的燭光,溫暖著世界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命運與共,中國力量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中國市場的復甦關乎世界經濟發展脈搏。